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頭痛的事
唐哲在客棧隻住了一夜,第二天說是有生意,告辭離去。黃員外瞅到空檔,哪裏忍得住?當天晚上就買了一隻雞,一大塊肉,提了一葫蘆酒,到了旁邊晚裏。
林升源冷冷看著,也不多說。直到半夜,黃員外才回到房裏,林升源懶得問了。
已經是八月,田野中仍是一片翠綠。隻是綠色中間,雜著枯黃的葉子,告訴人們秋天近了。
王宵獵騎在馬上,看著周圍景色,心中百感交集。一年半前,自己從汝州出發,追楊進南下。就此占據襄陽、鄧州,大片土地。手下三千兵馬,迅速擴充到五萬。這個速度太快了,快得都讓自己感到害怕。過快擴充,手下的軍心不穩,人員不足,總感覺不踏實。
兀術西來,王宵獵率領三萬大軍北上,再次回到了家鄉汝州。踏上汝州的土地,恍如隔世。
村頭的路口,王忠伸著脖子,看著來的路口。自從小舍人離開汝州南下,時常聽到他的消息,知道現在不比從前,家大業大,不知小舍人變成了什麽樣子。
王青秀靜靜地站在路邊,麵色平靜,心中卻五味雜陳。近兩年沒有見到弟弟的影子,不知道他變成了什麽樣子。現在手下數萬大軍,是不是還像從前。
遠遠看見村口等待的人群,王宵獵急忙下馬,快步走了過來。
王青秀走上前,看見弟弟走來,不知不覺就濕了眼眶。
王宵獵快步上來拉住姐姐的手,道:“這兩年,姐姐可好?”
王青秀點了點頭:“好,一切都好。你一個人在外,辛苦你了。”
王宵獵行了一禮道:“辛苦一點有什麽!隻是現在兵多了,地盤大了,我也有了許多煩惱。天色不早了,我們回去說話。”
王忠上來,行了一禮道:“小舍人還是一如從前。小的還擔心,這兩年小舍人招了許多兵,打了許多仗,贏下好大名頭,人會變了呢。還是從前樣子,好,好!”
王宵獵一一見過鄉親,跟姐姐一起,回到了村裏。
天近傍晚,王家的院子裏擺下好幾張桌子,請村裏的鄉親吃飯。大魚大肉,王宵獵帶來的好酒都擺上來,讓大家盡歡而散。此次回鄉,王宵獵還帶了些襄陽的特產,命士卒發給了大家。
眾人散去,天黑了下來。一輪蛾眉月掛在空中,灑下淡淡的光輝。
王宵獵坐在院中的桂花樹旁,看著天空的月亮。就那麽靜靜地坐在那裏,聞著身旁的桂花香,好似回到了小時候,那個無憂無慮的年紀。
上了茶來,王青秀在一邊坐下。道:“這兩年時常聽見你的名字。剿了楊進,今年又與金人兩場大戰,都大獲全勝。鄉人說起,都是讚眷有加。可看你的樣子,卻像不開心。”
王宵獵道:“我離開汝州的時候,隻覺得若是手中有數萬兵,治下幾州地盤,天下哪個勢力都不放在眼裏。那個時候興義軍,北上驅逐金人,讓百姓過得幸福,甚是簡單。等自己真地有了幾萬兵,才知道世上的事沒有那麽簡單。許多事情不能不想,不能不管,但真管起來,又心煩意亂。”
聽了這話,王青秀就笑:“大郎,你想的太多了!你現在的樣子,天下哪個不稱讚!隻要踏踏實實與金兵戰上幾場,長一長漢人的誌氣,就當得上頂天立地的大英雄!”
“大英雄?”王宵獵怔了一會,搖了搖頭。“若隻是做個大英雄,隻怕不能遂我心意!”
