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克贛(二)
  “千歲!”

   “千歲!”

   “千歲!”

   朱亨嘉的盤龍大纛出現在水雞崠的山腳下,山呼海嘯的歡呼聲,震得大山發抖。

   屹立在王車上的朱亨嘉,堅挺若磐石,雙目爍爍地仰望著水雞崠高地。

   山頂上的清南贛巡撫劉武元亦在向下俯視明軍。他聽到雷鳴般的“千歲”聲,臉色蒼白。忽然之間產生了一種時空錯位的渺小無力感,仿佛自己正被朱亨嘉俯視,而不是俯視朱亨嘉。

   “監國,末將請戰!”

   明軍大勝之後,士氣高昂。嚴天鳳、李明忠、趙勇、張成武、白文選、馮雙禮、高明貴諸將紛紛請戰。

   “來人,將斬下的虜將首級,送上水雞崠,勸劉武元投降”。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贛州,天下堅城,劉武元若肯歸降,孤也能少傷亡一些忠勇的將士。

   水雞崠的山頂上,劉武元恢複了鎮靜。

   “靖王使汝來,可是勸降的?”

   “正是。將軍本是漢人,何苦為韃虜爪牙?若肯歸順,監國必有重用”。

   劉武元一笑:“吾蒙朝廷大恩,豈可做背主之賊?汝來得正好,借汝頭振吾軍心”。

   言畢,劉武元令左右斬下使者之頭,擲於山下。又招高進庫、先啟玉、楊遇明、賈雄諸將道:“吾已斬偽靖王使者之頭,彼必然震怒,降之必為其所害。汝等若想活命,唯有與吾一起,守住贛州”。

   “末將願追隨撫台,死守贛州”。

   見劉武元竟然敢斬殺自己所派使者,朱亨嘉大怒,下令攻山。

   秦裕春、姚友興、吳承宗各帶五千兵馬從東、西、南三麵攻山。

   此三人本是何騰蛟標營舊將,在何騰蛟麾下時,屢戰屢敗;隨朱亨嘉出征,卻多立戰功。

   “咚!咚!咚!”

   進軍鼓響了。

   明軍從三麵,魚貫登山。

   山上的清軍開始放炮。

   “轟!”

   一顆霰彈在周元的身前爆炸,掀起的泥土濺了一嘴。

   “呸!狗韃子!”

   周元惡狠狠地罵道。

   他是遼人,以前也是一名“韃子”,是智順王尚可喜的部下。在湖廣被俘後,又成了一名明軍小卒。

   還是當大明的兵好,不用受滿洲大爺、蒙古二爺的鳥氣。

   一枝流箭射來,周元伏地一趴,嗖的一聲掠過,毫發無傷。

   老兵嘛,保命的本事還是有的。

   “將士們,隨我殺!”

   周元聽到一聲大吼,本部主將吳承宗親自衝到了最前麵。

   這位吳副將,長得挺凶,可是對部下卻極好,絲毫沒有因為周元等人的降兵身份,而薄待半分。有一次視察軍營夥食,見周元好像沒吃飽,還賞過他一塊饅頭。

   見吳副將衝到了最前麵,周元心中熱血,一陣翻騰,持著刀盾,緊緊地跟隨著往上衝。

   “銃手準備!”

   “射!”

   見明軍衝近,清軍副將高進庫下令火銃射擊。

   “呯!呯!呯!”

   吳承宗衝得太靠前了,火銃擊穿了藤牌,在他的胸前留下了一個大窟窿,身子一軟,手中的板斧跌落。

   “殺!”

   見射倒了明軍將領,高進庫趁機率軍殺下山來。

   沒了主將,明軍一陣慌亂,有膽小的往山下奔逃。

   周元沒有逃,眼睛紅了。他忘不了吳副將給他的那個饅頭,迎著清軍衝過去。

   “殺!”

