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章 棉花之議
  劉琮很清楚,以劉表謹慎的性格,必然先會試探蔡瑁,蒯越等人的反應,再考慮下一步的計劃。

  劉琮倒是不擔心,劉表也清楚,收稅是必然的,官府無錢,又如何為百姓辦事,昔日漢武帝征伐匈奴,若非將鹽鐵收為官營,怕是錢財也不夠。

  這是曆史向前發展的必然性,再說棉花是新興的產品,對舊勢力的衝擊並不大,最多是他們害怕開了這個口子之後,日後也會對其他商品征稅。

  “劉由,酒釀造好了?”

  “二公子請看,此酒鮮紅如血,甚為美味!”

  劉琮直接倒出一些嚐了嚐,口感一般,南郡種植出的葡萄品種隻能算勉強,但是對於沒有嚐過的人來說,或許就是美味了。

  “總共有多少?”

  “二公子,由於葡萄種植的不多,因此隻釀造了不到二十斤!都在這!”

  有些少,而且古法釀造耗費人力,但是不耗費糧食,能提供酒又能節約糧食,這才是最重要的,而且還能掙錢。

  “誰讓你之前賣葡萄來著?這次就算了,下次敢自作主張,看我收拾你小命,就不是三十大板了!”

  劉由小子有些小聰明,種植出來的葡萄自己嚐了嚐,非常美味,居然做起葡萄生意來了,雖說掙了點小錢,但是影響了劉琮的計劃。

  “糜歡,雲來酒樓現在什麽情況?”

  “大夫人經商天分很好,現在許多事情都是大夫人在經手!”

  “既然嫂嫂在這方麵有能力,日後慢慢將酒樓交給其打理,其他人的反應呢?”

  “其他家族隻要有錢分,賬目清晰,他們是無所謂的!”

  劉琮想了想,也是!既然是合作,而且大家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自然不會搞這些虛頭巴腦的事情。

  “多注意大家態度,時間長了難免會有別樣心思!對於商業經營的思路,多和大夫人聊聊!”

  “明白了。”

  生意的事情很難說,今天或許是合夥,明日也許就散夥了,或許他們覺得自己的廚師也有這個能力了,不願意合夥也是人之常情。

  “夜光杯收集了多少了?”

  “二十四個,主公,夜光杯的產量太低了,費了許多力氣才收購到這麽多!”

  “嗯,辛苦了。”

  劉琮在思慮,有些是要等待時機,而且種植葡萄並不影響農業生產,葡萄本身作為水果就可以食用,美味可口,而且種植要求低,大江南北都能種植,當然如西域種植的口感最好。

  葡萄本身的營養價值高,而且其藤和根能入藥,有安胎止嘔之功效,水果對於提升人體素質有很好的作用。

  七日後,劉表在試探了各家反應之後,還是準備施行對棉花收稅,襄陽世家以蔡家,蒯家,黃家三家為首。

  不僅僅是他們三家,宋家,習家,以及宜城馬家都支持,但是也有反對的,如南陽韓家就反對此事,龐家對於此事既不反對,也不支持!

  “主公,此事還請三思,不當與民爭利!”

  “韓大人謬論,此事如何是與民爭利?棉花種植是為了讓老百姓有一種額外的收入,官府的介入能保證百姓的利益,此為造福百姓!

  其二,官府的指導售價是在核算成本以後,並且給代理商足夠利潤空間,防止百姓買到價格過於高昂的棉被,而且質量有官府監督也能得到保障!這是三贏,也是造福百姓!

  其三,收稅本非是壓榨錢財,正所謂取之於民,而用之於民,官府收稅之後,並非是用於官府享受,而是為了造福百姓,如用於治水,修路,挖井等,這也是造福百姓!

  由此可知韓大人所說的與民爭利是否謬論?”

  劉琮毫不留情的反駁了韓慧的說法,韓慧是南陽韓家的人,如劉表器重的韓晞便是此家族的。

  “我朝自高祖以來,一直都是重農輕商,因此,算賦商人,奴婢為普通百姓的兩倍,如果再增加稅收,百姓會說主公乃貪婪之人!”

  “鄧大人,非也!琮剛才說了取之於民,而用之於民,百姓並非愚昧之人,若是官府無錢,諸位大人的俸祿費用何來?治水的錢才哪裏來,軍隊的費用哪裏來?

  昔孝武皇帝為了征伐匈奴,將鹽鐵納入官營,這才勉強解決了財政的問題,如今,鹽鐵官營?不少人私自販賣鹽鐵,使得官府收入大幅減少!

  如今,荊州百廢待興,棉花作為西域傳過來的經濟作物,官府既改善了民生,又辦了事情,百姓隻會擁戴,不會反對!”

  “是否有違祖製?”

  “事異則備變,此天下大道!何況祖製並沒有說不讓收稅!”

