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5章 兩極化
  諸多商戶並不缺銀子?

  因為不缺銀子,所以才願意繳納如此高昂的商稅嗎?

  這話,不大對勁吧!

  我有多少銀子、每個月賺多少銀子,那是我的事情,憑什麽平白無故交出那麽大一部分給朝廷啊?

  “怎麽說呢?”謝遷問。

  “一定要說的話……應該是諸多商戶賺的比較多吧!”寧遠敷衍了一嘴。

  事實上,那諸多商戶之所以願意繳納如此高昂的商稅,確實與每個月的收入有關。

  因為每個月的進賬不少,拿出來一部分也無所謂。

  可歸根結底,是他這邊已然將諸多因素考慮進去,盯得太緊了!

  就如金吾衛這邊,每日幾乎都有千餘人便裝遊蕩在街道之上,在這股監控的力量下,諸多商戶想要偷漏稅,可要想象自己的身價與腦袋。

  除了盯得緊,還有便是朝廷這邊的動向不明!

  那諸多商戶即便對此新稅不滿,可朝廷這邊沒動靜啊。

  在許多人看來,這新稅是否推行,還是兩說,在事態明朗之前,繳納一兩個月又怎樣呢?

  基於如此種種,上個月後十日的商稅才能順利收繳。

  “此法可否推廣開來?”弘治皇帝問。

  “可……”

  寧遠微微猶豫:“卻未必會有京城這麽多!”

  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新規矩的製定,會給無數破壞規矩者帶來巨大利潤。

  就說這新稅法,真要推向開來,大明各地的商戶是否願意接受?各地的官府,對此又將是怎樣一個態度?

  不好說,很難預料。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其中,一定會有人因此而牟利。

  這也是無可避免的!

  莫說當下,便是在後世……

  所以,總的來看,這新稅當下看起來固然十分恐怖,可真要推行開來,必定會大打折扣,甚至會打七折、八折。

  然……即便如此,那也是一筆不可想象的收入。

  “你以為……能否破萬萬兩?”李東陽問。

  “能!”

  寧遠很肯定:“至少應該有一萬五千萬兩以上!”

  也就是一億五千萬兩!

  這還是可以保證的!

  論繁華,京城當屬天下第一,其他地方就算再差,總不至於千萬兩、數百萬兩、幾十萬兩都收不上來吧?

  在此基礎上,稍微核算一下,一億五千萬兩還是有的!

  至於想要的更多……那便要看執行新法的力度了,往多了說,真要徹底執行,一年四五億兩都輕鬆。

  “一億五千萬兩啊……”

  弘治皇帝喃喃著,心緒湧動。

  這個數……比他想象中還要多許多。

  對於這商稅,他自是明白的,其中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

  一如太祖皇帝、文皇帝之時,每年的商稅有四五百萬兩,到了現在呢?

  就隻剩下十餘萬兩了!

  如此比較下來,其中貓膩頓時顯現出來。

  所以,莫看當下京城僅僅十日的商稅便收了兩百萬兩,真正推行開來,具體有多少,還不好說。

  而按照寧遠這個思路,若一年能有一萬五千萬兩的話……發財了!有錢了!

  近日來,朝廷這邊實在是捉襟見肘,就如普通人家過日子似的,已然快揭不開鍋了。

  而就在這巧婦無米之炊時,突然來了一大堆米,這時,換做誰不開心?換誰不激動?

  “很好!”

  弘治皇帝突然提高聲音:“駙馬,你……做的很不錯!”

  讚許的目光下,卻是微微一頓:“隻是……而今諸多物品價格仍舊居高不下……又當如何啊?”

  這是一個相當大的問題。

  朝廷,很快就有錢了!

  然……當下,無論的庫府還是內帑,銀錢都是不足的!

  在這等情況下,諸多物品價格高漲,仍舊是教人無所適從啊!

  換而言之,就算朝廷這邊當下手裏有足夠的銀錢,麵對如此高昂的物品價格,也是無計可施啊!

  當然,朝廷有錢,確實可以考慮一些亙古未有的事情,可那諸多物品價格太高,於萬千百姓而言,仍及不是什麽好事啊!

  朝廷總不能拿出一部分銀子來補償許多窮苦百姓吧?

  “陛下,或可再等等看!”寧遠認真說道。

  說白了,而今這境況是什麽?

  經濟危機!

  於無數平民百姓而言,諸多物品價格高的離譜,於一些個相對富庶的人家而言,也能勉強湊合活。

  真正不受影響的是少數的有錢人,諸多物品價格漲不漲,問題都不大,最多稍微節儉一下下便是了。

  所謂經濟危機,其本質產能過剩,再延伸開來便是財富不均!

  “所以,這事……應如何解決?”弘治皇帝直接問。

  這事……太大了!

  其中的關鍵之處,他大概也看出來了。

  接下來,朝廷未必難了,可那萬千百姓會很難啊!

  百姓難,日子過不下去,活不下去了,可不就是要造反?

  屆時,這天下將難安。

  朝廷有銀子,可以派兵彈壓,也可以在一定限度減少百姓們的負擔……隻是如此的話……終究還是下下策,無法自根源解決問題。

  比如說,雲貴土司那邊鬧事了,派兵彈壓了,其他地方再鬧事呢?

  這是一個惡性的循環!

  貧苦的人太多了,彈壓,是永遠彈壓不過來的!

  最好的辦法便是彌補一下許多富貴家庭與貧苦家庭的差距!

  然……如何平衡呢?

  “報……陛下,京城的鹽價開始下跌了。”

  “陛下,鐵的價格上漲了。”

  “闔家大酒樓漲價了,其他小飯館開始降價……”

  隻是半日的時間,諸多物品價格超乎想象的驟變。

  可能是因為新稅推行的結果曝露出來,也可能是因為諸多商戶為了自身考慮,有人開始降價,有人漲價,一時間,市場之上,呈現了十分明顯的兩極化!

  內閣之中,無論是三位閣老還是弘治皇帝,皆是有點懵。

  無論是一起漲,還是一起下調價格,他們大概都想過。

  可眼前……有人漲、有人降……這怎麽辦?

  事情的進展,超乎預料與想象,且十分棘手。

  教人有些看不懂。

  若說一些小的店鋪下調價格,於許多百姓而言,倒也是好事,可仍舊有些物品價格居高不下啊,如鐵!

  這是萬千百姓的必需品!

  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