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伐贛
  “什麽,那劉武元又要本帥寬限些時日才肯降?”

   聽完使者的回複,廣昌侯李成棟怒火中燒。他不傻,知道自己上了劉武元的大當。

   恥辱啊!李大帥蒙受的恥辱隻有用血來洗刷!

   崇禎二十一年九月下旬,李成棟率八萬大軍,從廣東南雄府出發,越過庾嶺(梅嶺),分兵兩路,一路由龍南、信豐;一路由大庾、南康,進攻贛州。

   十月初一日,李軍到達贛州城下,連營數十座,高築營壘、深挖壕溝。

   “劉武元,汝居然敢誆騙本帥!打下贛州,非剝了汝的皮不可!”

   李大帥恨急了劉巡撫,大軍一到,立即壘起炮台,炮轟贛州城;派士兵四麵攻城,足足攻了三個時辰方退。

   清南贛巡撫劉武元登上鎮南門城牆,端著千裏鏡觀察城外的李軍。

   一顆顆炮彈在城牆附近爆炸,劉武元麵無懼色。

   鏡頭裏,城外的明軍正築著壁壘,挖著壕溝。

   劉武元麵色沉重,雖然這段時間自己備了不少糧食,但現在贛州三麵皆敵,如果任由明軍築好營壘、挖好壕溝,形勢會很不利。

   他召集眾將商議。

   總兵胡有升、副將高進庫、劉伯祿、先啟玉等都認為李軍勢大,不能讓其立住腳。“利在速戰”,應該趁李軍營壘未固、濠溝未成之時,挑選精銳士卒開城出擊。

   諸將的想法和劉武元不謀而合。

   派誰出擊呢?

   劉武元想來想去,目光盯在副將高進庫、參將楊遇明、賈雄身上,久久不散。

   見劉武元盯著自己看這麽久,三人自然明白怎麽回事。遂起身請戰,“撫台,末將願出城擊敵”。

   “好,好,有三位將軍出戰,本撫就放心了!”

   劉武元大喜,令高進庫從鎮南門、楊遇明從百勝門、賈雄從西津門殺出,自己帶著總兵胡有升、副將劉伯祿、先啟玉、遊擊孔囯治隨後接應。

   十月初二日淩晨,清軍從三個方向出城,突襲李成棟軍大營。

   李軍初至,便忙著攻城,營壘尚末完全築成,大營前的壕溝亦未挖好。

   高進庫等三將奮命衝殺,李軍立腳未穩,三麵受襲,猝不及防下,被清軍衝入營壘,將士驚惶敗退,自相蹂踐,陣勢大亂。

   “噅聿聿”,高進庫用雙腿夾著馬腹在李軍大營內馳騁。手中的騎槍刺中了一個又一個敵人。

   忽然,騎槍被屍體掛住了,高進庫二話不說,換上腰刀砍殺。

   楊明遇、賈雄也化作殺神,在李軍的大營內逞凶。

   清軍一邊殺人,一邊放火。李軍大營亂成了一鍋粥。

   見前鋒順利地突進大營,劉武元率著胡有升、劉伯祿、先啟玉、孔囯治諸將,對李軍發起了全麵攻勢。

   李軍立腳不住,被迫後撤,兵員和器械損失很多,混戰中,大將葉承恩陣亡。

   李成棟撤到大庾後,清點人馬,折損了萬餘,憤懣滿腔,誓要報複。

   劉武元清點繳獲,發現其中有紅衣大炮(清廷忌夷字,稱紅夷大炮為紅衣大炮)四十位門。審問俘虜,得知共有一百門大炮,還有六十門留在大庾。

   劉武元大驚,再次向征南大將軍譚泰求援:“賊帶紅衣大炮一百位,來攻贛城四十位,尚有六十位見在梅嶺 今諸賊雖落膽敗遁,屯駐南安,糾合各處土賊,多攜大炮,勢必複來犯贛。而殘破城垣立見傾頹,萬一人心驚惶,戰守而無所恃,職死固不足惜,而朝廷四省咽喉盡輕棄於一旦耳”。

   信剛寫好,梅勒章京膠商統領的正紅旗與正白旗滿洲援兵來到了贛州。

   真滿洲大軍到了,劉武元宛如吃了顆定心丸。

  

   崇禎二十一年末,北京城發生了兩件大事,一件喪事、一件喜事。

   和碩禮親王代善薨了。

   十一月,度過了六十五個春秋,懷著對大清朝的依依不舍,愛新覺羅·代善離開了人世。順治帝、皇叔父攝政王多爾袞、輔政叔德豫親王多鐸悲痛不已。順治帝是真傷心,多爾袞、多鐸傷不傷心的,隻有他們自己知道。

   同年同月,多爾袞做起了減法,在稱號上減少了一個字,將“皇叔父攝政王”的“叔”字去掉,令群臣稱自己為“皇父攝政王”。

   等了很久,終於等到今天!二哥代善不在了,沒人管的感覺真好!

