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一二三)? 二把火
  教學領域一把火,激起浪花千萬朵;

  二三把火繼續點,染紅教育一片天.

  張文學校長教學改革的舉措,猶如一股春風,給不溫不火、波瀾不驚的教育帶來了絲絲涼意,掀起陣陣漣漪,形成一朵朵晶瑩剔透的美麗浪花。

  壞事雖然常出門,但是好事也能傳千裏.

  張文學教育改革的事跡,就像一顆炸彈一樣,在銅鑼灣鄉教育界產生了巨大的風浪和聲響.

  人們口口相傳,傳頌“競爭上崗,任人為才”聘用方案的種種好處;

  人們奔走相告,宣傳”教育改革,利國利民”教育改革的各種成就;

  人們絞盡腦汁,猜想這位叱吒風雲,呼風喚雨教改先驅的非凡形象.

  可是,人們殊不知這位改革先鋒隻不過是一名溫文爾雅,相貌平平的年輕後生.

  所以,有時候排山倒海,扭轉乾坤的未必是頂天立地的巨神,也許是瘦小纖弱卻能夠四兩撥千斤的凡夫俗子.

  張文學就是這樣一個敢想敢幹,很會幹,幹得好的這樣一位青年才俊。

  教育改革的一枚小小的石頭,激起小河小學教育的巨大無比的陣陣浪花。

  畢竟年輕教師謀求了一個大顯身手的夢寐以求的教學大舞台,從而激發了學校所有教師的工作欲望,激發了教師內部的活力,產生了“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教學局麵,教學的效果得到了及時的強化和提高。

  反而,張文學這個校長倒是感覺清閑了起來,根本用不著催促教師的工作,也不用過多操心學生的管理問題。於是,張文學的內心又不安分了,張文學內心又開始思忖新一輪的改革,張文學就要開始燒第二把火了。

  鳥不吃蟲不早起,人無利益不積極。

  對於知識分子而言,蒼白的大道理不用講太多,做人做事的法則人人耳熟能誦。所以,在這個商品經濟時代,物質利益的驅動毫無疑問就是最好的興奮劑,就完全能夠輕而易舉撬動提高教育質量這個艱巨任務的杠杆。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即便是再好的點子,放在現實中,也是很難開展起來的。

  試想,如果用老師們報酬的改革來激發教師內部活力的話,就要改變薪資分配製度,而教師工資發放在鄉政府財政所手上,並不在小學校長手裏。

  所以,作為一個小小的小學校長並沒有發放工資的權利。而且,老師們的工資本來就不高,光養家糊口這一塊都捉襟見肘,那張文學又怎能忍心動老師們自己的奶酪呢?

  所以,如果想進行“優質優酬,多勞多得”的改革舉措,就必須籌措到一定數額的錢財,作為獎金的方式對超工作量和成績優異的老師作為獎勵性酬金。

  對於張文學而言,當務之急就是籌措到一定的資金。但是,無論幹什麽事情,隻要一談錢,結果往往很尷尬。

  可是,張文學偏偏不信這個斜,因為他是一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男子漢。

  於是,張文學立即向教育辦公室黃主任打電話,匯報一下第一步改革所取得的成就,當然獲得了黃主任的極力表揚,並且勉勵張文學要繼續大刀闊斧地改革,爭取當一個教育改革的排頭兵。但是,當張文學提出向教育辦公室申請獎勵基金的時候,黃主任一個勁地搖頭,一聲聲訴苦,隻能說聲對不起,讓張文學自行籌措資金,等教育辦公室有了錢的時候,會幫忙的。

  接著,張文學向村支書申請資金,結果也是“嘴上抹石灰——白說”。

  真是“漢子別談錢,談錢不漢子。”

  張文學這一次真真感覺到了下一步改革的困難。但是,沒有困難,就不需要真正的男人去努力做事情了。

  張文學這時候,想到了他的姐夫,想到了姐夫蒸蒸日上的建築事業。

  “功夫不負有心人。”

  電話打過去,姐夫果然是重情義的人。他一聽說小舅子要設立獎勵資金,引導老師們教好學生,爭創佳績的事情,立馬答應捐助一萬元錢,並且答應每年至少捐助一萬元錢,讓張文學製定獎勵方案,小河建築公司提供績效獎金。

  張文學懸著的心於是放下。

  於是,張文學和學校就幾個老師連夜很快製定獎勵方案。對於上課多的老師發放超課時補貼,對於在縣鄉大型考試中成績優秀的老師進行現金獎勵。

  “優質優酬,多勞多得”的方案雛形早已存在於張文學的大腦,形成文件隻是在瞬間。所以,“小河小學獎勵性工資方案”很快水落石出,幾位領導閱後心滿意足,所以,方案一錘定音.

  於是,張文學的第二把火,燃燒成功;

  當然,老師們幹事創業的熱情更足,勁頭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