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第 36 章
  這夜蘇苑娘在內堂坐到子夜, 直到客人散盡, 又把明日的飲食起居所需之事皆一一安排妥當,方才起身。

  這當中有兩個幫著管家的管事沒有來, 蘇苑娘吩咐的時候把安排他們的事務讓柯管家的代傳, 臨走前,又與柯管家道:“明日他們手上的事要是辦不好, 就由你接管, 不要特意來稟我。”

  至於錯了, 該怎麽罰, 就怎麽罰。

  那兩個管事, 推托忙,一天都沒來見過當家夫人,柯管家心知是怎麽回事, 那兩人是大爺的人, 新夫人上馬,他們獲大爺授意, 借故想生些端倪出來掃新夫人的威風。

  這家不是好當的, 柯管家本欲幫扶著夫人一些,但一聽夫人有意把這兩個人的失責怪罪到他身上, 柯管家心裏不怎麽痛快, 對蘇苑娘臨走前的這一特意叮囑更是心生反感,拱手回道:“老奴回去就親自找他們當麵傳話, 至於……老奴手上的事情也多啊。”

  “你是管家, 管家的事若是做不好, 不行,那就換個人能做好的。”蘇苑娘知道柯管家持仗的是什麽,但他持仗的再大,能大過她去?

  這常府上下的人就是皆換了,常府亂成一團麻,對她亦有益無害。

  “夫……”

  “夫人”兩字尚來不及出口,柯管家就看著新當家夫人領著丫鬟們出門去了。

  柯管家當場臉色青黑,沒來得及退下去的各大管事皆低眉垂眼,不敢看他。

  常府的天,變了。

  **

  蘇苑娘回去後剛上床,滿身酒意的常伯樊就被扶了回來,他醉了,服侍他的小廝和幫忙的婆子在外屋一通忙,把他擦幹淨送了進來。

  但他身上還是有著一股酒意,蘇苑娘躺了躺,還是嫌人臭,叫了守夜的通秋在榻椅上鋪床。

  通秋聽令,就是在鋪床的時候小聲地問了句娘子:“娘子,姑爺明日醒來要是找不到你怎麽辦?”

  “怎麽找不到了?”

  “您不是……”

  “沒一丈遠,睜開眼就望到了。”

  她知曉通秋的意思,在世人看來,丈夫無論如何當娘子的都不能嫌棄,喝醉了更是要站他身邊服侍,哪有避之不及的道理。

  但蘇苑娘現在卻不如此認為。

  他難過了,那就難過他的去,她幫不上什麽忙,還會因睡不好跟著一道難過,這已是他給她添了麻煩,明日還有堂嫂要找她談事,要是因她沒睡好耽誤了事,更是他的罪過。

  為了他們倆都好,還是他難過他的,她好過她的才是恰當。

  “娘子,若是姑爺半夜渴了……”通秋道。

  “等會兒你讓葉婆婆守在門口。”這不有下人麽。

  “奴婢也在的,奴婢倒。”通秋忙道。

  “你是我的丫鬟。”蘇苑娘看著她的丫鬟。

  “是喔。”倒是這個道理,若是她沒睡足,明早侍候娘子洗漱怕得糊塗,知春姐姐也會說她。

  “叫葉婆婆。”看丫鬟懂了,蘇苑娘甚是滿意。

  “奴婢知道了,您現在歇下?”床已鋪好,通秋扶她,彎腰幫娘子抬腳上榻,替躺下的的娘子蓋被子。

  “你隻管管我。”通秋要走時,蘇苑娘睜著明目,跟簡單忠厚、心裏隻裝得一二人、兩三事的丫鬟道。

  “奴婢知道的。”通秋是個實心眼,自知自己的短處,心想著自己還是隻管服侍娘子就好,姑爺有姑爺家的人操持著呢。

  這夜淩晨,酒意一過,常伯樊稍稍清醒,摸到身邊沒人,驚坐了起來,大叫了一聲“苑娘”。

  聲音震醒了坐在內外屋中間圓門處的守夜婆子。

  葉婆子慌忙進來,“老爺有何吩咐?”

  “夫人呢?”

  “夫人在榻上。”葉婆子趕緊點燃燈。

  榻上的夫人也已被驚醒,偏過頭,與驚坐起來的男人對視了一眼,朝他額首示意她在著,便又回過頭,閉眼歇息。

  她處變不驚,看樣子還打算睡,一身冷汗的常伯樊連喘了幾口氣,看著她安安靜靜躺著的樣子,不由地苦笑了起來。

  “老爺,喝水。”葉婆子倒了杯水過來,小心翼翼地請示:“是夫人讓我進來侍候您的,您還有何吩咐?”

  “南……”南和呢?一說,常伯樊想起長隨要早間才來,他搖搖頭,接過水一口飲盡,眼睛一直看著榻椅那邊。

  把杯子給了婆子,他放輕了聲音,問:“夫人怎麽睡到那裏去了?”

  婆子心裏早嘖嘖稱奇過了,新夫人真真是怪,身上連賢惠影子都找不到一絲,但新夫人再如何,也輪不到她說,她小聲如實回道:“夫人覺著您身上有絲絲酒味。”

  “是嗎?”常伯樊嗅自己的衣裳。

  是有些。

  “叫人準備熱水抬到浴房。”

  “啊?”

  常伯樊看了沒領過意的婆子一眼,看得婆子心口一滯,連忙道:“老婆子這就去,這就去。”

  說著也不敢停留,小跑著去了。

  “姑爺?”這時,外屋的通秋也起來了,穿戴好站在了門邊,“您有要吩咐奴婢的嗎?”

