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閑暇時光
王宵獵背著手,拿著一根小樹枝,慢慢走在柳樹下。見到地上一個小洞,用樹枝輕輕一掏,洞口便就變大了。裏麵一隻蠽蟟螝,舞著兩隻大鉗子,緊緊守住洞口。葛二郎一個箭步上來,伸手進洞裏。等蠽蟟螝夾住了自己的手指,便就一縮,蠽蟟螝便就被掏了出來。
喜滋滋地拿到手裏,葛二郎道:“聽孫五郎說,此物極是美味。以前竟然不知道!”
王宵獵道:“此物美味,自古至今,人們就習慣吃他。古代有一位聖賢,叫作莊周。他寫了一本書叫《莊子》。裏麵記了一個故事。說是聖人孔子到楚國的時候,見到一位老人拿根竹竿捉蟬,就好像在地上撿東西一樣,從不失手。孔子就上前問,老者有什麽訣竅,才能抓得這麽準?老者告訴孔子,自己這本事是經過苦練的。開始的時候,竹竿上放兩個圓丸,如果不掉下來,抓蠽蟟就非常準了。而後增加到三個圓丸,一直練到五個圓丸,就幾乎不會失手。”
葛二郎道:“這老者好大毅力!此事難練,我可沒有這個耐心!”
王宵獵聽了笑道:“豈止是你沒有,這世上幾人有!孔子十之八九是沒有見過這個老人的,莊子隻是寫這樣一個故事而已。說明一個人如果能夠專心、凝神,可以做到多麽了不起的事情。”
葛二郎撇嘴:“這些聖賢,為何不能好好說話?偏要編這些故事出來!”
王宵獵道:“因為編了這些故事,不管是什麽人,都被故事吸引,才愛讀他們的書。等到大了,見識多了,明白其中的意思,隻覺聖賢了不起。”
葛二郎搖頭,回身與孫五郎一起,低頭看著地上。
剛剛下過了雨,地麵潮濕,容易鬆土,正是蟬蟲出土的時候。不過孫五郎和葛二郎沒有經驗,不時把螞蟻窩等各種蟲子的窩當作蟬蟲的洞,很長時間都抓不到一個。倒是王宵獵氣定神閑,手中的小樹枝一伸,撬開洞來,裏麵必定有一隻蟬蟲。
蟬又叫作蠽蟟,宋時大部分的地區都這麽叫。後來各地方言音轉,出現了大量讀音類似的叫法。如季鳥、嘰了、幾溜、截柳,甚至包括知了可能也是音轉,大量如此讀音的詞。
古人當然是吃蟬的,春秋戰國時期,記載很多。倒是到了後世,除了一部分地區之外,大部分地方都不吃了。原因說不清,可能後人認為蟬餐風飲露,性情高潔吧。最好吃的時候,當然是剛從土裏爬出來還沒有蛻皮。用油炸了,加些椒鹽,極是美味。出殼後的蟬其實也好吃,不過隻能吃背後的兩塊肉,肚子之類的其他地方隻能丟掉了。
官員們在廳裏麵議論接下來的施政,王宵獵便就在山裏閑轉。見到大柳樹下許多蟬蟲的洞,今日帶了孫五郎和葛二郎一起來抓。
看看日落西山,王宵獵道:“抓了不少,夠今天吃了。走,我們回去。”
說完,帶著兩個孩子,向住處走去。到了住處,吩咐廚師清洗幹淨,用油炸了,做個下酒菜。
坐在石榴樹下,王宵獵對孫五郎道:“當年我到蔡州買糧,路上遇到你,也有兩年了。可惜青頭命蹇,未等長成,就丟了性命。唉,人世間的事,真是難說的很。”
孫五郎道:“若不是遇到觀察,當然我們就沒有命了。能多活幾年,總是好的。”
“多活幾年,總是好的。”王宵獵抬起頭,看著天邊的夕陽,咀嚼著這句話。亂世之中,人民的要求,就隻有這麽低了。數年戰亂,有多少人丟了性命?就是活著的人,也不敢對生活還有什麽奢望。
葛二郎道:“黃河北邊,其實更慘。我們那裏的村子,百姓十不存一,許多村子都沒有活人了。若不是觀察搬我們到南方,隻怕是也活不了幾年。”
看著兩人,王宵獵一時之間不知道該說什麽。如今這亂世,襄陽社會穩定,反而成了樂土。
沉默了一會,王宵獵道:“這一帶是官府的莊園,用來種南北和作物。許多遷來的百姓被安置在這裏,別成一村。我記得,這村子有數百戶,要求設學校、商戶、酒戶,現在如何?”
