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5章 自討苦吃
  罷工?

  京城,內閣,得知消息後,兩位閣老皆是驚詫萬分。

  服徭役的百姓,竟然罷工了?

  這……太不可思議!

  乃至於是他們二人想都不敢想的事!

  要知道,自古來,這徭役便是強製的,非是你想勞作便勞作,不想勞作便不幹活的。

  也正因如此,在其他朝代,莫說罷工了,便是稍微怠慢一些,便會遭到不同程度的懲罰,如鞭子屈打,如下牢獄等等。

  基於此,曆朝曆代的徭役、勞役中,可以說是每個人都傾盡的權利,哪怕不情願,也多半被強迫全力勞作。

  結果呢?

  在而今大明,在這弘治一朝,竟是出現了服徭役的百姓集體罷工的景象!

  這……如何不教人驚駭?

  若服徭役還可以罷工的話,那當初秦始皇修那長城的時候,能修個十分之一怕都要撐破天了!

  “那小子怎麽回事?”劉健微微皺眉。

  罷工一事,太匪夷所思。

  本是斷不可能發生的事,就這般硬生生出現了。

  要知道,其他朝代服徭役,莫說好吃好喝了,許多時候,都要自己攜帶口糧。

  而今大明卻給與所有參與服徭役的百姓好吃好喝,至少三兩天可以吃上一頓肉。

  這待遇與先前相比,幾乎都快高過天了,更別提……寧遠那小子甚至提出了薪酬一事。

  月薪一兩半!

  於普通百姓而言,不可謂不高。

  這收入水平,完全可以與京城這邊的百姓比肩了!

  就是如此,好吃好喝,外加幾乎是史無前例的薪酬的待遇,那數十萬百姓……竟然會罷工?

  那些人……難道還不知道這已然是朝廷格外的恩典了嗎?

  難道不知道這等行徑,古來難尋嗎?

  就這樣,還敢罷工?

  “腦子怕不是進水了!”

  李東陽有些不悅的說了一嘴。

  不為別的,隻為提及諸多事宜的奏疏……又是那開封知府馬龍上奏的!

  “這馬龍……有些意思啊!”

  李東陽不大滿意的說了一嘴。

  此人前後兩份奏疏,皆有彈劾寧遠的意味,而且每一次最先、最快上書了,也是此人。

  這就有些意思了!

  若非暗中監視寧遠,又豈會得到第一手消息?

  而此人一直監視寧遠,意圖何在?

  “先不說這馬龍了,無可厚非吧!”

  劉健隨口說道,轉而問道:“罷工一事,是否要上呈陛下?”

  這事,有點妙,也很詭異。

  數十萬百姓集體罷工,已是關係到那黃河的治理事宜。

  百姓們不幹活了,由誰又修築堤壩?

  再回頭來看,這又是史無前例的徭役罷工事件,其中內在的細節,太隻得商榷了。

  說不好聽些,隨便換做任何一個朝廷命官,甚至是一條狗來管事,那數十萬百姓也不敢輕易罷工。

  但,怪就怪在這裏。

  原本一件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偏偏發生了,而且還是在那寧遠的治下,這就更怪了。

  “怎麽了?”

  此一間,外麵傳來一道聲音,跟著弘治皇帝便走了進來。

  待得兩位閣老見禮後,他隨意坐下,順手便抄起那份奏疏,掃視了兩眼。

  “咦……”

  就在他準備放下奏疏那一刻,突然又認真起來,重新甚是一遍,不由得認真起來。

  “服徭役的百姓?竟罷工了?”

  他哼笑一聲,順口道:“兩位師傅,以為如何?”

  李東陽想了想,道:“稟陛下,臣以為,或是繁昌侯在萬千百姓的心中太多仁慈了……”

  因為仁慈與大度,所以百姓們並不是……特別害怕。

  百姓們不怕了,自然也就敢“試著”做一些不敢做的事。

  於是,就有了眼前這景象……罷工!

  百姓們並不擔心那所謂的寧大人會懲戒大家,因為這是一個少見,甚至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好官。

  這樣一個人,當然不會對普通平民大下殺手……吧?

  “嗯……”

  弘治皇帝應了一聲,卻沒有繼續開口。

  事實上,在他看來,那萬千百姓罷工,本是十分不對的。

  另外,寧遠本身也不是如此手軟之人!

  所以,無論怎麽看,都不應該出現罷工的事宜……除了兩個可能。

  其一,那小子別有他想,說白了便是準備搞其他事情。

  其二便是……便是……

  獨眼石人,應是史上第二次出現,徭役百姓更是史上第一次罷工,這一切的一起都太不符合常理。

  除非那小子另有他想!

  比如……造反!

  縱觀古今,以下犯上的初期,多以示弱為主。

  那獨眼石人、百姓罷工,豈不就是一種“弱”?

  “那開州,以謝遷為左……”

  弘治皇帝剛開口,外麵突然響起一道聲音。

  “太子殿下到!”

  話音落下,一道聲音快速走入。

  “兒臣見過父皇!”

  朱厚照忙是見禮:“見過兩位師傅!”

  弘治皇帝微微一頓,隨意似的道:“你這混賬,胡亂逃走,跑去祥符縣,真是……豈有此理!”

  朱厚照:“……”

  他想說,父皇,明明是您叫兒臣去南邊查探的啊!

  然,聽著這話,他卻是不敢開口了。

  弘治皇帝頓了頓,又問道:“可見過駙馬那小子了?”

  朱厚照點頭:“在祥符縣那邊見過一麵!”

  “嗯……”

  弘治皇帝直接打斷,暗自歎了口氣。

  跟著又想了想:“那小子真是越來越不像話了,傳信告訴他,最晚五日內,立刻解決百姓罷工事宜,否則朕唯他是問!”

  兩位閣老看了看,便也不好多言。

  不多時,開州數十萬百姓罷工事宜傳遍整個朝廷,無數人詫異。

  “這可是新鮮事,哈哈……那狗東西,自作自受,自討苦吃!”

  “他本以為自己對百姓體量,多番照顧,會換來百姓們的感恩,結果呢?”

  “結果服徭役的百姓史無前例的罷工了,哈哈……真是笑死個人!”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他越是在乎自己在民間的聲名,那些百姓便越發的肆無忌憚!”

  一些人譏諷似的言語著。

  “從古至今,什麽時候有過服徭役還給薪酬的?”

  “他自己開了這先河,也要自己承受其後果!”

  “卻不知那狗東西而今又是怎樣的嘴臉!”

  “還治河?治他大爺吧,哈哈!”

  也有人快意的謾罵。

  史上頭一遭啊,實在教人長了見識。

  而也是此間,開州。

  距離百姓罷工,已然過去兩日。

  這兩日間,五十萬服徭役的百姓,無一人勞作!

  當然,在這諸多百姓罷工之後,也無任何人催促諸多百姓勞作。

  態度,很平和、淡然!

  幾十萬人人罷工,跟前的諸多官差卻也不催促!

  直至第三日,仿佛消失了似的寧遠終於出現。

  他將眾人召集起來,緩緩開口。

  “諸位,咱們的糧食……即將不夠吃了。”

  “於情理而言,本官當然要教大家夥吃飽、吃好。”

  “可現在,本官實在是沒辦法了,那麽……也就隻剩下一條路了!”

  “自今日始,凡勞作者,吃喝照舊。”

  “凡罷工者,每日隻可得清粥兩小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