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生物實驗室(二)
總的來說,這次會上眾人都比較興奮。不是因為四環素這一樣東西,而是因為四環素、土黴素、金黴素這一類抗生素的結構都差不多,生產工藝也有很多通用的地方。不久之後可以拿著一堆抗生素向執委會報喜,對各位廠長來說自然是大功一件。劉三當場要求把李三思調到製藥廠,專門從事藥物研發。不過李三思本人不想局限在一個地方,加上趙警帆不肯放人,最後達成的協議是李三思在藥廠兼職,近期常駐過來解決四環素的生產問題,算是皆大歡喜。
至於生產出來的四環素怎麽用,眾人想了想可以從那些戰俘和契約奴還有重刑犯身上做實驗,但是還有有很多人反對。最後結論是未來的產品一半給食品廠用於發酵抑菌,一半給農場的牲畜用,兼做藥物試驗。製藥廠另外生產土黴素等適合外用的藥膏供醫院使用。
散會之後李三思又回到生物實驗室跟人碰頭。抗生素這事圈內已經有很多人知道,其中最著急的是農工商。他帶來的細胞株原來是放在液氮罐裏的,現在液氮接近用完,隻好轉移到-80度冰箱,代價是每隔幾個月必須拿出來複蘇傳代一次。細胞培養也是需要用抗生素抑菌的,萬一染了雜菌他的辛苦就白費了。
“話說,你為啥不直接調去製藥廠呢?我聽韓子充說,那邊條件比這裏好多了,連空調都有。要不是對製藥不感興趣,我都想申請過去。”
“我接下來要做的藥跟農場關係比較密切。”
“我猜猜,你是要打那些馬的主意吧。”
見自己的想法被人看穿,李三思也不再隱瞞,說了他打算做抗毒血清的想法。
“想法倒是不錯,不過滅菌你打算怎麽辦?血清又不是培養基能高溫消毒。這是要直接注射進人體的東西,不除菌是沒法用的。”
“現在確實沒辦法,等以後吧。反正免疫要好幾個月呢。”
關於能做什麽的問題,當前生物技術的整體水平可以達到舊時空20世紀初的階段,能開展常規的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研究,能進行不涉及基因研究的動植物育種,能實現不涉及生物工程的發酵生產。經過眾人總結,目前臨高有需求的主要是兩方麵:一是對內改善生活質量,主要是食品和藥品生產;二是支援對外行動,包括情報站和勘探隊急需的藥物,以及武器化的生物製劑。在座的都沒讀過希波克拉底誓言,對於用專業知識殺人這種問題不太在意——反正不是他們親自動手。不過現在條件有限,沒法想要什麽就做什麽,隻能個別研究。
至於需要什麽,匯總成一句話就是“需要其他部門的支援”。生物研究的儀器依賴機械部,試劑依賴化工部,材料依賴農業部,而這些部門的原料又需要對外開發和貿易。這樣錯綜複雜的關係靠個人跑是不現實的,除非計委統一部署,而這些基層人員的想法又很難傳到上麵,這時候就要找李文長的共濟會了,他的共濟會不就是保障基層首長的基本利益嗎,想來想去,李三思這個對政治不感興趣的人主動找到李文長申請加入,結果自然是同意了。
加入之後,但家起又來找李三思聊抗毒血清的事。李三思本來因為條件沒完全具備,打算再緩一緩。但但家起告訴他,最近打仗多,雖然部隊傷亡小,但是被割傷了,破傷風感染率沒有80%也得有60%,而臨近保質期或者過期的藥物都用上了。與其臨時抱佛腳,不如從現在就開始準備。至於要什麽資源,讓海軍和陸軍一起幫忙解決好了。
李三思一想,現在生產也不是不行,但是要消耗舊時空帶來的材料,而且是持續消耗。這事連劉三都做不了主,還真得讓海軍、陸軍還有機械廠的同誌們出麵。既然已經有了確切的需求,不妨一試。於是他向但家起道謝,回到實驗室開始寫可行性報告。他本人非常討厭這種文書工作,可是現在要向計委的負責人喬淡客要資源,隻好按他們的規矩來。
