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心裏憋屈
以虞兼葭的心性和手段,會使出這樣的招數來壞她的名聲,她是一點也不懷疑。
從虞兼葭提出要去莊子上,她就防了這一招。
一句話,便讓虞兼葭心裏一陣憋悶,好長一段時間沒癢過的嗓子眼裏,又有點發癢了。
她糯了糯唇:“不能在長輩跟前盡孝,也是我的不是,也虧得家裏還有大姐姐,不然我就真的沒臉見人了。”
虞幼窈淡淡一笑:“你好好養著身子,不讓長輩為了你擔驚受怕,就是最好的孝道。”
虞兼葭喉嚨一啞,不知道該說什麽了。
虞幼窈三言兩語,便坐實了她“未盡孝道”這話,她卻也擔心,自己多說多錯,越說越黑,便也不好再說這話了。
於是,她轉了話題:“不知祖母近來身體可好,我在莊子上休養之際,幫著祖母抄了些壽經,祈祝祖母安康。”
虞幼窈輕扯了唇兒:“祖母有我從旁照料著,身體還好,倒是三妹妹你,便是養著身子,也牽掛著祖母,還為祖母抄寫了壽經,原也是一片孝心,但是胡禦醫交代了,你的身子需靜養,切不能勞累,以免祖母擔心。”
全然一副姐姐擔心妹妹的口吻,卻將她抄寫壽經,孝敬長輩的一片孝心,給越了過去,又扯到她身體上。
仿佛她抄寫壽經,孝敬長輩,還抄出了錯來,責怪她若因抄寫壽經,累著了身子,反還要讓家裏擔心。
旁人聽了她這話,定要認為虞幼窈身為長姐,待她還真是一片關愛。
可是!
隻有虞兼葭自己才知道,自己有多麽憋屈。
便在這時,照料虞兼葭的族嬸進了屋。
虞幼窈擱下茶杯,連忙站起來見禮。
七嬸子堆滿了笑容:“再過幾日就是中秋節,府裏上上下下都要你操持著,哪好特意跑一趟。”
虞幼窈笑著說:“這不是二嬸娘擔心勞累了祖母,讓去二房裏過中秋節,家裏一下少了許多事,這才有時間過來。”
七嬸子笑容一深,簡單的一話,若是往深了一想就不簡單了。
二房的姚氏,是個會做媳婦,也會做嬸娘的人,大房的虞大姑娘,也是嫡長風範,顧著家中的妹妹。
虞幼窈與族嬸說了幾句,就道:“三妹妹在莊子上住了許久,我還是第一次來,少不得要四處看看,就勞嬸子帶我走一走。”
之前不能過來,是因為家裏有年紀大的祖母,有病重的“母親”,還有年幼的幼弟,她也脫不開身。
今兒既然過來了,就該好好看看虞兼葭休養的地方。
七嬸子笑著應下了。
見她們倆談笑熱絡,虞兼葭有些不是滋味,就道:“我陪著大姐姐一起吧!”
楊淑婉對這溫泉莊子很上心,裏裏外外花了不少銀兩,虞兼葭要來莊子上休養,虞老夫人也拿了一筆銀兩,又仔細修繕了一遍,也是處處雅致。
一邊逛著,虞幼窈便問起了七嬸子,虞兼葭在莊子上的情況。
七嬸子自然不會隱瞞:“……大姑娘是個妥當的人,處處都精心打點著來,就是在府裏也不過如此,三小姐每日伺弄草,讀書寫字,過得也清淨,已經有一段時間不見咳喘,府裏每個月,都請了大夫過來給三姑娘請平安脈,也都說三姑娘人閑體寬,身體自然也好了。”
聽了這話,虞幼窈並不意外。
虞兼葭心思便是再多,遠離了虞府的人事,也是眼不見,心不煩,之前都咳血了,但凡是個聰明人,也該知道保重身體。
走著走著,虞幼窈瞧見不遠處的山林裏,隱約有一座小院,在山木掩映之間,透了幾分雅致幽遠。
虞幼窈伸手一指:“那是何處?”
七嬸兒抬眸看去,就笑了:“莊子上的溫泉就在那處,大夫人在那邊修了院子,大姑娘可要過去瞧一瞧?”
