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七十四) 帶考
  師生相處已三年,無限情誼在心間;

  學生畢業去考試,老師嗬護情永遠。

  三年,在時間的長河裏不算長,但在人生的曆程中不算短。

  三年來,張文學把自己全部的心血都放在了五年級這兩個班的學生了。無時無刻,不掛牽著學生們的安危,無時無刻,不想著學生們的學習。他感覺:學生的安危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他們的學習比自己的錢財都重要。

  張文學也隻是從事教學工作以後,也才體會到教師這一工作的真正重要性。教師工作需要全身心,全部精力和全部智慧的完完全全的投入。教師對學生的愛,不能有半點的虛假元素,不能有半點的瑕疵,因為在學生的幼小心靈裏,一絲一點的汙垢就會玷汙學生純真的心靈,而且心一旦玷汙,就不容易被洗滌幹淨。對學生的情一定要純,一定要真,並且範圍一定要覆蓋每一個學生,不能大概,不能差不多,也不能有偏差,更不能用百分比去遮掩,要百分百,不能丟掉一個。因為漏掉一個,就傷害了這個孩子的一輩子的自尊和自強的心理。如果損傷一個孩子的內心,那就會傷及一個大家庭的未來和希望,傷及一個家庭全家人的幸福,就會給整個社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

  所以,張文學也就理解“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道理;

  張文學也就理解了教師從事的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的說法;

  甚至,張文學覺得:教師教得孩子越來越好,這個國家的監獄就會越來越少。

  想到這裏,張文學感覺肩上的擔子很重,內心的責任很大,自己應該為學生付出的很多。

  一九八九年六月二十號早晨七點,張文學帶著自己教的兩個班的學生去銅家灣中學進行考試。因為距離不遠,所以,張文學就讓學生在家吃好早飯,然後站好隊,步行著集體一塊去銅家灣中學。

  一路上,學生很高興,各個歡聲笑語的,有時候也唱著歌,快快樂樂的,在一起行進的歡樂減少了個別學生對於考試的憂慮。再加上一路的綠樹陰陰和楊柳婆娑,學生也著實體驗了一次田間踏青的遠行。

  也有一些同學一邊走路一邊和老師交流著。有的同學簡單問一下考試注意的事項,有的同學問一些關於銅家灣中學的一些情況,還有膽子比較大的同學問老師怎麽還不娶媳婦呀,他們原來還想吃了老師的喜糖再小學畢業,去中學裏上學呢。

  張文學也笑著回答說:

  “沒關係,我娶媳婦的時候,會把喜糖給你們送過去的,你去上學了,可你的家走不了的呀,我會送家裏的,一定會有驚喜的。”

  學生聽了很高興,心想還是老師的辦法多呀。

  學生到銅家灣中學以後,張文學領著孩子們找到廁所,然後男女生分別去了下男女廁所,這才根據準考證上的考場號把他們領到各自的考場,最後檢查了文具,告訴他們不要緊張,聽監考老師的話,做題是先易後難,最後就發給他們準考證讓學生進場了。

  上午考試的是語文和數學,學生在考場考了三個小時,張文學在銅家灣中學的大禮堂裏麵同樣受了三個小時的煎熬,當老師的一點也輕鬆不起來。想著這個平時有點粗心的男生會不會丟掉點什麽呀?那個平常有點膽怯的女生會不會因為害怕而做不好題呢?那個做題有點慢的同學會不會不能按時做完題呢?

  總之,擔心的事情不少。

  張文學倒是十分佩服那幾個來自於其它幾個小學的帶隊老師。人家四個人一夥,居然打起了撲克牌。心想,這幾個老師心理素質真是特別棒,居然不擔心學生考試的狀況,也不擔心學生考試的結果,居然能夠自娛自樂了。

  張文學其實也知道各種擔心和顧慮都沒有用處。張文學也希望自己能夠“拿得起,放得下”,最好也能像那幾位老師一樣能夠瀟灑地打個牌什麽的,那才叫成熟和老練。

  所以,張文學努力嚐試改變自己,但是張文學改變不了自己,學生在考試,他放鬆不下來。

  於是,張文學也繼續陷入和學生一道考試的深思熟慮之中。

  中午時分,學生已經考完了兩門重要學科,臉上露出了高興的表情,張文學自己的心情也放鬆了。

  午飯是學生從家裏帶過來飯食,大部分學生帶的是饅頭和鹹菜,但是也有的同學從家裏帶來了醃製的雞蛋,至於喝的東西嗎,要從銅家灣中學的食堂裏去打開水。

  張文學一看,在食堂打開水的學生特別多,就想了點辦法。他利用學生考數學的時間,聯係了銅家灣學校門口小飯館,花了二十元錢給小河小學學生訂購了一大桶雞蛋湯,湯裏麵放了雞蛋、菠菜、蔥薑等的東西。然後,花了十元錢買了幾十個熟茶葉蛋。

  這樣,中午吃飯時候,張文學就夥同飯館師傅拿著碗筷,抬著湯桶去了銅家灣中學操場裏麵,找了個有台階有陰涼的地方,讓同學們喝起了熱湯,吃起了自己帶來的飯,然後,又把買來的茶葉蛋分給了沒有帶來雞蛋的同學。

  結果,同學們吃得饅頭很好,吃得雞蛋很好,喝得雞蛋湯更好,有同學說這是他們吃過的最好的午餐。

  張文學看到同學們吃飽喝足了,非常高興。

  張文學感覺自己自掏腰包花到自己親愛的學生身上的這三十元錢真是太值了。

  區區一點錢,七十多個學生就吃好喝足了,這麽多學生身心舒服了,所有學生就安心考試了,真是“錢有超值”。

  張文學覺得自己還算聰明,“好鋼用在了刀刃上”.

  張文學為自己得聰明而慶幸,為自己得舉動而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