   周元捅死一個敵人;揮刀,砍死一個;哢嚓,又一個清軍腦袋落地。

   端著千裏鏡在山下督戰的朱亨嘉,看到了這一幕。

   將千裏鏡遞給身後的軍法官,緩緩說道:“戰後,此小卒若沒死,升他做哨長”。

   吳承宗戰死了,秦裕春、姚友興的攻擊也不順利。

   朱亨嘉不願多傷將士性命,鳴金收兵。

  

   “胡總兵,城外沿章水出現了一支明軍,正在登陸紮營”,南贛副將劉伯祿,急忙報於南贛總兵胡有升。

   胡有升隨劉伯祿登城眺望,登陸的明軍已有兩千人,後續仍在不斷登陸。

   來的是明軍李定囯部兵馬。

   胡有升大驚,贛州兵馬,加上來援的六千八旗兵,不過兩萬。劉巡撫帶了一萬六千人在城外拒敵,城內不過四千兵馬,若任明軍登陸紮營,占穩腳跟,後果不堪設想。

   “劉副將,汝守城,吾帶兩千兵馬出戰,驅趕明軍”。

   “不可,胡總兵,汝是主將,軍中不可一日無主,還是由末將出戰”。

   劉伯祿執意自己出戰,他帶著兩千步兵出城,殺向明軍。

   明軍首批登陸的兩千人馬也列好了陣。這兩千人馬,是李定國的本部親兵,號稱“老本賊”,精銳中的精銳。

   李定國將全軍火銃集中給這兩千先鋒,每人配齊了三枝火銃,俱都提前上好了藥子。

   “射!”

   “呯!呯!呯!”

   三輪射擊完成畢,六千顆銃彈,射翻了五、六百清兵。

   一下子死了這麽多人,清軍的士氣為之一滯。

   “殺!”

   身經百戰的“老本賊”們,扔掉火銃,換上刀、盾,殺向清軍。

   劉伯祿急紅了眼,駕戰馬,提長茅殺向明軍。

   一道紅色的閃電馳過,亮銀槍一閃,自劉伯祿胸前透過。

   李定囯刺劉伯祿於馬下,殺散清軍,從容登陸。

   胡有升收攏敗兵,贛州城僅剩三千兵卒,急忙向劉武元求援。

  

   水雞崠山頂,劉武元得知明軍已從章水,直抵贛州城下,大驚失色,連夜棄水雞崠,返贛州。

   次日,明軍攻山,才發現清軍已撤。

   朱亨嘉留下三千兵馬守水雞崠,自領大軍來至贛州城下,與李定國部偏師會合。

   這一次,朱亨嘉吸取了李成棟的教訓,不急著挖壕溝,而是先紮好營寨,砌好壁壘。將自身保護嚴實後,再深挖壕湯、遍栽木柵,圍困贛州。

   劉武元見狀,恐被明軍困死,令胡有升、高進庫、先啟玉,各自帶兵出擊城外的明軍,俱被打退,反折兵千人。

   明軍勢大,劉武元不敢再出戰,隻好龜縮在城內,打算憑堅城和明軍長期對峙。

   朱亨嘉下令攻城,無奈贛州城太高、太堅固,城上銃矢齊飛,明軍傷亡了三千人,卻一時攻不下贛州。

   大將李定國獻計:“監國,臣在雲南時,多次用‘放崩法‘挖地道炸城。不妨在贛州試一試”。

   “李卿此計甚善,立即施行”。

   李定囯下令在贛州城下挖地道至城牆地基處。

   不料,贛州三麵靠江,東、北、西三麵,一挖就滲水,無法挖掘。隻在南城牆一帶,一口氣挖了五條地道,填滿火藥,引爆。

   “轟”,“轟”,“轟”,“轟”,“轟”,五聲巨響。

   好一座贛州堅城,城基極厚,城牆抖了五抖後,居然仍屹立不倒。

   劉武元嚇了一跳,一邊修補損壞的城牆,一邊在城內遍布“聽甕”,以免明軍再用此法爆破。

   沒法子,隻好用人命硬拚了。

   朱亨嘉命人在城外架起了百餘座大炮台,打算一邊炮轟,一邊蟻附攻城。

   忽報,李元胤率著李成棟舊部,已經攻下了龍南、安遠、會昌、瑞金、石城等縣,切斷了贛州和福建的聯係。

   朱亨嘉大喜,攻城的部隊有了。

   他舍不得用自己的嫡係部隊攻城,用李成棟的舊部最好不過。

   為了不讓李軍舊部寒心,公開的說法是:把為李大帥複仇的機會,留給李軍。

   “轟隆!”

