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不可思議
  曹純為人膽勇心細,正因為如此,曹操才會派其與曹洪一同而來。

  這邊太史慈剛剛取下弓箭,一直盯著的曹純便以看見,急忙大叫道:“小心暗箭”

  然太史慈乃用箭高手,取弓,搭箭,射出,毫無停頓,一氣嗬成,這邊曹純的話音剛落,對麵的太史慈已經將箭射出。

  “嗖”的一聲,利箭如流星趕月般射向樂進。

  而樂進聽到曹純提醒,心中猛驚,仗著自身本事,亦不回頭,強扭腰肢,躲向一旁。

  “噗”

  樂進確實做出了躲閃,然太史慈的箭著實太快,噗的一下正中右臂,若非樂進躲閃及時,這一箭必將射中後心,命喪當場。

  樂進右臂中箭,大叫一聲,隨即借著慣勢猛向前撲去,以防太史慈再射第二箭。

  曹洪和曹純見樂進中箭,大叫一聲:“卑鄙”隨即縱馬向樂進衝去。

  而在後方的曹操亦見到太史慈冷箭,心中勃然大怒,大聲下令道:“無恥之徒,隨吾殺”

  曹操身後一眾將領,早已按耐不住,聽到曹操下令,當即各舞手中武器,縱馬殺出。

  麴義看到太史慈未能射死樂進,心中微微遺憾,又見到曹軍衝鋒,快速從管亥手中接過大刀,同樣下令進攻。

  而這時管承和糜芳已經跑到陣前,被兩名士兵用刀割開繩索,隨即向大寨方向跑去。

  這種時候,二人留在場中的作用並不大。

  麴義,孔融,呂布,以及另一邊的陶謙,各領人馬,殺向曹軍,一時間郯縣城外喊殺震天

  場中,曹洪一馬當先殺向太史慈,而曹純則快速來救樂進。

  樂進隻是手臂受傷,並無生命危險,在曹純的掩護下快速起身,用左手扶著右臂,牙關緊咬,死命的向後方跑去,心中暗暗發誓,早晚必報此仇。

  曹洪剛與太史慈交手,一旁的王雙亦拍馬趕來,合力攻擊曹洪,以求斬之,好為管承報仇。

  曹洪雖勇,卻難敵太史慈和王雙聯手,很快便別逼得手忙腳亂,正在危機之時,隻聽後方一聲大喊:“子廉將軍莫慌,李典來也”

  話音落下,李典挺著長槍,快速架住王雙的大刀,與之交戰在一處。

  雙方人馬混戰在了一起。

  之前曹操仗著手下猛將眾多,險些擊敗麴義,然此一時彼一時,如今麴義多了呂布及手下一眾猛將相助,曹操的優勢頓時不在,這也是當初曹操知道呂布殺來當即退兵的原因。

  呂布不愧為當世第一猛將,憑著胯下赤兔馬,手中方天畫戟,一人一馬一戟,衝入曹軍陣中,難逢敵手。

  典韋護著曹操在陣中殺敵,眼睛卻早已看到勢不可擋的呂布,心中憤怒,大聲對曹操說道:“末將請戰呂布,望主公應允”

  曹操駐馬觀察了一下場中局勢,見己方陣型被完全壓製,眉頭緊皺,又見到呂布正向自己這邊殺來,雙眼微眯,當機立斷道:“撤兵”

  典韋本以為曹操會同意自己出戰,未想到曹操卻直接下令撤退,心中微微一愣,隨即亦不多言,立即保護著曹操向後方退去。

  曹操之所以沒有答應典韋出戰的請求,並不是擔心典韋打不過呂布,而是知道再打下去除了徒增傷亡以外,自己很難取勝,因此才下令撤退。

  徐州已不可得,兗州仍危機四伏,若是此時將士折損過多,得不償失。

  曹軍果真訓練有素,聽到曹操下令撤兵,亦未出現慌亂,而是邊打邊退,陣型不散。

  麴義等人一直引兵追到曹操大營,在大營外遭遇曹軍頑強阻擊,大殺一陣之後,方才領兵退去。

  曹操亦不追擊,隻下令全軍緊守營寨。

  麴義領兵退去,陶謙亦引著人馬返回郯縣。

  麴義大營,中軍大帳。

  麴義,呂布,孔融皆在,分賓主而坐。

  麴義拱手對孔融和呂布謝道:“今日戰,不僅換回管,糜,二位將軍,更是擊敗曹軍,逼其退守營寨,皆二位之功也”

  呂布聽完神情不忿道:“曹賊乃閹宦之後,僥幸占的兗州,不思安分守己,造福百姓,卻妄興刀兵,簡直豈有此理

  今日一戰,若非其逃得快,吾必於陣中手刃此賊,為民除害也”

  麴義笑道:“溫侯莫急,曹賊經此一敗,必然退兵,若溫侯可於追擊之時生擒曹賊,不僅徐州百姓感恩不盡,整個天下亦會稱讚溫侯之勇,爭相推崇也”

  呂布聽到麴義的話,眼神慢慢亮起,心中暗暗想道:“若吾生擒曹賊,徐州百姓必感恩與吾,彼時登高一呼,徐州豈不唾手可得耶”

  一念至此,呂布哈哈大笑道:“曹賊不撤兵則罷,若撤兵,吾必生擒此賊,獻與徐州百姓”

  孔融看了一眼滿臉笑容的麴義,又看了一眼神采飛揚的呂布,嘴角微微抽動,而後對呂布拱手道:“曹賊忤怒於天,必受譴之,溫侯定可一戰而擒也”

  “哈哈哈哈”

  呂布見孔融亦恭維自己,心中得意之情再也控製不住,放聲大笑起來。

  眾人又詳談一番,研究若曹操退兵,當如何行事,待一切商議妥當,呂布率先離去,準備追擊事宜。

  待呂布走後,孔融收斂笑容,而後對麴義說道:“呂布豺狼也,久必傷主,將軍當謹慎之”

  麴義對於孔融還是心存感激的,客氣回道:“多謝府君提醒,對於呂布為人,義自是知之,必將多加小心矣”

  孔融知道麴義早有準備,否則也不會勸呂布領兵追擊曹操,故不再多說此事,話鋒一轉道:“不知將軍今後做何打算耶”

  麴義聽問心中微動,不知孔融何意,故微笑回道:“吾原本落魄之人,當初若非府君收留,並以高密暫借安身,今日恐早已客死他鄉矣

  今僥幸有此局麵,早已心滿意足,再無它求,隻願餘生安安穩穩,協助府君將北海治理繁榮即可”

  孔融知道麴義顧及自己想法,因而未說實話,亦不生氣,笑道:“實不瞞將軍,吾之前已上書朝廷,請辭北海相,並舉將軍為青州牧”

  麴義聽完猛然睜大雙眼,下方成公英等人亦滿臉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