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三四七) 輿情分量
  愛情力量很茁壯,輿情分量很堅強;

  兩個力量相碰撞,鹿死誰手很迷茫。

  “好話暖三冬,惡語六月寒”。

  能夠讓人感到甘甜的也許不是糖果,而是一句鼓勵人的話語,這就是好話語的正能量;能夠傷人性命的也許不是刀劍,而是流傳廣泛的一則虛假消息,這就是假輿情的壞分量。

  一句好話,可以給人帶來溫暖和力量,然而一句讓人傷心的話,也可以給人帶來寒冷和畏懼。

  這結果的好與歹,全在於話語內容的好與壞,全在於說話人出發點的善與惡,全在於說話人內心本質的美與醜。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

  古人雲,見賢思齊。又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說明了向優秀之人學習的重要性,這是快速習得先進知識和能力的重要舉措,如果能夠從賢達之士或聖賢達人那裏獲得真經,那當然能夠讓自己很快脫穎而出,並很快成為某一領域的人才的,並且很快能夠獨當一麵,並且能夠帶領一部分能人幹出一番偉大事業的。

  那麽,為什麽很多人不願意傳送發生在別人身上的好事,而卻津津樂道發生在別人身上的壞事情呢?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隱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一種非正常情愫造成的一種畸形心理,那就是嫉妒羨慕恨。

  這種“不患多寡患不均”的思想導致了這種嫉妒之心,唯恐別人比自己過得好,害怕別人在事業上走在自己前頭,也擔心別人的愛情比自己更美好,還憂慮別人的家庭生活比自己的家庭生活更和諧。

  但是,這種思想的確也於己不利同時也與人有害,不但破壞了別人的感情,破壞了別人的事業,還貽誤了別人的前程,破壞了人家的家庭,從而毀壞了別人的幸福感,也對和諧社會造成了嚴重的負麵影響。

  況且,這樣的事情對當事者本人也沒有半毛錢的好處。

  想想,為了禍害別人而絞盡腦汁,一定要浪費不少腦細胞吧,浪費的腦細胞還得自己掏錢購買營養品去滋補虧空的大腦,如果大腦滋補不及時,不足量,或許會影響到自己的智力,甚至危及自己好不容易經營起來的幸福生活。到頭來“偷雞不成蝕把米”,說起來這是一筆不劃算的買賣,是用高成本去做一件禍國殃民的愚蠢事件,這絕不是智者行為,也不是明智做法。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誰種下仇恨,他就自己倒黴。”

  雖然,我們也並非宿命之人,也不相信所謂的報應效應,但是我們還是希望身邊好人多一些,希望富有同情之心的人多一些,希望善良的人多一些,希望給人帶來希望和溫暖的人多一些,希望為社會傳播正能量的人多一些,也希望斤斤計較的人少一點,也希望熱衷於傳播小道消息的少一點,特別是對人不利的壞輿情銷聲匿跡,希望從此以後沒有人落井下石,更多人伸出援助之手,幫助暫時迷途的人幡然醒悟,讓那些浪子能夠早日回頭,讓所有的家庭都溫馨,讓所有人過上幸福生活,讓社會更安定,更和諧。

  “風水輪流轉”。

  雖然,有時候,個別人也偶爾成為炮製壞消息或者傳播假消息的受益者,但是,從大概率講,這種受益者的人數其實少之又少,微乎其微,更多之人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到頭來“偷雞不成蝕把米”的結果。

  而且,有時候,傳播小道消息容易,但是一旦經某人傳播出去,覆水難收,想再控製住局麵就很難,事情一旦發展到難以收拾的地步,如果追究責任的話,那麽那些傳播假消息的人就會被繩之以法的,自己不但沒得到什麽好處,反而可能遭受牢獄之災。

  這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到後來卻“反誤了卿卿性命”。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有時候,當事者本人本打算利用小道消息破壞別人的幸福生活和美好事業,但是,“風水輪流轉”,無論是誰也都有出師不利的情形,也有對想做的事惜敗的可能,這時候,別人會不會沿用落井下石的方法致人死地呢?

  到那時候,那些曾經津津樂道於那些小道消息的人,那些疲於奔命於製造事端的人,就可能遭到作繭自縛的報應,就會受到請君入甕的懲罰。

  所以,對於輿情,明智的我們還是要放聰明些,對於該說的,就要踴躍去說,把正能量傳播到位,達到盡可能高的高度,用自己主人翁的角色盡心盡責,為這個和諧的社會多多提供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