   “轟隆!”

   “轟隆!”

   明軍的重炮開始發威,一顆顆大炮彈將城牆蹂躪得千瘡百孔。

   “弓箭手準備!”

   城牆上,清軍參將賈雄,正準備令弓箭手向明軍拋射。

   一枚開花炮彈,在他的身邊爆炸,熾熱的熱浪襲來,賈雄失去了意識。

   “殺!殺!殺!”

   李元胤、杜永和、閻可義、董方策、羅承耀、郝尚久、黃應傑、範承恩、楊有光,從四麵八方衝向城牆。

   城上的火炮開炮了,一輛輛楯車、衝車、雲梯車被擊中,更多的攻城車湧上來。

   “將士們,隨我殺!”

   奉化伯黃應傑,從雲梯躍上城牆,刷刷刷,一刀又一刀,連殺十餘名清軍。部下以他為箭頭,逐漸在一段城牆占穩腳跟,明軍從此處不斷登城。

   胡有升大急,“給我射!”

   城牆上,三百銑手,銃彈齊發,黃應傑及部下三十多人,俱被射死。

   清將楊遇明,在城牆上一不小心露了頭,被城牆下,掩護步兵登城的明軍火銃手射下城來。

   慘烈的攻城戰,令風雲變色。

   一打就是兩個月,李成棟舊部傷亡了一萬多人,贛州城,也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境地。先前的地道爆破,再加上連續兩個月的重炮轟擊,贛州南城牆一段,終於頹然倒塌。

   “殺!”

   李元胤、杜永和、閻可義、董方策、羅承耀、郝尚久、範承恩、楊有光從豁口處突入城中。

   破贛州就在今日!

   朱亨嘉下令,全軍突擊。

   嚴天鳳、李明忠、李定國、趙勇、白文選諸將,奮勇登城。

   鎮南門上,贛州清軍第一猛將高進庫,拚死用刀車堵著轟塌的城牆豁口。

   楊有光領軍殺到。

   高進庫張弓搭箭,一箭射翻楊有光。

   李元胤大怒,揮舞重劍與高進庫戰作一團。

   “哥,吾等來幫汝!”

   李元泰、李建捷二將殺到。

   “殺了他,替義父報仇!”

   李元胤大吼。

   明軍人多,漸漸殺散了高進庫的親兵。

   “呀!”

   高進庫一時不防,被李元泰一刀劈中右肩。

   一道白光揮過,李元胤割斷了高進庫的咽喉。

   鎮南門被攻陷了。

   西津門的城門被衝車撞破。清軍副將先啟玉下城欲突圍,被李明忠一槊紮死。

   建春門,清南贛總兵胡有升被嚴天鳳部圍在城牆上一段狹小的空間。

   “明將何人,可敢與吾一戰?”

   想單挑?嚴天鳳哈哈大笑,己軍占著絕對上風,此時跟汝單挑,豈不成了傻子?

   “射死他”,嚴天鳳下了軍令。

   “呯!呯!呯!”

   幾輪火銃射過,胡有升被射成了篩子。

   “皇上,今日是臣為大清盡忠之日矣!”

   百勝門上,清南贛巡撫劉武元北向而拜,拔劍自刎。

   “呸!狗漢奸!”

   小卒甲衝劉武元的屍身吐了口唾沫。

   朱亨嘉恨極了劉武元,下令割下首級,曝屍三日。

   李元胤求以劉武元首級祭奠李成棟,朱亨嘉許之。

   此戰,李軍上下傷亡了一萬五千人。為安撫李成棟舊部,朱亨嘉下令李元胤承襲李成棟廣昌侯一爵。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