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完結
  如果將這本書看成是“好萊塢三幕劇”。第七章寫完,第一幕就算是正式完結了。

   對標一下《進擊的巨人》,大概就是寫到了調查兵團死了一大半的人,抓住一個阿尼。

   差不多就是這個階段。

   說實話,我挺喜歡《巨人》這本書的,因為這本書中的所有事無限趨近於真實。

   凡人對抗巨人,就是要一片一片的死人。

   到自後阿爾敏能夠變身成超大巨人的時候,調查兵團幾乎死絕。

   這可太真實了!

   年輕的時候我也曾經喜歡看那些秒天秒地的快節奏爽文,但是隨著歲數的變化可能真的也是有點厭倦了。

   很多書友在章說裏提醒我,說“主角應該提一波了”,“主角太弱了”,“主角應該騎著利維坦踩平宇宙洪荒”。

   這種書我實在是寫不來,而且這種書起點多得是。

   這個神,那個聖的,寫的非常好,根本輪不到我來寫。

   **

   洛夫克拉夫特是天縱之資

   “凡人無法直麵神靈”

   在時間,真神,自然麵前,人類就是應該表現出人類應有的樣子。

   一個不怕死的調查員,深入調查某件事,當他見識到真神的麵容。

   最後瘋了,死了。

   這是最正常合理不過的事情。

   我並不知道這個1980年生人(那個時候大清還沒亡,亞瑟·摩根還是個孩子)

   他開始寫書的時候(1924年),已經34歲了(和我情況差不多)到了36歲的時候,寫出了《克蘇魯的召喚》,以及一係列克蘇魯文學。

   刊登在雜質上以後沒人喜歡。9成的人表示看不懂,剩下的那1成表示故事性太差。

   甚至還有超過五十名讀者寫信到雜誌社請求主編開除這個不知所雲的瘋子。

   為了生活,他隻能給別人代筆,也就是給人當搶手。

   這是不折不扣的行業底層人員。

   像極了在起點簽不了約,最後給工作室當搶手的底層寫手。

   然而即便如此,他的生活還是極度拮據。

   每天都徘徊在饑餓和寒冷的邊緣。

   你以為這很慘?

   no,no,no....

   這才僅僅是個開始。

   到了1933年,也就是他成為職業作家以後的第9年。

   他混到了“沒有雜質願意收他的稿件”如此驚世駭俗的成就!

   要知道1933是什麽年代,那可是美國剛剛打贏1戰,蒸蒸日上的時候,數百家雜誌社同時收稿,隨便寫過什麽吊東西都有人買。

   而他的稿子因為“陰鬱”“怪誕”,嚴重不符合時代情緒...徹底沒了市場。編輯稱呼他的稿子為“精神汙染物”。

   以至於到最後看到信件是他投來的,連開都不會開。

   原地送回。

   這就像是9年網文老寫手,到最後簽約都難....

   這可太慘了。

   這也導致了他人生最後幾年中寫出的幾個長篇現在根本沒人知道是什麽故事。

   這是相當讓人遺憾的。

   又過了4年,他就得癌症死了。

   死了以後被隨便葬送在公墓裏(因為孤家寡人一個,沒老婆,沒孩子)

   40年後,當他的價值重新被讀者發現,讀者們自願出資為他立起一座墓碑。

   現在常年鮮花盛開。

   **

   和網站的其他作者相比,我是慘了點,但是對比洛夫克拉夫特,我可是好多了。

   至少我隻要想寫,沒人會主動切了我的書。

   至少我還有十幾個讀者,每個月能掙幾百塊錢。

   心態放平。

   這一切都挺好的。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