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四一一) 做回自己
  大千世界有迷離,迥異個性很驚奇;

  芸芸眾生有差異,做回自己更愜意。

  “世界之大無奇沒有。”

  大千世界的萬物有著令人驚奇的相似之處,當然也因種種離譜和差異而讓人情有獨鍾;芸芸眾生也有極其相似的至真至美的真心情懷和與人為善、助人為樂的高尚情操,當然也有人有著極其特殊的個性之美,也有“出汙泥而不染”的謙謙君子,也有不食人間煙火的離奇高人, 人性的差異讓世界異彩繽紛,個性的迥異讓社會成為人見人愛的萬花筒。

  張文學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呢?

  對於這個問題,即使張文學自己也答不上來。但是,這個問題又不能不讓張文學對自己有個深刻的反思。

  張文學是一個認真的人。

  張文學自己感覺自己還真有認真的特性。無論張文學遇到什麽事情,總是不敢怠慢,總是積極應對,總是認真思考,而且盡可能在最短的時間解決掉問題, 而且竭盡全力, 努力把事情做好,即使結果並不如願,但是努力的態度和認真的特點以及鞠躬盡瘁的態度確實無需置疑的,當然是鐵板釘釘努力的,絕對不是敷衍了事的,也不會有一點或者半點偷懶行為的。

  張文學也在不斷思考,自己何以這麽認真的呢?

  當然是平時的習慣促成的。也就是說,張文學是一個聽話的孩子,是一個把老師的話當成聖旨的乖乖孩子,對老師的旨意總是當作自己努力的方向,當作最為重要的事情去做的,當然也沒有吃虧,努力著,聽話者,也就自然未然地成為了學霸,然後考試成績就好, 然後就考上了師範學校, 後來就成了老師,然後當了校長。

  回想一下,張文學認真的方法是對的,也並沒有走彎路,其實也得到了實惠,也有了比較好的結果。

  但是,張文學也在反思,張文學在上班工作以後,對於工作,對於領導布置的事,是不是過於認真了呢?是不是有點書呆子氣了呢?是不是過於死板不夠靈活呢?是不是在成人的世界裏一個人如果太認真會被人笑話了呢?是不是在官場當中如果一個人過於認真會被認為是過於迂腐卻不會變通就不具備當官的本領呢?

  幸虧人是一個不斷反思的動物,幸虧人在前進中總是邊思考邊前進,幸虧張文學反省的及時,幸虧張文學反思得深刻,深刻到懷疑自己,深刻到快要改變自己,深刻得幾乎要隨波逐流,深刻得幾乎不再是自己。

  “山難改性難移。”

  其實, 山是可以改的。當年愚公把山移走的故事已經是感動了好多人,現在科技日新月異,上天入海已經不再是人們的夢想, 已經成了現實。那麽,動用現代科技移動山脈也許不再是奢望的事,也許已經成為了現實的事情。

  但是,個性的問題,那就很難說了。

  俗話說,從小不是驢,大了也是小驢子,還是成不了真正的驢,這樣符合了從小看大的道理。

  所以,個性應該是先天具有的,其實也並不是後天獲得形成的。這個個性一旦是先天而來,既然是與生俱來,那麽改變是“難於上青天”的事情,即便是後天人為或者環境的影響其實也是聊聊無幾的,也是幾乎不起作用的。

  比如,張文學即使自己心知肚明上級領導的授意,但是如果領導的意思不符合自己的心底原則,那也是不能夠按照領導的意思去做事情的,更不會順著領導的心意去做任何的變通,更不會昧著良心去做一些傷害好人和抬舉壞人的愚蠢之極的事情。

  不僅如此,麵臨這種顛倒是非和混淆視聽的事情,張文學還會義無反顧地站起來,極力去反對領導的錯誤做法,而且據理力爭,哪怕讓領導下不來台,哪怕日後有人我會給自己穿小鞋,甚至哪怕坐牢,哪怕犧牲自己的小命,也要把道理講透,也要把事情正過來,也要獲得一個自己認可的結果。即便這個事情與自己無關,即便是所謂的大局需要,即便是政治需要,張文學也要努力爭取自己想要的結果,不惜仕途,不惜公職,不惜生命。

  這樣不難得出結論:張文學的優點就是認真;張文學的缺點就是太認真。

  說實話,具有張文學這種不卑不亢,仗義執言個性的人在曆史上其實也不少,但是最後的結局其實也大都不好,不是身陷囹圄的結局,就是抑鬱致死的局麵,最後能落個回歸田園就是最好的結局了。

  這是因為世界很複雜,人心很浮躁,尤其是官場裏麵的人不是認真的小學生,當然他們要是認真得像個小學生的話也未必能夠做好眼下紛繁複雜的社會事情。也許正是因為他們的靈活、變通的能力也才讓今天的社會很和諧,很安穩,很富足。也許因為這些人身上的一點匪氣,就有了一些霸氣,就能夠讓人們心服口服最後被降服或者折服,或許因為他們會當官,就讓我們這些認真和過於認真的人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了呢。

  所以,生活的有特點就是活,不能用一個標準去衡量,不能按固定的模式去套,“一把鑰匙對應一把鎖子”,應該是靈活處理,見機行事,總之,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由此,張文學想,自己也許並沒有長大,自己都當了一個小學的校長了,但是思維卻依然停留在一個小學生的認真態度上,於是過於認真,所做的事情在其他官員麵前顯得過於小兒科,結果導致被屢屢笑話,不被人家尊敬和看重。

  張文學想自己應該是何去何從呢?

  張文學當然是自信的,無論世界怎麽變,無論時代怎麽發展,張文學“一是一二是二”的認真態度不會變,甚至打死也不會變,不當校長不當官也不會變的。

  因為如果稍微一變通,張文學就不是張文學了,張文學也不是爸媽的孩子了,張文學的性格也變了,人的是非觀念也變了,人賴以前進和發展的支柱沒有了,人也就廢了,即使活著也成了行屍走肉,“即使活著,也如同死了”。

  而且,本來不適合,一味去遷就,最後自己就會成為“四不像”的人,即做不好別人,也做不回自己,既當不了上級領導信任的官員,也成不了人民滿意的好官,不但實現不了別人的意誌,也行使不了自己的權利,還讓自己格外痛苦,所以,與其忍受兩方麵的煎熬,不如做回真正的自己。

  於是,張文學覺得本性重要,個性最好,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幹什麽職業不重要,當多大的官不重要,能夠讓自己的心滿意最重要;

  別人眼裏的自己不重要,別人的權威不重要,做回自己卻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