楊大夫人在山上山下,一南一北,建了兩座小院,天氣冷的時候,就到山中的溫泉小院裏去住,可以泡溫泉,天氣熱的時候,就住到山下。
虞幼窈搖搖頭:“天氣太熱了,就不去。”
這一路走來,三步栽一樹,步步成蔭,又是坐南朝北的朝向,四麵通達,便是有一點微風,經綠木相送,也是清涼愜意。
逛了一段路,就到了湖山處,虞幼窈瞧了亭子四周的木欄,就道:“等過了中秋節,讓趙大父子倆過來,將莊子上比較老舊的地方,重新翻修,檢查一道,等到了秋冬季,天氣濕冷,就不安全了。”
虞兼葭心裏滿滿不是滋味。
虞幼窈的一言一行,都是故意裝給別人看得,等虞幼窈走了,莊子裏的下人們,又該說虞幼窈是如何妥當,待她這個妹妹是如何精心。
了解了莊子上的情況,虞幼窈就有些累了。
七嬸子見她臉色不大好,就知道了,虞大姑娘一大早就趕了許久的路,因時間趕得急,也沒來得及休息,隻喝了一杯茶,便急著要看看三妹妹住的地方妥不妥當,這會肯定是累了,溫聲勸她回去休息。
虞幼窈隻好點頭,回廂房休息。
中午,莊子裏的廚房做了清淡適口的吃食。
虞幼窈累口不太好,隻勉強用了一些。
午膳後,虞幼窈小憩了一會兒,又強打了精神,見了莊子上伺候的下人。
虞幼窈例行問了莊子上的一應事務。
大小姐坐在樹下,茶色的對襟上衣,搭了青色的抹胸襦裙,襯得她鮮雅明亮,舉手投足之間透了與生俱來的高貴威儀。
她聲音溫軟,與人說話時也不刻意顯擺威嚴,把聲音往高了揚,也不往低了壓,就平平的聲音。
可問起話來,卻半分也不含糊,叫人一聽就知道,不是個能糊弄的人,也是心悅誠服,不敢造次了。
待問完了話,虞幼窈就笑了:“三妹妹在莊子上休養了一段時侯,瞧著氣色紅潤,精神也不錯,也是你們悉心照料,盡忠盡職的功勞,過幾日便是中秋節,一會兒到劉婆子那兒,一人領一份中秋節禮,另每人賞五兩銀錢。”
下人們一個個都笑眯了眼睛,紛紛磕頭道謝。
從虞兼葭提出要去莊子上,她就防了這一招。
一句話,便讓虞兼葭心裏一陣憋悶,好長一段時間沒癢過的嗓子眼裏,又有點發癢了。
她糯了糯唇:“不能在長輩跟前盡孝,也是我的不是,也虧得家裏還有大姐姐,不然我就真的沒臉見人了。”
虞幼窈淡淡一笑:“你好好養著身子,不讓長輩為了你擔驚受怕,就是最好的孝道。”
虞兼葭喉嚨一啞,不知道該說什麽了。
虞幼窈三言兩語,便坐實了她“未盡孝道”這話,她卻也擔心,自己多說多錯,越說越黑,便也不好再說這話了。
於是,她轉了話題:“不知祖母近來身體可好,我在莊子上休養之際,幫著祖母抄了些壽經,祈祝祖母安康。”
虞幼窈輕扯了唇兒:“祖母有我從旁照料著,身體還好,倒是三妹妹你,便是養著身子,也牽掛著祖母,還為祖母抄寫了壽經,原也是一片孝心,但是胡禦醫交代了,你的身子需靜養,切不能勞累,以免祖母擔心。”
全然一副姐姐擔心妹妹的口吻,卻將她抄寫壽經,孝敬長輩的一片孝心,給越了過去,又扯到她身體上。
仿佛她抄寫壽經,孝敬長輩,還抄出了錯來,責怪她若因抄寫壽經,累著了身子,反還要讓家裏擔心。
旁人聽了她這話,定要認為虞幼窈身為長姐,待她還真是一片關愛。
可是!
