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8.8 赤焰軍
  “這群拜火神教的瘋子!他們竟然敢伏擊東土大唐的軍隊?!”

   站到懸崖邊上的哈什瞠目結舌的望向腳下的戰場。

   相比之下,他身邊不遠處的洛基卻淡定的解下腰間的繩索。

   他的淡定依舊來源於腦中的學識。

   孤身一人從沙丘上睜開眼,他腦中缺失的僅僅是近13年的所有記憶。除此之外,關於語言,戰鬥,以及上一世儲存在大腦中的知識他依舊可以清晰記得。

   按照哈什老爺子的說法,今年已是AD810年。

   此時距離“安史之亂”已經過去將近60年,如果腦中的記憶屬實,唐德宗李適已經退位,現在應該處於唐憲宗在位的“元和中興”時期。

   元和中興,始於唐憲宗“李純”在位時發動了連續的“削藩之戰”。

   元和元年(AD806年)3月,平定楊慧林叛亂,

   元和元年正月,平定劍南西川,

   元和二年(AD807年)夏,平定鎮海叛亂,

   元和6年(AD812),平定張伯靖叛亂....

   連續的平亂之下,自安史之亂後開始的“藩鎮割據”得以暫時被平複,國勢得以短暫複振。

   但是話說回來,這也僅僅是將這巨大的王國從懸崖邊緣強行拉回來而已。

   一個難以避免的悲劇是曾經偉大的唐國再也無法維持對周遭藩國的武力威懾。

   在吐蕃,回紇,車遲以及粟特小國的眼中,曾經如同神靈般難以戰勝的龐大帝國現在就像是一個不停用拳頭自殘的巨人。

   當這巨人神智正常的時候,他伸出一根手指就可以輕鬆碾壓這些螻蟻。然而現在,螻蟻們卻可以趁著巨人自殘的機會輕鬆爬到他的身上,咬下大塊血肉。

   中亞小國尚是如此,更不用說此時國力強盛之極的阿拉伯人。

   隨著東土大唐的震懾力日漸微弱,他們的膽子也越來越大,甚至到了810年...膽敢在北大陸的尼羅河床中公然襲擊大唐商社的駝隊。

   伸出大手讓馬幫中的所有同伴隱蔽,洛基孤身一人走到河床邊緣。

   他眯起雙眼觀察場中的戰鬥局勢,發現腳下的這群阿拉伯大胡子和哈什這種民間馬幫完全不同。

   這是一支龐大的駝隊,而隊伍中單純騎兵...數目就接近300。

   不但人數眾多,至少有一小半是“薪王6序列”下的神選者。

   隊伍中即使沒有獲得超凡能力的凡人,他們的弓馬戰技也是非常嫻熟。麵對持劍狂奔而來的大唐劍客,他們手持盾牌組成防禦陣列,防守的遊刃有餘。

   “他們是赤焰軍的人。”不知何時,馬幫中的退伍老兵“阿卜杜拉·薩赫”摸到他的身邊。

   “我曾經在耶路撒冷見過他們。這是哈倫·阿巴斯的弟弟‘坎皮恩親王’所組件的親兵。”

   “赤炎軍中近八成的騎兵都是‘火騎士途徑’下的神選者,他們不但個人能力優秀,尤其擅長在戰場上團隊作戰。”

   “坎皮恩親王從小在軍營裏長大,是一個對部隊有著極為嚴苛要求的將軍。如果我記得沒錯,赤焰軍一旦過了40歲就會被強製退休,場中提刀戰鬥的這群人顯然也並不年輕了。

   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部隊裏退役下來的老兵!隻有這群人才能組成陣列抵抗大唐劍修的攻勢。”

   盡管薩赫口中說的是阿拉伯語,但此時的洛基依舊能聽得懂。

   薩赫口中所言和洛基的猜測差不多。

   軍人眼中的世界和平民是不一樣的。類似“默罕默德·哈什”這種在商場中摸爬滾打了半生的老油條,他在麵對東陸客商的時候可以永遠保持麵帶微笑。

   如果來自東土大唐的官老爺或者掌印太監能夠為他的貨物打上一點折扣,他甚至不介意跪下來親吻他們的腳。

   但是軍人不同。

   他們在戰場上的每一天都要麵對大唐軍隊的利箭與刀槍。昨天夜晚還曾一起聚在營帳中喝酒抽煙的同伴,明天還能不能從戰場上回來,繼續說完那僅僅講了一半的故事...

   沒人能說的清楚。

   對於職業軍人來說,這群不同膚色,不同信仰,口中說著不同語言的異族將永遠是死敵,無論何時何地,隻要看到敵人。

   他們腦中第一個跳出來的字眼必定是“想辦法把對方幹掉”!

   尤其是在荒郊野嶺。

   尤其是當對方同樣押運著貴重貨物的時候。

   不得不承認的是,屬於老兵的直覺讓這夥“拜火神教”的神選者發揮出了自身最大的威力。

   從半空中垂直降落的漫天黃沙成功阻擋了飛天劍修們的視線,如此,劍修們最大的優勢...接近百米之遠的攻擊距離被無情抵消。

   飛天的劍修們隻能如同普通劍客一般,將飛劍握在手中,接近到阿拉伯士兵的麵前與他們展開貼身短打。

   如此,就陷入了第二層困境。

   阿拉伯商會中隨行的戰士就數目而言,要遠遠多於他們。

   唐國商社出行向來簡單而且高效,其原因就在於劍修們殺人如割草。規模再大的商隊隻要在首尾各配一人,尋常的山賊海盜,甚至荒古生物都會在靠近之前被飛劍無情切割。

   洛基眯起雙眼觀察,先民之力發動,讓他的目力可以穿過黃沙。

   他發現....此時陷入包圍的大唐行商也是如此。

   唐人商社名為“恒誠號”,就規模而言甚至超過了阿拉伯商隊。一字排開的駝隊蜿蜒在幹枯河床之底,從頭望不到尾,單純馬車的數量就已接近二百。

   然而如此龐大的隊伍,唐人竟然隻安排了5名劍修負責保衛工作。

   他們需要麵對300名阿拉伯騎兵的圍追堵截,而這些人全部都是戰場上退伍的老兵。

   他們的作戰效率極為高效。

   “赤焰軍”長期駐守在蔥嶺,每隔上三兩天就需要和大唐軍隊進行戰鬥,如何抵禦劍修們的飛劍..這群騎兵們也總結出了規律。

   首先,他們會盡量穿著寬鬆的長袍,並配戴一個巨大且柔軟的披風。

   當奔跑起來後,迎風招展的衣物將會極大的掩蓋他們軀體的位置,因為他們清楚,當輕薄的飛劍穿身而過隻會對他們造成一次傷害。

   如果沒有命中,他們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保持安全。

   其次,他們手中的盾牌也非常有講究。

   不同於西大陸容易脆斷的鋼鐵騎士盾,阿拉伯騎兵向維京人盾斧手學習,利用柔韌且厚實的櫸木製作盾牌。

   櫸木盾牌的厚度接近30公分。

   飛天的刺劍能夠輕鬆的將鋼鐵洞穿炸碎,但是刺入柔韌的木頭....尤其是當這木頭足夠厚重的時候則並不容易從中脫身。

   阿拉伯騎兵對正是利用這種辦法,將可以成片收割人命的飛劍牢牢控製的手中。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