  漢朝祖製雖多,但是對於收稅可沒有規定,而是儒家和世家一起在強烈反對,屢屢失敗,因此劉琮才希望借著棉花這個新事物發起一次挑戰。

  “諸位,剛才小兒說了,收稅,取之於民而用之於民,日前,襄陽,中盧,鄧縣等地開鑿水井,百姓紛紛感謝,特別附近的百姓,他們不用跑很遠的地方挑水,節約了時間,人力。

  若是官府有更多的錢財,那麽不僅僅是襄陽,中盧,鄧縣,其他地方也可以開鑿水井,治理水患!這也是造福百姓,諸位以為如何?”

  “主公英明,瑁讚同!”

  “主公英明,越也讚同此事!造福黎民百姓!”

  堂下諸人一看,大勢已定,劉琮為此事找到理由,也可以是說法,劉表下定論,蔡瑁,蒯越帶頭擁戴,其他如諸葛豐,吳巨,荀衍,陰鈺順勢而為,其他人也效仿之。

  “此事由子柔負責,小兒雖然年幼,但是此事是由小兒從西域引進,因此便讓小兒協助子柔操辦此事,蔡琰一同協助!”

  “諾。”

  蒯良笑著對劉琮點了點頭,表達了善意,劉琮也微笑回應,看來蒯家這事是他在促成,雖然蒯良比蒯越年長,但是蒯良屬於做事比較激進的人。

  蔡琰,並非是蔡文姬,而是之蔡瑁的堂兄,也叫蔡琰,為人有才華!蔡家如蔡瑁,蔡琰,蔡瓚,皆是有才能之人。

  “子柔先生,文圭先生,琮年幼,此事還倚賴二位大人!”

  劉琮與蒯良,蔡琰商議棉花代理製度,之前劉琮思慮了許多,早就對這些事情謀劃許久,今日終於開始了。

  “公子不必自謙,公子之才能,我二人皆見過,即便甘羅再生,未必有公子之才華!良直接說正事了!代理製度是由公子提出,還請公子細細詳說!”

  “想必二位已經知道代理製度,代理製度對於選拔代理人,一是資金雄厚!質量方有保證,二是有信譽之人,方能取信於民!三是,各家族不得代理超過三縣之地!”

  “公子,若是質量有問題,又當如何?”

  “若是質量有問題,第一次將十倍賠償百姓,而且對其罰金百倍!若有再犯,則取消其代理資格!”

  “善!”

  “父親剛任命的服官劉毅是我麾下之人,精通棉花事宜,種植等技術,皆可谘詢於他,我讓他速速過來?”

  “不急,此事我與主公商議過,我三家得公子專門給予糖,肥皂,香皂之利,因此我三家就不再參與競爭,二是我二人負責選拔,若是蔡家,蒯家參與,難免有人懷疑不公!”

  劉琮倒是沒想到這些,沒想到他們倒是思慮更多,劉琮也是點頭,一旦又當裁判又當參賽者,難免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爭議。

  “嗯,劉府也不會參與,此事為的是造福百姓,自然希望百姓獲利!”

  劉琮很清楚,早期普通百姓是買不起棉被的,先要解決吃,再解決穿,即便種植棉花能掙得一些錢財,也會首先考慮改善生活,房子,生兒育女。

  況且棉花雖然不太挑地,但是肯定不是用現在的農業用地,大多是開坑荒地,劉琮招募了許多流民來去益陽,羅縣開坑荒地。

  “公子請看,這是荊州地形圖,根據公子所言,在江夏郡,南郡,以及長沙郡等地適合栽種棉花?”

  “二位大人,小人劉毅,經過幾年研究,棉花對田地還是有一定要求的,最好附近是水源充足!而且對田地需要維護!”

  “哦,那為何江夏,長沙郡適合?”

  “二位大人,長沙郡北部,除了羅縣人丁興旺,如益陽,漢昌等皆人口不多,荒地多!江夏亦是如此,而且水源充足,不會影響農業生產!

  唯一的擔憂便是野獸較多,需要組織人手巡邏並且多養獵狗,防備野獸破壞!種植棉花相對來說不如水稻耗費體力!而且不影響農業生產!”

  蒯良點點頭,對此表示明白了,而且早就從劉表口中得知,棉花不僅僅能製成棉被,還能製成棉衣,預計禦寒能力也比現在的衣物強上許多!

  “江夏多賊,黃祖將軍又忙於剿匪,略有懈怠,南郡可有地方合適?”

  “華容,當陽等地都較為適合!”

  蒯良與蔡琰相互對望一眼,蒯良長於軍事謀略,因此對境內的情況還是非常了解的,而且對黃祖什麽情況也了解!

  “文圭,此事由你向德珪敘述,在當陽,華容等地推廣荒地種植棉花!至於長沙,想必二公子已經安排好了!”

  劉琮也是點點頭,當然安排好了,就是人口略有不足,隨著劉琮不停向長沙郡輸送先進的農具,長沙的發展很快。

  “二公子,我二人就負責篩選人選,按照公子要求選擇,而最後由主公定奪,不知公子以為如何?目前隻篩選南郡代理,畢竟目前棉產量有限!”

  “二位大人安排即可!”

  劉琮沒有意見,劉琮依然是相信,這隻是第一步,而且自己還小,畢竟父親才是主事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