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冰箱(求收藏,推薦票,求月票)
  二月二,龍抬頭。

  沈光林尊重傳統,在這一天的一大早就跑去理發店剪了頭發。

  之所以不正月裏就去理發,主要是沈光林和小舅舅的關係還是蠻好的,什麽王府壹號,魅力皇朝,金陵淩霄宮等等他們倆都是常客,經常結伴而行。

  有詩為證:

  昨天還是小舅媽,

  今天一起過家家。

  你當女兒我當爸,

  除了警察都不怕。

  初二這天沈光林雖然沒有穿美特斯邦威,不過一樣並不準備走尋常路。

  因此,在他的強烈要求下,理發師給他理了一個跟當前主流完全不一樣的發型。

  這個年代最流行的發型是“中分”,也就是傳說中的“精衛頭”,這是“印刀成一快”的汪兆銘引發的熱潮,流行甚廣,其次就是“四六”,“三七”,甚至“二八”分。

  這些沈光林都不選,他要求理發師把頭頂上的頭發剪碎,打薄,耳朵兩側的全部剃掉,還整了兩道閃電,個性知足,領先時代整整40年。

  理完發之後,衣服領子裏直灌風,還蠻涼快的呢。

  關於農曆二月初二的習俗有很多,沈光林甚至都不知道這一天其實還是個傳統節日。

  直到小姐姐李蓉伸著手問他要:“二月二,炒豆子,誰要不給小舅子。”

  他這才明白,原來這一天在過去的曆史中也很重要,而下一個重要的節日就是寒食節。

  對於二月初二,京城這邊也是有說法的,其中一種說法就是“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二月二,豆子嚐,蠍子蜈蚣無處藏。”

  所以,他們把這一天的炒貨也叫做“蠍子爪”。

  “蠍子爪”的種類也有很多,花生,玉米,麵團,黃豆等都能炒。

  據說,永遠健康同誌最喜歡吃的就是炒黃豆。

  當然,吃炒黃豆也不一定是喜歡,實在是老閻的那顆子彈太歹毒,破壞了身體機能,而行軍作戰要補充營養,炒黃豆隻是無奈之舉。

  沈光林當然沒有準備炒豆子做蠍子爪,不過李蓉小姐姐卻是準備了,還是宋阿姨炒好了送過來的。

  “光林哥,你這是什麽發型?為什麽頭上一邊理一個2呢,是為了二月初二嗎?”

  “你才2呢,會不會看,這是閃電,閃電懂不懂!你說說,哥哥今天帥不帥?”說完沈光林還騷包的甩了甩頭。

  雖然發型很怪,但是沈光林長得確實好看,而且氣質和這個時代的人很不一樣,這種自信,這種灑脫對小姑娘的吸引力真的很大。

  李蓉小姐姐都快流口水了,你說帥不帥。

  沈光林的這個發型確實很有衝擊力,簡直突破了這個年代人們的審美極限。

  得虧他的顏值也是能打,不然還真的要被人嘲諷死了去。

  其實沈光林的父親長相一般,但母親是十裏八鄉有名的大美人,能嫁給沈厚道也是因為老爺子沈隆賢是幹部身份,將來沈厚道能接班。

  誰知道老爺子是個“死心眼”,自己是幹部,但是自己的老婆,兒子,兒媳婦,孫子全是農村戶口,而且誰來勸說都不好使,甚至親家母上門鬧騰也沒有改變現狀。

  老沈自己獲得了“勞動模範”不說,而且家裏的田地也得以最大限度的保留。

  尤其,他沒有讓兒子“接班”,單位還給他派發了一大筆獎金,這筆錢在當時能買兩套房改房了,老沈果斷就真的買了房子。

  “傻人”有傻福。

  村裏那些精明人就未必真的“精明”了,他們花錢買了幹部身份和城市戶口,後來想死的心都有了。

  ......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也伴隨著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沈光林的教學能力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可,很快,他又得到了老師們的認可。

  因為,隔壁辦公室楊教授的論文終於發表了!

  這可不是一般的論文,發表的也不是一般的雜誌,國際期刊,SCI影響因子3.0,牛不牛?

