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三五一) 第六感覺
  心有靈犀一點通,第六感覺有感應;

  思想攢動人衝動,危急時刻顯英雄。

  “心有靈犀一點通”

  有人說人有第六感覺,有人說其實也沒有什麽第六感覺,也都是人所謂的感覺而已。

  但是,心有靈犀的狀況還是大有存在的。這種心的感應,這種情的呼應,這種思想和靈魂的互動,畢竟也是時常發生的,畢竟也是被大多數人認可的。所以也是讓人覺得這種情形是有道理的。

  生活的特點就是活。有生就要活潑,就要靈活,就要活學活用,就要見圈就跳,就要見機行事,就要高效運作,就要獲得最理想、最美好的結果。

  現在,張文學就有這樣的第六感覺。至於具體什麽感覺,什麽思想,什麽情愫,張文學自己也不知道。雖然不知道什麽內容,但是卻的確大腦裏有內容,思想上有波動,身體上有衝動。也就是說雖然不知其內容之一二,但是卻感覺到了它的真實存在。

  客觀說,張文學是個非常理智的人。張文學想,既然自己的思想上有漣漪,有波動,那就值得思考一下,值得梳理一下,以便從中得出結論,以便理智決定下一步的事情,正確處理好身邊的事情,張文學覺得這樣做既對得起自己的思想,也對得起自己的身體,同時也對得起自己全身心的感覺。

  當然,思想的梳理當然很重要。即使身體不衝動,感覺不明顯,也可以進行一下小節,生活就像竹子一樣,每成長一段時間,就要打一個節,一來可以簡要總結得與失的情況,二來也為下一步的衝鋒做一些調整,儲存一點營養,儲備一點精神,優化一點思想。總而言之,思考總結是很重要的,是前進的基石,是鞏固大後方的妙方,是繼往開來的妙招,是乘勝追擊的招數,是無往不勝的良好舉措。

  有人說,人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就是說無論什麽事情都是因果關係。有因就有果,有結果也一定有原因。

  那麽,推而廣之說的話,無論身體方麵,還是思想方麵,隻要有異常的波動,隻要有莫名的衝動,那也一定是必有原因的,身為一個聰明人就要責無旁貸地探究一下原因,刨根問底地質疑一下,等到略知一二時候,心裏也有個底,對於下一步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即便不能夠未雨綢繆,也能有點思想準備和應急措施,不至於在事情突如其來時候手忙腳亂,顧不了東西,事情剛開始時候,自己就先措手不及,接著亂了陣腳,結果當然會大跌眼鏡,一塌糊塗,接著潰敗下來。

  當然,張文學是聰明人,聰明人自然不會放過任何蛛絲馬跡,聰明人也會像諸葛亮一樣料事如神,也會抓住任何有利於他人幸福和有利於自己成長的任何機會。

  於是,張文學坐在辦公室的沙發上開始冥思苦想,張文學希望通過梳理自己身邊人和身邊事的方法,尋找一下自己身體方麵衝動的原因,尋找一下思想方麵波動的根源。

  張文學要排查一下自己家人的情況。當然,父母是張文學最重要的家人。但是,張文學在中午的時候剛在家吃完媽媽親手包的水餃,水餃是胡蘿卜和豬肉餡的,特別好吃。張文學的爸媽看著張文學吃得很香的樣子,老兩口從心裏到臉上都樂開了花,所以,張文學也知道家裏也沒有什麽不開心的事情呀。

  然後,張文學自然想到了自己的愛人和孩子,在剛剛一起度過的周末,自己和愛人恩恩愛愛的,白天快樂,夜晚也銷魂,該做的做得很好,該說的也講得痛快,也沒有什麽不和諧的成分呀?至於孩子,那更不用說了,剛剛過去的周末兩天,這個孩子呀真像狗皮膏藥似的粘著自己,總是問東問西的問個沒完,爺倆玩得不亦說乎,張文學也充分享受了個天倫之樂。

  所以,張文學覺得自己這個小家也很歡樂和愜意,也沒有什麽讓自己惦念和不放心的。

  張文學要再考慮一下的話,那就是張文學姐姐那邊的事情了。到目前的話,張文學姐姐那邊發展得也很好。

  自從張文學的姐夫在外麵犯下沾花惹草的錯誤以後,張文學也重重嚴厲地教育了這個姐夫。可別說,還真管用,這個胡俊山以後格外聽話了,從不敢再招惹是非。當然,張文學也沒有完全信任他,從此他的建築隊到哪裏施工,張文學就讓姐姐和外甥跟著他到哪裏生活和上學,就這樣胡俊山再也沒有機會造次,後來也從沒有聽說他在外麵招惹是非的消息。因此,姐姐家的日子也平穩了,外甥也在讀高三,馬上要升入大學了,一家人正齊心協力照顧孩子,正在期望胡小河考個好大學呢。

