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精選官員
  一切收拾妥當,已經太陽西垂。士卒在院中擺開桌子,上來酒菜,為汪若海接風。

  王宵獵舉起酒杯,道:“從我起意設司令部,到今天幾個月了。這幾個月陳參議用了不少心力。奈何不適合此事,而且我也沒有想清楚,今天換做汪參議來做。以後軍隊的日常管理,行軍打仗,主要是從這裏發命令出去,重要無比。汪參議千萬用心,真正把此事做好。”

  汪若海道聲不敢,舉起酒杯,與王宵獵一飲而盡。

  放下酒杯,王宵獵道:“這一次回來,無論是軍政還是民政,都要大變。軍政變化最大的,就是指揮。除了設司令部,還有其他的相應變化。民政的變化,簡單來說就是一要精簡,包括政事和官員。還有一個就是精選,不隻是精選官員,還要精選吏人。以前的官府,經常用差役來做吏人。省錢嗎。以後不這樣了。差役就是差役,範圍受到限製。比如鄉兵,比如防洪,比如看管村裏倉庫,諸如此類。吏人就是吏人,是官府雇傭的,必須要給錢。”

  陳求道道:“若是給錢,數目可是不少。一時之間哪裏來那麽多錢?”

  王宵獵道:“吏人是專職為官府做事,若不給錢,他們的衣食從哪裏來?”

  陳求道道:“選的衙前等役,都是上等戶,他們家裏有錢。官府錢財一時不足,算是民助。”

  “那為何不直接收稅來雇人呢?”王宵獵搖了搖頭。“荊公變法,其中一條是雇役錢,不就是這個意思?當然,向百姓收雇役錢,本來就沒有道理,我們不會收。官府沒有錢,那就賺錢。我們的官府有許多賺錢的路子啊。現在大的有供銷社、銀行,還有酒樓,還有商場,以後還有各種各樣的工場。這些都是要賺錢的。若是賺不來錢,主管的官員就要被懲罰!”

  陳求道道:“茶是禁榷之物,許多年份都收不上來多少錢,更何況是這些?”

  王宵獵道:“茶稅少,是因為官員貪汙、縱容,錢到了茶商手裏,還有大量的陳茶在庫裏朽爛。為什麽會這樣?稽查不來,很少懲處,許多原因了。官府要賺錢,這些產業都要嚴格稽查,獎懲有力。這些以後再談。總而言之,官府缺錢就去賺錢!沒有道理百姓能賺來錢,官府賺不到。”

  見幾個人都不以為然的樣子,王宵獵道:“你們不信?所以我說,以後要精選官吏。以後凡是官吏必經考試。官員有官員的考試,吏員有吏員的考試。內容不一樣,主持的衙門也不一樣。當然,他們的收入也不一樣。官員的收入比較高,必須讓他們用薪俸就能過上體麵的生活。吏員的薪俸相對比較低,讓他們用薪俸就能養家糊口,過上正常的生活。”

  陳求道聽了不由苦笑:“誰不想讓下麵字員拿到手的錢多?但官府的收入總有定數。”

  王宵獵道:“說是有定數,其實哪裏有定數?官府花的錢多了,加捐加稅,不一樣能收上來?隻是我們不靠加捐加稅了,而是要去自己賺。實在賺不來,就先借債。政權掌握全部權力,連自己的官吏都養活不起,這個政權是怎麽回事?此事你不必擔心,我自有主張。”

  這個問題王宵獵前些日子才徹底想明白。一個政權,掌握社會的全部權力。這個情況下,如果賺不來養活官吏的錢,這種政權應該覺得羞愧。官員都是精挑細選的,百姓能賺到錢,這些官員有充足的資金支持,有政策的便利,賺不到錢是為什麽呢?要麽官府有問題,要麽就是官員有問題。

  有人說,官府缺錢應該收稅。有人主張向窮人收。因為窮人多,每個人收不多就是大數字。還有人主張向富人收。因為富人有錢,收了他們的錢,還可以補貼窮人。

  王宵獵認為,稅如果定了數額,就不應該多收。不管是富人還是窮人,賺到錢是他們的本事,賺不到錢不要怨誰。當然,用各種補貼、政策催生出來的富人不在此列。有這種情況,應該先查做決定的官員。不管是因為政策需要,還是官員的私人決定,查清楚就好。

  在前世,有一個詞很火,叫納稅人。還有人喜歡說,政府是納稅人養的,應該為納稅人服務。中國政府機關的大牆上寫著,為人民服務,什麽叫為納稅人服務?不納稅,政府就不為他服務了?有人納稅多,就應該享受更多的政府服務?在中國沒有道理。

  曾經,在中國的報刊雜誌上有一個小故事。說是在北歐,具體哪個國家忘記了,一個老太太被警察攔住了。具體什麽事情王宵獵不記得,當然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太太被攔住後,把警察狠狠罵了一通。為什麽?因為她是納稅人,警察要為她服務。這個故事被很多報刊轉載,一時流傳很廣。很多人看了這個故事,突然覺得自己也交稅,是納稅人,為什麽不能這樣呢?

