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太史慈
  大廳中忽然陷入了一種詭異的寧靜,其他人慢慢也反應過來,隻是一時間都想不出什麽好的辦法,所以誰也沒有出聲。

  就在眾人一愁莫展的時候,一名士兵再次風風火火的跑進來,口中大叫:“報府君,城外一人單槍匹馬殺透重圍,並在城下大叫開門!”

  孔融聽完詫異,問道:“竟有此事,來人是何模樣,可報名號?”

  “來人身高七尺往上,身材健碩,猿臂修長,身背弓,手提槍,武藝非凡,未報名號!”

  孔融聽完大喜,想道:“能單槍匹馬殺透重圍,絕非等閑之輩,吾當親往!”想罷,急忙起身大步向外走去,眾人見狀全都匆忙跟上。

  到得城樓,孔融俯身向下看去,隻見一人正在城外往來衝殺,身邊早已丟下數十具屍體。

  孔融見此果斷下令:“速開城門,出城接應!”

  那人正在廝殺,忽見城門緩緩打開,手中槍一連刺死幾名賊兵,隨後快馬向城門跑去。

  後麵賊兵緊追不舍,隻見那人將槍往戰馬身上一掛,從背上取下弓箭,也不見瞄準轉身便射,弓弦響過後麵追兵應聲便倒。

  反複十數次,射殺賊兵十數人,箭無虛發,嚇得追兵肝膽俱裂再不敢追。

  城上眾人見此人箭法如神,皆大聲叫好,興奮至極!

  此人衝進城門,守門士兵急忙將城門關閉,再以巨木頂好以防賊兵攻城。

  士兵引人上到城樓,孔融欣喜問道:“敢問壯士尊姓高名,哪裏人氏?”

  不想此人見到孔融躬身便拜,孔融大驚趕忙扶起,此人起身方才回道:“某家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黃縣人也,長年在外遊走,日前歸家,聽家母言常得府君照拂,故特來拜謝。

  不想行至城外,見賊寇圍城,故殺至城下求見府君,還望借精兵數千,出城殺退敵兵,以報府君深恩!”說完再拜。

  孔融聽完恍然大悟,扶起太史慈,口中高呼道:“原來是太史子義,真英雄也,退賊一事吾以有計,待回府詳談!”說完引著眾人一同下城。

  回到府中,依次坐好,孔融說道:“城外賊兵眾多,城中兵少需請外援,恰好麴義將軍屯兵於曆城,吾等正愁無人能殺出報信,不想子義卻來,合該賊敗,真乃天意也!”

  太史慈聽完問道:“可是在界橋大敗公孫瓚的麴義將軍?”

  孔融點頭回道:“然也!”說完抬臂指向牽招介紹道:“此位便是麴將軍帳下,牽招牽子經!”

  牽招與太史慈互相施禮,皆口稱:“幸會!”

  行禮過,太史慈對孔融說道:“既如此,府君當修書一封,某當急往!”

  孔融想了想說道:“今子義入城,賊寇必有防備,可晚間趁夜行事,到時吾派兵掩護虛張聲勢,子義趁機殺出城去,可萬無一失!”

  眾人同意。

  三更天,太史慈吃過飽飯,懷揣孔融的親筆書信,對孔融說道:“某去也!”

  孔融從隨從手中取過一杯溫酒,雙手遞與太史慈,說道:“北海生死全賴子義,請滿飲此酒,以為壯行!”

  太史慈雙手接杯,豪氣道:“府君寬心,些許賊寇攔不住某家,必不負所托,定將書信親手交與麴將軍!”

  說完將杯中酒一飲而盡,隨即提槍上馬。

  是夜月不甚明,空中似有薄霧,掩蓋星光。

  孔融當先派出數十騎兵向東佯攻,假做突圍吸引賊寇注意,果然很快便被賊寇發現,城外頓時喊叫連天,聽聲音皆向東麵移動。

  機不可失,太史慈一磕馬腹,戰馬向西而去。

  孔融領著眾人站在城樓觀望,說實話城外漆黑一片,什麽也看不見,隻能靠聲音來判斷情況。

  未過多久,西邊忽然傳出喊殺之聲,想來是太史慈的行蹤也被賊寇發現,這也在所難免,畢竟城外賊兵太多,即使用計吸引一部分人過去,但也卻是少數。

  喊聲並沒有持續多久,很快便平息下來,城樓上沒有人說話,全都緊緊盯著城外,仔細的聽著。

  大約過了一刻鍾,城外確實再也沒有聲音傳出,估計太史慈已經衝殺出去,孔融首先長出一口氣,呢喃道:“先祖庇佑!”

  ……

  曆城,麴義與張郃一同站在城頭巡視,城中之事盡已辦妥,那日麴義接受崔林的建議,用俘虜裝載輜重,果不出崔林所料,當俘虜聽說裝完輜重便可放其走後,完全激發潛力,隻用一天一夜的時間,便將所有輜重裝好。

  期間有一組俘虜腳上的繩索脫落,但這五個人卻並沒有逃跑,而是選擇繼續將活幹完。

  由此可見崔林的那句“亂起皆因生而無望”是多麽的準確!

  人但凡有一點活下去的希望,誰又會拿自己的命去賭?

  當然,麴義也沒有食言,當這些俘虜裝完車後,不僅去了繩索,更是每人發米一鬥,準許他們離開曆城自謀生路。

  十鬥為石,一千人便是百石糧食,這些糧之於如今的麴義,猶如九牛一毛。

  讓出些許小利,換得一千人的感激,麴義認為這買賣值!

  而最後的結果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這些俘虜在領完米後並沒有立即離開,而是呆立在原地,也不知過了多久,人群中漸漸開始有人低聲抽泣,到最後更是發展成放聲大哭。

  原來,這些俘虜都是之前的青州黃巾,當初被公孫瓚打敗後被強行迫降,最終成了韓起手下。

  他們加入黃巾之前其實都是窮苦百姓,實在是餓得沒有辦法,再加上受人蠱惑,這才跟隨張角鬧起了黃巾。

  糧食在亂世可是金貴得很,在某些人眼裏甚至比金子還重要!

  人心都是肉長的,他們被俘以後,麴義既沒有強行招募,也沒有虐待或者殺死他們,現在不僅遵守承諾放他們走,還送米,如何不叫他們感動?

  當黃巾也是兵,被公孫瓚迫降也是兵,既然從哪都是兵,為什麽不跟一個好將軍呢?

  於是也不知道誰先開的口,總之最後幾乎所有人都願意投降,追誰麴義。

  就這樣,當初張郃苦口婆心都沒能勸降的俘虜,被麴義區區一百石糧食輕鬆拿下。

  最主要的是,麴義不僅多了一千多士兵,那送出去的一百石糧食也再次變成了軍糧,一出一進,等於麴義什麽都沒損失,反而白得了一千多能戰之兵,最後還落個賢名……

  從這開始,張郃和崔林看向麴義的眼神中,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異樣!

  而此時,遠處一匹戰馬飛奔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