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九十)? ? 醒悟
  兩度相親不成功,思前慮後心平靜;

  教書育人一生情,任爾東南西北風。

  張文學相親回來以後,倒也沒有覺得非常惆悵,也沒有感覺到多少失落。張文學倒是自我感覺良好,心裏想,就憑自己公辦小學教師的身份、自己還說得過去的相貌以及自己不高但是也不矮的身高,雖不敢說“四海處處有知音”,但可以肯定“何愁天涯無芳草?”,所以有點“大丈夫何患無妻?”的感覺。

  張文學自信的思想一點也不錯,也很符合實際,可以說是恰如其分,一點也不誇大其詞,也不是少年輕狂。當時情況下,公辦教師的身份還是炙手可熱的,更何況張文學的自身條件也確實不錯。所以,對於張文學的滿滿自信,大家也是非常理解和支持的。

  但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狀況也是需要了解的。

  那時候,改革開放的步子已經是比較堅實了,速度也比較快了。經濟活躍了,商品豐富了,市場經濟也活躍了。這時候,做生意的人腰包開始鼓了,家裏的錢也漸漸多起來了了,比較早到大城市裏闖蕩的人也掙到大錢了。大商家開始在城裏買商品房落腳,掙到錢的個體戶開始在鎮子上買地蓋樓,到外麵打工的人掙錢回來開始在農村老家的宅基地上翻蓋新房,已經蓋起了新房子。新房子都是用紅磚和水泥鋼筋建設的,房頂是水泥鋼筋加混凝土澆築而成的平頂,一般都是下麵四間平房,在房子靠邊的一間房的上麵還加蓋了一間房子,這樣就有了二樓的一間房子,用作儲物間,在另外三間平的屋頂上曬糧食,曬幹以後直接放在二樓的糧食儲存屋子裏,很方便,很堅固,很好看,還很實用。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市場經濟的大潮引發了財富占有的不均衡,不均衡的財富引起了思想上的不平衡,從而引發了攀比的心理,而攀比的心理現象引發了人們社會價值觀的評價標準。

  人們原來那種多年來財富相對平均的格局轉變了,家庭那種一直以來都相對貧困的狀況被一部分先富起來的家庭所打破了。

  窮人咋富就闊氣,剛剛富足起來的個體戶就膨脹,知識沒有多少,修養幾乎寥寥的人們突然就有了很多錢的人,被稱為“土豪”於是就囂張起來。

  於是,“有三個錢的就不和兩個錢的玩了”。

  那時候就有個版本,“造原子彈的玩不過賣茶葉蛋的”。

  當然,想當老板的就特別多。

  據說,天上忽然掉下了一片雲,於是就砸倒了五個老板和六個經理,他們就躺在地上鬼哭狼嚎的。

  在社會上,一旦價值觀用占有的財富多少論英雄,那就有了“拜金者”。於是拜金女不惜用青春美貌換取金錢,換來所謂的“榮耀”,贏得勢力者的勢利眼。沒有條件也要謀求財富的人就有了急功近利的諂媚和不正常的交易,也就有了行賄和受賄,也就有了投機倒把、損公肥私和賣國求榮的非正常活動。

  當然,“濁者自濁,清者自清。”絕大部分人的價值觀還是健康的,正直的和向上的。這也是社會和國家的中流砥柱。

  這些人內心上和骨子裏信奉的是為人民、為國家、為他人、為未來的思想和理念,他們不為陰霾和迷霧遮住雙眼,他們甘願忍受白眼和清貧,無怨無悔地、執著地進行著自己的平凡而偉大的工作。

  正是這些人支撐起了共和國的大廈,支撐起了國家的科學技術和教育教學事業,這是和平時期的英雄,這是國家的力量和錚錚鐵骨。

  話說回來,張文學就是這樣一個“不為五鬥米折腰”的真君賢士。

  麵對第一次相親時候的美女,誌同道合,兩情相悅,該是多麽天生一對、地造一雙啊。人品的條件,工作的一致,優雅的談吐,彼此喜歡的性格,可以說從各方麵講都具有了交往下去的條件,也有喜結連理、成為伉儷的可能。

  但是,張文學僅僅因為距離遠就沒有感興趣,他把來自不易的相親活動當成了教學研討會了,雖然當時也得到了不少教一年級學生的真經,但是卻錯過了有可能娶過來成為自己一生伴侶的姑娘的愛。

  當然,“有緣千裏來相會,無緣對麵手難牽。”