隻有虞兼葭自己才知道,自己有多麽憋屈。
便在這時,照料虞兼葭的族嬸進了屋。
虞幼窈擱下茶杯,連忙站起來見禮。
七嬸子堆滿了笑容:“再過幾日就是中秋節,府裏上上下下都要你操持著,哪好特意跑一趟。”
虞幼窈笑著說:“這不是二嬸娘擔心勞累了祖母,讓去二房裏過中秋節,家裏一下少了許多事,這才有時間過來。”
七嬸子笑容一深,簡單的一話,若是往深了一想就不簡單了。
二房的姚氏,是個會做媳婦,也會做嬸娘的人,大房的虞大姑娘,也是嫡長風範,顧著家中的妹妹。
虞幼窈與族嬸說了幾句,就道:“三妹妹在莊子上住了許久,我還是第一次來,少不得要四處看看,就勞嬸子帶我走一走。”
之前不能過來,是因為家裏有年紀大的祖母,有病重的“母親”,還有年幼的幼弟,她也脫不開身。
今兒既然過來了,就該好好看看虞兼葭休養的地方。
七嬸子笑著應下了。
見她們倆談笑熱絡,虞兼葭有些不是滋味,就道:“我陪著大姐姐一起吧!”
楊淑婉對這溫泉莊子很上心,裏裏外外花了不少銀兩,虞兼葭要來莊子上休養,虞老夫人也拿了一筆銀兩,又仔細修繕了一遍,也是處處雅致。
一邊逛著,虞幼窈便問起了七嬸子,虞兼葭在莊子上的情況。
七嬸子自然不會隱瞞:“……大姑娘是個妥當的人,處處都精心打點著來,就是在府裏也不過如此,三小姐每日伺弄草,讀書寫字,過得也清淨,已經有一段時間不見咳喘,府裏每個月,都請了大夫過來給三姑娘請平安脈,也都說三姑娘人閑體寬,身體自然也好了。”
聽了這話,虞幼窈並不意外。
虞兼葭心思便是再多,遠離了虞府的人事,也是眼不見,心不煩,之前都咳血了,但凡是個聰明人,也該知道保重身體。
走著走著,虞幼窈瞧見不遠處的山林裏,隱約有一座小院,在山木掩映之間,透了幾分雅致幽遠。
虞幼窈伸手一指:“那是何處?”
七嬸兒抬眸看去,就笑了:“莊子上的溫泉就在那處,大夫人在那邊修了院子,大姑娘可要過去瞧一瞧?”
楊大夫人在山上山下,一南一北,建了兩座小院,天氣冷的時候,就到山中的溫泉小院裏去住,可以泡溫泉,天氣熱的時候,就住到山下。
虞幼窈搖搖頭:“天氣太熱了,就不去。”
這一路走來,三步栽一樹,步步成蔭,又是坐南朝北的朝向,四麵通達,便是有一點微風,經綠木相送,也是清涼愜意。
逛了一段路,就到了湖山處,虞幼窈瞧了亭子四周的木欄,就道:“等過了中秋節,讓趙大父子倆過來,將莊子上比較老舊的地方,重新翻修,檢查一道,等到了秋冬季,天氣濕冷,就不安全了。”
虞兼葭心裏滿滿不是滋味。
虞幼窈的一言一行,都是故意裝給別人看得,等虞幼窈走了,莊子裏的下人們,又該說虞幼窈是如何妥當,待她這個妹妹是如何精心。
了解了莊子上的情況,虞幼窈就有些累了。
七嬸子見她臉色不大好,就知道了,虞大姑娘一大早就趕了許久的路,因時間趕得急,也沒來得及休息,隻喝了一杯茶,便急著要看看三妹妹住的地方妥不妥當,這會肯定是累了,溫聲勸她回去休息。
虞幼窈隻好點頭,回廂房休息。
中午,莊子裏的廚房做了清淡適口的吃食。
虞幼窈累口不太好,隻勉強用了一些。
午膳後,虞幼窈小憩了一會兒,又強打了精神,見了莊子上伺候的下人。
虞幼窈例行問了莊子上的一應事務。
大小姐坐在樹下,茶色的對襟上衣,搭了青色的抹胸襦裙,襯得她鮮雅明亮,舉手投足之間透了與生俱來的高貴威儀。
她聲音溫軟,與人說話時也不刻意顯擺威嚴,把聲音往高了揚,也不往低了壓,就平平的聲音。
可問起話來,卻半分也不含糊,叫人一聽就知道,不是個能糊弄的人,也是心悅誠服,不敢造次了。
待問完了話,虞幼窈就笑了:“三妹妹在莊子上休養了一段時侯,瞧著氣色紅潤,精神也不錯,也是你們悉心照料,盡忠盡職的功勞,過幾日便是中秋節,一會兒到劉婆子那兒,一人領一份中秋節禮,另每人賞五兩銀錢。”
下人們一個個都笑眯了眼睛,紛紛磕頭道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