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 潰於蟻穴
更遑論,他聽說韶懿郡主師承葉氏一位很有名望的女先生。
和葉州府有些淵緣。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白府能掌控關東道地藥材產地,經營如此龐大的家業,坐擁無數的財富,家底哪能是幹淨的?
沒有了士族庇護,很多東西都經不起徹查,一旦有一條罪名坐實,對他們而言,就是滅頂之災。
葉州府身為遼東三省的首官,萬不可能包庇有罪之人。
白太太嗓子眼有些發幹:“他、他們怎麽敢?白府雖然隻是商戶,但我們背後的韓氏,那可是西安的大士族……”
白老爺苦笑著搖頭:“你還不明白嗎?眼下是豪紳與謝府的鬥爭,韶懿郡主、她背後的虞氏、虞氏背後的保皇黨,及武穆王,牽一而發動全身,與北境的大士族,都互相有一種默契,是不會輕易摻合“商紳之爭”。”
誰都明白,一旦士族摻合進去,就要波及整個朝堂,甚至是大周,至時候就成了權貴相爭的局麵。
這後果,沒誰能承擔得起。
士族不敢輕舉妄動。
白太太不由一愣,一時沒明白他的意思:“我們家可沒少孝敬他們,他們怎麽能撤手下管?我們家如果出了事,對韓氏有什麽好處?”
白老爺搖搖頭:“韶懿郡主不單是一位郡主,她還是本朝唯一一個,一品聖尊懿從郡主,地位堪比嫡公主,她身後站了虞氏、還有以太後娘娘為首的保皇黨、以武穆王為首的宗室,甚至是數以千萬的百姓,她是一位能左右朝綱的郡主,世族傳承不易,隻要不是死敵,沒有哪個士族會貿然招惹,另一個龐然大物,為自己樹敵、立仇,拿百年家業做賭。”
俗說話三代豪門,百年世家。
豪門和世家,都要經過數代累積的底蘊,經營的名望,才能成為真正的權閥家族,源遠流長,長盛不哀。
徐階要“倒嚴”,知道關鍵在於皇上,所以迎奉皇上,深得了聖心,這才“倒嚴”成功。
士紳因何肆無忌憚,不懼周厲王之威?
何嚐不是,朝廷對藩王多猜忌,聖心是站在士族這一邊。
然而,早前“周厲王”一案,挑釁的是天家威嚴,是皇室的尊嚴,皇上對北境士紳,深痛惡絕。
單從今次科舉,北方上榜的仕子寥寥無幾,就能看出皇上對北境的態度。
眼下朝中保皇黨勢大。
士族都不敢和韶懿郡主硬碰硬,自從韶懿郡主來了北境之後,士紳們沒有輕舉妄動,人人都在觀望局勢。
白老爺頹然道:“我們已經成了士族的棄子。”
身處襄平,他們對襄平的局勢更敏銳,了解的更快,也更透徹,再縱觀韶懿郡主,在連城的所作所為,不難推斷出他們現在的處境。
難免就要考慮出路。
屋裏頭頓時一片死寂。
過了許久,白太太聲音幹澀:“我們現在該怎麽辦?”
白老爺重重地歎了一口氣:“後日韶懿郡主要去龍鳳寺拜藥師佛,為了防治災疫,為災民祈福,明麵上隻約了安遠將軍府和黃府,想必與武穆王交好的人家,也會過去給韶懿郡主請安,順便表達一下他們,響應韶懿郡主防治災疫的態度,到時你帶著家裏的女兒一道過去,混在他們之間,跟著一起湊個趣兒。”
白太太一聽就明白了,這是在向韶懿郡主表態,表明了白府對防治災疫的大力支持。
白老爺繼續道:“謝府不是要收買藥材,捐給官府嗎?所有與避疫相關的藥材,都降價三成賣給謝府,聽說韶懿郡主成立了一家香坊,要大力製作有關避疫的香藥,再調一批製作香藥所需的藥材香料,無償捐給韶懿郡主的香坊。”
白太太有些猶豫:“可如此一來,韓氏那邊……”
白府轉投了武穆王,勢必要得罪韓氏。
他們家和韓氏合作多年,彼此雙方都掌握了對方不少秘事,韓府不敢貿然得罪韶懿郡主,可想要對他們動手,卻是輕而易舉。
周厲王的死,和白府也有幹係,韓氏要對白府下手,韶懿郡主決不可能為了他們家,和韓氏正麵為敵。
白老爺一臉無奈:“早在當初,周厲王沉冤昭雪,北境落入武穆王之手時,就早該知道,遲早會有這麽一天,當時就應該做出決斷。”
隻是那時,他們都被朝廷殺破了膽兒,擔心殷懷璽對他們懷恨在心,轉投武穆王的都是當初,沒有參與逼害周厲王,卻逼於士族之威,不得不袖手旁觀的人。
加之那時,殷懷璽身體殘病,經禦醫確認,活不過二十,他們連周厲王都不懼,又何懼一個年弱殘病的廢人?
