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逢紀
  太史慈僅在樂安停留兩天,便接到袁譚領兵撤走的消息,遂收兵返回昌國。

  徐州,糜府,糜竺與陳登相對而坐。

  糜竺麵露疑惑,向陳登問道:“袁譚與田楷皆元氣大傷,麴義趁機獨占青州豈不更好,何以非要守小小齊國耶?”

  陳登聽後微微一笑,輕聲回道:“麴義與袁紹公孫瓚皆為死敵,若據青州,必遭二人共同攻擊,以麴義如今之實力,必亡也!”

  糜竺聽完更加不解,再次問道:“袁紹與公孫瓚早已不死不休,豈會為一麴義而放下恩怨,聯手出兵耶?”

  陳登聽完用手指了指糜竺,搖頭道:“子仲何以不悟,共同攻擊並非攜手攻擊也!”

  糜竺聽此方恍然大悟,以手拍額,口說慚愧道:“智短矣!”

  糜竺,謙謙君子,不以智長!

  陳登此時卻表情嚴肅,若有所思道:“麴義絕非甘願平庸之人,今不能北據青州,恐其南圖徐州!”

  糜竺聽完眉頭微皺,沉聲問道:“吾等可要下決斷否?”

  陳登搖搖頭,誠實回道:“此事非同小可,稍有不慎,吾等恐有滅族之禍,且莫心急,待吾與家父商議過後,再做決定不遲!”

  糜竺聽完並未多說,隻是點頭表示同意。

  糜陳兩家乃世交,向來共同進退,這也是兩家在徐州經久不衰的原因。

  陳登回到家中,徑直走到書房去見父親,此事太過重大,其不敢擅自作主。

  當陳圭聽完陳登的描述,細思片刻,出言說道:“徐州由誰執掌吾等世家並不在意,但執掌者對待世家的態度,卻是吾等最為在意之事!”說完這兩句便不再多言,繼續細讀竹簡。

  陳登聽完父親的話,在心裏默念了兩遍,心中瞬間明悟,恭敬施禮,而後退去。

  陳圭待陳登離去,看著其消失的方向,麵露微笑,滿意的點點頭。

  ……

  北海,孔融最近的心情有些複雜,麴義崛起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

  麴義如今手下有能臣,有武將,有地盤,且兵馬眾多……

  一想到兵馬,孔融又有些激動,因為麴義至今也沒有歸還那數千士兵。

  其實孔融心裏也清楚,這些士兵恐怕難以要回,但卻真的不甘心,自己當初那麽相信麴義,結果卻換來這種結局,欺負老實人有意思嗎?

  孔融正在歎息,一名士兵走入稟道:“報府君,袁紹手下謀士逢紀在門外求見!”

  孔融聽到逢紀求見,心中疑惑,思索片刻,點頭說道:“請其進來,另速去將王脩,彭璆,鄭益恩尋來!”

  “諾!”士兵答應一聲,快速離開。

  未過多久,逢紀大步走入,見到孔融恭敬拜道:“逢紀見過孔北海!”

  孔融哈哈大笑,起身相迎,回禮道:“貴客遠來,有失遠迎,甚為失禮也!”

  逢紀見孔融起身,心中高興,笑道:“在下不請自來,惡客也,府君勿怪!”

  二人相互施禮,隨後落座,相互寒暄幾句,王脩幾人便一起到來。

  孔融為逢紀一一介紹,待眾人坐定,問道:“先生遠來可有事耶?”

  聞談正事,逢紀稍稍坐直身體,對孔融拱手回道:“麴義,無信之人也,先叛韓馥,後反袁公,府君在其落魄之際收留,本應誓死報恩,卻不想惡性難改,詐得府君數千人馬,拒而不還,更對北海虎視眈眈。

  其命張郃太史慈等人占據齊國,自身領兵屯於高密,將北海困於其中,猶如口邊魚肉,若非忌憚府君賢名,恐早吞之!

  正所謂賊心不死,府君於北海一天,其便揪心一日,積攢日久,必然怒而攻之!

  吾主袁紹,深敬府君,常思憶往昔,感慨萬千,見麴義獠牙顯露,甚為不平,誠邀府君出兵攻高密,袁州牧攻齊國,兩下同攻,麴義必亡,還北海升平也!”說完神情恭敬,對著孔融微微一拜。

  孔融聽完眼神微眯,並未作聲,而是看向其他幾人。

  王脩坐於首位,見孔融看來笑著對逢紀問道:“聽聞袁公對青州勢在必得,果有此事乎?”

  逢紀對王脩拱手示意,而後回道:“袁公所恨者,公孫瓚麴義也,因二人竊據青州,故遣長子譚攻之。

  若青州無此二人,袁公無所謂也!”

  彭璆一直眉頭微皺,問道:“袁譚新敗,退守蓼城,再無複攻之力,袁州牧先在鹿腸山討於毒,遷延日久,糧草耗盡,後與公孫瓚大戰龍湊,雖因劉和偷襲漁陽,僥幸得勝,然年內必不能再行兵事,如此何談進攻齊國耶?

  若孔北海真依言起兵伐麴義,彼時袁公不至,豈非自尋死路乎?”

  逢紀聽完心中微動,如今袁紹確實缺糧,若非如此也不能見到張燕便草草收兵,因為拖延不起。

  數萬大軍,每日所耗糧草甚巨,一旦糧盡,恐有大敗之危。

  逢紀麵不改色,拱手笑道:“卻是彭方正,幸會幸會,汝剛才之言隻知其一,未知其二!

  袁公雖連番大戰,然未傷根本,冀州豐饒,廣有富戶,憑袁公之聲望,登高而呼,必捐贈者無數,糧危立解。

  況麴義窮兵黷武,彈丸之地,竟養兵數萬,其必然更為缺糧,隻要戰事一起,定然難以持久。

  彼時袁公與府君攜手殺敗麴義,再將田楷驅逐出境,青州升平,再無戰事,到時袁公當表奏聖上,為府君奏請青州牧!

  到時府君在青州,袁公在冀州,兩家結秦晉之好,共同進退,大事可成矣!”

  彭璆聽到逢紀言麴義缺糧,心中嗤笑,不再言語。

  孔融見眾人一時不語,哈哈笑道:“此事甚大,吾當細細思之,今先生遠來,舟車勞頓,定然疲憊,可先至館驛歇息,待吾晚間設宴,再為先生接風!”

  逢紀知道孔融要與手下商議,起身回道:“一路風塵,確有些疲憊,如此便依府君之言,晚間再見!”說完與眾人拱手,而後昂首離去。

  孔融目送逢紀離去,收起笑容,而後看向三人問道:“諸位皆吾心腹,有何想法,可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