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二百八十一章於謙的無心之矢
  張氏斬釘截鐵的話,其他人不理解。

   於謙?

   不是挺聽話的嗎?

   ……

   蘇曦撓撓頭,他大概知道為啥。

   “太皇太後大佬,您是不是看了明朝之後的曆史,有了什麽不好的想法。”

   蘇曦覺得張氏肯定有了不好的想法。

   ………

   太皇太後張氏—

   “是的,於謙,太優秀了。”

   “於謙,一個人拔高了整個文臣體係的上限。”

   “土木堡,實在是坑。”

   張氏說的咬牙切齒。

   群裏的其他人心裏默念,坑人的朱祁鎮啊。

   蘇曦撓頭,他就知道會是這樣,朱祁鎮那個敗家孩子,還有於謙在土木堡的優秀表現,無一不是代表了文臣的優秀,武將的衰敗。

   明朝土木堡之後,文臣地位直線上升,武將地位維持不住下滑,以至於隱隱要出現宋朝那種,武將天生比文臣低三級的情況。

   ……

   朱元璋臉色也忽然不好看起來,想明白後,他的臉色瞬間就不好了。

   這種鬼情況,確實讓人難受。

   真-白手起家—

   “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麽確實得想辦法壓一下於謙,維持一下武將的地位。”

   朱元璋頭疼,明朝的武將地位下降,在曆史上就是從土木堡之後發生的。

   地方武將和中央武將形成兩個派係,簡直就是坑。

   兵部和武將的關係竟然分開了,更是一個坑。

   明朝中後期,在明孝宗時期,就出現了武將一脈就出現了勳貴、兵部、地方武裝,三團勢力。

   同時文臣領兵的情況也頻頻出現,如王陽明、譚倫、孫承宗、袁崇煥、洪承疇。

   而且明朝還有一個巨大的缺點,那就是武將一脈有世襲的功能,那些勳貴世襲,但是他們又沒有世襲到好處,大多數人的文化水平極低。

   朱元璋等人越想越思考,越發現明朝在土木堡之後出現的一係列弊端爆發,尤其是隨著於謙的崛起。

   人家於謙肯定是做好事,再想方設法的幫明朝續命,但是也確實引發了一係列弊端的爆發。

   土木堡之變,明朝武將斷代,文人領兵開始出現,勳貴們因為傳承有限,紈絝子弟越來越多,還因為世襲的原因趴在國家身上吸血。

   再加上這一戰打的凶殘,軍戶製度崩塌的越來越快。

   最重要的是,中央禁衛軍的損失殆盡,再加上於謙後期引領出來屬於文官的軍隊,導致皇帝的權利大幅度縮水。

   尤其是於謙在地方軍中選拔出來的將領和軍隊,其所填充的禁衛軍基本上不聽皇帝的話。

   理論上講,朱祁鎮幹掉於謙是對的,隻有這樣,皇權才能收歸一體。

   軍政分家的好處就是可以相互製約。

   於謙那個耿直boy肯定沒想這麽多,但是他手下的文臣們,那些繼承者們,看到這麽大的利益,他們自己都控製不住自己的身體。

   當時土木堡之後,於謙所帶領的文臣收獲了多少利息?這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民心,新組建的軍隊,重新組建為一體的官員體係,還有一部分地方官員的任免,和地方軍隊共患難出來的感情。

   這些東西,你覺得於謙不要,跟著他混的文臣們能不要?

   朱祁鎮混的再慘,奪門之變時也不應該隻有那麽點人。

   石哼當時可是領兵的大將,但實際所能率領的軍隊才多少?

   不超過三千人,所能控製的將領隻有幾個親屬,堪稱淒慘。

   當時於謙的情況屬於,我不動手,但是跟著我混的大臣們會動手奪權。

   朱元璋和姚廣孝,還有群內的其他大佬們,都多精明啊。

   他們仔細思索,再翻翻曆史書,很多東西就都看出來了。

   曆史上的土木堡,於謙之後,國家直接開啟文臣獨大的模式。

   看看後來的兵部直接變成文官掌管,成為文官體係的一支就知道了。

   要知道,曆史上,從兵部有了開始,就一直都是武將擔任,即使是有文官擔任,那也絕對是和武將親密的人員。

   唐朝的李靖、李勣、侯君集就是例子。

   如果武將再優秀一點,在三省都得有一個位子。

   歎氣不已。

   確實,這樣一看,張氏確實是害怕,不喜歡於謙爆發的太狠。

   這一世,於謙要是在有三楊的情況下,還瘋狂展現出自己的軍事才華,尤其是在成就軍神之姿,那麽重現曆史並不是不可能,比如壓製死武將一脈。

   ………

   我精通佛道儒—

   “我建議讓張輔壓於謙一下吧。”

   “或者派人奶一下武將一脈,順帶給他們提一下軍事素養和文化水平。”

   “最好把他他們都拽入群聊,狠狠的虐殺一下。”

   姚廣孝一臉的黑線。

   這都是什麽玩意。

   仔細想想,人家於謙做的有錯嗎?

   沒錯的。

   於謙終究是臣子,還是文臣。

   他麾下的追隨者也是如此,他們打贏了,需要為自己的勢力謀取福利,那麽壓製一下武將勳貴一脈,坑一下東廠,欺負一下錦衣衛,這些有問題嗎?

   而且文臣勾結地方軍隊,這些是不是常態?古往今來都有吧。

   還有,中央禁衛軍都是於謙後來從地方軍中選拔組建的,那麽他們染指一下沒問題吧?

   仔細想想,一點問題都沒有。

   但是把這些都做了,那麽文臣也就徹底成為了國家主體勢力,這是所有皇帝不允許的。

   朱祁鎮殺了於謙,然後再次上位,和群臣相互妥協。

   到明憲宗時,手段就沒有這麽柔和了,西廠剛剛建立,做的事那真是就一個,東廠敢做的他們要做,東廠不敢的,他們更要做。

   誅殺官員,清理政敵,掃除邊疆。

   這些事西廠都替明憲宗做過。

   至於說為啥明憲宗沒有抹黑於謙,相反還要把於謙高高的供奉起來。

   這就是手段了,抹黑死人,那是傻子才做的,聰明人選擇的,從來都是另外的手段。

   抬高於謙,把於謙留下的政治勢力麻痹,隨後雷霆出手,幹掉對方。

   這才是他做的事。

   明憲宗做的挺狠,這是大家都公認的事。

   西廠背鍋也不少。

   ………

   總體來說,群內的大家也算清楚為啥要打壓一下於謙了。

   於謙的太優秀,真能帶動整個文臣勢力的膨脹。

   而皇帝,不喜歡這樣。

   ……

   第四章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