  這樣的小故事不隻是這一個。還有一個美國老太太,貸款買了房子。到自己老死的時候,房貸終於還回完了。有一個中國老太太,辛苦一輩子,終於攢夠買房子的錢,臨死前買了房子。然後美國的老太太說,我們都是一輩子的積蓄買房子,我住了一輩子這房子,而你一天都沒住上。後邊的故事就耳熟能詳了,中國開始房產改革。

  並不是說中國進行房產改革不對,而是用這種方法不對。作為政權,或者作為學者,不要耍這種小聰明。耍小聰明的人,沒有出息,還會給國家民族帶來災難。

  從晚清民國,一直到之後的一百五十年間,中國派出了無數的公派留學生。政府希望,這些留學生能把外國的先進經驗學回來,為中國服務。這一百五十年間,中國學到了很多東西,社會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很多方麵,學到的並不足。特別是關於政權,閏於社會治理,也帶回了許多不適合中國的東西。

  歐美的政權很多是來自資產階級革命。他們把王權拉下來,市民登上舞台。這種革命在中國從來沒有發生過,在世界的許多地方,也都沒有發生過。因為歐洲本來就有一種不屬王權的城市,隻要市民交稅,由市民自治。後來的歐美國家政治製度,許多脫胎於此。中國從來不是這樣,哪怕是草市,也依然是皇權治下。中國的社會管理,當然應該與歐美不同。

  不客氣地說,在思想和社會治理層麵,中國的留學生們並沒有帶回足夠的知識。大多數時候,他們隻是把從歐美學到的翻譯成漢語,甚至不翻譯,帶回了祖國。在中國,這些知識哪些合適,又有哪些不合適,不合適應該怎麽改,基本都不清楚。不合適怎麽辦?把中國改成他們學到的樣子,全麵西化。不隻是社會製度要改,人們的思想也要改,文化也要改。甚至就連漢字,有人認為也要改。不隻是在晚清民國時中國積貧積弱的時候,還在數十年後,計算機出現,因為漢字不適合計算機,把漢字羅馬化寫入中小學教材裏,作為正規的國家政策方向。

  從中國被歐美列打開國門,人民飽受欺淩,近二百年間,中國一直在反思自己為什麽落後。隻是中國的文人,用二百年,也沒有給出答案。有人提出這個問題,回答非常之多。因為思想,因為文化,甚至是因為人種,話越說越大。但要他們講清楚,又有哪個能講清楚?

  二百年間,中國人民一直在尋找救國救民的道路。但是用二百年,中國文化連當初為什麽落後都沒有搞清楚,又能給出什麽方法?問起來,就有人講我覺得應該像美國那樣,應該像歐洲那樣,應該像日本那樣,就是不知道中國是什麽樣。

  講起中國曆史,就按照自己在歐美人那裏學來的,對曆史肆意剪裁,甚至塗改。中國曆史上到底發生了什麽,意味著什麽,許多人不清楚,他們也不想清楚。談起曆史,他們更喜歡言必稱希羅,說人家西方人是什麽樣子的,後來他們是什麽樣子的。你看看,人家西方人現在多發達。

  問如果回到古代,怎麽樣改變後世中國積貧積弱的麵貌?必有人回答,消滅儒家。為什麽?因為這是中國主流的思想,主流的思想帶來了中國的落後。

  有道理嗎?如果說這樣的話有道理,這世上的事就太簡單了,比小孩子的遊戲還簡單。不說中國曆史上燦爛的輝煌成就,就是獨尊儒術的漢武帝,就讓這說法可笑無比。又有人說,雖然漢武帝的時候中國東征西討,但儒家流傳下來,造成了兩千年後的落後。除此之外,還有什麽儒家禁錮思想,什麽儒家壓製科學,什麽儒家通敵賣國,諸般種種。

  王宵獵隻能說,你好聰明啊。說了這麽多,為什麽不去批判禁錮思想的人,不去批判壓製科學的人,不去批判通敵賣國的人。中國落後,為什麽不去批判落後時的政權?

  從學問中走出來,再回憶前世的學問和記憶,王宵獵就明白,按他們說的不靠譜。就跟小孩子被更強壯的孩子打了,不反思為什麽被打,說人家家裏有氫彈。能夠靠得住的,是新中國的成立,把在中國古代高高在上的天命,拉下來,改成了人民。

  精選官員。怎麽精選?選聰明的?還是選道德好的?中國古代就有這個問題,選賢選能?古代有古代的標準,有自己的辦法,王宵獵當然也要有辦法。但不管什麽辦法,總要有評判標準。古代的評判標準是天命,這也是臣事君以忠的來源。忠君忠的是天命,而不是具體的哪個人。宋朝才有範仲淹所說,左右天子為大忠。王宵獵要用人民來代替天命,自然就會有不同的標準。

  精挑細選出來的官員,是政權需要的寶貴人才。當然不能夠苛待人才,王宵獵要做的,就是增加官員的俸祿。政權的錢,不隻是收稅,不隻是專賣,需要想辦法掙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