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五十) 人生
  時間一百年,人生一輩子,在時間的長河裏,就像河水裏的一束浪花,它使出渾身的解數奮力一衝,然後就躍出水麵,形成花樣的浪花,白色的水浪在空中曇花一現,就在分分秒秒間煙消雲散,短暫得幾乎都沒有人看見。

  雖然短暫,人生卻有飛蛾撲火的壯觀,卻有流芳百世的貢獻,卻有子嗣延續的血脈傳承,卻有知識文明的日益積澱與精神財富的深度拓展。

  人生依然十分壯觀,人生依然十分精彩;

  人生依然比較漫長,人生依然過得灑脫!

  人生短促,且行且珍惜;

  人生每天,且行且歡樂!

  其實,人生的長短當然是比較而言,之於每一年,每一天,每一時,日子卻要慢慢地、有意義地去過。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時間的長度,而在於意義的寬度。

  所以,每一個人不必計較生命的長與短,因為那不是自己所能確定的。

  生命的長度既然不能主宰,那就置之度外。

  生命的寬度在於:活在當下,活得瀟灑,活得有意義!

  人生何為有意義?

  這是一個頗有意義的問題。

  簡單說吧。

  上對得起天,下對得起地,中間對得起自己,就是有意義!

  或者說吧。

  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做好該做的事情,就是有意義!

  再者說吧。

  業為國之創,福為民之謀,利為人之需,此舉就是有意義!

  因為人生短暫,所以,每個人要好好地活著,活好每一天;

  因為人生寶貴,所以,每個人要善待別人、關愛自己;

  因為人生有意義,所以,每個人有活得瀟灑,活得快樂!

  在張文學的心裏麵,也許沒有這樣成套的理論體係,其實凡夫俗子也不是什麽哲學家,也不會講出這麽頭頭是道的理論。但是,不容狡辯的是,不少的人都在有意無意地運用哲學的道理去做事情。

  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證,卑鄙是卑鄙者的墓誌銘。

  從這個道理上講,大家都崇尚高尚,大家都熱愛生活,所有人都在這個可愛的世界創造奇跡,帶來福祉,所有人都為這個世界的人們去帶去溫暖陽光和溫馨友愛。

  因為每個個體都努力,所以我們這個世界便很可愛,因為愛,所以我們身在世界的每一個人每天都給這個世界帶來歡樂和喝彩。

  張文學也在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

  努力乎?

  平心而論,張文學是一個善於思考和努力的人。

  兒時的聰慧,都能達到做一個“孩子王”的榮耀。不但是學習超群,而且孩子們之間的娛樂活動哪樣都不服輸,哪樣都有模有樣。而這些,正是孩子們佩服的地方。又有誰會在乎你的學習呢?即便學習好,時間長,效益短,卻又看不見。即使看得見,不見得有優勢。所以,孩子們之間不是談學習,反而認為那是書呆子感興趣的事情。

  恰好,張文學除了學習,別的什麽也很棒。否則,在孩子們之間,是沒有什麽威信的。

  要知道: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幸虧張文學愛好廣泛,學習好,活動好,愛交友,講義氣。

  張文學從小學,到初中,到師範學校,一路有風雨陪伴,一路有摩擦矛盾,但是一路鮮花不斷,是大多數孩子心中的模範,是班裏的一麵高高飄揚的旗幟,是老師們心中的好學生,是家長教育孩子學習的標杆。

  從這個方麵講,張文學確實是努力型的學生。

  那張文學當了老師以後的表現怎麽樣呢?

  可以說,張文學到老師以後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也是不乏努力表現的。

  張文學上班以後,勤奮工作,虛心求教,把教學工作做得有聲有色,成績一流,受到了學生的愛戴和喜歡,受到了領導的厚愛,受到了家長的厚愛,被評為“教學先進個人”和“優秀少先隊輔導員”。

  因此,毫不誇張說,張文學當然是個努力型的教師。

  成功乎?

  張文學可以肯定自己的努力。但是怎麽也不敢認可自己的成功。

  努力的感覺自己的心兒知道,但是成功的尺寸不好把握。

  上學好不好?

  從理論上講,沒有人會認為上學不好。

  但是,上學的付出大不大?

