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一七四) 文學樹
  文學水渠已完成,文學泳池也竣工;

  人們栽下文學樹,祝福文學大成功。

  關於人們習慣用張文學的名字命名的事情,張文學雖然頗有一些惴惴不安,但是也沒有辦法阻擋人們做這個事情,因為並沒有人找他商量這個事情。

  更可況,張文學本身工作就日理萬機,哪有功夫討論這些問題呢,更何況“費九牛二虎之力”也解決不了的事情,又何必費腦費心去勞神費力呢,又何必出力不討好呢?

  所以,張文學最後決定對這個情形不予理睬,不聞不問。時間是個好東西,就讓時光慢慢吞噬這些可有可無的花環和桂冠,自己就忙於該做的事情就可以了,自己忙好該做的事情就對得起那些誇獎自己的人了。

  生活這個東西,有時候很奧妙,深奧得撲朔迷離,深奧得深不可測,遙不可及;有時候很通透,清晰得像透明塑料瓶裏的瓶裝水,清晰可見,曆曆在目,不需要凝神矚目,便一覽無餘,清清楚楚;有時候又很模糊,渾濁得像大魚剛剛翻滾過的小池塘裏的渾水,水渾濁得什麽都看不清楚,分不清魚兒究竟在什麽地方隱藏著;又有時候,生活非常嚴肅,認真的表情猶如法官宣判時候的眼神,透著神聖不可侵犯的嚴肅之情,讓人感覺很肅穆,很威嚴;當然,有時候,生活也會頑皮一點,頑皮得非常不著調,頑皮得就像一個“七歲八歲狗也嫌棄”的調皮男孩,最善於隱藏自己的思想,最善於置人們之希望於不顧,頑固地與人們的希望唱反調,你越想要的東西,它越不給你;等你也身累心煩了,等你偃旗息鼓了,幹脆不想要原來極其希望得到的東西了,生活也就頑皮夠了,生活就悄無聲息地把你想得到的東西給你了,讓你在欲罷不能時,突然得到意料之外的驚喜。

  這可能也是生活這個東西“活”的特點和本質,當然可能出於對於努力過的人考驗的目的。

  生活的這個特點給人的啟示就是:對於生活,你努力就行,不必太在意眼前的成功與否,隻要努力過,該你的就跑不了;不是你的,你太強求,你也得不到;你越想極力得到,你經受的考驗就會越多,越可能適得其反。當然,你不想要的東西,你要是極力擺脫,當然也會適得其反,也會越陷越深,這樣就恰好上當,倒不如隨遇而安,說不定某時候就能夠順利如願。

  所以,張文學對於大家習慣用他的名字命名這個事情,也就束之高閣,不管不問,然後聽之任之了。

  果然不出所料,張文學不怎麽在乎這些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人們更多關注自己要做的事情多起來的實際情況,人們說這些事情的頻率也就少了很多,張文學這時候反而心安起來,反而更加有利於專心工作。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

  轉眼間,伴隨著小草萌芽,應和著百花吐嫩,一九九四年的春天悄然而至。

  春回大地,生機勃勃;嚴寒褪去,萬物蘇醒

  春天來了,柳樹姑娘最早知曉。柳枝搖曳,跳起動情的舞蹈,柳葉婆娑,點起了熱情的頭兒。

  冰雪消融,河水小夥表現最好。小河冰融,唱起了歡樂的歡歌,魚兒騰空,撒起了興奮的歡兒。

  “一年之計在於春。”

  聰慧的人們明白,隻有在春天裏播種下希望的種子,才能在夏天享受到夏日勞作充實的快樂,也才能在秋天裏獲得碩果累累收獲的豐碩果實。

  這一年的春天,之於張文學,更是關鍵的時候。

  經過前期準備,張文學家的嶺地已經整砌一新。

  土地經過平整,深耕和修理,已經土石分離。栽樹的樹坑裏全都是好土,大石塊已經堆砌好,成為一層層梯田的界牆,小石頭用來鋪在環山路上,在小石頭鋪成的道路上又撒了黏土和礫石以及沙子。

  土好,路平並且樹坑深,已經具備栽種核桃樹的基本條件。

  澆樹用的水也基本到位。經過水利局允許,張文學已經把水引入了水渠,水渠裏的水經過長達三千米的水渠進入張文學在山下早已挖好並且砌好的環山水渠裏麵,大水泵也已經準備妥當,山嶺上麵的遊泳池也收拾好了,並且也做了一次蓄水試驗,而且效果良好。

