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破例,眾口不一
  第一百八十五章破例,眾口不一

  朝臣揣摩不準聖意,但皇上卻十分了解朝臣。

  而且,今天楚天擎也破天荒的站在了議政殿上。

  皇上看到站在首排首位的楚天擎,不禁皺了皺眉頭。

  “臣有事啟奏。”早朝上,一位元老級的大臣站了出來:“皇上,如今西涼邊關軍情告急,百姓流離失所,臣認為應及時讓戶部調配所需,再由當地府縣分發給百姓,以幫助百姓度過難關。”

  不單是西涼,包括南唐的邊關每次有戰事,大多百姓都要背井離鄉躲避戰亂,尤其以西涼邊陲最為嚴重。

  越靠近西月關越是苦寒之地,在缺衣少食的情況下,躲避禍事的百姓甚至刨樹根、啃樹皮來充饑。

  當地府縣的父母官雖然也會開倉放糧,但卻僅僅隻是一小部分,這對大批逃難的難民來說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想要幫助這些逃難的百姓,隻有由朝廷調配,大批量的開倉救濟才行。但是……

  曆來朝廷救濟賑災,從負責此事的京官到省級再到府衙,層層過篩,層層剝削,最後還是會中飽私囊,並且屢禁不止。

  因此,救濟難民、撥款放糧,選派誰去主管此事才是最令人難以抉擇的。

  上官桀因為家中的事告假,刑部尚書裴正又因為江遠真的事脫不開身,剩下的幾個心腹大臣也各司其責。

  “皇上,此事一直是由戶部主張。”

  聽聞此話,戶部尚書站了出來誠惶誠恐的道:“皇上,戶部掌管著天曆疆土田地、戶籍賦稅、糧餉財政,但人少事多,隻有微臣和二位侍郎主事,巡官和倉部人數皆不足。”

  戶部尚書最清楚這裏麵的貓膩,救濟難民的銀子是從戶部撥出,但要經過無數人之手,這其中的哪個起了貪念中飽私囊都是保不齊的。

  而且這種事向來是層層剝削、官官相護,萬一真出了事,沾上點邊的人都要受牽連,輕則降職罰俸,重則問罪,所以最好是能躲就躲。

  “皇上,不如直接將救濟難民的糧款護送至西月關,交給夏將軍或武定侯,這樣就可省去官員之間的接手,既省時又省力。”

  “可是從本朝開始並沒有這個先例。”元老級的老大臣反駁道。

  “武定侯如何?”皇上也不想把這件事交給夏衛君,至於武定侯倒是還可以考慮。

  沒有先例也沒關係,規矩是先祖皇帝定的,先祖皇帝是老祖宗,老祖宗是天子,天子就是皇帝。

  皇上的話就是聖旨,聖旨就是規矩,有了第一次破了先例,以後就形成了所謂的規矩。

  楚天擎老神在在的站在自己的位置,這次並沒有出聲製止。

  因為兵權,皇上要除掉夏家,自然也不會讓夏衛君染指救濟糧款,這未免不是好事。

  交給武定侯?

  楚天擎看了皇上一眼,他就等著看最後皇上該如何收場。

  “傳朕的旨意,救濟難民的糧款即日起由戶部清點,護送至西月關交給武定侯,責成武定侯發放給難民。”

  “臣領旨。”戶部尚書領了旨。

  救濟難民是群臣首要擔心的,難民的事解決了,接下來還有皇上的家事。

  “皇上,昨日太後壽辰,太後年事已高,盼望皇上早日冊立中宮,以早定國本。”文華殿大學士高澄站出來主張皇上立後。

  原本群臣也是希望皇上及早立後,而且皇上在壽宴上也已經答應太後,可是皇上實際是很反感提及這個敏感的話題。

  “立後、國本?你們是覺得朕老了不中用了?”

  高澄並不畏懼皇上的言辭,直言不諱的說道:“皇上正值盛年,雖有子嗣嬪妃,卻一直沒有冊立皇後,隻有後宮安穩,前朝也能更加和睦。”

  不立皇後,不立太子,皇上也是夠獨斷專行了。

  可是,朝臣的心裏沒底。

  大不敬的話誰也不敢明目張膽的說出口,但群臣的心裏就是這麽想的。

  “朕是答應太後要冊立皇後,朕更屬意鄭貴妃,眾位愛卿以為如何?”皇上等於把立後的問題又扔回給了眾位大臣。

  明說自己屬意鄭貴妃,可是畢竟眾口不一。果然……

  “皇上,貴妃娘娘深得聖心,家世也尚可,但要冊立中宮,還是缺少母儀天下的威嚴和風範。”

  鄭家都是什麽人?

  沒有軍功、不憑政績,隻靠女人上位,這樣家庭出身的女子怎麽能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後!

  “微臣認為,貴妃娘娘足以母儀天下。”這是和鄭家有姻親關係的大臣。

  “如果論母憑子貴,當屬蕭妃娘娘更合適。”

  蕭妃有皇子,還是皇上目前唯一的皇子,冊立蕭妃為皇後,可以直接連帶著冊立太子。

  “貴妃娘娘現在沒有子嗣,早晚都會有。而且貴妃的母家又關係著那些盤根錯節的世家姻親,皇上若冊立貴妃娘娘為皇後,等於如虎添翼。”

  “此言差矣!隻怕外戚權勢過大,會造成專權的局麵。”

  皇上坐在高高的龍椅上,坐山觀虎般的看著吵成一團,各執己見的臣子。

  群臣越吵的不可開交越好,互不相讓的結果,最後隻能不了了之。

  “皇兄立誰為皇後,那都是皇上的家事。”楚天擎終於開口了。

  議政殿內頓時也雀無聲。

  鎮南王說的話,有道理!

  皇上想立誰為皇後就立誰為皇後,清官還難斷家務事,他們瞎操心的吵什麽?

  高坐龍椅的皇上,剛剛還在看著群臣沾沾自喜,這一會兒臉就僵硬了起來。

  “臣等聽從皇上的決定。”高澄再一次站了出來,對皇上行禮。

  是鄭貴妃或是蕭妃,皇上都不怕外戚專權,看來皇上是深有把握。

  “臣等聽從皇上的決定。”

  “請皇上即刻下旨立後。”

  皇上臉色難看、表情又僵硬的環顧了一眼眾大臣,最後停留在了楚天擎身上。

  平時很少上朝,今天卻無緣無故的出現在朝堂之上。

  楚天擎就是故意來找自己麻煩的!

  “著禮部即刻準備立後大典,一個月後冊立鄭氏為皇後。”

  禮部尚書和侍郎共同站出了人群外:“臣遵旨。”

  皇上宣完了旨意,一甩衣袖起身離開龍椅,片刻都不想在議政殿多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