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大宋立嗣之法,大唐閱兵!
  趙匡胤並不打算此時殺趙光義。

   倒不是趙匡胤不舍得,而是不急一時。

   雖說趙匡胤在得知自己弟弟謀權篡位,而後殺死了自己的兒子之後,心中萬般憤怒。

   既然仙人說,趙光義在自己死後直接宣布皇位由他繼承。

   這種話,但凡大臣們有點腦子都是不會相信的。

   除非有人幫他。

   趙匡胤深知自己的母親南陽太夫人偏心於自己的弟弟趙光義,因此應該是有過幫忙。

   但僅憑自己母親一人,是絕對改變不了整個朝堂的。

   如此想來,朝中必有大臣勾結。

   若是直接殺了趙光義,這些奸臣極有可能還會去找自己的其他弟弟。

   總之,如今挖出來這些奸臣,才是最重要的。

   此外,還有一點。

   趙匡胤深知自己的幾個兒子都胸無大誌,並無大才。

   經過此事,趙匡胤才意識到立子嗣的重要性。

   “想不到,朕和老李,居然是同一種人。”

   “看來朕還是得盡快實施仙人所言的立嗣製。”

   想到這裏,趙匡胤便再次宣來趙普。

   “趙丞相,朕有一事需汝親自操辦。”

   趙匡胤緩緩開口道:

   “朕許久以來一直未立子嗣,令汝帶芳兒與昭兒二人出宮曆練。”

   “期間找人記錄其二人的所作所為,交付於朕,不得有誤。”

   如今整個朝堂看上去風平浪靜,但是趙匡胤心裏明知,早已暗潮湧動。

   如今信得過的,也隻有趙普一人了。

   這件事交給他操辦,趙匡胤才能放心。

   趙普聞言,心中頓時一驚。

   陛下這是要幹什麽?

   立嗣這件事趙普能理解,這也是必須要做的。

   怎麽突然要將兩位皇子一同帶去曆練?

   想到這裏,趙普連忙開口道:

   “陛下,臣鬥膽諫言,此事還需斟酌一二才是啊。”

   “如今天下雖一統,但懷異心者居多,若是此時將二位皇子派遣出去,恐可能會遭奸人所害。”

   “為了皇子的安全,還請陛下三思。”

   趙普說罷,趙匡胤卻並不為之動容,而是擺擺手道:

   “此事朕心中自有分寸,外出曆練一事無需商量,汝照做便是。”

   “曆練地點,設置於吳越即可,至於內容,照著這上麵寫的做。”

   “此事不可聲張,也莫要告知錢俶,隻需派人看護他們二人即可。”

   趙匡胤一邊說著,一邊從袖中拿出一張紙條遞給趙普,趙普連忙接過。

   吳越?

   這倒是個不錯的選擇。

   攻伐吳越之時,陛下之時送去一紙檄文,隨後恩威並施,吳越錢俶便降之。

   吳越的百姓本就溫和,善於農耕商貿,並無多屯兵,若是在吳越曆練,倒也是個絕佳的地方。

   而且在滅其他幾國之後,目前在朝堂之上效死力有實效的,也隻有錢俶一人。

   再加上派人看護,應當不會出什麽問題。

   想到這裏,趙普笑道:

   “陛下英明,臣定仔細操辦,不負陛下所托。”

   待趙普走後,趙匡胤不由得幽幽的歎了一口氣。

   自己幾乎戎馬半生,子嗣卻並未留下幾個。

   自己原本有趙德林、趙德芳、趙德秀、趙德昭四個兒子,還有一位女兒。

   然而趙德林和趙德秀二人早夭,如今隻剩下了趙德昭和趙德芳二人有資格繼承王位。

   倘若二人均無大才,也無其他人選。

   想到這裏,趙匡胤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看來有必要對此事加點緊了。

   想到這裏,趙匡胤起身離開大殿,朝著後宮徐步走去。

   ……

   此時,大唐長安。

   此時的長安城張燈結彩,鑼鼓喧天。

   仙糧收獲,大唐盛極一時,百姓安居樂業。

   最主要的是,林川的大號雕像,終於雕刻完成。

   雖然林川再三認定,不要搞純金的,太惡俗了。

   但經過一番斟酌,李世民最終還是決定用大理石雕刻,隨後鍍了一層金。

   因此,李世民當即準備效仿始皇,開辦一場轟轟烈烈的朝拜仙人大典。

   此典不亞於每年的上元節,百姓們紛紛出來,想要觀摩仙人雕像,祈求有個好收成。

   而來大唐商貿的一些小國商販也擠了進來,想一睹大唐風采。

   這不光是一場大典,更是李世民揚大唐國威的日子。

   隨著激烈的鼓點聲,李世民緩緩登上高台,親手揭開了林川的畫像。

   眾百姓無不驚呼,不敢直視仙人畫像,紛紛虔誠行跪禮膜拜,許下心願。

   此時,林川的朝拜值,正瘋狂上漲。

   尉遲恭清了清嗓子,開口道:

   “吾大唐有仙人相助,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爾等切記仙人恩惠,每逢佳節朝拜仙人!”

   眾百姓紛紛行禮,虔誠至極。

   尉遲恭趁機朝台下看去。

   其中大多都是大唐子民,也有不少是其他國家的人湊熱鬧。

   李世民朝著尉遲恭使了個眼色。

   尉遲恭連忙會意,清了清嗓子繼續道:

   “正逢此際,應當展我大唐國威,盡顯仙人恩澤!”

   “陛下決定,展開大閱兵儀式!”

   聽到尉遲恭的話,台下百姓頓時紛紛一頭霧水。

   “閱兵?”

   “那是什麽意思?”

   “莫非是陛下請來樂師敲冰助興?”

   李世民挑了挑眉毛,看向台下不在少數的異族商人等。

   這些人之中,絕對摻雜著不少異族的細作。

   但林川曾經說過晚清閉關鎖國的下場,李世民雖不喜異族,但也不想效仿建奴,落得如此下場。

   因此,李世民大開國門,任由異族瞻仰大唐文化風采。

   當然,如此有利也有弊。

   李世民特意問過林川,最終得到了一個答案。

   閱兵!

   當著異族人的麵,還有大唐百姓的麵,閱兵!

   精良的武器震懾異族,也會讓唐人對大唐有所信心。

   當然,肯定不會暴露大唐的軍事機密。

   正所謂國之重器補課示之於人,拿出來的要麽就是他們效仿不來的,例如火銃。

   要麽就是他們就算效仿製作出來,也會大打折扣的,例如兵工鏟。

   在沒有林川給的配方製作的兵工鏟,頂了天也就是鏟土更快,別無他用。

   而熱氣球這種東西,李世民是斷然不會拿出來的。

   “閱兵,開始!”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