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四十八) 考核一
  人啊,一閉眼再一睜眼,這樣一天就過去了。

  時間,人們吃完了過年的熱騰騰的餃子,就開始忙忙碌碌起來,經過三百六十五天的辛勤勞作,一年也就過去了。

  老師們的學年是從學生開學的九月份開始到來年的六月份結束,所以是學年。但是,時間上大約也是一年。

  上級領導對於老師們的考核也是一年一度,當然按照的時間是學年。

  這不,時間已經是一九八七年的六月,對於小河小學所有老師的考核數據在緊鑼密鼓地積累和收集。

  領導們對教師的考核有一係列嚴格而且完美的程序。總體上是按照四大塊的得分累計而成。這四大塊就是德、能、績和勤四個主要方麵。

  考核的等次呢,就是優秀和合格兩個等級。

  優秀和合格的比例嘛,那就是優秀僅占一成。也就是說,十個老師裏麵隻有一個是優秀等級,也就是隻能有一個優秀教師。這個數量多年堅持,一代一代領導傳承得非常好。

  老師們得個“優秀”不容易,所以考核要堅持“公正、公開”的原則。所以要進行全麵而深入的考核。

  所以,考核從德、能、績和勤四個方麵全麵展開。

  這個德,當然就是道德,對於老師那就是師德。這個師德怎麽考核呢?

  所謂師德考核,就是一個形式方麵的考核要素。師德不好,就不能當老師,那他早就不在考評之序列了。所以在崗任教的那當然是師德過關的呀,那還用考評嗎?

  但是,人為領導,自然是有辦法的。大的方麵,師德原則問題自然是沒有的,即使有,早就由上級主管部門解決了。但是,細節方麵呢,每個人之間還是有差異的。所以,領導就用這個差異拉開分數,用以區分誰優秀,誰合格的考核結果。

  怎麽造成這個差異呢?

  多年以來,領導們嚐試的都是民主評議的方法。

  要說咱們的領導也真是愛動腦筋。要說這個民主評議的方法真是一個極大的發明。什麽事情一經通過民主的評議,那就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大雅之堂,再經過領導的包裝和極具形式感的播出,就讓人感覺到非常莊重和正規,尤其很讓人信服,有的人覺得如鯁在喉,但是卻找不到有什麽不對的地方。就隻能姑且地接受現實的考核結果。

  而且讓人不能不服的是,人家領導進行的民主評議的形式很多,內容多樣。就連平常多事的人都感覺到了領導的獨具匠心、思考縝密與顧全大局。

  民主評議的程序分為領導對教師的評議,教師之間的評議和學生對於老師的評議,甚至有的學校還設計過學生家長對教師的評議。

  如此評議,誰能不服氣?

  於是大家積極配合。

  領導的評議內容,無需公開,隻需要在公布考核結果以後,自己了解就行了。如果希望看一下,隻能看領導對自己的評議。

  老師們之間的評議,幾乎就是不評議。因為老師們都知道,這一項根本不占什麽比重。所以,老師們在評議紙上都寫上幾乎一樣的十分。當然,領導也不高興,說什麽老師們沒有用好自己手頭的權利。老師們誰也不稀罕這樣的權利,萬一自己給誰打了個九分,不僅起不到任何警示某人師德的作用,還得罪了人,一旦領導某日酒後吐了真言給某人,自己怎麽和人家相處好啊?

  更何況,優秀的人數這麽少,除了領導,一般老師根本沒有希望,與其費那個神,還不如省心一點,落下個自由自在的結果呢。

  所謂“能”方麵的考核。那就是能力了。當一個老師當然要有能力了。要不然,就會連《教師資格證》都不會有的啦,更別說上崗進行教育工作了。所以說,這個“能”應該怎麽考察呢。

  其實,這個也難不住愛思考、愛動腦子的領導,可以查看老師們的備課呀,聽課記錄呀,批改作業的情況呀,或者看你發表了什麽級別的論文,有沒有優質課或者教學能手什麽的,這些東西加起來算分,那就是能力的表現。然後根據單項分數,來區分單項成績情況。

  至於這個“績”,當然是教學成績了。算算學生兩學期末兩次大考的平均分,優秀率什麽的,根據名次折合成分數,然後按一定比例折算以後放進考核當中的數字裏麵去。那麽,不教課的老師怎麽算呢?那也簡單,領導民主評議一下,直接按評議分三個等級賦分就可以了。至於這個教學成績占考核總分多少比重呢?一般就是百分之五十左右。所以,也算是位高權重的一項。

