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8 章
  若論舒心, 常氏一族人人慘淡,似乎才堪報了前世她蘇氏一門被牽累之仇。

  可就是前世,常氏中也有好人,也有與此無關未對她起過成見的不相幹之人, 蘇苑娘就是對常家人有極大的成見,她也未曾有怪罪無辜中人之意。等到她明白常伯樊的意思,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放棄常氏全族,她倒也沒有她曾以為的那般不快。

  到底又經一世, 她不再、亦不敢以為世事非黑即白才叫清明公正。

  “是了。”常伯樊的話後,她淺頷首。

  “苑娘,你的心意我了,你不必憂心, 族人我自有安排, 必不會讓他們絆住我的腳。”她無怨怪, 常伯樊卻覺有些對不住她,不禁輕聲出言安慰道。

  她不是這般意思, 但他如此認為也罷, 蘇苑娘淡淡一笑, 不再言語。

  她現在留在常家有她的考量,但她也不寄希望於他如何。她的父母和她的以後, 她自會謀劃,而能幫常伯樊的, 她自當盡力, 可她也隻會止步於盡力, 她不會為他像為父母那般拚命。

  他最後如何,取決於他自己,就如現在常家人的命運,取決於他們本身的決定。

  人當是自己為自己謀求,蘇苑娘現在凡事隻求自己,對常伯樊便毫無所求——常伯樊能順她她自然高興,不順著她,她也生不出怪來。

  她雲淡風輕,卻愈發讓常伯樊感覺她捉摸不定,心思牽掛在她身上,但凡在家時,眼睛就定在她身上不放,看在下人的眼裏,還以為他深深癡迷於主母,常府從上到下,無一人膽敢對蘇苑娘不恭。

  **

  不見幾天,來臨蘇城裏的常氏族人一天比一天比,常氏客堂客滿,來的人比來參加年前常伯樊喜事的客人還多,多人不得不借住親近一些的親戚家裏。

  客堂來人,吃食柴火皆由公中出,由族長夫人也就是本家主母常家主母定,蘇苑娘這幾日在府裏聽到的最多的消息就是族裏何處來人了。

  人一多,她就派了府裏得力的管事過去,這下客滿,她就讓旁管事把他那得力的侄子也派了過去。

  這時常伯樊底下的得力掌櫃皆被常伯樊派出去有事去了,寶掌櫃這等老辣之人聽說是從天明忙到晚,這陣子連過來請安的空都沒了,無人得閑,好在蘇苑娘掌家的這段時日,經旁管事的手,府裏有幾個管事尚能經用,還能派出去兩個。

  此前蘇苑娘還當自己身邊的人管用,經此一事,還有要上京的事,她身邊就顯出人不夠用了,她尋思著靠自己在短時日可能挑不出能用的人來,便給娘親書信一封,告知了她目前的處境,讓娘親給她挑幾個身後無依靠當過管事調*教娘子的管事嬸娘來。

  蘇夫人本因女兒可能要赴京之事心情鬱鬱,收到女兒的事後,恁是目瞪口呆不已,她收到信時,蘇讖正好出外訪友不在家中,等到他一回來,等候良久的蘇夫人把信就摔到老爺身上。

  “你瞧瞧,你寶貝兒可是長大本事了!”

  蘇夫人說得甚是沒好氣,蘇讖還以為出事了,拿起信一看,也是被女兒要人的口氣嚇了一跳,嚇過之後,他便大笑了起來,彈著信紙取笑夫人道:“你以前當她心思空空鎮不住那經過事的婆嬸,反而容易被人拿住,隻管給她身邊養單純天真的小丫鬟,還擔心她被小丫鬟反欺壓過來,現在她長大了,還敢開口管你要有本事的婆嬸,這是高興的事,你怎地還生氣上了?”

  蘇夫人翻了個白眼,“她這想一出又一出的,這臨蘇城裏,我臨時管哪給她找調*教過人的姑婆去?你當這是大京。”

  “也不是沒有。”

  “那你給她找去。”蘇夫人怒不可遏。

  “你這就不講理了。”

  “看你養的好女兒。”

  蘇讖卻是笑得合不攏嘴,彈著信紙喜不自禁與夫人道:“二娘,你說我自來喜歡我憨兒那嬌俏呆憨的性子,可為何她如今有了自己的小心思,與別的小娘子已別無二樣,沾了好生的世俗氣,我為何卻好生歡喜呢?”

  蘇夫人一個沒繃住,嘴角翹起,用眼睛刮了蘇老爺一眼,方道:“你的小仙女下了凡間,你還怪高興的起來的。”

  “哎呀,下凡就下凡罷。”蘇讖拿著信又看完一遍,抬頭與夫人道:“我們仔細給她找找罷,臨蘇沒有,周邊找找。京裏那邊也給兒媳送個信去,也讓替我們尋摸著,我們若是沒找到合適,她那邊也有人替上,欸,夫人,你問問我們兒,她可是真要上京城,有了個準信,我們也好往她嫂嫂那邊去信。”

  “哪有事求到兒媳身上去的?”蘇夫人不認同蘇老爺的主意,雙眉緊皺道,“不用跟她說了,我來想法子。”