  “不用……對了,叫外麵守夜的去把南和叫過來見我。”

  “是。”

  通秋去了,常伯樊又聽到門在深夜當中輕輕吱呀的聲音。

  他坐在床上看著榻椅上安靜的人兒,半晌,他下了地,去了榻椅處。

  “苑娘?”他小聲地叫了她一聲。

  她沒醒。

  常伯樊沒有靠得太近,伸出手替她掖了掖被子,抬腳輕步邁到了桌子處,吹熄了剛點亮的燈火,方朝圓門輕步走去。

  黑暗中,蘇苑娘睜開眼,就著外麵依稀淺淡的燈水看著他朦朧的影子,直到他消失在門口門簾處。

  他身上的酒味好像淡了一些,沒那麽討厭了,就著這個想法,她睡了過去。

  **

  蘇苑娘清晨醒來不見常伯樊,早膳用到一半,南和過來請,說京都的昌大爺臨時有事提前要走,老爺讓他過來請她過去一敘,一家人一道用個早膳。

  “要走?”蘇苑娘確認了一下。

  “是的,說是汾州那邊昨日來信有要事請昌大爺過去,小的聽說是,”南和靠近了些,放低了聲音,跟夫人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昌大爺以前有個同窗好友是汾州城的人,據說犯了那種大事……”

  南和做了個砍頭的手勢,接道:“一聽說我們昌大爺回臨蘇了,他們家裏人就找上門來了,求辦事呢。”

  這個事,蘇苑娘前世不清楚,她不知道發生過這種事情,南和也沒與她說過,而她也沒有送過京城分家的堂大伯。

  此生發生了許多上世未曾發生過來的事。

  “您去見嗎?爺說了,您想去就去,不想去也無妨。”

  “去。”要去,前世沒聽說過的事聽說了,前世沒送行過的人,送上一送又何妨。

  蘇苑娘沒有久耗,漱漱口,擦擦嘴,就與南和去了。

  常孝昌一見到她,連忙站起身,與她告罪道:“弟媳婦,為兄有愧,你們的婚事我沒及時趕上,這沒呆上幾天就又要走,實在有失欠妥,還望你海涵,我這臨時要走,也是有那人命關天的事等著為兄去幫忙,還請你莫要生為兄的氣,來日等你們夫妻二人回京都分家,我跟你嫂子再好生做東與你們賠罪。”

  “您客氣,不礙事,我不生氣。”蘇苑娘朝他福了一記。

  她這是直直接接說她不生氣,且一點生氣的樣子也沒有,懵懂呆鈍,但也天真嬌俏,頗有些大智若愚的感覺,常孝昌覺著有這不諳世事的小娘子陪著心思深沉的堂弟也好,男人嘛,浮世中博殺已夠辛苦,枕邊人還是單純簡單點好。

  “來,坐,”這廂,常伯樊扶她坐下,與她解釋:“是昌堂兄舊日的同窗好友出了大事,此人本籍汾州城的人,離我們臨蘇近,近來打聽到昌堂兄回本家來替我們賀喜,昨日就找上門來了,懇請他過去幫忙主持大局,此人與兄長以往感情甚好,他出了事,兄長是必要走這一遭的。”

  “對。”是要走去幫忙的,蘇苑娘也讚同。

  看她毫不猶豫點頭說對,常伯樊不禁微笑起來,與她說話的聲音更顯柔和,“兄長臨走前想親自與你辭別,就讓我請你過來了。”

  好客氣,蘇苑娘抬頭朝那位客氣的堂兄看去,與他道:“您是前去幫忙嗎?”

  “是。”常孝昌一怔,作答。

  “那回禮不好隨身帶在身邊。”蘇苑娘略略一沉思,回頭與身邊的常伯樊商量:“楊家鏢局三月走一次京都的鏢,三月底就有一次,我們把回禮讓楊叔叔一家給大伯送回家去罷,大伯的行李與不需帶在身邊的隨身之物也一並托楊叔叔他們送去。”

  她昨日看過大伯送到管家手裏的采買,他要采辦許多物什帶回京都,那一個單子就要裝上兩三車了,且現在也沒備妥他單子上之物,還需得三五七日方才備齊。

  這位堂兄對她客氣,又有好名聲,蘇苑娘當下就想好了主意,把他要的想了法子給他送回去。

  “楊家鏢局?”常孝昌看向堂弟,他知道新起勢的楊家鏢局,他常年關注臨蘇的事,自是知道這一兩年臨蘇在京都的進奏院大有名聲的楊家鏢局,這一家鏢局據說是一隱姓埋名的楊姓氏族一支出世來討生活的主支所建,其家族來源可追溯到前朝一位舉世聞名、戰功累累的楊姓大將軍,他知道他們常家與楊家是沒什麽交情的,但聽弟妹口氣,好像與楊氏一家交情不錯。

  常伯樊與他道:“楊家鏢局的大鏢頭與我嶽父是莫逆之交,這家的鏢局這兩年每三月來返京都臨蘇一次,押送各大家托付他們來往兩地的貨物,也幫一道來往兩地的走商護護性命安危,按規矩找他們辦事是要提前一兩月商量的,但苑娘托付,有她開口,想來他們家會答應的。”

  “楊叔叔會答應的。”蘇苑娘在旁幫著肯定。

  楊叔叔楊嬸嬸很疼愛她,對她的父母親更是情義深重,當年兄長無法親自前來接她去京都,就是他們冒著整個臨蘇常氏一族的眼線,偷偷把她送回到了兄嫂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