  當然很大。

  上學的付出,花費金錢方麵不一定多,區區的學費,誰都付得起,誰都不在乎,而且還是慢慢支付,“零割的肉不顯”,所以,放在誰身上都不是多大的事情。

  關鍵是上學付出的時間比較漫長。上學十幾年,幾乎占生命的六分之一。學的都是純純的理論知識。除了小學知識內容極具實用價值以外,其它初中和高中的純理論知識之唯一目的就是考上一所大學去深造,深造的人或許感覺這樣的知識有點用,然後大學畢業以後再去教學生,然後如此輪回,如此循環,時代在變,知識在變,但是教材改編起來就難了,所以總是幾乎一個模樣,幾乎數十年不變地一代代不斷傳承。

  所以,僵化的思路跟不上時代的變化,陳舊的知識趕不上知識的變換。所以,無論思想還是知識都難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時代,跟不上人們視野和心胸和思潮的變化。

  所以,學習的內容知識停留在靜止的知識層次方麵上,唯有考上大學方顯示它的價值。可是,考上大學的畢竟是少數。

  所以,有的時候就感覺到了所學知識在這個重視實踐功能的社會裏感到蒼白無力。就正如一個手無縛雞能力的窮酸秀才,隻能望著殺不死的雞而望雞興歎,但是,一會半會都殺不了一隻雞,於是乎,客人來了,其它飯菜已經上桌子了,也吃不著秀才殺的雞。

  家裏有糧,人心不慌。實用物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上個世紀一直徘徊在饑餓邊緣的人,一直都是很現實的,能吃飽飯,家裏住的房子很結實,很夠用,下雨的時候不漏水,刮風的時候不擔心房子的倒塌,就是最最基本的奢望。可以說,這樣的要求不算高,也很接地氣的。

  所以,沒有人羨慕誰比誰上學時候多考了幾分,倒是在誇獎誰給這個貧困的家庭帶來多少眼睛可以看得見的實惠和利益。

  將來在哪裏?將來怎麽樣?未來多美好?

  似乎比較物質的人不太計較這些,他們默默地過好當下,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很低調地打理自己的生活,很卑微,是很實惠。

  感覺到有點知識的人容易生活在幻想中,生活在理想中。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令人懷疑的是們,這是不是麻痹人們的心靈,引導著人們去多吃眼前的苦的說法。說句實在話,吃得眼前苦的人,或許有成為人上人的,但是這個比例究竟有多大,無人知曉。

  反過來,知識不多的人喜歡生活在當下和物質中。

  “今朝有酒今朝醉,莫問明天何處去”

  如果這不是沉淪,其實也不失一種不錯的對於生活的態度。

  今朝有酒不喝,也的確是比較傻的人。

  有酒的時候不喝,難道沒有酒的時候,空對著空空的酒瓶子癡癡地發呆嗎?此舉,除了引起別人的笑話還能有什麽作用呢?

  至於把酒喝到酒醉的程度,那又過了頭了。

  所以,判斷標準不一樣,人生追求不一樣,自然判斷成功的標準不一樣。

  比如張文學,自己作為一名村小的一名教師,有著上過中專的自豪,有著中考鄉狀元的美名。有著公職人員的身份。自我感覺良好,頗有點小成功的感覺。

  但是,在村民的眼裏,張文學究竟能得到一個什麽樣的評價呢?

  當然,常人以為,張文學是公家人,是吃“皇糧”的人,是有些身份的人。還是感覺這樣的人有點身價的。

  但是,對於同樣同學,早早下海做生意的同學來說,張文學這點小光環,就微不足道了。

  看看做生意的同學家的二層小樓,看看做生意同學的美貌妻子與可愛孩子,就知道別人家的生活是多麽美好。

  而同班同學,同樣年齡的張文學,隻不過比人家多上幾年學,自己的對象還不知道在何處呢。

  即使暫時沒有混好的同學,也看不上張文學這樣的小老師。

  讀了那麽多書,花了那麽多錢,付出那麽多時間,到頭來在村小教書,過著和沒上過學的夥伴一樣的生活,拿著餓不著撐不死的可憐巴巴的死工資,能有什麽出路?整天和孩子們生活在一起,整天困在一個小學校園裏,生活有什麽意義?

  所以,張文學真的不敢評價自己的成功與否。

  但是,現實的情況是,張文學真的很快樂!

  傻也罷,

  蠢也罷,

  自嘲也罷,

  沒有原因,

  張文學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