第171章 武昌(二)
  “什麽?曹得先跑了?給我追!”

   攻下了嘉魚之後,朱亨嘉立即令孫廣威部騎兵為先鋒,全軍渡過金水,欲全殲駐守鹹寧的耿軍大將曹得先。

   不料這曹得先逃起來一馬當先,孫廣威趕到後,已逃離多時。

   孫廣威不死心,率騎兵疾行追擊,終於追上了百餘名掉隊的曹軍士卒,盡俘之。

   第二道防線的主將是駐守金口鎮的清漢軍鑲紅旗固山額真金礪,他見曹得先逃回,大恐。

   當初製定的計劃的是:在第一、第二道防線,各滯留明軍一個月,最後在武昌再堅守幾個月。這樣足可堅持到援軍到來。

   可沒想到,才十天,第一道防線就失守了。

   金礪正在焦灼,留守武昌的滿尚書阿哈尼堪領三千蒙古騎兵從武昌趕來增援。

   “額真勿憂,明日吾帶騎兵騷擾明軍,務必使其寸步難行”,阿哈尼堪誇下海口。

   金礪大喜,又拚湊了三千漢軍旗騎兵,交於阿哈尼堪指揮,令其遲滯明軍。又讓漢軍正黃旗固山額真劉之源領兵五千守紙坊;自己和曹得先領兵七千守金口鎮。

  

   明軍先鋒李定國的兩萬人馬正在紮營,“噠噠噠”,馬蹄聲聲。

   聽到這陣陣馬蹄,部將吳子聖氣得胡子都揚了起來,“大帥,韃子的騎兵又來了”。

   阿哈尼堪的騎兵以一個個牛錄為單位,並不衝擊明軍的軍陣,而是繞著明軍兜圈子射箭。

   尤其是那三千蒙古騎兵,從小在馬背上長大,皆能一邊馭馬,一邊射箭。

   “嗖嗖嗖”,一枝枝勁矢射向紮營的明軍,不斷有將士倒地。

   等明軍排著整齊的戰陣追出去時,清騎遠遠地跑開,追不上。明軍一返回,他們又來騷擾。

   象一群討厭的蒼蠅,打不著、攆不跑。

   雖然沒造成太大的損失,卻有效遲滯了明軍進軍的速度。

   三天了,李定囯才行了七十裏。

   朱亨嘉的中軍追上了李定囯,李定囯下跪請罪。

   “李卿快快請起,此非汝之罪也”,朱亨嘉急忙撫慰,心裏卻十分憤怒,這些韃子,難道以為孤沒有騎兵嗎?

   他令孫廣威的七千騎兵開路,陳友龍的一萬步兵緊隨。

   “尚書,明軍的騎兵來了”。

   阿哈尼堪端著千裏鏡觀察,見明軍的騎兵數量和己方差不多,冷笑,這些尼堪,以為有馬就是騎兵了,讓爾等見識一下八旗鐵騎的厲害。

   “騎兵突擊!”

   阿哈尼堪下達了軍令。

   清軍步的是錐形陣,最精銳的兩甲喇蒙古騎兵,列成兩排,為箭尖;左右各一甲喇,為箭身。正麵衝陣,兩翼包抄。

   “突擊!”

   孫廣威也下達了軍令。

   明軍的騎兵排成三排,每排兩千三百多人。

   “傳本將的軍令,此戰有進無退。第一排返顧,第二排斬之;第二排返顧,第三排斬之;第三排返顧,後麵的步兵斬之”。

   中軍旗鼓將孫廣威的將令傳達到各排,眾軍無不悚然。

   雙方先是緩緩而行,進入最佳距離後,開始加速。

   “噠噠噠!”

   “噠噠噠!”

   兩股洪流撞擊在一起。

   “呯呯呯!”

   明軍的三眼銃開始射擊,金礪部也有少量的三眼銃。放完三銃,馬上的騎士,有的換騎刀、騎槍衝殺,有的直接用銃柄砸敵。

   兩軍交匯,騎術好的能避開前麵的敵騎,用刀槍殺敵。騎術不好的和敵人連人帶馬撞在一起。

   “嘭!”