王青秀聽了不由怔住。再轉頭看弟弟,突然發現,這不是自己記憶中的少年了。幾年前父弟起勤王軍,離開家鄉,弟弟隨行的時候,還隻是個乳毛未褪的少年。幾年時間,戰場上的廝殺,弟弟迅速成熟了起來。現在做事情,弟弟有了自己的主意,不似從前。
抬頭看著天空中的一輪彎月,王宵獵道:“金軍破開封府,二帝北狩,要說駭人,其實曆史上並非沒有先例。前唐時候,多少次異族攻入長安?燒殺劫掠,百姓蒙難。不過兩個皇帝被一鍋端,宗室大部分被擄走,卻是前世少有。許多人的眼裏,異族不習慣中原,終究要退回去。國家修整之後,重整河山不是什麽難事。我卻知道,這一次與以前不一樣,真的難了。”
宋朝是第一個被異族徹底滅掉的中原王朝,此事對中國影響之大,遠超預料。後來的明朝雖然重整山河,但卻再沒有達到漢唐的巔峰時刻。更重要的是,蒙古入主中原百年,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對漢族的影響深遠。再之後滿清入中原,中原的方方麵麵都受到影響。
最簡單的例子,王宵獵前世,人們對曆代王朝,最多人推崇的是唐朝。特別是唐太宗李世民被尊為天可汗,許多人津津樂道,並心向往之,認為是中原王朝的高光時刻。實際上對中原皇帝,兼任北方遊牧民族的天可汗,是對遊牧民族的妥協。天可汗不隻是一個名稱,同時意味著境內有兩種政治製度,遊牧民族實行的是他們的政治製度和文化。唐是沿襲自隋。兼任天可汗或者類似職位的中原王朝,除了隋唐之外,還有後來的元清。某種程度上,兼任天可汗,說明帝國是二元的。
皇帝本就至高無上,任何兼職都是皇帝屈尊。兼任遊牧的可汗,隻說明一點,就是對遊牧民族格外地重視,給予了政治上的優待。實際上在唐朝,安史之亂後,皇帝自己就取消了天可汗的稱號。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語境中,李世民被尊為天可汗,並不是中原王朝的高光時刻,隻是說明北方遊牧民族接受了李世民的統治。這與西方文化不同。西方文化喜歡一長串名字,中國文化沒有這樣的習慣。
另外一個詞,就是天驕。傳統上,天驕是北方遊牧民族統治者的自稱,大約類比於中原天子。但在王宵獵前世,傑出的人物最喜歡被稱為天驕。有的人是不明白,有的雖然明白,但覺得這個詞特別有氣勢。在影視作品中,在小說中,凡是傑出人物都要稱一聲天驕。
宋朝被蒙古滅國,後來明朝再起,口號之一就是日月重開大宋天。但終明王朝一朝,都沒有滅掉北方的蒙古。到了最後是兼任了蒙古可汗的滿族統者入主中原,滅亡了明朝。從這個意義上說,蒙古的可汗比明朝的皇帝堅持的時間更長久。
宋朝滅國,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曆史,也深刻地影響了漢族的文化和思想。至於到了後世,有人甚至認為宋朝不是大一統朝代,北宋是宋、遼、西夏三國鼎立,南宋是南北朝,就更加說明了漢族自己思想文化的迷失。宋朝弱當然是弱的,但對漢族來說,又哪來的三國?
這種文化思想的上影響,遠比人們認為的更加深刻。一直到新中國建立,立國七十多年,還在壓製著漢族的文化。思想上,說是複興中國傳統文化,大量文人興起研究王陽明的熱潮。王陽明之前,研究的人就很少了。說是複興儒家,風靡的是《三字經》、《弟子規》之類,在蒙學教材中都不算優秀的一些作品。真正的儒家,真正的中國傳統文化,想的人都不多。
王陽明的盛行,與其思想在日本的風行不無關係。在中國近代,一些文人舉目四望,突然發現在中國影響並不特別大的陽明心學,在日本竟然受到特別推崇。甚至還有流傳甚廣的段子,說日本名將東鄉平八郎有一腰牌,上麵寫一句話叫“一生俯首拜陽明”,說起來可笑又可悲。甚至還有人痛心疾首,陽明心學在中國不受重視,卻在日本開花結果,完成了近代化改革。如果中國人重視陽明心學,又怎麽會落在日本後麵?更有梁啟超發驚人之語,說中國曆史有兩個半聖人,一個孔子,一個王陽明,半個曾國藩。偌大中國,數千年文明,就出來這樣兩個半聖人?這裏麵的孔子隻怕還是因為曆史地位湊進去的。更有一位王陽明的浙江同鄉,貴為一黨總裁,一國領袖,對王陽明推崇備至。
中國輝煌的曆史,燦爛的文明,到了最後,文人竟然說都說不明白了。中國為什麽沒有進入工業社會?這個問題叫李約瑟之問,是外國人問的。中國人能不能回答?事實是不能。雖然有許多人號稱自己找到了答案,實際上絕大部分答案連外國人問這個問題的深度都沒有。
實事求是地說,從宋朝之後,中國的文化是退步的。明朝縱然出現了許多思想大家,提出了許多理論思想,但對中國文化的現實影響實在不大。等到明朝滅亡,滿族入中原,對思想的壓製更嚴厲。而滿清之後的民國,一直戰亂頻仍。到了新中國,不管是馬列主義的中國化,還是傳統文化複興,實在是沒有得力的人,耀眼的成果。
麵對古今文化的差異,王宵獵經常問自己。為什麽天可汗、天驕這種明顯的誤解,在中國會大行其道?不是沒有人明白,也不能怪使用者和讀者知識少,而是一個社會的總體意識。這個總體意識並不在乎傳統的中國是什麽樣子的,他們在乎的,是自己用著讀著高興不高興。這樣想沒有錯,人民有使用自己喜聞樂見的語言的權力。問題在於,這種總體的社會意識,是如何形成的?