   多爾袞行事越發地肆無忌憚,滿朝俱是親信,一應規製儀仗類於皇帝,離天下至尊之位,僅僅半步之遙。

   開心了沒多久,他就收到了譚泰的求援奏報。皺了皺眉頭,正欲再派兵馬入江西,忽然又傳噩耗:大同總兵薑瓖反了。

   剛剛當上“皇父攝政王”的多爾袞大驚。北京的兵馬派了不少至湖廣、江西、廣東,留在京裏的並不是很多,征調兵馬需要時間。

   捏著胡子沉思良久,他決定采取兩手對付薑瓖。一手軟、一手硬。

   軟的很軟,十二月十日,派使者去薑瓖處,故意把薑瓖起兵反清說成隻是誤解了清廷意圖,給以下台的機會,接著宣布若能悔罪歸誠,仍將“照舊恩養”;硬的很硬,派敬謹郡王尼堪等統兵入山西平叛。

   山西亂了,多爾袞暫時沒兵派給譚泰,隻好讓譚泰堅持住,又下令武昌的三順王在湖廣發動攻勢,牽製明軍。

   多爾袞稱“皇父攝政王”一事鬧大了,沸沸揚揚,民間關於太後下嫁的傳言,越傳越廣。

   大明朝的忠臣們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抹黑清廷的機會,不狠狠地往韃子臉上抹“黃金”,就不配稱自己是忠臣。

   上壽觴為合巹尊,

   慈寧宮裏爛盈門。

   春官昨進新儀注,

   大禮躬逢太後婚。

   大明忠臣之一、魯監囯部下張煌言寫的這首《建夷宮詞》,迅速傳遍了大江南北、五湖四海。

   《建夷宮詞》共有十首,這一首最有名。它深入淺出的描述了大清聖母皇太後下嫁皇父攝政王的熱鬧場麵,充分滿足了底層百姓的審美口味和獵奇心理。

   很快地,百姓們都知道了,滿清的太後,改嫁給了小叔子攝政王。

   “呸!蠻夷就是蠻夷,不通禮儀,堂堂太後居然也改嫁”,百姓甲唾了一口唾沫。

   “呸?奸夫**!估計那韃子太後跟小叔子早就有不可言之事”,百姓乙推測。

   “聽說那韃子太後貌若天仙,嫩得像白薑一樣”,百姓丙臆想

   朱亨嘉看了這首《建夷宮詞》後,笑得合不攏嘴。

   “好,好,好!這個張煌言有才啊!大才!這首詩一寫,韃子朝廷可就臭名滿天下了!可惜此人是魯監囯部下,要是能為孤所用,該多好!”

  

   “成棟至南雄,扛舟過嶺,盡運所攜資械,氣甚壯。營柵未定,贛人突出一衝,爭渡不及,溺水者以萬計,幛房衣甲盡棄,神氣以是而沮,元氣以是而傷”。

   李成棟進攻贛州失利的戰況,傳到了朱亨嘉的禦案上。

   某人歎了口氣:“唉!指望李成棟攻下贛州後,北上援南昌,和李赤心一起夾擊譚泰的希望落空了”。

   朱亨嘉本想派嚴天鳳部通過李成棟控製的粵東,繞開贛州,穿過撫州,開辟援救南昌的第二戰場。但是又怕刺激李成棟,思慮再三,還是放棄了。

   因為顧及李成棟的感受,粵東近十萬明軍,無法發揮作用,朱亨嘉覺得是個巨大的浪費。

   靈機一動,既然救南昌,一時半會用不到這支軍隊,何不用到其他地方?

   看了會軍事地圖,朱亨嘉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浙江。

   江浙一帶是清廷的財賦重地,現在清廷統治不穩,到處都有義軍起義。江浙的清軍大量抽調至福建、廣東,如果能派一支兵馬在浙江立足,四處攻占州縣,一定能嚴重打擊清廷的賦稅。

   在哪立足好呢?

