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 12 章
  一靠近長綠榭,常如平的步伐快了,遠遠見主家當家站在亭廊下,他拱起手,朗聲道:“樊爺。”

  常家本府的人稱當家為老爺,分家的人就稱叫當家的為一聲樊爺,以往還可尊稱當家一聲伯爺,如今榮光不再,不好再作稱,叫也不是本姓人能叫的。

  至於二爺這個稱呼,是萬萬沒人敢叫的。

  “平哥。”常伯樊嘴角微微一勾,拱手回禮。

  “不敢不敢。”常如平與常伯樊同輩,但他們與本家已隔著三代了,是尚在五服的親戚,但不是極親的親人,便連排輩他們這家早已不跟著主家走了,此前主家冷淡,與他們走動的不多,已想過這門親戚用不了幾年就不用走了,沒想成換了下任當家,這走動反而有了。

  這次常如平提前得到消息,主家要在南徽開堂設鋪,且有意於他分管主持,他便帶了厚厚的重禮前來,喜宴一過,客舍靜待見人。

  他還以為要多等幾日,沒想不過五日,就被叫來,路上他已聽郭掌櫃的說了主枝京都的那脈大爺也在,更是歡喜,這廂三步並作兩步急忙邁過亭榭的台階,連連拱手:“多謝樊爺之請。”

  他今年年及三旬,要比常伯樊年長許多,他在南徽也是稱得上名號的人,但與主家主枝這個龐然大物一比,他們不過是大樹上的一根小小枝蔓而已。

  主家已無爵位,淪落為官商,但餓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們指縫間落下的一點,就夠常如平在南徽城地位拔升不少。

  “平哥客氣,請。”常伯樊請他入內,見到常孝昌,與他們介紹,“這是我京都伯父之長子,名孝昌,與平哥也是年紀相仿,兄長,這南徽分家大脈的堂兄,名為如平。”

  “昌大爺!”一等他話落,常如平神色恭敬,垂首拱手。

  主家在京的關係,就是這家在走動運作,常如平對他的謙敬不比對常伯樊的少。

  “有禮有禮,”常如平忙去扶,“請坐,這個,伯樊,家裏這位兄弟是哪一年的?”

  “我記得……”

  “我乃襄安三年出生。”常如平忙道。

  “我乃襄安元年,看來,為兄還長稍平弟三歲。”

  “是,是,是。”常如平沒想他如此和善,還跟他視親近,受寵若驚,不敢擔當地連連拱手。

  “你跟伯樊一樣,叫我一聲兄長即好,都是我常家的血脈親人,不必生疏。”常孝昌笑道。

  “兩位兄長,請。”此時,常伯樊已為他們倒好酒。

  等到另幾位作陪的自家人一到,常如平已跟常孝昌、常伯樊連碰了幾杯,說話隨意了不少,等人陸續到來,好一陣寒暄,又是碰杯不已,桌上已熱絡了起來,相互之間扯起了親戚關係來。

  這些人被常伯樊叫來,心中皆有數,知道這是以後有用他們的地方,先讓他們碰麵熟悉,也是考校他們能不能相處,是以皆卯足了勁示好,但凡說話者應附者無一不稱貸是,杯盞往來不休。

  常孝鬆到時,臉色不妙,在一幹滿是熱絡笑容的人當中尤顯突出,就如滿堂賓客歡笑當中,突然闖入了一號喪之人般突兀。

  “大哥,來了,”常伯樊見到人,站了起來,淡笑道,“坐。”

  能不知道他來了嗎?這般客氣,做給誰看?常孝鬆怒不可遏,但這麽多人在,不得發作,勉強擠出笑道:“不知道你在請客,我還以為你叫我過來,是……”

  “坐。”常伯樊拉過小廝搬來的椅子,拖到身邊,臉色淡淡:“大哥是以為何事?”

  常孝鬆左右看了看,見沒有另位的座位,這時除了常孝昌,其餘人皆站了起來,等著他入座,他不好挑三揀四,又萬萬裝不笑臉來謝常伯樊的好意,便還是青著臉,走了過去。

  “自家兄弟,客氣,大家坐,坐。”常孝鬆走過去,擠出笑,雙手朝下叫人不必客氣。

  “大爺客氣,大爺客氣。”

  “大爺請坐。”

  “大爺您坐。”

  在場的人話是朝著常孝鬆說的,眼睛卻瞥著常伯樊。

  他不落坐,他們是不會落坐的。

  這個家是誰的,是誰以後賞他們生計,他們一清二楚。

  這已經不是老當家尚在世的時候了。

  “哈哈,行,那我先坐。”常孝鬆故作磊落,坐下時已把怒火掩去。

  不知何時,他這弟弟已把上下的人皆籠絡到手了,以往他還能擺擺兄長的架子,現在老頭子不在,他也不敢輕舉妄動了。

  常孝鬆之前來的時候,還想興師問罪,問問常伯樊那新媳婦是什麽意思,進門沒幾天就敢刁難欺辱嫂子,但到場一看眾人以他馬首是瞻,京都堂兄看著他的眼分明就是在打量,常孝鬆這廂已無問罪的心,心裏反而有些忐忑。

