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二百八十五章力挺
  三楊和張輔對視一眼,一同歎氣,他們四個是真的喜歡明朝這種環境。

   五代領導人,平穩交接,就靖難的時候出了點問題,其他的時候都很平穩,沒有流血也沒有流汗,讓他們看到了大治天下的期望。

   這種環境下,大家一起努力就可以了。

   但是這種環境,對沒有能力的人,或者跟不上時代的人,就相當不友好了。

   張輔拱拱手,率先離開,他還有好多事要做。

   張氏給的教材他得先帶著老將們去學習。

   學習完這些之後,他們還要給勳貴和軍方後人普及教育,普及教育後就要軍校正式開學了。

   而且看張氏的意思,軍方中還得自己培養一批科研人才。

   看著教材上麵對武器的介紹和發展方向,他就領悟到了這種思想。

   如果編寫教材的李靖知道他把前言理解出這種意思,肯定大嘴巴子抽他。

   老子就是在武器篇前言隨手寫了一下。

   畢竟老夫是將軍,對後勤提一點要求怎麽了。

   結果你個傻子竟然理解成讓你們自己去搞科研,這不是南轅北轍嗎?

   張氏這裏是用張輔組建軍校,另外一邊就好多了。

   ………

   姚廣孝把組建軍校的想法和朱棣講了。

   朱棣再次把我兩個兒子,一群武將都召喚到一起。

   坐鎮在武將中有兩個熟悉的身影,盛庸和平安。

   大家看著站在朱棣旁邊的姚廣孝,心情複雜。

   這個該死的和尚,又是他在搞事。

   “朕想組建軍校,從小培養軍事子弟。”

   朱棣開口就是王炸,勳貴們都被嚇了一跳。

   “你們自己思考一下,到底能不能行。”

   朱棣瞪著他們,尤其是平安和盛庸,這兩人最難搞,

   “可以,陛下的這個想法非常不錯。”

   “這是目前能最快解決勳貴學識問題的辦法。”

   平安平靜的開口。

   平安是朱元璋的義子之一,但是是最後最小的那一批。

   朱元璋的義子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的身份都是朱元璋的兒子,假兒子也是兒子嘛。

   朱元璋這人對知識對教育的追求是一種執念。

   故而即使在亂世中,朱元璋也給這群義子們普及教育,期望他們成才,最好都是文武雙全才好。

   這也是朱元璋起家的另外一股勢力。

   這批義子中最出色最有名的兩個就是沐英和平安。

   沐英是最早的,鎮守雲南的沐家就是他創立的。

   其餘的義子都紛紛進入軍隊之中,把持著一個又一個官位,軍隊從上到下,都有朱元璋義子的身影。

   當然,這也可以說是朱元璋義子們願意替朱元璋出生入死的原因。

   朱元璋給了他們活下去的資本,給了他們知識。

   平安是朱元璋的義子,在那個時代學習過文化知識,所以在聽到朱棣講要組建軍校,第一個同意。

   掃視一眼周圍的人,平安冷哼一聲,除了盛庸,其他人都不被他放在眼裏,同等兵力下,除了死去的張玉和朱高煦值得看一眼,其他的都是弟弟。

   “陛下應該知道太祖的義子們,您覺得我們這群人為什麽對太祖忠心耿耿,您覺得我們這群人實力如何。”

   平安反問道,朱棣愣住,隨口苦笑。

   “平安老弟,你就不要說笑,以沐英大哥為首的你們,對我老爹自然是尊敬無比,忠心無比,能力也都非常出色。”

   朱棣每每聽到這裏,身上的傷痕就隱隱做疼,真恐怖啊,平安真是好幾次差點打死他。

   朱高煦臉色也發黑,他也差點被打死。

   平安臉上充滿笑意。

   “這就是了,當年的北伐戰爭,我們和其他人最大的差距就是軍隊素質的差距。”

   “我們軍隊的軍官,普遍都有學識。”

   “想必你也知道,太祖和那群老將們,對知識的渴求程度。”

   朱棣臉色巨變,以前沒有注意到,現在被平安一說,他瞬間想到。

   同時坐在下方的勳貴將領們,也都臉色巨變,他們可都見過自己老爹和爺爺的。

   那是一群真正的一直在堅持活到老,學到老的人,他們對知識的渴望,達到了最絕巔的地步。

   “出生貧寒,未曾享受過高等教育,他們心中的自卑一直在告訴他們,你們就是泥腿子出身,你們要想被人看的起,就要學習。”

   “而且百姓人家,本身就對學識特別尊敬。”

   “您想一下太祖對宋濂先生的尊敬。”

   平安對建立軍校這事無比支持,甚至於以叛將的身份在這裏肆無忌憚的訴說。

   平安知道自己不該說這麽多,但是他還是要說,因為他覺得這是一件好事。

   朱棣越看平安越滿意,覺得自己沒殺他是對的。

   這一世,因為要進行大量的對外作戰,朱棣就沒有殺平安和盛庸。

   而兩人也做的很好,平草原,進中亞,戰歐陸,衝鋒在前,撤退在後,一心為國。

   用那句話說就是,當朱棣放了他們一條命後,當他們在聊天群內見到朱元璋後,他們的八尺之軀就已經許國。

   再次掃視一眼在座的眾人,朱棣摸摸下巴,確定沒人再提意見後,緩緩開口:

   “既然如此,那麽建立軍校,給勳貴子弟優先入學的資格,畢業後必須參軍,必須給他們灌輸一種信念,保家衛國。”

   “記住,一定要告訴他們,參加軍校,入伍之後,你的七尺之軀,就不光是你和你父母的了,更是國家的。”

   “進了軍校,一定要有為國家負責,為民族負責的信念。”

   “要不然,我們不要。”

   “昂貴的知識,最好的教育,不是留給廢物的,更是留給有用之人的。”

   朱棣瞪著他們,一字一句的道。

   在場之人,都感受到了那種威嚴。

   他們更能體會到朱棣的信念。

   “我要軍校出來的子弟,每一個都有肩抗國家民族的責任理念。”

   “我要他們做到那種為了國家,可舍生忘死,無論職位大小的堅定信仰。”

   “軍校,不光要教兵法和軍事素養,更要教導做人。”

   “明白嗎?”

   平安盛庸和朱能三人帶領眾將低頭領命。

   他們知道,朱棣要教育出一批真正為國為家考慮的將軍。

   ………

   第一章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