防治破傷風有兩種辦法,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主動免疫即所謂破傷風類毒素,是用破傷風梭菌產生的毒素經甲醛滅活得到的,可以刺激機體產生抗體;被動免疫即所謂破傷風抗毒素,是提取經過免疫的馬血清得到的,可以中和體內的破傷風毒素。
李三思早早就開始了他的準備工作。無論類毒素還是抗毒素,生產的前提是要獲得破傷風梭菌。舊時空對致病菌的管製比較嚴格,沒法直接帶過來,他隻好從頭開始,從土壤中分離培養。這一步的難點在於破傷風梭菌是厭氧菌,整套操作都要在厭氧培養箱中完成。他用的這台培養箱,箱體鐵板和玻璃都是來自本時空,隻有橡膠手套是舊時空的產品。充填用的氮氣自然也是沒得,現在是靠箱裏點根蠟燭消耗氧氣。破傷風梭菌生長時還會產生硫化氫等氣體,如何排出又是麻煩事。折騰了差不多一個月才生產了一批菌液出來。
發酵液簡單過濾後,下一步是脫毒。這是通過向發酵液中加入甲醛,將破傷風毒素轉化為無毒但仍具有免疫原性的類毒素。之後是純化,照例用的是硫酸銨沉澱——臨高能生產的化學試劑太少,可選的純化方式實在有限。通過梯度沉澱獲得類毒素之後,下一步是除菌。舊時空是用微孔濾膜過濾除菌,可現在微孔濾膜成了管控物資,李三思隻好簡單加熱一下滅菌,於是就得到了既不純又可能染菌的破傷風類毒素。
這樣的東西自然沒法給人用,李三思就拿去給那些輕傷的戰俘和犯人用,然後根據效果來改進,當然也是有獎勵的,比如給幾天加餐待遇,可以早出去一個月等等。
第一步是從人身上采血,待其自然凝固後分離血清。這步還算簡單,用了土製離心機順利完成。第二步是胃蛋白酶消化,這步理論上可以省略,但省略之後成品的過敏反應會增加,李三思權衡利弊後還是決定保留。胃蛋白酶是他請食堂幫忙把豬的胃黏膜剝下,再用鹽酸水解得到的。經過消化後,血清中的抗體隻保留了結合抗原的活性,去除了可能引起超敏反應的部分(用生物學術語來說,就是保留F(ab)2段,去除Fc段)。接下來的純化還是萬年不變的硫酸銨沉澱,他已經懶得吐槽了。
硫酸銨沉澱有個副作用:得到的溶液裏含有大量硫酸銨,必須去除後才能給人注射。脫鹽在舊時空無論過柱還是超濾都可以做到,而李三思隻能用最簡單也是效率最低的方法:透析。透析袋他本想用豬腸衣,可是怎麽都清洗不幹淨。直到有一天他聽張祺講笑話,說有人想生產火棉造出的卻是膠棉,趕緊追問那人是誰——膠棉也可以作為透析袋的原料。這樣一來總算解決了透析的難題。
透析之後是除菌,隻要是注射液都免不了這個步驟。血清沒辦法加熱滅菌,隻能靠微孔濾膜過濾,這微孔濾膜就是他申請的管控物資。為了延長濾膜的使用壽命,他還請玻璃廠燒製了幾個砂芯濾器,最精細的可以過濾掉1微米以上的顆粒。這樣的濾液再通過0.45微米的濾膜,最後通過0.22微米的濾膜,就算完成了除菌。至於濾膜的使用壽命,按他估計每片至少能過濾2L溶液,相當於2000支抗毒素。濾膜來的時候帶了一箱,企劃院覺得這樣的消耗速度可以接受。
最後是加入防腐劑。舊時空用的硫柳汞已接近淘汰,這裏卻是生產不出來。韓子充提出加微量苯酚防腐,李三思也不知道可不可行,隻好先這麽幹。這樣就製成了破傷風抗毒素的成品,隻要封裝起來就完成生產了。製藥廠、玻璃廠、機械廠、煤氣廠幾家聯合造了一台半自動的安瓿灌封機,這時恰好派上用場。最後生產出差不多400支安瓿,每支1毫升,含抗毒素1000單位,大約是舊時空的一半水平。這些抗毒素會先存放在製藥廠,一方麵是抗毒素需要4度保存,外麵很難有這個條件;另一方麵也是要靜置一段時間觀察,剔除不合格產品。直到戰爭開始之後才會用冰盒送到前線,效果雖然比不上舊時空但是在17世紀已經快是神藥了。
