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登聞鼓
李嬤嬤連忙上前,搖醒了楊淑婉:“夫人,夫人,快醒醒,夫人……”
楊淑婉一邊尖叫,一邊揮舞著手,好一會兒才讓李嬤嬤搖醒了,她“啊”的尖叫,猛地從床榻上坐起,身體縮到了床邊,瑟瑟地發抖。
虞兼葭見母親情緒不對,心裏擔憂不已:“娘,娘,您怎麽了?我是葭葭啊……”
“不,不要殺我……”楊淑婉一邊瑟縮著身子,一邊自說自話,好一會兒才平靜下來,抬起頭,眼兒直愣愣地看著虞兼葭,遲鈍了好一會兒:“葭,葭葭,你、你怎麽來了?”
虞兼葭眼眶一濕,啞聲道:“我求了祖母,過來看看母親,母親,”眼淚陡然從眼眶裏滾落,她哽咽著聲音:“母親,您受苦了。”
楊淑婉激動不已,撲過來就抱住了虞兼葭,痛哭:“葭葭,你、你終於來看娘了,我、我還以為你不管娘了……”
母女倆抱在一起哭,虞兼葭哽聲道:“母親進靜心居那日,女兒犯了病,父親請了胡禦醫進府為女兒診治,也是養了好些天,才緩過神兒來,祖母擔心女兒的身子,這才拘著沒讓女兒來看母親,對不起,是女兒不孝,讓母親受苦了……”
楊淑婉一聽她發病了,整個人都緊張了,連忙推開了虞兼葭,仔細打量,果然見她臉色蒼白,半點血色也沒有,心疼得心裏一抽一抽得疼:“我的兒啊,你身子怎麽樣了?胡禦醫是怎麽說得,嚴不嚴重……”
虞兼葭一邊抹著淚,一邊哭:“胡禦醫說,我的病情加重了許多,要仔細養著,我已經與祖母商量了,決定去京郊那處溫泉莊子靜養,母親大約很長一段時間,都看不到我了,不過我雖然人去了莊子上,也會時常稍些莊子上的東西進府,送給母親……”
楊淑婉一時瞪圓了眼睛,歇廝底裏的尖叫:“什麽?虞幼窈那個賤人,要把你送到莊子上,不,不行,你打小身子就弱,莊子上的日子,哪兒比得府裏精致?她這是變了法子地想害你,我、我我去找她……”
說完了,她披頭散發,就穿著白色的單衣,赤著腳往外頭跑去,既狼狽,又瘋癲。
連虞兼葭也嚇了一大跳。
好險李嬤嬤拉扯住了她:“夫人,夫人,您冷靜一點,聽聽三小姐怎麽說?”
楊淑婉失去了理智,不停地尖聲叫嚷:“還有什麽可說的,虞幼窈這個賤人,分明就是要害葭葭……”
虞兼葭瞧著這一幕,便也知道了,母親精神有些失常了,心中一陣悲苦。
這段時候,父親待她不如從前寵愛,口口聲聲都是虞幼窈,老夫人心裏隻有虞幼窈一個人,偌大的家裏,都是交給虞幼窈在管,母親遭了父親厭棄,如今又變得這般模樣,她這個虞府三小姐,在府裏的地位大不如前,日子也如從前風光。
沒了母親替她籌謀,她的將來又該怎麽辦才好?!