  “這哪是求,都是一家人,哪有求不求的說法。你的心思我懂,甫兒也懂……”說致此,蘇讖想及這娘倆,一個傷心沒好好親自照顧兒子幾年,一個擔心娘親太過於擔心想念他因而愧疚難安,母子倆皆是求而不能、求而不得,起因皆是因他敗北南下,才讓他們母子在長子年少時就生生分隔,蘇讖不禁呆愣了下來。

  “老爺,老爺……”

  蘇讖回過神來,朝夫人笑道:“兒媳是個好的,她跟我們長兒是一條心,你不用那才是生疏了。”

  蘇夫人心裏五味雜陳,苦笑道:“不說這個了,能給他們少一事就少一事罷,我們已過多偏疼在眼前的了,不能太寒了他們的心。”

  “你啊,就是想不開。”

  “哎。”哪兒是什麽想不開,蘇夫人也想跟別的婆婆一樣對兒媳婦指手劃腳,可那是兒媳婦人在屋簷下受著長輩的庇佑,長輩有指手劃腳的權利。可她兒媳自己一個人當著家,擔著一家大小的苦愁,她也沒幫過什麽,她何來的臉麵反過去讓個小輩多做。

  “要不我寫信與居甫說。”

  “老爺,這事我們為苑娘忙罷。居甫和兒媳婦有那個孝心,我心裏清楚,可我們為人父母的,也沒給他們擔過什麽事,也別給他們多找事。”

  “說的什麽話,兒媳前些日子不是來信,感恩你送去的銀子物什?不是說正好幫了大忙嗎。”

  說到這個,還是苑娘提醒的,還說要給嫂嫂送她嫁妝回禮。

  她的一雙兒女,一個早年離家不在身邊,一個從小癡癡憨憨不知人間險惡,可他們一個個皆天真良善,心存父母,不愧為是讖郎與她的兒女,她活到此,能得此兒女,一生足矣,蘇夫人被老爺說服,溫聲笑道:“好了,知道了,我說一句你就有十句等著我,還說你不得了?這事先別忙,等我問過苑娘再說,這事若是如我們所猜,苑娘去京也好,能見見兄嫂,當是替我們一家團聚了。”

  蘇讖撫須額首不止,他止住了話,不願往下深說。

  他娘子早想念兒孫一家多時了。

  **

  不提蘇苑娘給母親回信去後,蘇家如何忙碌不說,這廂常太白等人因赴任在即,臨行在家做酒,三人親自上門請家主過去喝餞行酒。

  就是這些日子露麵行了威名的常文公,他家中的曾孫常孝文也親自登門送了曾祖親筆所寫的請柬,請常伯樊夫妻倆上門喝酒。

  這一舉,讓臨蘇城的常氏族人紛紛道文老祖一家的禮數很足,對本家很是敬重,把此前三位恩科秀才進城,唯獨文老祖家曾孫沒去這事忘了。

  這三家是商量過的,三家按輩分、年齡分三天做宴別酒。先是常六公家的常太白第一天做,常隆歸之子常笠行於其後,最後方是文老祖家中曾孫常孝文。

  這三家寫的帖子請的是常伯樊夫妻二人,這三人是常伯樊此代、乃至他父親那代,兩代中唯獨入了仕途的常氏族人。

  這廂但凡得了消息,離臨蘇不遠的常氏族人都來了臨蘇城,酒席鋪的很大,一擺就是上百桌,擺酒之前,常伯樊此前讓蘇苑娘送去了給常六公和常隆歸兩家送去了他們夫妻倆的賀禮,兩家每家二百兩雪花銀,這兩家他們夫妻倆本是必去,還有文老祖行了禮數,來了及第的秀才做麵子,他家也是免不了的。

  這天他們近午,夫妻倆人就從主府出發,先去了常六公家,因著這種大日子,大房夫妻也被帶了出去,坐在了他們後麵的馬車裏。

  因著此,三姐帶著明夏,還有她娘胡娘子還有兩個蘇家陪嫁過來的粗使婦去了後麵的馬車看管,蘇苑娘身邊隻留了通秋。

  一路上常伯樊在跟蘇苑娘說今日到六公府的一些臨蘇城中有頭有臉的人家可能來的家眷,嘴上說個不休。

  這些昨日旁管事就在她耳邊說道過一遍,仔細聽來,常伯樊說的還沒有旁管事說的細,也沒她知曉的多。但看他極想與她多多傾訴,蘇苑娘便從頭到尾又仔細聽了一遍,聽到與她印象中有所差入的,她就頓下來多問一兩句,如此一來,她還沒到六公府,便把臨蘇城裏有點身份地位的人家又多認了一遍,知道的比前世在常府多年的還要多。

  她聽的仔細,常伯樊說的滿足,等地方到了,馬車停了,他還有些意猶未盡,正要跟她多說兩句,卻聽外麵南和笑嗬嗬道:“家主老爺,主母夫人,親家大老爺、大夫人已經到了,正等著要見老爺夫人呢。”

  ※※※※※※※※※※※※※※※※※※※※

  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卷卷、穗心所域、藥罐子、悠悠水如藍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鈍刀子慢磨、妮妮、z 10瓶;糖果富豪、24346040 5瓶;讀者之中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