至於生產出來的四環素怎麽用,眾人想了想可以從那些戰俘和契約奴還有重刑犯身上做實驗,但是還有有很多人反對。最後結論是未來的產品一半給食品廠用於發酵抑菌,一半給農場的牲畜用,兼做藥物試驗。製藥廠另外生產土黴素等適合外用的藥膏供醫院使用。
散會之後李三思又回到生物實驗室跟人碰頭。抗生素這事圈內已經有很多人知道,其中最著急的是農工商。他帶來的細胞株原來是放在液氮罐裏的,現在液氮接近用完,隻好轉移到-80度冰箱,代價是每隔幾個月必須拿出來複蘇傳代一次。細胞培養也是需要用抗生素抑菌的,萬一染了雜菌他的辛苦就白費了。
“話說,你為啥不直接調去製藥廠呢?我聽韓子充說,那邊條件比這裏好多了,連空調都有。要不是對製藥不感興趣,我都想申請過去。”
“我接下來要做的藥跟農場關係比較密切。”
“我猜猜,你是要打那些馬的主意吧。”
見自己的想法被人看穿,李三思也不再隱瞞,說了他打算做抗毒血清的想法。
“想法倒是不錯,不過滅菌你打算怎麽辦?血清又不是培養基能高溫消毒。這是要直接注射進人體的東西,不除菌是沒法用的。”
“現在確實沒辦法,等以後吧。反正免疫要好幾個月呢。”
關於能做什麽的問題,當前生物技術的整體水平可以達到舊時空20世紀初的階段,能開展常規的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研究,能進行不涉及基因研究的動植物育種,能實現不涉及生物工程的發酵生產。經過眾人總結,目前臨高有需求的主要是兩方麵:一是對內改善生活質量,主要是食品和藥品生產;二是支援對外行動,包括情報站和勘探隊急需的藥物,以及武器化的生物製劑。在座的都沒讀過希波克拉底誓言,對於用專業知識殺人這種問題不太在意——反正不是他們親自動手。不過現在條件有限,沒法想要什麽就做什麽,隻能個別研究。
至於需要什麽,匯總成一句話就是“需要其他部門的支援”。生物研究的儀器依賴機械部,試劑依賴化工部,材料依賴農業部,而這些部門的原料又需要對外開發和貿易。這樣錯綜複雜的關係靠個人跑是不現實的,除非計委統一部署,而這些基層人員的想法又很難傳到上麵,這時候就要找李文長的共濟會了,他的共濟會不就是保障基層首長的基本利益嗎,想來想去,李三思這個對政治不感興趣的人主動找到李文長申請加入,結果自然是同意了。
加入之後,但家起又來找李三思聊抗毒血清的事。李三思本來因為條件沒完全具備,打算再緩一緩。但但家起告訴他,最近打仗多,雖然部隊傷亡小,但是被割傷了,破傷風感染率沒有80%也得有60%,而臨近保質期或者過期的藥物都用上了。與其臨時抱佛腳,不如從現在就開始準備。至於要什麽資源,讓海軍和陸軍一起幫忙解決好了。
李三思一想,現在生產也不是不行,但是要消耗舊時空帶來的材料,而且是持續消耗。這事連劉三都做不了主,還真得讓海軍、陸軍還有機械廠的同誌們出麵。既然已經有了確切的需求,不妨一試。於是他向但家起道謝,回到實驗室開始寫可行性報告。他本人非常討厭這種文書工作,可是現在要向計委的負責人喬淡客要資源,隻好按他們的規矩來。
防治破傷風有兩種辦法,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主動免疫即所謂破傷風類毒素,是用破傷風梭菌產生的毒素經甲醛滅活得到的,可以刺激機體產生抗體;被動免疫即所謂破傷風抗毒素,是提取經過免疫的馬血清得到的,可以中和體內的破傷風毒素。