   一匹清軍的戰馬將明軍的戰馬撞得連連後退。

   清軍的蒙古馬塊頭比明軍的藏馬稍大。這樣的衝撞,明軍吃虧。

   “殺!”

   兩軍開始搏殺,八旗的騎術普遍比明軍好。甫一交戰,明軍倒下五六百人,清軍隻倒下三百。

   孫廣威下了嚴令,明軍不敢後退,拚死和清軍纏戰在一起。

   “殺!”

   “殺!”

   清軍兩翼的騎兵也衝殺上來,明軍咬牙拚死支撐。雙方混戰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都失去了馬速。

   “殺!”

   陳友龍的一萬步兵殺到了,陳部特有的尖頭厚背大砍刀,砍馬腿很順手。

   “噗!”

   孫華一刀砍斷一名清兵的馬腿。

   “噅聿聿!”

   馬兒悲鳴,連人帶馬栽倒。

   “噗!”

   張大勝也砍斷了一條馬腿,馬血濺了一臉。

   “痛快”,他舔了舔嘴唇,被腥紅的馬血刺激得熱血沸騰。

   有步兵配合,明軍迅速占據上風,八旗兵一個接一個倒下。

   “撤,快撤”,阿哈尼堪急忙下令。

   撤退的號角吹響了,清軍紛紛撥馬後撤。雙方糾纏在一起,陷進去的根本撤不出來,沒陷進去的也被明軍的騎兵追殺。

   阿哈尼堪的六千騎兵損失了一半,再不敢騷擾明軍。

  

   初戰獲勝,氣勢如虹的明軍直撲金口城,金礪、曹得先拚死抵抗。

   李定國、馬進忠、黨守素、塔天寶,輪番攻城,金口城風雨飄搖。

   江夏城裏的孔有德後悔莫及,自己怎麽就聽了羅繡錦的書生之見,把本來就有限的兵力分散到各城。現在好了,被明軍各個擊破。

   如今江夏城的兵力已經很少了,不敢分兵救金口。可若不去救,第二道防線很快就會被攻破,遲滯明軍的戰術就失敗了。

   正在左右為難,忽報荊州總兵張四維差副將杜弘場、賈一選領兵五千來援。

   原來,湖廣總督羅繡錦見第一道防線被明軍迅速攻破,生怕第二道防線也撐不住,急調荊州兵增援。

   “杜副將、賈副將,軍情似火,汝二人速領兵救金口”,孔有德下令。

   “末將領命”。

   金口城北部的金沙洲,一片美麗的江灘,細細的金沙,被太陽照耀得閃閃發亮。

   嚴遵誥奉命率領兩萬大軍,在此阻擊清軍。

   “大帥,敵襲”。

   嚴遵誥舉起千裏鏡一看,笑道:“才這麽點敵人?看來武昌的兵力匱乏了!”

   將旗揮動,兩萬大軍殺向清軍。杜、賈二將大敗,逃回江夏。

   小小的金口土城,經不住十餘萬大軍的猛攻,城破了。

   金礪、曹得先引殘兵逃往紙坊,和劉之源合兵一處。

   剛喘口氣,李明忠率秦裕春、姚友興等將殺到。

   三將存身不住,又逃往江夏。

  

   朱亨嘉正巡視著自己的戰利品:金口城。

   心腹將領趙勇神神秘秘地走了過來。

   “監國,大喜事”。

   “哦,什麽喜事?”

   “兵士們在金沙洲上發現了金礦”。

   “金礦?”

   朱亨嘉眼睛亮了,急忙去看。

   隻見一老翁正指點軍士將挖來的泥土用水衝洗,分開泥、水、石,提取沙金。

   “老丈,汝是本地人?”

   “稟監國,正是”。

   “此處金礦產量大嗎?”

   “稟監國,此處金礦自宋朝時即已開采,產量不大,而且位於江邊,土質鬆軟,容易塌方。本地百姓們也隻是每日淘一點,賺點日用而已”。

   朱亨嘉點點頭,令工部礦業司派員勘探。

   又一想,拔城得金,此天助大明之兆,遂作《金雞》以賀之。

   金雞

   大江東去風浪急,

   橫行無忌何人敵。

   莫道幹戈使人老,

   金雞已落大明旗。

   (史載,有金雞從雞翅山南飛,產金於此)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