在滿清末期,西方的堅船利炮打開了國門,中國文人終於見識到了外麵的世界。近兩百年,外麵的世界他們還沒有看夠,還未脫新奇感,還充滿著向往。而身後的祖國,文化到底是什麽樣子的,是怎麽燦爛輝煌的,是怎麽落後的,重新複興需要什麽,他們沒有興趣,更加沒有想明白。
一說怎麽防止中國在近代落後,就有人提出來,要廢除儒家獨尊,更有許多人說要廢除儒家。儒家不廢,中國必然落後。若要問為什麽,就有許多製式答案出來。什麽壓製思想,壓製工商,壓製資本主義,名目繁多。全然不顧這些說法對不對,是不是事實。
這是文人的幼稚病。明明自己不知道,明明自己說不出道理,卻喜歡東拉西扯,洋洋灑灑出來一大篇莫名其妙的東西。中國是在清朝被西方按在地上摩擦,清朝沒有錯,全是曆史祖宗的錯,這些說法是在搞笑嗎?文化的成長,實在是比國力更難的事情。
王宵獵的記憶,可靠的是告訴他怎麽練一支強大的軍隊。涉及文化思想,就隻能頭痛。
曆史事實告訴自己,這個時代,如果不能奮起,把金軍趕出去,恢複中原,文化就會沉淪。但自己並沒有足夠的知識,能夠清晰地理清文化思想的問題。前世的記憶,也不能告訴自己。
林升源冷冷看著,也不多說。直到半夜,黃員外才回到房裏,林升源懶得問了。
已經是八月,田野中仍是一片翠綠。隻是綠色中間,雜著枯黃的葉子,告訴人們秋天近了。
王宵獵騎在馬上,看著周圍景色,心中百感交集。一年半前,自己從汝州出發,追楊進南下。就此占據襄陽、鄧州,大片土地。手下三千兵馬,迅速擴充到五萬。這個速度太快了,快得都讓自己感到害怕。過快擴充,手下的軍心不穩,人員不足,總感覺不踏實。
兀術西來,王宵獵率領三萬大軍北上,再次回到了家鄉汝州。踏上汝州的土地,恍如隔世。
村頭的路口,王忠伸著脖子,看著來的路口。自從小舍人離開汝州南下,時常聽到他的消息,知道現在不比從前,家大業大,不知小舍人變成了什麽樣子。
王青秀靜靜地站在路邊,麵色平靜,心中卻五味雜陳。近兩年沒有見到弟弟的影子,不知道他變成了什麽樣子。現在手下數萬大軍,是不是還像從前。
遠遠看見村口等待的人群,王宵獵急忙下馬,快步走了過來。
王青秀走上前,看見弟弟走來,不知不覺就濕了眼眶。
王宵獵快步上來拉住姐姐的手,道:“這兩年,姐姐可好?”
王青秀點了點頭:“好,一切都好。你一個人在外,辛苦你了。”
王宵獵行了一禮道:“辛苦一點有什麽!隻是現在兵多了,地盤大了,我也有了許多煩惱。天色不早了,我們回去說話。”
王忠上來,行了一禮道:“小舍人還是一如從前。小的還擔心,這兩年小舍人招了許多兵,打了許多仗,贏下好大名頭,人會變了呢。還是從前樣子,好,好!”