李三思早早就開始了他的準備工作。無論類毒素還是抗毒素,生產的前提是要獲得破傷風梭菌。舊時空對致病菌的管製比較嚴格,沒法直接帶過來,他隻好從頭開始,從土壤中分離培養。這一步的難點在於破傷風梭菌是厭氧菌,整套操作都要在厭氧培養箱中完成。他用的這台培養箱,箱體鐵板和玻璃都是來自本時空,隻有橡膠手套是舊時空的產品。充填用的氮氣自然也是沒得,現在是靠箱裏點根蠟燭消耗氧氣。破傷風梭菌生長時還會產生硫化氫等氣體,如何排出又是麻煩事。折騰了差不多一個月才生產了一批菌液出來。
發酵液簡單過濾後,下一步是脫毒。這是通過向發酵液中加入甲醛,將破傷風毒素轉化為無毒但仍具有免疫原性的類毒素。之後是純化,照例用的是硫酸銨沉澱——臨高能生產的化學試劑太少,可選的純化方式實在有限。通過梯度沉澱獲得類毒素之後,下一步是除菌。舊時空是用微孔濾膜過濾除菌,可現在微孔濾膜成了管控物資,李三思隻好簡單加熱一下滅菌,於是就得到了既不純又可能染菌的破傷風類毒素。
這樣的東西自然沒法給人用,李三思就拿去給那些輕傷的戰俘和犯人用,然後根據效果來改進,當然也是有獎勵的,比如給幾天加餐待遇,可以早出去一個月等等。
第一步是從人身上采血,待其自然凝固後分離血清。這步還算簡單,用了土製離心機順利完成。第二步是胃蛋白酶消化,這步理論上可以省略,但省略之後成品的過敏反應會增加,李三思權衡利弊後還是決定保留。胃蛋白酶是他請食堂幫忙把豬的胃黏膜剝下,再用鹽酸水解得到的。經過消化後,血清中的抗體隻保留了結合抗原的活性,去除了可能引起超敏反應的部分(用生物學術語來說,就是保留F(ab)2段,去除Fc段)。接下來的純化還是萬年不變的硫酸銨沉澱,他已經懶得吐槽了。
硫酸銨沉澱有個副作用:得到的溶液裏含有大量硫酸銨,必須去除後才能給人注射。脫鹽在舊時空無論過柱還是超濾都可以做到,而李三思隻能用最簡單也是效率最低的方法:透析。透析袋他本想用豬腸衣,可是怎麽都清洗不幹淨。直到有一天他聽張祺講笑話,說有人想生產火棉造出的卻是膠棉,趕緊追問那人是誰——膠棉也可以作為透析袋的原料。這樣一來總算解決了透析的難題。
透析之後是除菌,隻要是注射液都免不了這個步驟。血清沒辦法加熱滅菌,隻能靠微孔濾膜過濾,這微孔濾膜就是他申請的管控物資。為了延長濾膜的使用壽命,他還請玻璃廠燒製了幾個砂芯濾器,最精細的可以過濾掉1微米以上的顆粒。這樣的濾液再通過0.45微米的濾膜,最後通過0.22微米的濾膜,就算完成了除菌。至於濾膜的使用壽命,按他估計每片至少能過濾2L溶液,相當於2000支抗毒素。濾膜來的時候帶了一箱,企劃院覺得這樣的消耗速度可以接受。
最後是加入防腐劑。舊時空用的硫柳汞已接近淘汰,這裏卻是生產不出來。韓子充提出加微量苯酚防腐,李三思也不知道可不可行,隻好先這麽幹。這樣就製成了破傷風抗毒素的成品,隻要封裝起來就完成生產了。製藥廠、玻璃廠、機械廠、煤氣廠幾家聯合造了一台半自動的安瓿灌封機,這時恰好派上用場。最後生產出差不多400支安瓿,每支1毫升,含抗毒素1000單位,大約是舊時空的一半水平。這些抗毒素會先存放在製藥廠,一方麵是抗毒素需要4度保存,外麵很難有這個條件;另一方麵也是要靜置一段時間觀察,剔除不合格產品。直到戰爭開始之後才會用冰盒送到前線,效果雖然比不上舊時空但是在17世紀已經快是神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