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七 起高樓
  臨出發前,還有一件事情要處理。

   那就是這些受到傷害的女子該怎麽辦?

   沈光林問起辦案組,她們該何去何從?如何安置?

   “聯係她們家人唄,還能怎麽樣,這是個細致活,而且費時費力。”專案組的人也頭疼,不過又不得不處理。

   “我有個建議,我認識一個香江的老板,他在深城開了一家服裝廠,大量招女工。

   如果這些受到傷害的女孩子不願意回去麵對家人的話,可以暫時去那裏,說不準是個出路。”

   “不會是資本主義黑心工廠吧?”

   “不是,工資比國營廠高一倍,而且管吃管住,合法經營的正規工廠。”

   “我都想去了。”

   ......

   接下來是對賴老師的善後安排。

   賴老師也是立有功勞的,不應該對他太過苛責,畢竟不是所有的事都要競全功。

   除了給錢,沈光林還向當地教委寫了一封表揚信,重點讚揚了賴老師的“豐功偉績”。

   別的不敢說,京城大學物理係教授、京城大學對稱性破卻研究所主任的名頭聽起來還是可以唬住人的。

   沈光林現在可是院係的紅人,他甚至可以給興合縣發文,送給他們兩個去京城大學進修的名額。

   終於還是準備離開了,李蓉卻又不想這麽快就回京城去了。

   她覺得倆人的蜜月之旅還沒開始呢,兩個人應該多走一走,逛一逛,京城熟人太多,施展不開。

   那張小瑤怎麽辦?

   托人送京城去不就是了嘛。

   據說繡花姐的幾個孩子也要過來了,剛好湊一起熱鬧。

   行吧,現在距離過年還有10多天,是可以重新規劃一下行程。

   去哪裏呢?現在缺少了最直接的目的地。

   “蓉蓉,你老家是哪裏的?”沈光林問道。

   “京城的呀。”

   “我說的是祖籍。”

   李蓉想了想:“荷蘭的。我爺爺原本是馮西北的兵,後來參加了擰都起義。”

   “是嗎,那咱們去你的老家轉轉吧,具體是荷蘭哪裏呀?咱們算不算衣錦還鄉?”沈光林覺得她已經跟著自己回過老家了,自己是不是也該去她的老家看一看。

   “這個我要問一下我爸,我也沒回去過的。”

   好尷尬。

   到了郵電局,李蓉真的打電話回家問了,她老家是交作的。

   李蓉的親奶奶已經去世了,但是還有個二奶奶也還在世,她曾經也是李老爺子的老婆。

   如果再加上京城正當班的那個小奶奶。

   李老爺子取過三個妻子,果真也是可以的。

   “交作”是建國之後改的名字,古時候的稱呼是懷州,曾經也是一座曆史文化名城。

   也不知道為什麽,建國之後取的這些地名一個比一個LO,好多城市失去了他們原有的味道。

   就像“交作”隔壁的城市“新鄉”,古時候叫作“牧野”;再往東的“棗莊”,古時候叫做“蘭陵”。

   說起“牧野之戰”,大家都知道這是周武王和商紂王之間的戰爭。

   要是說起“交作之戰”,這是什麽鬼?

   說起蘭陵,大家都會想起蘭陵美酒或者古代四大男神之一的蘭陵王高長恭。

   要是換成“棗莊王”,讓人浮現出一張高原紅的棗圓臉,估計再美的酒也美不起來了。

   沈光林重新規劃了行軍路線,他們要真正開啟自駕遊了。

   具體路線如下:沿著烏蘭察布南下,過大同,宜州,太原,自臨汾入荷蘭,然後到達目的地交作。

   等拜訪了她的老家親人之後再沿著新鄉安陽邢台北上返京。

   隻有兩個人的浪漫旅程,想想就值得期待。

   這才是一次真正的蜜月之旅。

   兩個人在烏蘭察布采買了各項物資,包括一些安全措施工具。

   沈光林這一年來炮彈的基數準備的很足,夠打一場中等規模的野戰了。

   羊皮褥子,羊毛毯子,大棉被,風幹羊肉,蒙古牛肉,山藥枸杞,三枝九葉草,鹿茸菟絲子,那是應有盡有。

   駕車順著西伯利亞的冷空氣一路南下,寒冷的是天氣,溫熱的是人心。

   兩個人一路行來領略了不少好風光:烏蘭察布的溫泉火山,大同懸空寺,太原雙塔寺...