  這樣想來,張文學覺得自己家裏的人幸福著呢,似乎也沒有可擔憂的,也沒有什麽讓人牽腸掛肚的。

  如此,張文學很是高興,於是在張文學的嘴角上露出了幸福而甜美的微笑。

  是呀,老人安康、高興而且幸福著;愛人事業逐漸擴大,財源滾滾,生意越來越好;孩子健康活潑,學習也好;姐姐一家富足而幸福,姐夫的建築隊也已經改頭換麵成為銀河市裏頗有名氣的建築公司,生意越做越大,現在常駐銀河市承攬大樓建設,外甥學習也好,一家人也沉浸在幸福和歡樂中呢。

  所以,張文學沒有理由不高興,張文學有十分的理由去大笑,去唱歌,歌頌美好的生活,抒發奮鬥者成功的快樂。

  雖說瑕不掩瑜,但是反過來其實也瑜不掩瑕。

  再多的幸福其實也掩蓋不了張文學自己內心的彷徨不安,再多的快樂也這擋不住張文學頭腦裏的不適和不解。

  於是,張文學繼續排查,經過深入思考,張文學覺得學校一切運行良好,老師們工作正常,也確實沒有值得牽腸掛肚的。

  張文學繼續深入思考,這才恍然大悟。

  張文學突然想起了王紅雲姐姐。

  說實話,這一段張文學時間和王紅雲打交道的次數也確實不少。關鍵是因為他張文學和王紅雲之間有不少的交集。

  如果王紅雲是在別地做買賣,而不再張文學所負責的這個小河小學附近,他張文學隻會遠遠地祝福自己的這個姐姐生意興隆,最好賺個盆滿缽滿的。但是,王紅雲在小河小學附近做買賣,那就有關小河小學孩子們安全的事情,他張文學是不可能袖手旁觀的。

  當然,張文學不是不講理的官員,也沒有一般為官者的匪氣和霸氣,充其量張文學也就是幫助王紅雲姐姐把控好食品安全的事,盡量做到防患未然,盡量不出安全事故。為此,張文學多次找姐姐王紅雲交流,把食品安全大於天的道理告訴給姐姐,甚至當張文學有時間的時候,也去王紅雲姐姐的商品攤子檢查食品的安全情況。

  不僅如此,張文學為了解除後顧之憂,還給每一個在校生買了保險,以防不時之需。

  結果,在張文學給孩子們買了保險不到一個月時間以後,王紅雲的小商品攤子就出事了。

  客觀講,學生因為吃了王紅雲銷售的食品以後就出現了中毒事件,雖然性質十分嚴重,但因為張文學處理及時,再加上有保險給報銷藥費,無論家長和學生都沒有過多的抱怨,看在張文學的麵子上大家也沒有責難王紅雲,再加上事情處理得當,也並沒有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更沒有引起上級的注意,因此這件事被張文學悄悄處理得十分恰當而且也十分低調,所以這件事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就逐漸被人忘到九霄雲外了。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這件事卻在老張夫婦那裏引起了不小的地震。

  這段時間,因為張文學要處理這起食物中毒事件,當然和王紅雲的聯係比平時多了不少。不料,這又被那些愛嚼舌根的人抓住了把柄,於是,風言風語不斷產生,有人甚至添油加醋,結果讓老張不舒服起來。

  張文學也曾親耳傾聽過王紅雲如泣如訴的抱怨,張文學當然不能無視這種情形,也曾經親切安慰過王紅雲,也曾經為王紅雲打過抱不平。

  但是,也不知他兩個關係能否和好如初,張文學盼望他兩個千萬不要把關係搞僵化,而要生活和諧幸福著,這樣不但兩個人享受到美好的幸福生活,也能夠讓孩子快樂、幸福和平安。

  張文學想到這裏,忽然恍然大悟。

  張文學瞬間明白了,在張文學的內心,是在擔心王紅雲姐姐一家生活的和諧和人身的安危。

  張文學相信自己的第六感覺,相信自己也找到了感覺的內容,張文學也終於找到了自己希望得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