葛二郎道:“有的,都有的。凡村裏孩子,都要進學三年。說是要學會一千五百個字,還要學會算學。我在學校裏學了幾個月啦,也認識一兩百個字了。”
王宵獵道:“一兩百個字可是不行。文章讀不下來,學識字就沒了興趣。”
葛二郎道:“我聽先生說了,初始學字慢,後邊就會快起來。不過,官府定三年學會一千五百字可是不容易。最早進學校的,已經一年半了,認識千字的十之一二。其他的人,再怎麽學,也學不會更多的字。聽先生說,許多人到了三年也學不會一千五百字。”
王宵獵點了點頭:“這種事情,開始的時候必然艱難。你們現在能學會一千字以上,能大致看懂書信就好了。等到你們的孩子,學就會容易許多。那個時候官府有錢了,可以讓孩子學習五年。”
葛二郎撇嘴:“依我看,許多人隻知道玩。時間再長,也學不會更多的字。”
王宵獵笑了笑:“你要知道,人能學會東西,整個人類社會也會成長。你們現在學得難,到了下一代就未必了。那個時候的人說不定會覺得,一千五百字太少了。”
葛二郎和孫五郎一起搖頭。怎麽可能?現在學校裏的孩子,學會識字不知有多麽難。
這種事情無法分辯,王宵獵也懶得再說。不真正經曆過,人們總是會用線性的眼光看事情,而人類社會偏偏就不是線性發展的。便如前世,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中,雖然大部分都上過學,但許多人認識不了一千字,數學也隻能做簡單的四則運算。到了八九十年代,大部分人都認字,有基本數學知識。而00後出生的人,幾乎沒有文盲了。
學習更容易,不隻是父母的影響,還有教育條件的改善,還有社會的發展。孩子從小學開始就玩手機,就看各種書,看電影電視,環境不一樣了。不識字,幾乎寸步難行。
等到孫五郎和葛二郎的孩子上學了,經過一二十年的發展,社會必定不同。那時有更多的書,生活中有更多需要識字的地方,也有更多識字的人。
王宵獵道:“你們在村裏,除了上學,平時怎麽生活?”
葛二郎道:“在路上做飯的肖阿爹,現在也住在這村子裏。他給村裏做飯,兼其他雜事,我跟五郎都跟肖阿爹住在一起。肖阿爹沒有娶親,我們是一家人。”
王宵獵點了點頭。隱約記得遇到葛二郎時,那個做飯的人叫肖三,卻不知道也到了這裏。這裏與一般的村子不同,實際是官府的產業,村民也算是衙門的雇員。
王宵獵道:“你們到村裏也有幾個月了,有什麽新鮮事?”
葛二郎道:“我自小長在北方,到了這裏,見到了許多稀奇物事。便如柑橘、黃橙、枇杷、竹筍之類,便都是以前未見。這裏水多,有各種樣的魚。對了,以種縮頸鯿,最是美味。”
說到這裏,葛二郎又道:“還有,還有。年初從宜城縣引了些甘蔗到村裏種了,現在都大了。我聽說此物最甜,可惜都說現在太小,吃不得。”
王宵獵心中一動,卻是忘了甘蔗這種經濟作物。
南方很多地方都能種甘蔗,而且此時也比後世溫暖,襄陽一樣種的。隻是此時比不得唐朝,襄陽隻有宜城等靠南的地方,有山地阻擋寒流,甘蔗還能正常生長。不過這裏的甘蔗,與明州、四川、番禺等盛產甘蔗的地方比,甜度遠遠不如。不用來榨糖,而隻是當作水果食用。
不夠甜又怎麽了?這個時代的糖實在太貴重,成本高些,一樣是賺錢的買賣。
王宵獵在這裏設莊園,主要的目的是引種南北作物。襄陽正處南北中間,南方的作物能生長,北方的也可以。經過在這裏的種植,一部分南方的作物可以種到北方,北方的作物可以種到南方。
不多時,蠽蟟螝炸好了端上來。王宵獵道:“這是一種美味,可惜當不了主食。你們過來,都嚐一嚐。以後等到閑時,可以去抓些,算作消遣。”
葛二郎上前,拿了一隻在嘴裏。讚道:“果然好滋味!”
王宵獵笑了笑。這孩子也沒吃過多少好東西,隻要有些味道,都會讚一句。
吃了一氣,葛二郎在一邊洗了水。問道:“觀察,那邊官員議論得熱鬧,怎麽你這麽清閑?”