  但是,有緣千裏來相會或許隻有電影故事裏才會有,這種小概率事件也許隻有在影視劇裏或許有。實際一般情況卻是對麵無緣手難牽的狀況,即使上天偶給機會,那也隻是曇花一現,隻有瞬間,時間短得連拿出手來都很難。所以,愛情這朵花要想自然盛開,靜等花開鮮豔真的很難。更何況,你不爭取,他會爭取,很有可能花開隔壁,到時候你想多聞幾鼻子花香的芳香,那都得小心翼翼;你不努力,他會努力,最後漂亮的姑娘就可能鮮花插在牛糞上,因為牛糞有執著的思想,有打持久戰的意誌,當然人家牛糞也有持之以恒的營養元素,常來常往,等到其他人精神蔫了,沒有了死纏爛追的勁頭的時候,女鮮花也被牛糞的執著感動了,於是,鮮花總是插在了牛糞上,當然,鮮花一生就過著公主般一直被牛糞當祖宗供著的自由自在神仙般的日子了。當然,牛糞也因為家裏藏著芬芳豔麗的鮮花生活的有滋有味。

  由此看來,鮮花插在牛糞上,原因不在鮮花,原因主要在牛糞,在於牛糞在追逐愛情的道路上具有常人比不了的堅忍不拔的毅力,當然這與那些自我感覺“天涯何處無芳草,四海處處有知音”的紳士的拱手相讓是分不開的。

  所以,在愛情上,打敗你的不是天真,而是不堅持與不努力。

  其實,愛情的緣分不夠,大部分情形很可能是努力不夠。

  所以:緣分若夠,不用發愁;緣分不夠,努力來湊。

  更何況,張文學自信能夠找到愛情的另一半,在道理上雖然沒錯,但是,在生活的世界裏,從來都是偶然和必然同時存在著。偶然裏麵有必然,必然裏麵有著偶然。這裏麵從大數據看是個百分率的問題,但是,對於自己,即便大數據的萬分之一,放在自己身上就可能是百分之一百。

  要知道:海裏淹死的都是會遊泳的,而不是壓根不會遊泳的,因為那樣的人根本不敢去大海遊泳,隻會在淺海的沙灘上洗洗腳。

  從大形勢上講,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公職人員少的可憐的“撐不著,餓不死”的工資雖然勉強糊口,但是已經是沒有多少吸引力了,所以,並不能夠作為優勢來吸引住美貌女士趨之若鶩,前來主動追求公職男士的。

  在那個年代,女性考上大學分配在政府或學校上班的人數鳳毛麟角,少之又少,在鄉村學校支撐教育一片天地的大多是民辦老師和代課教師,而且幾乎是清一色的男教師。所以,在農村任教的男老師,即便是公辦教師,想找一個同行公辦教師幾乎不可能。一是數量少,二是身為老師也十分了解教師身份上的困窘和收入上的窘迫,以及時間上的過多投入,還有有可能的被自己閨蜜的取笑。

  所以,很多女老師都是“寧嫁灰太狼,不嫁教書匠。”

  在縣城或城市裏的教師地位稍高一點,就找個工廠裏的女職工作為自己的愛人。隨著教師地位和待遇的不斷提高,以及市場經濟下工廠裏工人待遇的相對下降,這樣男教師和女職工的經典組合就過上了比較自足常樂的幸福日子了。

  但是,農村的男教師就要好好考慮自己的愛情了。

  其實,張文學第一個相親的女士,那個教一年級的代課教師就比較適合張文學的,由於張文學追求的不是很專注,也不是很狂熱,也就沒有成為一對好姻緣。

  至於第二個相親對象,張文學覺得那樣漂亮的女士,那樣優厚的自身條件,那樣殷實的家庭背景,根本就適合不了張文學這樣在農村土生土長的小夥子。

  張文學接下來就要好好進行自己的愛情之路了。

  相親兩次未成功,再一再二不再三,張文學下一步就要再一次向愛情發起猛攻了。

  其實,張文學的條件不算高。

  第一要支持自己教書育人的職業。這一點很重要,不支持不要緊,但是不能耽誤自己的偉大事業。

  第二,要對父母好。父母一生不容易,很辛苦。作為子女要孝順老人,讓父母生活有尊嚴,有麵子。

  想到這裏,張文學明白了,

  想到這些,張文學微笑了,

  萬事俱備,張文學如果再有機會,就要向愛情衝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