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2章 改稻為桑
  感受著那巨大火爐釋放的熊熊熱量,弘治皇帝等人直接是驚呆了。

  燒煤!

  這巨大戰船,竟是靠著燒煤來推動的!

  太駭人!

  先前,他想過許多的可能,尤其是感受過這巨大戰船的急速之後,更是心下向往與驚奇。

  如此快速,以至於達到恐怖地步的戰船,到底是如何加速的呢?

  結果……燒煤!

  竟是一個再普通不過,隻是聽著都感覺一萬個不可思議的事實!

  燒煤,誰不會啊?尋常百姓人家取暖、做飯,都用這玩意。

  到頭來,就是這等如此普通的東西,竟是推動了長達五十丈的巨大戰船,還可以跑出一百多裏的速度?

  “就隻是……這樣?”弘治皇帝喉嚨湧動,幹澀的問。

  “啊……”

  寧遠點頭:“其實,說到根上並不是燒煤,而是蒸汽,不管用什麽法子,搞出大量的蒸汽,便可推動船隻。”

  蒸汽!

  弘治皇帝又愣了愣。

  這……也是再普通不過的玩意啊!

  萬千百姓們生活做飯,都會出現蒸汽,結果……這玩意就推動了巨大戰船?

  “蒸汽為何可以推動船隻啊?”旁邊,李東陽一萬個不解。

  “也很簡單啊!這事,物理學院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下官先前也說過。”

  寧遠笑了笑道:“陛下,兩位師傅見過注水開鍋的樣子吧,熱騰騰的蒸汽推動鍋蓋,噗嗒嗒的震動,就是如此,如若有更多的蒸汽,是不是可以將鍋蓋掀飛?”

  李東陽鄭重的點頭。

  確實如此。

  他雖是沒有下過廚,卻也見過開鍋沸騰的樣子,鍋蓋確實會上下震動。

  那麽……推動這巨大戰船的真正的神獸便是……蒸汽?

  他的麵色有些古怪,實在是不敢想象。

  無論是煤還是蒸汽,本都是極其普通的事物,可當下,兩種普通的事物結合起來,便造就了眼前的神奇。

  嗡轟轟!

  巨大的機器運轉,發出震耳的聲響,連帶整個艙室都跟著震顫。

  可弘治皇帝等幾人卻是半點不反感,甚至還覺得這聲響很是曼妙,猶如天籟。

  就是這聲響成就了這等無匹的戰船啊!

  “此物……督造起來……不容易吧?”弘治皇帝問。

  “還好,就是有點費銀子。”寧遠說道。

  “區區幾十萬兩,便有如此戰力,不算費!”

  弘治皇帝爽朗大笑,走出艙室後,又複問道:“此物……僅可在船上嗎?”

  寧遠搖頭:“其實還有其他用途,不過,可能不大好布置。”

  他指的是……火車!

  事實上,當初在製造蒸汽機的時候,他便考慮過火車了。

  火車重量極大,也就導致慣性很大,刹車、停車什麽的,可能會有些麻煩。

  而船呢?

  這玩意隻要停止加熱就好了,就算有慣性的作用,最多也就是滑行一段距離,無關緊要。

  所以,這些事情還有待研究。

  “很好,朕……很是期待啊!”

  弘治皇帝好龍顏大悅:“這大學院的錢,沒白花,以後便無需多加限製了,盡管花。”

  花的值啊!

  單單是這巨大戰船,千萬兩都不換!

  而花費才多少?區區兩三百萬兩而已,小意思!

  寧遠自也會意。

  皇帝陛下都開金口了,火車是不是也就可以考慮改進了?

  甚至包括那小車,也不是不可以考慮的啊!

  巨大戰船一路向南,期間走走停停,兩三日後來到了鬆江府。

  所謂鬆江府便是後世上海的大半,是一處相當富饒之地。

  於是大船遠遠停下,小船放下,一行人上了岸。

  遠處,有碼頭正在撞在貨物,諸多百姓忙的一片火熱朝天。

  弘治皇帝見了,不由得開懷大笑:“朕……咱一直聽聞這鬆江府富饒,現在看來,果真是名不虛傳啊,絲毫不亞於天津港那邊!”

  天津港幾乎是北邊最大的港口了,幾乎承載了大半北直隸海上貨物的流通。

  而這鬆江府也能如此繁華,可見一斑。

  “所謂蘇常熟,天下足,此話,名不虛傳啊!”弘治皇帝說道。

  鬆江府這邊緊鄰著蘇常二府,鬆江這邊如此繁華,想來那蘇常也不會差。

  這便是大明興盛的體現。

  “走,四處看看,轉一轉。”

  弘治皇帝開口,旋即低聲吩咐:“朕微服巡狩,你等……稱朕為牛爺就是。”

  跟著一行人一路向西,大抵走到了華亭縣。

  放眼望去,田間地頭有著許多百姓忙碌著,所種之物,卻不是這邊高產的稻穀,而是……桑!

  這邊,竟是改稻為桑了!

  “這事,怎麽看?”弘治皇帝問。

  種稻穀是可以吃飯的,而種桑,最多也就隻能織布、做衣服。

  這華亭縣的大部分百姓竟是都放棄了口糧,選擇了種桑。

  “陛……牛爺,咱以為啊,這是咱大明大興之征兆!”

  寧遠緩緩道:“肯定是百姓們都能吃飽飯了,這才選擇了可能更賺錢的桑田。”

  所謂改稻為桑在大明並不罕見,太祖皇帝朱老爺子之時便頒布了諸多法令,叫百姓們種植部分桑田。

  天下社稷,無外乎吃喝住行。

  所有的百姓全部種桑不行,口糧會不夠,若全部都種稻穀,布匹不足,便會受凍。

  然,當下境況不一樣了。

  開海之後,海上貿易大火,大明的布匹暢銷四海,百姓們當然願意種桑。

  至於口糧方麵,這兩年隨著土豆的普及,養活大明的人口也不成問題。

  “大明將興嗎?哈哈,好事啊!”

  弘治皇帝大笑著,見遠處有著一老農正在耕作,便樂嗬嗬走了過去。

  “老伯,今歲的收成應該不錯吧?”他問。

  “這……”

  那花甲老農抬頭看了看,見幾人衣著不凡,便小心著道:“還好,大概可糊口。”

  弘治皇帝微微側目。

  你都改稻為桑了,還隻是勉強糊口?

  旁邊,寧遠低聲解釋道:“陛下,這人是佃農……”

  弘治皇帝怔了怔,心底頓時五味雜陳。

  顯然,這老農見他們衣著不簡單,應該是達官顯貴,又哪裏敢收成好呢?

  你這邊說收成好,明年那佃主漲租怎麽辦?

  “倒是不容易……”

  弘治皇帝感慨著。

  這……便是真正的大明啊,諸多底層的百姓,仍舊十分的艱難。

  而這等事情,是他坐在那紫禁城的奉天大殿之中萬萬看不到,想不到的!

  “雨季馬上就來了,也不知今年如何,若是雨水太多,這一年,也就白費了。”

  那老農自語似的道:“要怪啊,也隻能怪北邊,咱家兒子好不容易考中一個童生,現在卻是被逼著去那什麽數算了,哎,咱這等老農啊,這輩子別想翻身嘍!”

  話音落下,一陣寂靜。

  寧遠暗暗皺眉,心底已是泛起不妙的預感。

  看這意思……要出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