皇上出於對藩王的本能忌憚,便是信任殷懷璽,也留了後手,有心利用北境士紳牽製藩王,所以當年皇上殺得最多的,卻是豪紳,士族則相對少一些。
他們對朝廷還有用,隻要不是明麵上犯了罪過,殷懷璽也不能明目張膽地動他們。
若向殷懷璽投誠,誰知道後果會怎麽樣?
種種原因,利弊權衡之後,還是暫時維持現狀,對他們而言最是穩妥。
白老爺搖搖頭:“隻可惜,武穆王到底不是周厲王。”不會輕易受製於人。
殷懷璽鎮守北境之後,對北境的掌控日益加深,尤其是遼東三省,幾乎已經盡在他的掌控之下。
所有人,都認為北境的大部分資源、經濟,都集中在山、陝、甘、青四地,遼東三省地廣人稀,資源短缺,短時間確實能緩解幽軍受製於人的窘境,可時間長了,隨著遼東三省物資消耗,武穆王還是要“受製”他們。
可萬萬沒有想到,韶懿郡主種出了高產又不挑土質的番薯。
更沒想到,掌控航運的謝府會來北境。
武穆王缺乏的物資,可以經過海運到武穆王手中,也不會受製於任何士紳,成為了對付士紳最有力的籌碼。
白太太明白他的意思,隻是心中尚有顧忌:“隻怕,當初沒能下了決斷,現在武穆王就更不會領情。”
兩頭不討好,還要鬧個裏外不是人。
到那時,白府就真完了。
和葉州府有些淵緣。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白府能掌控關東道地藥材產地,經營如此龐大的家業,坐擁無數的財富,家底哪能是幹淨的?
沒有了士族庇護,很多東西都經不起徹查,一旦有一條罪名坐實,對他們而言,就是滅頂之災。
葉州府身為遼東三省的首官,萬不可能包庇有罪之人。
白太太嗓子眼有些發幹:“他、他們怎麽敢?白府雖然隻是商戶,但我們背後的韓氏,那可是西安的大士族……”
白老爺苦笑著搖頭:“你還不明白嗎?眼下是豪紳與謝府的鬥爭,韶懿郡主、她背後的虞氏、虞氏背後的保皇黨,及武穆王,牽一而發動全身,與北境的大士族,都互相有一種默契,是不會輕易摻合“商紳之爭”。”
誰都明白,一旦士族摻合進去,就要波及整個朝堂,甚至是大周,至時候就成了權貴相爭的局麵。
這後果,沒誰能承擔得起。
士族不敢輕舉妄動。
白太太不由一愣,一時沒明白他的意思:“我們家可沒少孝敬他們,他們怎麽能撤手下管?我們家如果出了事,對韓氏有什麽好處?”
白老爺搖搖頭:“韶懿郡主不單是一位郡主,她還是本朝唯一一個,一品聖尊懿從郡主,地位堪比嫡公主,她身後站了虞氏、還有以太後娘娘為首的保皇黨、以武穆王為首的宗室,甚至是數以千萬的百姓,她是一位能左右朝綱的郡主,世族傳承不易,隻要不是死敵,沒有哪個士族會貿然招惹,另一個龐然大物,為自己樹敵、立仇,拿百年家業做賭。”
俗說話三代豪門,百年世家。
豪門和世家,都要經過數代累積的底蘊,經營的名望,才能成為真正的權閥家族,源遠流長,長盛不哀。
徐階要“倒嚴”,知道關鍵在於皇上,所以迎奉皇上,深得了聖心,這才“倒嚴”成功。
士紳因何肆無忌憚,不懼周厲王之威?