王宵獵道:“因為我不需要跟他們一起議論,自然就清閑了。”
葛二郎也不知聽懂了沒有,到一邊與孫五郎玩去了。
為什麽不去參加議論?王宵獵去議論什麽?他隻要抓住了大方向,其他事情自然由屬下去辦。具體的情況又不清楚,怎麽施政自然就不好幹涉。對於王宵獵來說,隻要牢牢抓住軍隊,政事自然可以放手由屬下去辦。經過鍛煉,這些官員才能成長起來。
喜滋滋地拿到手裏,葛二郎道:“聽孫五郎說,此物極是美味。以前竟然不知道!”
王宵獵道:“此物美味,自古至今,人們就習慣吃他。古代有一位聖賢,叫作莊周。他寫了一本書叫《莊子》。裏麵記了一個故事。說是聖人孔子到楚國的時候,見到一位老人拿根竹竿捉蟬,就好像在地上撿東西一樣,從不失手。孔子就上前問,老者有什麽訣竅,才能抓得這麽準?老者告訴孔子,自己這本事是經過苦練的。開始的時候,竹竿上放兩個圓丸,如果不掉下來,抓蠽蟟就非常準了。而後增加到三個圓丸,一直練到五個圓丸,就幾乎不會失手。”
葛二郎道:“這老者好大毅力!此事難練,我可沒有這個耐心!”
王宵獵聽了笑道:“豈止是你沒有,這世上幾人有!孔子十之八九是沒有見過這個老人的,莊子隻是寫這樣一個故事而已。說明一個人如果能夠專心、凝神,可以做到多麽了不起的事情。”
葛二郎撇嘴:“這些聖賢,為何不能好好說話?偏要編這些故事出來!”
王宵獵道:“因為編了這些故事,不管是什麽人,都被故事吸引,才愛讀他們的書。等到大了,見識多了,明白其中的意思,隻覺聖賢了不起。”
葛二郎搖頭,回身與孫五郎一起,低頭看著地上。
剛剛下過了雨,地麵潮濕,容易鬆土,正是蟬蟲出土的時候。不過孫五郎和葛二郎沒有經驗,不時把螞蟻窩等各種蟲子的窩當作蟬蟲的洞,很長時間都抓不到一個。倒是王宵獵氣定神閑,手中的小樹枝一伸,撬開洞來,裏麵必定有一隻蟬蟲。
蟬又叫作蠽蟟,宋時大部分的地區都這麽叫。後來各地方言音轉,出現了大量讀音類似的叫法。如季鳥、嘰了、幾溜、截柳,甚至包括知了可能也是音轉,大量如此讀音的詞。
古人當然是吃蟬的,春秋戰國時期,記載很多。倒是到了後世,除了一部分地區之外,大部分地方都不吃了。原因說不清,可能後人認為蟬餐風飲露,性情高潔吧。最好吃的時候,當然是剛從土裏爬出來還沒有蛻皮。用油炸了,加些椒鹽,極是美味。出殼後的蟬其實也好吃,不過隻能吃背後的兩塊肉,肚子之類的其他地方隻能丟掉了。
官員們在廳裏麵議論接下來的施政,王宵獵便就在山裏閑轉。見到大柳樹下許多蟬蟲的洞,今日帶了孫五郎和葛二郎一起來抓。
看看日落西山,王宵獵道:“抓了不少,夠今天吃了。走,我們回去。”
說完,帶著兩個孩子,向住處走去。到了住處,吩咐廚師清洗幹淨,用油炸了,做個下酒菜。
坐在石榴樹下,王宵獵對孫五郎道:“當年我到蔡州買糧,路上遇到你,也有兩年了。可惜青頭命蹇,未等長成,就丟了性命。唉,人世間的事,真是難說的很。”
孫五郎道:“若不是遇到觀察,當然我們就沒有命了。能多活幾年,總是好的。”
“多活幾年,總是好的。”王宵獵抬起頭,看著天邊的夕陽,咀嚼著這句話。亂世之中,人民的要求,就隻有這麽低了。數年戰亂,有多少人丟了性命?就是活著的人,也不敢對生活還有什麽奢望。
葛二郎道:“黃河北邊,其實更慘。我們那裏的村子,百姓十不存一,許多村子都沒有活人了。若不是觀察搬我們到南方,隻怕是也活不了幾年。”
看著兩人,王宵獵一時之間不知道該說什麽。如今這亂世,襄陽社會穩定,反而成了樂土。
沉默了一會,王宵獵道:“這一帶是官府的莊園,用來種南北和作物。許多遷來的百姓被安置在這裏,別成一村。我記得,這村子有數百戶,要求設學校、商戶、酒戶,現在如何?”