三小姐要去莊子上小住養病,府裏仔細操持起來,虞幼窈交代府裏的管事,配合嫏還院那邊的要求,便也沒插手這事。
蘇嬸子是個麻利人,花了兩天就收拾妥當了。
帶著幾輛馬車的東西先去莊子上歸置。
到了第三日,府裏花錢從五城兵馬司雇了十幾身手不錯的帶刀侍衛,另外派了馬車護送虞兼葭去莊子上。
虞幼窈身為長姐,理應去送一送虞兼葭,一路送虞兼葭出了城門,目送虞兼葭馬車遠走之後,這才返回了城內。
“咚……”
“咚咚……”
“咚咚咚……”
“咚咚咚咚……”
“……”
虞幼窈坐在馬車裏,隻感覺耳朵一麻,“咚咚咚”的鼓聲,宛如一聲又一聲的悶雷,一聲接一聲,一聲急一聲,猛地砸進了耳朵裏,竄進了心裏頭,沉甸甸地,宛如急雨一般砸進她的心裏頭,令她心神搖動。
“這聲音,是……”虞幼窈麵色煞白,猛地掀開了車簾,急聲吩咐:“快馬加鞭,馬上回府……”
隨著她話音剛落,長安街上就響起了雜亂的聲音——
“是登聞鼓,有人敲響了登聞鼓……”
“天啊,登聞鼓被人敲響了……”
“非重大冤情,不可敲響登聞鼓,這是出了什麽事……”
“走,大家一起去看看……”
“……”
“咚咚咚……”的鼓聲,響徹了整個京兆。
虞幼窈緊抿著唇,單薄的身子也輕顫著,忍了又忍,還是掀了車簾,大街上百姓爭相奔走,人潮一窩峰地朝長安右門跑去。
一片嘈雜,淩亂。
高祖皇帝定都北都,置登聞鼓於長安右門外,命六部給事中輪流主理登聞鼓。
凡敲登聞鼓者,先仗責三十,不死,便可立即直達天聽,由皇帝親自受理。
如遇從中阻撓者,以奸臣論處。
因仗責三十這一條,百姓都對登聞鼓退避三舍,若非重大冤情,沒有人敢敲登聞鼓,畢竟三十板子打下來,命能不能保住,還是未知數。
所以,自大周建朝以來,登聞鼓響過的數次委實不多。
可為數不多的次數,每一次都是一場腥風血雨。
高宗皇帝在位時,有一年江南水患,江南有一位官吏上京敲了登聞鼓,狀告工部、夥同監工的太監,當地豪紳,貪墨修河道的工款,江南水患,大壩決堤,百姓死傷無數……
高宗皇帝親理了此案,任命欽差大臣,賜尚方寶劍,允先斬後奏,結果這一把尚方寶劍一路從江南殺回了京兆,一直殺到深宮,三百多名朝臣、宦官、豪紳,殺了一個血流成河,將朝野上下,都殺破了膽兒。
除此之外,凡登聞鼓下,如有陳告機密重情者,受狀具題本封進。
所以,登聞鼓除了“申訴冤枉”以外,還重大機密的奏報。
故而,便是鮮少有人敲登聞鼓,朝中也沒人敢怠慢了登聞鼓,生怕延誤了重大機要,殺頭還是輕重。
虞幼窈沒想到,自己難得出一回門,就遇到了這事,抖著手放下了車簾,臉色也不禁白了又白。
楊淑婉一邊尖叫,一邊揮舞著手,好一會兒才讓李嬤嬤搖醒了,她“啊”的尖叫,猛地從床榻上坐起,身體縮到了床邊,瑟瑟地發抖。
虞兼葭見母親情緒不對,心裏擔憂不已:“娘,娘,您怎麽了?我是葭葭啊……”
“不,不要殺我……”楊淑婉一邊瑟縮著身子,一邊自說自話,好一會兒才平靜下來,抬起頭,眼兒直愣愣地看著虞兼葭,遲鈍了好一會兒:“葭,葭葭,你、你怎麽來了?”
虞兼葭眼眶一濕,啞聲道:“我求了祖母,過來看看母親,母親,”眼淚陡然從眼眶裏滾落,她哽咽著聲音:“母親,您受苦了。”
楊淑婉激動不已,撲過來就抱住了虞兼葭,痛哭:“葭葭,你、你終於來看娘了,我、我還以為你不管娘了……”
母女倆抱在一起哭,虞兼葭哽聲道:“母親進靜心居那日,女兒犯了病,父親請了胡禦醫進府為女兒診治,也是養了好些天,才緩過神兒來,祖母擔心女兒的身子,這才拘著沒讓女兒來看母親,對不起,是女兒不孝,讓母親受苦了……”
楊淑婉一聽她發病了,整個人都緊張了,連忙推開了虞兼葭,仔細打量,果然見她臉色蒼白,半點血色也沒有,心疼得心裏一抽一抽得疼:“我的兒啊,你身子怎麽樣了?胡禦醫是怎麽說得,嚴不嚴重……”
虞兼葭一邊抹著淚,一邊哭:“胡禦醫說,我的病情加重了許多,要仔細養著,我已經與祖母商量了,決定去京郊那處溫泉莊子靜養,母親大約很長一段時間,都看不到我了,不過我雖然人去了莊子上,也會時常稍些莊子上的東西進府,送給母親……”
楊淑婉一時瞪圓了眼睛,歇廝底裏的尖叫:“什麽?虞幼窈那個賤人,要把你送到莊子上,不,不行,你打小身子就弱,莊子上的日子,哪兒比得府裏精致?她這是變了法子地想害你,我、我我去找她……”
說完了,她披頭散發,就穿著白色的單衣,赤著腳往外頭跑去,既狼狽,又瘋癲。
連虞兼葭也嚇了一大跳。
好險李嬤嬤拉扯住了她:“夫人,夫人,您冷靜一點,聽聽三小姐怎麽說?”
