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出頭鳥
  以前村裏不願鬧上縣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無人可以寫訟狀,去鎮上找人代筆還得給好幾十個銅板的潤筆費,這對普通的莊戶農家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江豐年又道:“報官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除了訟狀之外,咱們還得跟官府的人打交道。你又不是不知道,那些官差都不是什麽好相與的,有錢倒還好,沒錢的話,人家壓根就不會搭理咱們這些鄉下泥腿子。咱們要是拿著訟狀求上門,說不定大門都還沒進去,就被人給打出來了,依我看還是算了吧,咱們就在村裏自己把事情給解決了。”

  顧斐問:“你們打算怎麽解決這件事情?孫二剛犯的可不是小事,是殺人的大事,總不能抽幾下就把人給放了吧?”

  若換做是別人問這種話,江豐年大概是不會理會的,可問話的是顧斐,他是村裏唯一的舉人,以後村裏有不少事情還得求著他幫忙,江豐年自然是不敢小看他的,便耐心地解釋道。

  “在來之前,我已經跟裏正和族老們簡單商量了下,我們打算先把孫二剛帶去祠堂,當著全村人的麵,把他殺人的過程審理清楚,然後再給孫二剛抽幾十鞭子。要是他那時候還沒死,咱們再去把楊樹村的村長叫來,讓對方看看該怎麽處置孫二剛。”

  他們這麽做倒也不能說做錯了,畢竟孫二剛不是他們雲山村的人,不好直接要了他的性命,怎麽也得跟楊樹村商量一下才行,這是約定俗成的規矩。

  顧斐道:“若是孫二剛被你們打死了,那你們就是草菅人命,楊樹村的村長以及孫家人知道後,說不定會借此鬧上府衙,到時候咱們就算有理也會變成沒理。若是孫二剛沒被打死,被楊樹村的村長帶走了,那麽就是放虎歸山,後患無窮。叔公,無論你們怎麽做,咱們村子最後都落不得好。”

  聽他這麽一說,江豐年先是愣了下,隨即皺起眉毛。

  “那孫二剛殺了人,他們家人還有臉鬧上衙門?!”

  顧斐平靜道:“孫二剛是殺了人,可按照朝廷律法,殺人者理應交給官府處置。你們卻私設刑罰,且還鬧出了人命,那就是你們越俎代庖、草菅人命。落在縣太爺耳朵裏,隻會覺得你們這些人連朝廷律法都不放在眼裏了,到那時候,咱們整個村子都得倒大黴。”

  江豐年順著他的話一想,頓時就冷汗直冒。

  是啊!他們自己個都能殺人辦案了,那還要官府做什麽?

  這事兒弄不好那就是藐視朝廷藐視律法的大罪啊!

  看著村長越來越難看的表情,顧斐繼續循循善誘。

  “以前縣太爺不管村裏的事,不是因為他不想管,而是他找不到合適的切入點。這麽多年來,各個村子無論出什麽事,都是自己內部解決,隱隱造成了一種大家不把朝廷律法放在眼裏的錯覺。叔公,如果你是縣太爺,下轄的村子都各自抱成一團,不把你放在眼裏,你會是個什麽感覺?你是願意繼續裝聾作啞當個傻子被人供著?還是耐著性子尋找機會,等有了機會再一刀把這些不聽話的村民全給解決了?”

  江豐年聽得背後一涼,下意識摸了摸自己的脖子,幹巴巴地說道:“不、不至於吧?咱們這麽多人,他總不能把我們都給殺了吧?”

  顧斐道:“當然不會全殺了,但他肯定會從中揪出幾個出頭鳥,來一招殺雞儆猴。叔公,您應該不希望咱們村子成為那個出頭鳥吧?”

  江豐年當然不想!

  他們好好一個村子,才不要因為孫二剛,就成了那隻倒黴的出頭鳥!

  在顧斐說話的時候,江微微全程都安靜聽著,沒有吭聲。

  說實話,她都有些佩服顧斐了。

  這男人看著不顯山不露水的,看的卻極為長遠。

  江豐年顯然是被顧斐的話給說動了。

  以前沒人跟他說過這些事情,村裏人也不會往這方麵去想,所以大家都沒人提出改變,一直都遵循著前人留下的規矩。

  村民們出了事就關起門來在家裏解決,家裏解決不了的,就去找族老,族老解決不了的,就去找村長,村長不行的話,還有裏正。

  反正事情不能出村,怎麽都得在村裏解決,不會鬧上官府。

  可顧斐剛才那番話,卻猶如一盆冷水兜頭澆下,澆得江豐年透心涼。

  他甚至都有些後怕。

  如果顧斐沒有提醒他的話,那麽他們現在可能已經犯下大錯,到時候孫二剛一死,他們村子就得頂上私設刑罰的罪名。且不說名聲不好聽,隻怕他這個村長的位置,就要坐到頭了。

  江豐年越想越覺得心裏發慌,嘴裏忙問:“那你覺得該怎麽辦?真的要報官嗎?”

  顧斐道:“孫二剛就是個燙手山芋,咱們無論怎麽處置他,都落不到個好,何不如把他丟給縣衙?到時候無論縣衙怎麽處置孫二剛,楊樹村村長和孫家人都找不到借口來找咱們的麻煩,咱們自己省了事,還能順帶在縣太爺麵前混個老實聽話的好印象,何樂而不為?”

  江豐年一想也是,自己幹嘛非要上趕著去做壞人?直接把人往縣衙一送,不就什麽事都沒有了嗎?

  將來孫二剛要是死了還是咋地,那也是縣衙的事,楊樹村村長和孫家人要記恨的話,就去記恨縣太爺啊!不過料他們也沒膽子去找縣太爺報仇。

  江豐年點頭:“好,就按你說的辦!”

  隨後他又有點擔憂:“咱們怎麽把孫二剛送去縣衙呢?縣衙裏的人不好打交道啊,咱們就這麽直愣愣地找上門,萬一人家不理咱們咋辦?”

  顧斐道:“這件事情交給我去辦就成了,我家有驢車,等下我們用驢車把孫二剛送去縣衙。我跟縣衙的師爺有幾分交情,回頭請他幫忙遞個訟狀,此案牽扯到人命,想必縣太爺不會不理的。”

  江豐年聽他這麽一說,心裏最後那點擔憂也沒了,笑著說道:“咱們村幸好有你這麽個舉人啊,要不是有你在,咱們這些鄉下泥腿子,怕是連縣衙大門都摸不著。”

  “叔公謬讚了,我也是雲山村的人,理應為村子著想。”

  江豐年不住地說好,對顧斐這個年輕有為的後生,也是越發欣賞和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