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二八二) 大課題
  全市推廣導學案,全體師生都喜歡。

  科研部門不等閑,確定課題細調研。

  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更是一個值得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傳承、前赴後繼去深入研究的深奧的課題。

  關於張文學主導的導學案,如今不僅在銅鑼縣,而且在銀河市如火如荼、熱火朝天同時又鋪天蓋地地漫延開來了。

  各地前來學習的隊伍一波來了又走,另一波人接著又來,簡直是絡繹不絕,小河小學儼然成為了著名的學校,仿佛一夜間銀河市各地的人們都了解了張文學的導學案,同時也多多少少了解了有關張文學個人的一些情況。

  從各地學校反饋的信息看,學校領導和老師們對於導學案是非常喜歡的,用某個領導的評價說的話,那就是導學案投入少,效果好,而且老師們容易上手。

  其實,在銀河市,不僅小學學校在學習應用導學案,而且初中學校也在學習應用導學案,據說銅鑼縣一中和二中的高中學校也在學習應用導學案,而且這兩所高中學校的老師們還非常喜歡導學案,經過高中同學科老師們的集思廣益,人家高中學校利用得導學案更加高效和實用。

  雖然來小河學校學習的隊伍確實不少,但是,大部分的初中和高中學校,憑借的還是在銀河電視台張文學對於導學案實施方案的解讀,以及根據銀河日報上記者對於張文學的采訪內容獲得的片段來大體了解導學案內容和實施策略的。

  至於這些初中和高中學校為何不能像小學一樣來小河小學學習和取經的原因,恐怕也不是那麽十分簡單的。

  一是,張文學這個導學案起初是在小學推廣的,初高中學校雖然試著跟風試驗,但是也隻是“摸著石頭過河”,也不知道老師們是否喜歡應用,現在看,這個問題幾乎不存在了。因為初高中學校每一個備課組教師人數更多,既有利於分配編製導學案,又有利於集思廣益研討修訂導學案,初高中國模大一點的學校更有利於實用導學案。對於學生當然更好,有利於學生清清楚楚預習新知識和鞏固新知識,而且通過層層分解,由易到難,訓練知識有梯度,培養能力有台階,這樣所有學生都進步,學生興趣濃厚,學習不但不是一件痛苦事,反而很快樂,把原來教師對學生的“要我學”,變成了學生自己的“我要學”,學生自覺學習勁頭大了,教學成績提高有保障了。

  二是,作為初高中學校的“老大哥”學校身份,如果屈身到“小弟弟”學校學習取經,無論如何也讓這些重量級校長拉不下臉來,放不下自己的架子。但是,張文學的“導學案”是好經驗,所以,一定想方設法學習過來,用於自己的學校,從而快出成績,出好成績。畢竟,質量是一個學校的生命,沒有質量一切都無窮談起,即使有一萬個理由,學生也傷心,家長也埋怨,領導也不高興的。

  所以,初高中學校迫切想了解張文學導學案的全貌,最好從上級教科研部門拿到一個詳細的有關導學案的詳盡材料。

  其實,銀河市教育局也十分在意了銅鑼縣實施的這個導學案試驗。市教育局領導也注意到了媒介對張文學主導的導學案效果的報道,和媒體對張文學的極力讚揚。

  但是,令教育局領導所不解的是,張文學這麽科學高效的導學案教學法,怎麽銅鑼縣教育局沒有作為課題報上來呢?

  從現在導學案推廣的神速看,銀河市教育局教育科研所如果再不作為,恐怕省裏也會納悶了,所以,市教課研究所馬上責成銅鑼縣教育局教科所整理張文學導學案教學法,馬上以課題申報的形式直送市教科所,接著市裏教科所當天完善手續直送省教科所,省教科所其實也早就了解了導學案教學法,再晚一天呈報,就要批評銀河市教科所了,於是省教科所繼續完善內容後,直接向教育部教科研單位呈報。

  結果,張文學主導的導學案在教育部教育科學研究處受到了一致好評,然後“導學案教學法”獲得全國一等獎課題,並馬上在全國中小學大麵積推廣。

  同時,為表彰張文學等對於這個課題的傑出貢獻,特別獎勵張文學團隊十萬元獎金,當作對張文學團隊傑出貢獻的鼓勵。

  於是,張文學主導的導學案教學法,迅速在全國推廣,張文學的導學案也成了教育上的一個嶄新的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