  張文學這一套澆灌係統是十分科學和高效的。

  一旦樹木需要澆灌,就可以在遊泳池的四麵開關的任何一處打開開關,然後水就從高到低進入和環山路並行,也是從高到低環繞嶺地的澆灌溝裏麵,然後順著澆灌溝一圈圈繞行,每到一個樹坑裏麵,水就停留下來,直到灌滿這個樹坑然後再往前流向另一個樹坑,這一圈樹坑都滿了,接著順著澆灌溝向下一圈流去,一圈又一圈,一坑又一坑,所有樹坑都注滿水以後,剩餘的水也就回到嶺下的環山渠裏麵,這時候,負責人員就可以關閉蓄水池開關了。

  這個澆灌係統省時、省人力而且高效還節省水。

  張文學的核桃園的形成,真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這個東風就是銀河市核桃奶公司提供的紙皮核桃苗。

  “說曹操,曹操到。”

  盼望間,銀河市核桃奶公司給張文學打來電話,說三月三號,公司派車拉核桃苗前往張文學的核桃園栽種核桃苗,隨車十個技術員,前往指導栽種工作。讓張文學準備大約三十個勞力,先學習,再栽種核桃苗。

  張文學本來想借用銅鑼灣向建築公司工人幫忙,然後給他們工錢。

  誰知張文學需要栽種核桃苗的消息不知不覺就傳到小河村村民的耳朵裏,結果到張文學這裏報名的村民竟然有一百多人,在村書記的勸說下,麵對村民們的盛情,張文學也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在三月三號上午,銀河市核桃奶公司按時驅車到達,拉來了一萬顆核桃苗,果然隨車來了十個技術人員。

  在核桃園裏麵,張文學把自願來幫忙的鄉親召集在一起,然後讓技術人員親自親口傳授栽種核桃苗的要領。

  張文學也聽懂了。

  栽種核桃苗要嚴格注意行距和株距,這一點已經按照基地的要求挖好樹坑了。

  栽種要領也很重要。

  大體栽種要領是:挖大坑,多填土;扶正苗,填好土;提一提,捋正根;踩一踩,土踏實;澆透土,不漫灌;勤鬆土,防板結;勤澆灌,防幹旱。

  其實,幾乎所有村民對於栽樹並不陌生,隻不過人家技術員要求更細致,更嚴格些。

  所以,技術員講完以後,大家便領著樹苗根據安排到指定區域栽核桃樹了。

  核桃苗很綠,但是十分嬌小,所以大家小心翼翼,都把核桃苗看成自己的孩子一般精心伺候,同時按照技術員的要求一絲不苟地栽種核桃樹。

  經過半個上午和一整個下午的時間,張文學的一萬顆核桃樹苗全部栽種完畢。

  技術員通過驗收得知全部核桃樹栽種合格。

  水池蓄水工作同步開始,傍晚時候張文學的父親親自打開澆水開關,水池裏的水便通過灌溉溝開始澆樹。

  當然,因為是第一次運行,張文學也找了幾個人一路看管灌溉溝,防止漏水或者嚴重漫灌,同時應急處理偶然突發事件。

  到晚上八點,澆灌核桃苗工作結束,係統運行良好。

  各位技術員一直誇獎張文學的科學設備好,灌溉係統好,都誇獎張文學是一個優秀的管理人才。當技術員知道張文學其實是校長的時候,在聽了張文學為了建設學校才把自己的好田地換成嶺地的時候,都非常感動,非常佩服張文學的貢獻。

  同時,不少技術員也說這一片嶺地將來一定是一塊寶,說不定張文學能夠“因禍得福”,說到這裏,未曾想村民們都興奮地鼓起了掌,所有人都喝彩起來,都對張文學致以美好的祝福。

  人們還是習慣把張文學家的核桃樹稱為“文學樹”,大家希望文學樹快快成長成參天大樹,大樹上結下數萬上億顆核桃,都盼望張文學能夠早日過上好日子,大家都期望“好人得好報”。

  祝福張文學幸福和成功的掌聲越來越熱烈,持久而響亮,聲音彌漫在整個嶺地的上空,久久回蕩在小河村的天空和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