  這個年代的教授很多都是50年代60年代成長起來的,那個年代的大學生學習的外語是俄語。

  但是,縱覽全球,還是英語壟斷了科技和文獻圈,身為科研工作者,要是不會英文是要吃大虧的。

  很多科研工作者從六七十年代就發現了這件事,於是不得不費力補上這門課。

  不得不說,會寫英語論文真的是一種能力,而且是一種科研工作者不可或缺的能力。

  哪怕在沈光林的那個時代,他能夠幫助老師撰寫論文,直博也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多少講師,多少醫務工作者,為了一篇好論文皓首窮經,發奮不已。

  在京城大學物理係,沈光林的出現頓時改變了物理學院缺乏英文專業人才的這一現狀。

  這個小夥子硬是要得!

  這不,才多大會兒的功夫,沈光林就又接到了6篇論文的修改要求,最離譜的一篇是連標題都是中文寫的,一個英文字母都沒有。

  這已經不是修改了,這是純翻譯呀。

  職場PUA有沒有?

  不得已,小沈隻能罵了一句:Verywell。

  拒絕是不可能拒絕的,磨洋工誰還不會?

  也不能怪沈光林偷懶,現在這個年代又沒有計算機,翻譯工作並不好做,自己翻譯出來了還要對照字典查詢自己的單詞有沒有拚寫錯誤。

  在後世,查錯功能不要太簡單。

  上次幫楊教授修改論文,沈光林是加班加點,隻用了一周時間就完成了。

  如今,一周的時間過去了,沈光林一篇文章的框架還沒有改完。

  直到,直到一位老師確實非常著急,他拿出50塊錢想請沈老師能不能加快一下進度,而50塊錢是翻譯社翻譯一本書的收費標準。

  果然,這位老師的論文很快就修改完畢並完成了郵寄投遞工作,而其他老師的論文還在有序排隊中,像極了之前正在被堵的蘇伊士運河。

  賺錢,有什麽難的嘛?

  努力工作自然就有錢賺。

  工作再忙,生活還是要繼續的。

  說起生活就離不開吃,說起吃就得說起吃肉,最好還是牛肉。

  沈光林這裏的牛肉是怎麽吃也吃不完了。

  經過這麽些天的摸索,沈光林已經發現了,他“聚寶盆”裏的牛肉每天都會刷新出來,但是他拿出來的錢就再也沒有更新過,聚寶盆裏一片靜悄悄。

  牛肉不吃就是浪費,不拿也是白不拿,拿出去賣又不值錢。

  哎,每天收入8000也是不錯,隻可惜的是價值8000塊人民幣的牛肉無法變現。

  沈光林時不時的從空間裏拿些牛肉出來,時不時的從空間裏拿出些牛肉來,而李蓉小姐姐也時不時的買些米麵副食回來,這些東西很快就沒有地方擱了。

  宿舍裏牛肉太多,就連隔壁的趙哥也蹭吃了不少,趙哥也曾經想過回請一下的,實在無能為力。

  他上次借沈光林的錢還沒還呢,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夠還清。

  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趙哥和趙姐兩個人的身後都不清淨,每人都有一個家庭需要扶持,別人還以為你在京城的大學裏教書,肯定賺錢賺飛了去。

  真實結果就是收入隻有那麽多,各自的家裏每個月都需要寄錢,現在倆人還有了一個孩子,再加上人情來往,根本剩不下錢。

  不然,上次趙哥的母親病了,一家人也不會那麽遭難了。

  像李蓉和李莉姐妹倆這種高幹家庭出身的孩子,萬中無一。

  沈光林不差錢,因此生活在持續改善,大的變化還是有一些。

  比如:自從宿舍有了電視機,李莉和宋小雨來的果然更勤快了一些,其他同學也三五不時的過來做客。

  大家打著學英語的幌子其實是來蹭看電視的,而且還能吃到美味的牛肉。

  現在,就連小姐姐李蓉也變得心靈手巧了,有一天,她趁沈光林不注意,把“庫存”的十幾斤牛肉做成了牛肉幹,味道還真的好吃,就是稍稍有點辣,需要多喝水。

  當然,她沒有交代其中有一天她用偏三輪帶了花姨過來“做客”。

  從沈光林過來做教師到現在已經一個月了,李蓉幾乎成了趙姐口中的“沈老師家小媳婦”,但是沈老師和妹妹李莉的關係卻沒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趙姐也是經常開玩笑:“難道你還想娶兩個?”