  至於這個“勤”,那就是出勤率的情況了。這一項,你如果沒請長假,一般不會扣分的。但是,也有點名開會什麽的,如有缺席,再加上領導較真,也可以適當減去分數的。

  根據這個德能績勤標準,進行評價,相對講還是比較公允的。隻是優秀的人數是如此之少,也激發不了任何積極性,大家也都習慣了,反正沒犯原則性錯誤,也不會考核不及格,也拿不到優秀的等級,所以也就不是很關心考核了。

  可是,張文學不一樣,他是一個非常認真的人,他是一個積極上進的青年教師,他要關注考核的。他要知己知彼,要了解自己在這一學年中那些方麵做得好,以便繼續發揚長處;哪些方麵做得不好,他要改正不足,以便來年全方位優秀起來。

  於是,張文學就非常期待著自己這一學年的考核結果。因為這件事情,張文學甚至都有點吃不香、睡不好的感覺了。

  好在好的消息和壞的消息不久就接踵而至了。

  學生期末考試結束以後,教學成績也就水落石出了。張文學的教學總成績居所有教師成績的首位,也就是第一名。

  張文學對於這個教學成績真是又驚又喜。讓人吃驚的方麵當然是這個“第一”的名次,自己第一年教書,是應該向各位長輩學習的,卻能夠教出第一名的成績,真是讓人高興和意外,自己自我感覺不錯,但是沒有想到竟然是第一名。

  接下來公布的德能勤方麵的匯總成績,就讓張文學大跌眼鏡了。

  其它三項成績加起來的總分排名。張文學竟然是最後一名。雖然每個老師的分數相差不多,但是名次卻是涇渭分明的。

  其他老師們看到這個結果,再聯想到張文學教學成績是第一名的實際狀況,都不由得唉聲歎氣起來。一方麵是為張文學而感到可惜,另一方麵,也感覺出領導的良苦用心和足智多謀。

  張文學一看到這個成績,更是“氣不打一處來”,馬上從辦公室的牆壁上一下撕下這個考評紙,直接就闖入了校長室,走到校長跟前直接把這張殘缺不全的紙扔到校長的桌子上,就問:

  “校長,這是怎麽回事,明明我的教學成績是第一名,其它怎麽成了最後一名啊?”

  羅校長好像早有預感。一邊拿出材料來,一邊招呼張文學坐下。

  羅校長不慌不忙地說:“年輕人,不光要學教書,還要學做人你,還要學會迎接失敗和教訓!”

  羅校長首先打開材料,領著張文學看材料。

  第一項:上年榮譽:張文學0

  第二項:領導評議:張文學:最後一名

  第三項:縣鄉論文:張文學0

  第四項:備課書法:張文學:最後一名

  第五項:學生評教:張文學:倒數第二名

  第六項:其它加分:張文學0

  張文學看著這些材料,由著急的情緒接著變成了不安,由不安接著變成了後悔。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張文學這時才體會到:

  教書這碗飯,不是那麽好吃的;

  教書這個職業,不是光把書教好就萬事大吉了;

  教書裏麵複雜的事情,自己想象的簡單,其實比想象複雜多了!

  張文學很後悔:

  後悔隻顧抓教育,管學生,沒有寫點論文什麽的;

  後悔隻顧把教案寫實用,而沒有用心去工工整整地去寫好看一點;

  後悔學生評教的時候,鼓勵學生寫真話,讓學生客觀打分,不像有的老師看著學生打高分。

  後悔自己沒有向領導說好話,做好事。

  可惜,世界上根本沒有後悔藥,所以張文學考核的結果也就鐵板釘釘了。

  張文學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樣先是自找煩惱而後又丟人現眼地走出校長室的。

  最後的結果倒不是很壞,張文學總考核名次在小河小學九位老師中是第四名。

  這個結果,對於一個初出茅廬的青年實習教師來說,已經相當不錯。

  可是,張文學對於這個結果就十分不爽了。

  不爽的原因嘛,依然是自己還不夠成熟。也就是不會做事情。

  世界上最令人後悔的事情,莫過於本應該做好的事情卻因為自己的一念之差而把事情搞砸了。

  但是,好在張文學還有今後大把的未來。

  畢竟:

  當你失去了太陽,

  還有月亮帶來的輕柔的光,

  當你失去了月亮,

  也還有螢火蟲帶來的弱弱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