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二五五) 找教練
  素質教育在路上,籃球隊員夢飛翔;

  四處奔波找教練,老師推薦成希望。

  “活氣生財,運氣自來。”

  有時候仔細想想老百姓說過的話,感覺很有道理。是的,生活的本質應該是在有生命的時候好好生存著,並且應該靈活、靈便和靈動一些。既然生活中充滿著許許多多不確定的成分,作為享受生活的人又怎能僵化教條和一成不變呢?

  活著的時候就要好好享受生活給人的很多快樂,好好享受身體健康給人的種種好處,好好享受聰明的大腦給人的多多益處。

  人雖然不是為享受而生,但是作為世界的主宰的人,在執著奮鬥之後,當然也要適當享受奮鬥得來的成果,也要有適當的物質需求,更需要滿滿的精神世界適當享受。畢竟一張一弛也是文武之道,畢竟,光奮鬥不玩耍的話,再聰明的人也會變傻的。

  當然,一個人享受之後還要繼續未竟的事業,還要不斷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食糧,還要滿足嗷嗷待哺的孩子的營養需求,也要滿足人們不斷提高層次的精神食糧的需求。

  畢竟,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快樂是奮鬥成果的副產品,沒有不辭勞苦的不懈奮鬥,就沒有自己滿心滿意的物質財富和精神層麵的滿滿收益,當然也就沒有自己溢滿渾身的愜意和快樂。

  這樣說來,適當享受和努力奮鬥似乎也不矛盾,相反,如果搞好了二者是相輔相成和必不可分的關係。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當然,所有這些都是深思熟慮的結晶,因此思考的成果很重要。我們祖先給我們的生活作息指導其實又簡潔又全麵,讓我們深刻了解什麽時間該做什麽事情,然而,我們休息之前還要有一點簡單的思考,對當天的工作有個小結,找出閃光點繼續發揚,找出不足來要立即改進,同時對一段時間的工作要簡要梳理,以便揚長補短,以便發揚光大和更上層樓。

  人因勤奮勞動唯美,因思考總結偉大。

  張文學就是一個喜歡思考問題的主兒,每逢一段時間都會梳理一下自己的工作,從不過多注重成績,反而對於不足之處總要找出原因來,而且會主動大刀闊斧地去改,對於自己的愚鈍和錯誤張文學反思還很深刻,而且改起錯誤來,還有一種壯士斷腕的堅強決心,能夠對於不足和錯誤進行傷筋動骨的斧正,從不會對於過失馬馬虎虎,這或許就是張文學在工作上一直風生水起的原因所在。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每一次經曆經過思考之後會喜獲豐收,這就是用大腦做事,用大腦總結帶給人物質成果、精神支柱和大腦享受。

  前進道路上身體已經是筋疲力盡、極度疲憊,絕不要再讓小小心髒一塊受累,更不要讓大腦因為愚蠢者的愚鈍行為勞累得百般憔悴。

  現在,在全麵實施素質教育的舞台上已經快人一步。但是,張文學已經通過思考獲得了結論,已經有了思考的成果,而且張文學已經有了自知之明,也已經明確了發展的方向,那他就要開始下一輪衝鋒了。

  目前,小河小學的男女籃球隊已經組建完畢,下一步就要找教練了,既然張文學要自己找教練,那就從鄉裏的中學體育老師當中找籃球教練。至於用借用、借調還是調動什麽方式把人找來,那還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吧,反正隻要找來正規教練,那些問題也都不是個事。

  說實在的,做人難,幹事業的人更不容易。因為對於敢想敢幹的事業狂,水到渠成的事情其實很少,大部分時候都是沒錢,沒經驗,沒路子還不被常人理解,因為過於激進甚至還不被上級領導認可,大部分時候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很多時候都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這不,張文學雖然創建了男女籃球隊,但是苦於沒有教練員,還是要舍下臉麵去求人,因為沒有專業教練,也就不能夠培養優秀籃球隊員,那還不如不建立籃球隊呢,且訓練隊學生有怨言,家長也會不願意呢。

  “開弓沒有回頭箭。”

  現在即便再難,張文學也不會退縮的,即便是上刀山下火海,張文學也不會止步不前的。張文學認為,隻要道路正確,隻要為了學生,隻要對學校有利,隻要家長支持,再大的困難都會迎刃而解的。

  所以,張文學在一九九六年三月十五日上午就立馬騎著自己的自行車就趕到了鄉上的銅家灣中學。

  對於銅家灣中學,張文學在這裏教過鼓號隊,不少領導和老師也算是熟悉,所以張文學不費吹灰之力就找到了體育老師的辦公室。

  老師們也都熟悉張文學,而且也了解張文學在教育上改革創新的事,也知道張文學在遊泳這一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老師們普遍覺得張文學在銅鑼縣也是個有名的校長了,大家覺得這個年輕校長今後會去前途無量,而且張文學做人十分低調,平常笑嘻嘻的,對誰都很熱情,倒是沒有一點名人的樣子,所以張文學給老師們溫文爾雅的良好印象,大家對張文學也是夠熱情、夠主動的,以前雖然隻是麵熟而已,但是大家一坐下來就一見如故,就像一夥好朋友一樣已經到了無話不說、無事不談的樣子了。

  當張文學說到要聘請一個籃球教練的時候,其中的兩個籃球教練都願意跟張文學去執教籃球隊,但是在談到調動或借調的時候,兩個教練都猶豫不決了,畢竟,大家都住在銅家灣學校家屬院裏麵,都不願意再出去教課,而且在外校教課,校長那裏也不太好說的,調到下邊的小河小學去,那教練是更不會願意的,因為在鄉村小學的生活不如鄉上方便的。

  但是,王教練提供了一個重要信息,那就是在鄉裏住的另一位籃球張教練剛內退,年齡五十多一些,張文學校長可以聘請他去小河小學當籃球隊教練。

  張文學一聽就高興了,於是仔細詢問了這位籃球教練的具體情況,然後心裏就有譜了,從體育老師們的口氣裏,大家對這位教練的教學水平還很佩服。

  於是,張文學內心的一塊巨石落地了,張文學計劃回去好好準備一下,一定帶著厚禮去請這位教練,絕不能冒冒失失地去找,一旦被拒絕,那就失去了這個絕佳機會了。

  從銅家灣中學回去的道路上,張文學全身細胞都活躍,身體很有力量,張文學腳下生風,把自己的單車騎得飛快,飛馳電掣的自行車正如張文學所從事的教育事業一樣飛速向前,在車上的張文學也是全身洋溢著快樂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