  沈光林還真的很認真的想過這個問題,最後他得出結論,“現在還不能讓李蓉這麽輕易的得到我。”

  哎呀,怎麽才能得到妹妹李莉的心呢。

  最愛不過“日久生情”。

  啥時候才能完成這個成語的第一步呢,第二步“久”倒是可以用藥,萬艾可現在已經有了沒?

  還沒有發明吧!

  呼叫楊銳,趕緊拿出神級學霸的風範出來,趕快把西地那非給研究出來吧。

  自己搞?

  沈光林學的是物理和材料,距離生物的圈子實在太遠了,尤其他現在還是一位教英語的老師,距離科研就更遠了。

  不過,現在的沈老師已經獲得了相當一部分同學的尊敬,這個人學識淵博,講課幽默風趣,也不擺架子,人真的很好,要是他不騷擾女同學就更好了。

  但是,遇到喜歡的女孩都不去追求的話,沈老師還做什麽老師呀。

  跟同學們對電視節目很向往不一樣,沈光林很快就失去了對電視機的興趣。

  好無聊,打開電視也隻有兩個頻道可以收看,分別是京城1台和2台,其中1台是黑白頻道,2台是彩色頻道,而且到了晚上十點就都沒信號了,隻有一張方格組成的圖麵杵在那裏。

  宿舍裏的東西越來越多,越來越多......

  似乎,沈光林真的又該買一台冰箱了,天氣再熱一點,牛肉都會放壞的。

  冰箱貴嗎?

  貴!

  沈光林之前去友誼商店看過價錢,用外匯劵買還要1500多,真的是貴死人!

  現在的1500都可以買幾套房子了吧。

  能不能真的買房不知道,反正大學附近的房子,從房管局租住的話隻要2塊錢一個月。

  不過冰箱還是值得購買的,女孩子都喜歡冰激淩,恰好沈老師知道這玩意怎麽做。

  說幹就幹!

  二月的第一個周末,沈光林有心叫上小姐姐李蓉做個搬運工,可連著幾天她都沒來,也是奇了怪了。

  現在,沈光林已經成了黃牛小哥的忠實顧客。

  黃牛小哥真實名字叫做“蘇有朋”,取自孔子的“有朋自遠方來”,他比彎彎明星的年齡要大一些,不算碰瓷。

  沈光林前後找他換過各種票,包括工業劵,副食劵,糖果劵,不一而足。

  小蘇原本是工業大院的邊緣子弟,知識青年回鄉之後一直沒有分配到工作,就靠倒買倒賣賺點差價討生活。

  自從遇到了沈光林,他仿佛遇到了財神爺,這位大佬真的有錢,動不動就能拿美元出來,闊氣的很。

  沈光林也從他這裏了解了不少奇奇怪怪的當代知識。

  有了之前的購物經驗,買冰箱的事情辦的很順利。

  冰箱的容積可大了,有129升之多呢。

  偏三輪帶著這麽重的貨,有好幾次都差點跑偏了。

  得虧小姐姐駕駛技術過硬,也得虧著摩托車是公家的,這才勉強支撐到了學校。

  冰箱也確實是個好東西,貨送到的當天就用上了,冰棍吃的可過癮了,一晚上去了八次廁所。

  自從有了冰箱之後,李蓉小姐姐來得更加勤快了。

  她總會帶來各種各樣的食品,美其名曰照顧妹妹。

  然而妹妹卻不常來,隻有沈光林說某個東西在花旗國也比較流行的時候,妹妹才會感興趣。

  一段日子下來,沈光林囤積了更多牛肉。

  沈光林跟李莉兩個人都不會做飯,真正會做飯的隻有宋小雨和李蓉。

  宋小雨是真的會,李蓉是愛鑽研。

  李莉呢就負責貌美如花,沈光林負責當個傻瓜。

  沈光林也有拿手絕活的,他會吃!

  吃也是一門學。

  沈光林能夠品評出食物裏的細微差別,整的小雨都懷疑人生了。

  不過,也不是沒有壞處,自從房間裏添置了電冰箱之後,沈光林覺得房間更不夠住了,而且保險絲都燒了三回,直到換了一根銅絲。

  本來蠻大一間房,現在整的甚至比隔壁趙哥家裏還擁擠了。

  尤其是沈光林這個貨不知道抽的什麽瘋,買了幾把木頭椅子就不說了,還買了一張梳妝台,還振振有詞的說是紫檀的,可金貴了。

  金貴沒見著,沉是真的沉,一個人都搬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