   他們也實踐了好瘋狂:在街上,在橋下,在田野中,唱著那無人問津的歌謠。

   一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終於在小年這一天,交作到了。

   李蓉的老家不在地區,而在交作下麵縣城溫城的一個城中村裏。

   到交作的時候他們已經打了電話,對方非常熱情,歡迎他們前往。

   溫城小而守舊,沒有什麽特色。

   荷蘭向來是一個後知後覺的地方,做什麽事都要慢別人一拍。

   京城在這個年代已經煥發了青春和活力,唯獨這裏還是灰蒙蒙的一片,建築牆體上還保留著各式各樣的宣傳標語和宣傳畫。

   仿佛,這裏的運動還沒有完全結束。

   也是通過老李在電話裏透露才知道,李蓉的老家竟然還有個“叔叔”,是建國後生的,今年剛剛29歲。

   關係很複雜。

   李老爺子到目前為止一共娶過三個老婆,建國之前娶過兩個,建國後娶了一個。

   建國之後,1950年國家實行了第一版婚姻法,其中裏麵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一夫一妻製”。

   李老爺子在老家有兩個老婆,大老婆有兒子,小老婆沒有子女。

   按理說這位小老婆無所出,確實應該讓她再嫁,隻留下大老婆,也就是李蓉的親奶奶。

   而且他大兒子是在紅色聖地延州長大的,後來也算有出息,自己考進了哈軍工,和太祖的侄子是半個同學。

   總不能拋妻棄子吧。

   人家還真的就這麽幹了。

   一個老婆都沒要,在京城重新又找了一個知書達理年輕漂亮的妻子。

   二夫人畢竟還年輕,響應政策真的改嫁了,嫁給當地一位姓張的人家並生了一個兒子。

   大夫人就沒有再嫁人,在老家守著,直到去世。

   老李長大成人之後想把母親接過來,大夫人堅決不肯進京,就留在老家養老。

   但也就是因為如此,李所長和李老爺子老死不相往來。

   三年困難時期,二夫人二婚的男人餓死了,她帶著兒子搬到了“大姐”的住處,三口人組成了一個奇怪的新家庭。

   他們娘倆也全靠這個“大娘”的接濟這才活下來的。

   李蓉的小叔原本姓張,現在也改做了姓李,現在對外宣稱也是李老爺子的兒子,大概這就是所謂的“張冠李戴”。

   也就是說,現在老家的奶奶和叔叔和李蓉實質上沒有血緣關係。

   但是李老爺子他三十年來一次都沒有回來過,也沒法“拆穿”他們。

   也好,老李家在溫城的香火總算沒有斷絕,老張的兒子在幫他延續。

   沈光林的小汽車進入縣城果然引起了轟動。

   這麽閉塞的小縣城這是第一次有這麽豪華的小汽車,就連縣裏大佬都隻是吉普212.

   等停到李家宅邸後更是覺得他們所猜不虛。

   果然是自京城來的李家人。

   李蓉和沈光林的到來受到了便宜奶奶和便宜小叔的熱烈歡迎,甚至接風宴都有當地的行政領導親自陪同。

   他們渴望京城的消息渴望的太久了。

   葉公好龍。

   要怪也是怪李老爺子,他自從建國之後一直沒有回來過,一次都沒有。

   如果不是知道他老人家還健在,如果不是大夫人一直在老家養老,如果不是李所長偶爾回鄉祭祖,他們地方上與老李家的關係就要被切段了。

   接風宴就在縣城招待所進行的,廚師是當地的八級工,飯菜味道很好。

   “沈老師,李蓉同誌,你們就算是李辦的工作人員了嗎?”當地領導熱情的問道.

   “什麽李辦?”沈光林和李蓉都不明白

   “就是大佬辦公室呀?我們接到通知說他們會派人來接洽故居修繕事項,我以為是你們。”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