  “看來我來遲了,是我不對,來,我先自罰三杯。”不等落坐的常伯樊坐穩,常孝鬆就已給自己倒酒,站起來敬人,“大堂哥、剴哥、立哥、溫弟,這位是……”

  “徽州那邊的親戚,常如平,平兄。”常伯樊淡道。

  “那是比我還大一點?”常孝鬆道。

  常伯樊頷首。

  “那就是平哥了,來,我給各位敬一杯,賠個罪。”

  常孝鬆連敬三杯,不看僧麵看佛麵,他是常家大爺,無論如何也是要給三分麵子的,眾人起身接了他的罰酒,也敬了他一杯。

  常孝鬆是那長袖善舞的人,且能言善辯,很快就與人拉扯了起來,甚至為與常伯樊爭麵子,故意放低了姿態,即便是以前放都未放在眼裏的分家的窮親戚,他也特意找了話跟人聊得推心置腹。

  兩柱香下來,酒桌上隻見他跟眾人推杯換盞,不事聲張的常伯樊倒顯得平平無奇了。

  末了,常孝鬆大醉,借著酒意,他拿著筷子指著常伯樊當著眾人大笑道:“此前我還以為二弟是找來我道歉的,沒想是來見兄弟的,是以臉色不好瞧了點,驚著了諸位自家兄弟,恕罪,恕罪啊。”

  他喝“糊塗”了,在場的人可沒有,麵麵相覷之餘,皆借著低頭吃菜,無一人接常孝鬆的話。

  都是無情無義的混帳,酒白敬了,常孝鬆醉眼看著無一人幫他,心中怒火又起。

  等著常家到他手裏,看他怎麽收拾這幫狗眼看人低、給臉不要臉的東西。

  “二弟啊,”無人接話,下一刻,常孝鬆打了個酒嗝,滿臉醉意喃喃道:“算了,你媳婦畢竟是你媳婦,我們哪敢不敬啊,此事就罷了,我……”

  此時,“叭”地一聲響,常孝鬆的臉,重重倒在了酒桌上。

  旁邊的杯碗被他這一倒,帶到了地上,碎成了片。

  這廂天已漸黑,水榭靜悄悄地一片,無人說話,不久,有人的聲音響起:“天黑了,點燈。”

  “是,老爺。”站在梁柱後的郭常櫃出聲,笑容滿麵,那副笑臉,衝破了黑色當中的那片陰霾:“老爺,大爺喝醉了,要不要背回去?”

  “抬碗醒酒湯來。”

  “是。”

  “大爺是喝多了……”常如平首先開口,笑道。

  “大哥之意,”常伯樊一一看過在場之人,特地跟常孝昌點了下頭,方才緩緩道:“是上午大嫂帶著一幫人興師動眾去我主院見我娘子鬧了點不愉快,我娘子是那不善言辭之人,平日未曾與人有過口舌之爭,說來論起尊禮法,我還不及她周全,今日上午在大嫂自稱為我長嫂時有些她有些急了,道了一聲庶嫂何敢自稱長嫂,大嫂便昏了過去……”

  “這……”常如平和他身邊一人又是麵麵相覷,不敢隨意搭話。

  這是家事,他們就是親戚也是隔著一些的,哪好管人家的家務事,但不說罷,又太置身事外,往後如何在當家人手下做事?

  “這弟媳婦說的也沒錯,”不像常如平那般謹言慎行,臨蘇分家中跟本家走得近的常孝立當下就開口:“庶嫂怎麽當起得長嫂?這是要置嫡係一脈於無物不成?嫡庶不分,說出來去了,丟的是我們常家的臉,弟媳婦說兩句,也是為大爺夫人好。”

  “是,就是如此。”常孝立一說,在場的人附和了起來。

  倒在桌上裝醉的常孝鬆一動不動,這時,他的眼裏淌出了淚來。

  他的臉倒向常孝昌,這神色恰好落在了常孝昌眼裏,常孝昌看到,意味不明地眨了下眼,隨即若無其事地和身邊人說起話來。

  燈點起,醒酒湯端來,常孝鬆還是一派醉意不醒的模樣,常伯樊派人送他回去,另當著眾人吩咐下人道:“大爺喝多了,讓他好生養兩天,大夫人身體也不好,你們多多上心,好好侍候著,這幾天府裏的事就別去打擾他們了,讓他們安生休息。”

  “是。”下人帶著人走了。

  在場的人亦不複先前熱絡,皆一一各懷心思,皆想著在這位手腕狠決的當家人手裏做事,怕不是簡單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