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鏖戰(下)
  “左相且看那裏!”

  其子析目光順著高乂所指,越過人頭湧湧的戰場,最終落向衛河北岸河灘。

  那裏是齊國聯軍大營的後方。

  因為背靠衛河,而河上又有鮫狄一族遊弋警戒,所以相比起其他方向,這側營牆不論厚實程度還是守備兵力,都有所不如。

  但這並不意外著敵軍主帥忽視了這個方向的防守。

  河上的鮫狄且不說,單是河灘陸地上,營牆上至少有半營紫龍衛日夜值守其上。

  在早些時候,更是有山人大能的“丹牆”掩護側翼邊角。

  隻是隨著戰事漸成白熱化狀態,各種人員物資高速損耗,想要再維持最初的防禦程度,自然是不可能。

  這時候,作為主帥,自然要有所取舍。

  那麽顯然,直麵黑水人主力的方向,是防禦的重中之重,兵力隻能增不能減。

  其次便是兩翼方向,也是理論上的防守重點。

  相比之下,背靠衛河的一側,就顯得沒有那麽重要了。

  如果需要拆東補西,這裏就是拆減的首選方向。

  實際上也是如此,到了第三日午後時分,除了那半營不知字號的紫龍衛仍舊堅守河岸方向外,敵營中的絕大部分兵力,全都調往其餘方向支援。

  “半營紫龍衛,哪怕有龍尉聖人親自壓陣,怕也擋不住公孫將軍的鋒芒,頂多能給援軍爭取一些趕路的時間而已。”

  其子析觀摩一陣,大致明白高乂的意思了,但仍有不解之處:“若公孫將軍從這個方向進攻,雖然有望攻入敵營,但經過鮫狄、紫龍衛兩層攔截,兵力必定折損不少,如此一來,他還能在營中有何作為?畢竟他隻有三百乘兵力而已啊!一個不慎,還會深陷敵軍重圍之中!”

  “三百乘自是不夠覆滅敵營的,但若隻是用於破壞建築工事呢?”高乂反問道,“譬如對麵那座祭祀星辰的祭台?”

  其子析聞言再度舉目南望,而後立即發現了一處先前不曾察覺的細節。

  雖然這座高聳的祭台大體上處於敵營的中央,但敵軍大概是出於謹慎的考慮,祭台其實更靠近河岸的方向。

  如此一來,公孫乙殺入敵營繼而衝破紫龍衛防線後,最先麵對的其實不是營中兵力密集之處,而是這座被主力保護在戰場後方的祭台。

  而更關鍵的是,敵軍為了用最短時間搶修起這座祭台,並沒有使用通常更為穩固結實的夯土之法,而是直接用木頭搭起一個中空架子,再蒙上一層幹牛皮防箭防火,便算了事。

  如此快是夠快了,甚至都已經在上頭敲打彈唱了好幾日。

  可萬一有敵軍抵近摧毀,也不過是一兩刻鍾的功夫。

  甚至遇到破壞力驚人的俠客聖人,一個蠻牛式衝鋒就能解決問題。

  “如此說來,便是連公孫乙將軍也認為,這座祭台就是敵軍最終勝手所在了?”

  “不然呢?”高乂攤手道,“敵軍渡河將近半月,與前羽王鏖戰也快有三日,敵營中有什麽布置,我們基本上看得個七七八八了。除了這座日夜祭祀不斷,時不時有星輝如瀑衝刷其頂的祭台之外,左相還能想到彼輩藏了什麽足以翻盤的製勝手段?”

  “不可能有其他了。”其子析果斷搖頭,“若非彼輩故弄玄虛,那關鍵便在這座匆匆立起的祭台了。”

  ……

  因為前羽王深知本日便是公孫乙給出的最後期限,也因為到了主力決戰的階段雙方早就殺紅了眼,故而這夜再無什麽入夜收兵的說法。

  或是主帥以“燭陰”之法為戰場挑起一抹如晝亮色;

  或是四曲宮中放出珍藏多年的玄字級法寶長明燈點亮四野。

  到了大戰第三夜,雙方終於進行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夜戰。

  夜戰的麻煩之處不僅僅在於視野遠不如白天開闊,更在於黑夜本就是萬物用來休養生息的時候。

  尤其是人族。

  這是人身經過千萬年衍化最終形成的本能節律,很難為主觀意誌所轉移。

  至少在這方世界仍是如此。

  於是入夜以後,雙方戰士都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各種困倦、乏力的負麵狀態。

  特別是輪番激戰一個白天以後,這種感覺尤為洶湧難忍。

  一個直接的後果便是,各種失誤、犯錯的現象漸漸增多。

  有些本來稍稍留神就能避免的錯誤,會沒有任何道理地冒出來。

  隻能說雙方都在加速犯錯,就看誰犯錯更少一些,又更能抓住對麵犯錯創造出來的戰機,擴大優勢。

  如此稀裏糊塗地亂戰到後半夜,作為防守方的齊國聯軍,終於犯下了一個足以導致全軍崩潰的大錯。

  準確來說,犯錯的是負責掩護側翼的一支山人大能小隊。

  因為山人不擅長作戰,隻能用來作為某種盾牆,故而主帥田恕幹脆將他們這種能力發揮到極致,乃是讓他們時不時頂上最前方,為後方主力作戰部隊爭取輪換休整的時間。

  山人小隊也一直完成得十分出色。

  但到了第三日冥夜時分,不知是想起頭一日天罰之刑的可怕情景,還是因為連日作戰太過疲憊,在這一刻,這隊山人大能出現了片刻的遲疑。

  確實也隻有片刻,畢竟身處前線,周圍不是敵人就是袍澤,都是殺紅了眼的狀態,哪裏有那麽多閑工夫發愣呢?

  但也正因為這片刻他們確實遲疑了,以至於三閭疲倦到極致的虎字營紫龍衛未能及時撤下休整,進而在敵人不要命地撕扯之下,陣型被衝開,而後沒有任何意外地被分割、包抄,乃至於整體殲滅。

  毫無疑問,虎字營紫龍衛是齊軍正麵作戰序列中絕對的一線主力。

  一營紫龍衛的常規編製不過十閭而已,連上預備役也不超過十五閭。

  一下子損失了三成主力,足以對戰線的平衡產生重大影響。

  前羽王意識到這個是足以改變全局的戰機,立即將大量兵力投入這個方向,乃是希望再度撕開聯軍防線缺口,進行更大範圍的分割包抄合圍。

  聯軍統帥田恕自然也立即意識到問題嚴峻,第一時間抽調其他方向的兵力去填補缺口。

  可話說回來,大戰到了這個地步,雙方主力盡出,早就傾盡所有,哪裏還有什麽空餘的有生力量可言呢?

  於是不出絕大部分人預料,那半營一直堅守河岸方向不走的紫龍衛,終於還是動了。

  也沒有全動,隻分出了兩閭兵力,也就是五分之二。

  甚至為了填補一些空出來的防守漏洞,河中遊弋的王族鮫狄精銳還主動登岸入營。

  然而不管聯軍如何謹小慎微,如何盡力維持防線完整,就因為這麽一動,遠在衛河南岸一側的某位兵家聖人心中,也跟著一動。

  公孫乙心動了。

  於是以他為首的三百乘車馬,也終於開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