何嚐不是,朝廷對藩王多猜忌,聖心是站在士族這一邊。
然而,早前“周厲王”一案,挑釁的是天家威嚴,是皇室的尊嚴,皇上對北境士紳,深痛惡絕。
單從今次科舉,北方上榜的仕子寥寥無幾,就能看出皇上對北境的態度。
眼下朝中保皇黨勢大。
士族都不敢和韶懿郡主硬碰硬,自從韶懿郡主來了北境之後,士紳們沒有輕舉妄動,人人都在觀望局勢。
白老爺頹然道:“我們已經成了士族的棄子。”
身處襄平,他們對襄平的局勢更敏銳,了解的更快,也更透徹,再縱觀韶懿郡主,在連城的所作所為,不難推斷出他們現在的處境。
難免就要考慮出路。
屋裏頭頓時一片死寂。
過了許久,白太太聲音幹澀:“我們現在該怎麽辦?”
白老爺重重地歎了一口氣:“後日韶懿郡主要去龍鳳寺拜藥師佛,為了防治災疫,為災民祈福,明麵上隻約了安遠將軍府和黃府,想必與武穆王交好的人家,也會過去給韶懿郡主請安,順便表達一下他們,響應韶懿郡主防治災疫的態度,到時你帶著家裏的女兒一道過去,混在他們之間,跟著一起湊個趣兒。”
白太太一聽就明白了,這是在向韶懿郡主表態,表明了白府對防治災疫的大力支持。
白老爺繼續道:“謝府不是要收買藥材,捐給官府嗎?所有與避疫相關的藥材,都降價三成賣給謝府,聽說韶懿郡主成立了一家香坊,要大力製作有關避疫的香藥,再調一批製作香藥所需的藥材香料,無償捐給韶懿郡主的香坊。”
白太太有些猶豫:“可如此一來,韓氏那邊……”
白府轉投了武穆王,勢必要得罪韓氏。
他們家和韓氏合作多年,彼此雙方都掌握了對方不少秘事,韓府不敢貿然得罪韶懿郡主,可想要對他們動手,卻是輕而易舉。
周厲王的死,和白府也有幹係,韓氏要對白府下手,韶懿郡主決不可能為了他們家,和韓氏正麵為敵。
白老爺一臉無奈:“早在當初,周厲王沉冤昭雪,北境落入武穆王之手時,就早該知道,遲早會有這麽一天,當時就應該做出決斷。”
隻是那時,他們都被朝廷殺破了膽兒,擔心殷懷璽對他們懷恨在心,轉投武穆王的都是當初,沒有參與逼害周厲王,卻逼於士族之威,不得不袖手旁觀的人。
加之那時,殷懷璽身體殘病,經禦醫確認,活不過二十,他們連周厲王都不懼,又何懼一個年弱殘病的廢人?
皇上出於對藩王的本能忌憚,便是信任殷懷璽,也留了後手,有心利用北境士紳牽製藩王,所以當年皇上殺得最多的,卻是豪紳,士族則相對少一些。
他們對朝廷還有用,隻要不是明麵上犯了罪過,殷懷璽也不能明目張膽地動他們。
若向殷懷璽投誠,誰知道後果會怎麽樣?
種種原因,利弊權衡之後,還是暫時維持現狀,對他們而言最是穩妥。
白老爺搖搖頭:“隻可惜,武穆王到底不是周厲王。”不會輕易受製於人。
殷懷璽鎮守北境之後,對北境的掌控日益加深,尤其是遼東三省,幾乎已經盡在他的掌控之下。
所有人,都認為北境的大部分資源、經濟,都集中在山、陝、甘、青四地,遼東三省地廣人稀,資源短缺,短時間確實能緩解幽軍受製於人的窘境,可時間長了,隨著遼東三省物資消耗,武穆王還是要“受製”他們。
可萬萬沒有想到,韶懿郡主種出了高產又不挑土質的番薯。
更沒想到,掌控航運的謝府會來北境。
武穆王缺乏的物資,可以經過海運到武穆王手中,也不會受製於任何士紳,成為了對付士紳最有力的籌碼。
白太太明白他的意思,隻是心中尚有顧忌:“隻怕,當初沒能下了決斷,現在武穆王就更不會領情。”
兩頭不討好,還要鬧個裏外不是人。
到那時,白府就真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