王宵獵一一見過鄉親,跟姐姐一起,回到了村裏。
天近傍晚,王家的院子裏擺下好幾張桌子,請村裏的鄉親吃飯。大魚大肉,王宵獵帶來的好酒都擺上來,讓大家盡歡而散。此次回鄉,王宵獵還帶了些襄陽的特產,命士卒發給了大家。
眾人散去,天黑了下來。一輪蛾眉月掛在空中,灑下淡淡的光輝。
王宵獵坐在院中的桂花樹旁,看著天空的月亮。就那麽靜靜地坐在那裏,聞著身旁的桂花香,好似回到了小時候,那個無憂無慮的年紀。
上了茶來,王青秀在一邊坐下。道:“這兩年時常聽見你的名字。剿了楊進,今年又與金人兩場大戰,都大獲全勝。鄉人說起,都是讚眷有加。可看你的樣子,卻像不開心。”
王宵獵道:“我離開汝州的時候,隻覺得若是手中有數萬兵,治下幾州地盤,天下哪個勢力都不放在眼裏。那個時候興義軍,北上驅逐金人,讓百姓過得幸福,甚是簡單。等自己真地有了幾萬兵,才知道世上的事沒有那麽簡單。許多事情不能不想,不能不管,但真管起來,又心煩意亂。”
聽了這話,王青秀就笑:“大郎,你想的太多了!你現在的樣子,天下哪個不稱讚!隻要踏踏實實與金兵戰上幾場,長一長漢人的誌氣,就當得上頂天立地的大英雄!”
“大英雄?”王宵獵怔了一會,搖了搖頭。“若隻是做個大英雄,隻怕不能遂我心意!”
王青秀聽了不由怔住。再轉頭看弟弟,突然發現,這不是自己記憶中的少年了。幾年前父弟起勤王軍,離開家鄉,弟弟隨行的時候,還隻是個乳毛未褪的少年。幾年時間,戰場上的廝殺,弟弟迅速成熟了起來。現在做事情,弟弟有了自己的主意,不似從前。
抬頭看著天空中的一輪彎月,王宵獵道:“金軍破開封府,二帝北狩,要說駭人,其實曆史上並非沒有先例。前唐時候,多少次異族攻入長安?燒殺劫掠,百姓蒙難。不過兩個皇帝被一鍋端,宗室大部分被擄走,卻是前世少有。許多人的眼裏,異族不習慣中原,終究要退回去。國家修整之後,重整河山不是什麽難事。我卻知道,這一次與以前不一樣,真的難了。”
宋朝是第一個被異族徹底滅掉的中原王朝,此事對中國影響之大,遠超預料。後來的明朝雖然重整山河,但卻再沒有達到漢唐的巔峰時刻。更重要的是,蒙古入主中原百年,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對漢族的影響深遠。再之後滿清入中原,中原的方方麵麵都受到影響。
最簡單的例子,王宵獵前世,人們對曆代王朝,最多人推崇的是唐朝。特別是唐太宗李世民被尊為天可汗,許多人津津樂道,並心向往之,認為是中原王朝的高光時刻。實際上對中原皇帝,兼任北方遊牧民族的天可汗,是對遊牧民族的妥協。天可汗不隻是一個名稱,同時意味著境內有兩種政治製度,遊牧民族實行的是他們的政治製度和文化。唐是沿襲自隋。兼任天可汗或者類似職位的中原王朝,除了隋唐之外,還有後來的元清。某種程度上,兼任天可汗,說明帝國是二元的。
皇帝本就至高無上,任何兼職都是皇帝屈尊。兼任遊牧的可汗,隻說明一點,就是對遊牧民族格外地重視,給予了政治上的優待。實際上在唐朝,安史之亂後,皇帝自己就取消了天可汗的稱號。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語境中,李世民被尊為天可汗,並不是中原王朝的高光時刻,隻是說明北方遊牧民族接受了李世民的統治。這與西方文化不同。西方文化喜歡一長串名字,中國文化沒有這樣的習慣。
另外一個詞,就是天驕。傳統上,天驕是北方遊牧民族統治者的自稱,大約類比於中原天子。但在王宵獵前世,傑出的人物最喜歡被稱為天驕。有的人是不明白,有的雖然明白,但覺得這個詞特別有氣勢。在影視作品中,在小說中,凡是傑出人物都要稱一聲天驕。
宋朝被蒙古滅國,後來明朝再起,口號之一就是日月重開大宋天。但終明王朝一朝,都沒有滅掉北方的蒙古。到了最後是兼任了蒙古可汗的滿族統者入主中原,滅亡了明朝。從這個意義上說,蒙古的可汗比明朝的皇帝堅持的時間更長久。
宋朝滅國,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曆史,也深刻地影響了漢族的文化和思想。至於到了後世,有人甚至認為宋朝不是大一統朝代,北宋是宋、遼、西夏三國鼎立,南宋是南北朝,就更加說明了漢族自己思想文化的迷失。宋朝弱當然是弱的,但對漢族來說,又哪來的三國?