葛二郎道:“有的,都有的。凡村裏孩子,都要進學三年。說是要學會一千五百個字,還要學會算學。我在學校裏學了幾個月啦,也認識一兩百個字了。”
王宵獵道:“一兩百個字可是不行。文章讀不下來,學識字就沒了興趣。”
葛二郎道:“我聽先生說了,初始學字慢,後邊就會快起來。不過,官府定三年學會一千五百字可是不容易。最早進學校的,已經一年半了,認識千字的十之一二。其他的人,再怎麽學,也學不會更多的字。聽先生說,許多人到了三年也學不會一千五百字。”
王宵獵點了點頭:“這種事情,開始的時候必然艱難。你們現在能學會一千字以上,能大致看懂書信就好了。等到你們的孩子,學就會容易許多。那個時候官府有錢了,可以讓孩子學習五年。”
葛二郎撇嘴:“依我看,許多人隻知道玩。時間再長,也學不會更多的字。”
王宵獵笑了笑:“你要知道,人能學會東西,整個人類社會也會成長。你們現在學得難,到了下一代就未必了。那個時候的人說不定會覺得,一千五百字太少了。”
葛二郎和孫五郎一起搖頭。怎麽可能?現在學校裏的孩子,學會識字不知有多麽難。
這種事情無法分辯,王宵獵也懶得再說。不真正經曆過,人們總是會用線性的眼光看事情,而人類社會偏偏就不是線性發展的。便如前世,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中,雖然大部分都上過學,但許多人認識不了一千字,數學也隻能做簡單的四則運算。到了八九十年代,大部分人都認字,有基本數學知識。而00後出生的人,幾乎沒有文盲了。
學習更容易,不隻是父母的影響,還有教育條件的改善,還有社會的發展。孩子從小學開始就玩手機,就看各種書,看電影電視,環境不一樣了。不識字,幾乎寸步難行。
等到孫五郎和葛二郎的孩子上學了,經過一二十年的發展,社會必定不同。那時有更多的書,生活中有更多需要識字的地方,也有更多識字的人。
王宵獵道:“你們在村裏,除了上學,平時怎麽生活?”
葛二郎道:“在路上做飯的肖阿爹,現在也住在這村子裏。他給村裏做飯,兼其他雜事,我跟五郎都跟肖阿爹住在一起。肖阿爹沒有娶親,我們是一家人。”
王宵獵點了點頭。隱約記得遇到葛二郎時,那個做飯的人叫肖三,卻不知道也到了這裏。這裏與一般的村子不同,實際是官府的產業,村民也算是衙門的雇員。
王宵獵道:“你們到村裏也有幾個月了,有什麽新鮮事?”
葛二郎道:“我自小長在北方,到了這裏,見到了許多稀奇物事。便如柑橘、黃橙、枇杷、竹筍之類,便都是以前未見。這裏水多,有各種樣的魚。對了,以種縮頸鯿,最是美味。”
說到這裏,葛二郎又道:“還有,還有。年初從宜城縣引了些甘蔗到村裏種了,現在都大了。我聽說此物最甜,可惜都說現在太小,吃不得。”
王宵獵心中一動,卻是忘了甘蔗這種經濟作物。
南方很多地方都能種甘蔗,而且此時也比後世溫暖,襄陽一樣種的。隻是此時比不得唐朝,襄陽隻有宜城等靠南的地方,有山地阻擋寒流,甘蔗還能正常生長。不過這裏的甘蔗,與明州、四川、番禺等盛產甘蔗的地方比,甜度遠遠不如。不用來榨糖,而隻是當作水果食用。
不夠甜又怎麽了?這個時代的糖實在太貴重,成本高些,一樣是賺錢的買賣。
王宵獵在這裏設莊園,主要的目的是引種南北作物。襄陽正處南北中間,南方的作物能生長,北方的也可以。經過在這裏的種植,一部分南方的作物可以種到北方,北方的作物可以種到南方。
不多時,蠽蟟螝炸好了端上來。王宵獵道:“這是一種美味,可惜當不了主食。你們過來,都嚐一嚐。以後等到閑時,可以去抓些,算作消遣。”
葛二郎上前,拿了一隻在嘴裏。讚道:“果然好滋味!”
王宵獵笑了笑。這孩子也沒吃過多少好東西,隻要有些味道,都會讚一句。
吃了一氣,葛二郎在一邊洗了水。問道:“觀察,那邊官員議論得熱鬧,怎麽你這麽清閑?”
王宵獵道:“因為我不需要跟他們一起議論,自然就清閑了。”
葛二郎也不知聽懂了沒有,到一邊與孫五郎玩去了。
為什麽不去參加議論?王宵獵去議論什麽?他隻要抓住了大方向,其他事情自然由屬下去辦。具體的情況又不清楚,怎麽施政自然就不好幹涉。對於王宵獵來說,隻要牢牢抓住軍隊,政事自然可以放手由屬下去辦。經過鍛煉,這些官員才能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