楊淑婉失去了理智,不停地尖聲叫嚷:“還有什麽可說的,虞幼窈這個賤人,分明就是要害葭葭……”
虞兼葭瞧著這一幕,便也知道了,母親精神有些失常了,心中一陣悲苦。
這段時候,父親待她不如從前寵愛,口口聲聲都是虞幼窈,老夫人心裏隻有虞幼窈一個人,偌大的家裏,都是交給虞幼窈在管,母親遭了父親厭棄,如今又變得這般模樣,她這個虞府三小姐,在府裏的地位大不如前,日子也如從前風光。
沒了母親替她籌謀,她的將來又該怎麽辦才好?!
三小姐要去莊子上小住養病,府裏仔細操持起來,虞幼窈交代府裏的管事,配合嫏還院那邊的要求,便也沒插手這事。
蘇嬸子是個麻利人,花了兩天就收拾妥當了。
帶著幾輛馬車的東西先去莊子上歸置。
到了第三日,府裏花錢從五城兵馬司雇了十幾身手不錯的帶刀侍衛,另外派了馬車護送虞兼葭去莊子上。
虞幼窈身為長姐,理應去送一送虞兼葭,一路送虞兼葭出了城門,目送虞兼葭馬車遠走之後,這才返回了城內。
“咚……”
“咚咚……”
“咚咚咚……”
“咚咚咚咚……”
“……”
虞幼窈坐在馬車裏,隻感覺耳朵一麻,“咚咚咚”的鼓聲,宛如一聲又一聲的悶雷,一聲接一聲,一聲急一聲,猛地砸進了耳朵裏,竄進了心裏頭,沉甸甸地,宛如急雨一般砸進她的心裏頭,令她心神搖動。
“這聲音,是……”虞幼窈麵色煞白,猛地掀開了車簾,急聲吩咐:“快馬加鞭,馬上回府……”
隨著她話音剛落,長安街上就響起了雜亂的聲音——
“是登聞鼓,有人敲響了登聞鼓……”
“天啊,登聞鼓被人敲響了……”
“非重大冤情,不可敲響登聞鼓,這是出了什麽事……”
“走,大家一起去看看……”
“……”
“咚咚咚……”的鼓聲,響徹了整個京兆。
虞幼窈緊抿著唇,單薄的身子也輕顫著,忍了又忍,還是掀了車簾,大街上百姓爭相奔走,人潮一窩峰地朝長安右門跑去。
一片嘈雜,淩亂。
高祖皇帝定都北都,置登聞鼓於長安右門外,命六部給事中輪流主理登聞鼓。
凡敲登聞鼓者,先仗責三十,不死,便可立即直達天聽,由皇帝親自受理。
如遇從中阻撓者,以奸臣論處。
因仗責三十這一條,百姓都對登聞鼓退避三舍,若非重大冤情,沒有人敢敲登聞鼓,畢竟三十板子打下來,命能不能保住,還是未知數。
所以,自大周建朝以來,登聞鼓響過的數次委實不多。
可為數不多的次數,每一次都是一場腥風血雨。
高宗皇帝在位時,有一年江南水患,江南有一位官吏上京敲了登聞鼓,狀告工部、夥同監工的太監,當地豪紳,貪墨修河道的工款,江南水患,大壩決堤,百姓死傷無數……
高宗皇帝親理了此案,任命欽差大臣,賜尚方寶劍,允先斬後奏,結果這一把尚方寶劍一路從江南殺回了京兆,一直殺到深宮,三百多名朝臣、宦官、豪紳,殺了一個血流成河,將朝野上下,都殺破了膽兒。
除此之外,凡登聞鼓下,如有陳告機密重情者,受狀具題本封進。
所以,登聞鼓除了“申訴冤枉”以外,還重大機密的奏報。
故而,便是鮮少有人敲登聞鼓,朝中也沒人敢怠慢了登聞鼓,生怕延誤了重大機要,殺頭還是輕重。
虞幼窈沒想到,自己難得出一回門,就遇到了這事,抖著手放下了車簾,臉色也不禁白了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