這種文化思想的上影響,遠比人們認為的更加深刻。一直到新中國建立,立國七十多年,還在壓製著漢族的文化。思想上,說是複興中國傳統文化,大量文人興起研究王陽明的熱潮。王陽明之前,研究的人就很少了。說是複興儒家,風靡的是《三字經》、《弟子規》之類,在蒙學教材中都不算優秀的一些作品。真正的儒家,真正的中國傳統文化,想的人都不多。
王陽明的盛行,與其思想在日本的風行不無關係。在中國近代,一些文人舉目四望,突然發現在中國影響並不特別大的陽明心學,在日本竟然受到特別推崇。甚至還有流傳甚廣的段子,說日本名將東鄉平八郎有一腰牌,上麵寫一句話叫“一生俯首拜陽明”,說起來可笑又可悲。甚至還有人痛心疾首,陽明心學在中國不受重視,卻在日本開花結果,完成了近代化改革。如果中國人重視陽明心學,又怎麽會落在日本後麵?更有梁啟超發驚人之語,說中國曆史有兩個半聖人,一個孔子,一個王陽明,半個曾國藩。偌大中國,數千年文明,就出來這樣兩個半聖人?這裏麵的孔子隻怕還是因為曆史地位湊進去的。更有一位王陽明的浙江同鄉,貴為一黨總裁,一國領袖,對王陽明推崇備至。
中國輝煌的曆史,燦爛的文明,到了最後,文人竟然說都說不明白了。中國為什麽沒有進入工業社會?這個問題叫李約瑟之問,是外國人問的。中國人能不能回答?事實是不能。雖然有許多人號稱自己找到了答案,實際上絕大部分答案連外國人問這個問題的深度都沒有。
實事求是地說,從宋朝之後,中國的文化是退步的。明朝縱然出現了許多思想大家,提出了許多理論思想,但對中國文化的現實影響實在不大。等到明朝滅亡,滿族入中原,對思想的壓製更嚴厲。而滿清之後的民國,一直戰亂頻仍。到了新中國,不管是馬列主義的中國化,還是傳統文化複興,實在是沒有得力的人,耀眼的成果。
麵對古今文化的差異,王宵獵經常問自己。為什麽天可汗、天驕這種明顯的誤解,在中國會大行其道?不是沒有人明白,也不能怪使用者和讀者知識少,而是一個社會的總體意識。這個總體意識並不在乎傳統的中國是什麽樣子的,他們在乎的,是自己用著讀著高興不高興。這樣想沒有錯,人民有使用自己喜聞樂見的語言的權力。問題在於,這種總體的社會意識,是如何形成的?
在滿清末期,西方的堅船利炮打開了國門,中國文人終於見識到了外麵的世界。近兩百年,外麵的世界他們還沒有看夠,還未脫新奇感,還充滿著向往。而身後的祖國,文化到底是什麽樣子的,是怎麽燦爛輝煌的,是怎麽落後的,重新複興需要什麽,他們沒有興趣,更加沒有想明白。
一說怎麽防止中國在近代落後,就有人提出來,要廢除儒家獨尊,更有許多人說要廢除儒家。儒家不廢,中國必然落後。若要問為什麽,就有許多製式答案出來。什麽壓製思想,壓製工商,壓製資本主義,名目繁多。全然不顧這些說法對不對,是不是事實。
這是文人的幼稚病。明明自己不知道,明明自己說不出道理,卻喜歡東拉西扯,洋洋灑灑出來一大篇莫名其妙的東西。中國是在清朝被西方按在地上摩擦,清朝沒有錯,全是曆史祖宗的錯,這些說法是在搞笑嗎?文化的成長,實在是比國力更難的事情。
王宵獵的記憶,可靠的是告訴他怎麽練一支強大的軍隊。涉及文化思想,就隻能頭痛。
曆史事實告訴自己,這個時代,如果不能奮起,把金軍趕出去,恢複中原,文化就會沉淪。但自己並沒有足夠的知識,能夠清晰地理清文化思想的問題。前世的記憶,也不能告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