   朱亨嘉的目光盯在了舟山群島。

  

   清征南大將軍譚泰很鬱悶,剛才糧官向他報告,存糧不多了。

   李赤心騷擾清軍糧道的戰術起了效果。

   雖然譚泰把南昌城內的明軍圍到了彈盡糧絕的邊緣,但其實他自己的軍糧也並不多。

   李赤心占領豐城,奪取了清軍部分軍糧;又燒毀了贛州浮橋,建昌的軍糧運不過來。

   譚泰十幾萬大軍,每天消耗驚人。從饒州運糧過來,要轉一個大彎,還經常受到撫州義軍的騷擾。隻能通過饒州,從鄱陽湖上,用船運,每天運量有限。

   很快地,譚泰的軍糧居然也快耗盡了。

   譚泰暗叫可惜,隻有返回饒州就糧,等籌夠了軍糧再打南昌了。

   “撤軍,大軍回饒州”,譚泰下達了軍令。

   “大將軍,不能撤呀!末將等願意再攻一次南昌城,若不勝,再撤不遲!”

   何洛會、顧納拜、康時升等將皆欲再攻一次南昌。

   譚泰有些猶豫。

   顧納岱大聲吼道:“請大將軍讓末將再攻一次,如若不勝,提頭來見”。

   豪邁的語氣,讓譚泰感受到了顧納岱必勝的信心。

   他覺得軍心可用,再加上自己也舍不得功虧一簣。遂下令劉澤涵率軍一萬,監視贛江對岸的李赤心,主力大軍猛攻南昌城。

   南昌攻防戰再次打響。

   這一次,譚泰下了全力,滿、蒙、漢各營兵馬全部參戰。

   “咚,咚,咚!”

   隨著短促而有力的進軍鼓聲,譚泰、何洛會、朱馬喇、顧納岱、劉良佐、康時升分別攻打德勝門、永和門、順化門、進賢門、惠民門、廣潤門、章江門。

   “轟!”

   “轟!”

   “轟!”

   雙方先是進行了一番火炮對射,然後密密麻麻的清軍,推著各種攻城車,衝向城牆。

   清軍銃手、弓箭手躲在楯車後麵,向城上發射箭矢、銃彈,掩護步兵攻城。

   “殺!”

   “殺!”

   “殺!”

   無數雲梯車架上了城牆,手持圓盾和腰刀的清兵,援雲梯而上。

   早有準備的守軍放下狼牙拍、潑出金湯沸水、投下震天雷、射出銃彈箭矢。

   一個個清軍,下餃子般滾下城牆,又有一個個清軍衝上來。

   進軍鼓響,有進無退。

   “滿洲兒郎們,隨我衝”,一等梅勒章京顧納岱攻得最狠,直接將將旗推進到了城下不遠處。

   “能轟得準嗎?”

   在惠民門督戰的王得仁,問城牆上的虎蹲炮哨長。

   顧納岱的將旗位置,正好在明軍小炮的射程內。

   “放心吧,副帥,您就瞧好吧”。

   明軍哨長,指揮著十餘門虎蹲炮,瞄準顧納岱的將旗位置射去。

   “轟!”

   “轟!”

   “轟!”

   一顆顆催命霰彈在清軍中炸響。

   “噅聿聿”,一聲悲鳴,顧納岱的戰馬馬首被轟飛。

   年輕英俊的將軍栽下馬來,身上多了幾十個霰彈傷口,耳、鼻之間,大口大口地噴湧著鮮血。

   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愛新覺羅·顧納岱陣亡了。

   聽到南昌城上喊殺震天,李赤心率軍渡江攻打清軍大營,援救守軍。

   劉澤涵抵擋不住,頻頻告急。

   譚泰見南昌城堅難下,又折損了大將、大營告急,隻好鳴金收兵,返回大營。

   李赤心見清軍主力回營,亦不浪戰,坐船撤回自己營寨,繼續沿贛江與清軍對峙。

   第二天清晨,不見清軍做飯的炊煙,又見鳥鵲在清軍大營上方盤旋。

   李赤心狐疑,派斥侯查看。

   斥侯回來後,言譚泰大軍已連夜返回饒州就糧。

   李赤心感歎,譚泰用兵,果然老辣,撤退得沒有一點聲響,真將才也。

   他下令全軍進入南昌城,取出軍糧,讓南昌軍民吃頓飽飯。

   南昌城內先是一片歡騰。軍民百姓們吃著熱乎乎的大米飯,想著戰死的袍澤、餓死的親友,無不落淚。歡騰聲又變為陣陣哭泣。

   嚶嚶的哭聲,越來越大,慢慢地,由溪流化作江海。

   譚泰撤到饒州後,在安仁縣紮營,與明軍對峙,隻等著籌夠軍糧,再戰南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