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大骨頭湯
  沈小荷等人坐著牛車,沒多久就回到了安水村。

  “三弟妹,你們人多,我要一塊豬肉和三根骨頭就好了。”朱氏一到家門口,就分好了東西。

  周氏見籃子裏還有三大塊豬肉和五根骨頭,立刻說道:“不,爹既然說了平分,那你自然該拿上你們家的那份。”

  朱氏卻怎麽也不肯要,“真的不需要了,我們家隻有四口人吃飯,你們十五六口人吃飯,你們該多分點才行。”

  周氏還要推辭,沈小荷卻說道:“娘,算了,我們和二伯娘又不是外人,就別謙讓了。畢竟這雖然是深秋,可這骨頭多放兩天就壞了。倒不如我們家先吃了,等下回我們買骨頭和肉的時候,給二伯娘家也帶一份。”

  沈小菊忙道:“既然你都知道是自家人,那又何必說這些呢?你們就拿去吃吧,真的不要這麽見外了。”

  最後,周氏隻得勉為其難收下了。

  朱氏和沈小菊回了院子,和沈定柏簡單說了下今天發生的事,便開始忙活了。

  朱氏在上午出門前,特意浸泡了糯米,這會兒已經可以用了。她把這泡脹的糯米撈出來放在簸箕上,瀝幹水。接著把蒸籠布墊在大鍋的蒸架上,將糯米放在裏頭隔水蒸熟。

  她在撈糯米的時候,手腳麻利的沈小菊便已經劈好柴,並升起了火。

  “娘,我現在覺得日子越過越舒服,太幸福了。”沈小菊一邊給那幾隻下蛋的母雞喂食,一邊感歎道。

  “我何嚐不是這樣想?現在的生活,對於我來說,如同做夢一般。”朱氏亦有感而發。

  在朱氏最落魄的時候,她的公婆和爹娘都沒幫上忙,反而是周氏母女幾人不遺餘力地幫助了她們一家。現在朱氏對周氏幾人,除了感激之外,更多的是濃濃的血脈親情。

  唉,有家人幫忙的感覺真好,有家人一起努力一起鼓勵的生活實在是太幸運了。她必須要牢牢抓住這份幸運,一直努力下去。

  ……

  傍晚。

  “娘,要不把這骨頭剁了煲蘿卜湯吧。”沈小蘭見周氏和楊氏在討論怎麽煲湯,忙提出來意見。

  “行,那就拿大部分骨頭來煲蘿卜骨頭湯吧。剩下的燉花生骨頭湯給你二舅母喝。”周氏很快就有了主意。畢竟何氏現在應該多喝點濃湯,才能多下點奶,小孩子才長得快。

  她拿起菜刀,麻利地把骨頭剁小,接著拿去開水鍋裏飛下水,以去除血腥味和浮沫。當然,這個方法是沈小荷教的,據說煮骨頭湯時先飛下水,湯汁會更加鮮美。

  接著往裏頭加入大塊的蘿卜和一小塊拍扁了的生薑。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煨半個時辰。出鍋前放鹽巴和少許蔥花即可。這樣煮的骨頭湯原汁原味,鮮美又有營養。

  因為人太多,所以吃飯時分成了兩小桌,大家開心地圍坐在一起,邊吃邊聊,甚是開心。

  “對了,大哥大嫂,子平如今考中了秀才,需不需要請親戚們吃頓飯。”周氏看向周文和楊氏,問道。

  “姑姑,算了,我不想興這個熱鬧,畢竟一個秀才而已,沒什麽好炫耀的。”周子平淡淡地說。

  “你這孩子就是穩重,別人中了秀才恨不得敲鑼打鼓,大宣八方。你倒是沉得住氣,連請親戚吃飯都不樂意。”周氏打趣道。

  “算了,不過秀才而已,沒必要那麽大張旗鼓。這也不是什麽天大的喜事,我們自己家知道就行了。”周子平繼續道。

  周老頭樂嗬嗬地說:“子平,你既然不想這麽興師動眾,那就不請客吃飯了。但左右是個好事兒,你若藏著掖著,估計別人還以為你故意裝清高。怎麽也得表示表示呀?”

  楊氏一聽,立刻說道:“要不就去跟小龍他二伯娘買些糖塊,我們給每個親戚家包點糖,再發幾枚喜錢,怎麽樣?”

  大家一聽,這的確是不錯的主意。畢竟周家也不是愛炫耀愛麵子的人家,請客吃飯也麻煩。可考中秀才這事,畢竟算是搏了個好名聲,又不能當作什麽事都沒發生。給親戚鄰裏發些糖,倒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因而一吃完飯,楊氏便美滋滋地過去隔壁院子,把自己的意思給說了出來。

  “行,我明天就能弄十斤八斤出來,如果要多的話隻能等到後天了。”朱氏一聽立刻爽快地答應了。

  “行,那我就買十五斤吧。不過你也不用急著趕貨,反正不等著要。”楊氏體貼地說。

  朱氏又問道:“大嫂子,那是你自己準備糯米和小麥,還是我去鎮上幫你買些過來?”

  楊氏一下就聽出來朱氏的意思,“不不不,我不是來找你加工的,你直接按賣去鎮上的價格賣給我吧。”

  “那怎麽成,你們幫了我家那麽多,我肯定不會掙你們錢的。”朱氏態度堅決地說。

  楊氏卻說道:“你們生活不容易,本來就靠這個謀生,我又不是買一斤兩斤。如果你不想整我們的錢,那就少收一點就行了,千萬不能按成本價給我。”

  畢竟這做麥芽糖看著簡單,可真要做起來的時候,也不是特別容易。

  朱氏還是那句話:“我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無論如何也不會掙你的銀子。你如果再說那些,就是把我們當成了外人。”

  見朱氏語氣誠懇,楊氏也不好再堅持了。

  朱氏待楊氏走後,不由得感歎,這周氏的嫂子就跟周氏一樣,善良熱情沒心眼,大好人一個呀。不僅不肯占人便宜,反而還主動為她人考慮,生怕別人吃虧,可真是心善哪。

  接著,朱氏又朝躺在床上的沈定柏說道:“孩她爹,我們今天見著了姑姑和巧玲,姑姑和娘一直在嘀嘀咕咕,說你和三弟不孝順不聽話呢。明裏暗裏指責我們不肯幫知文,還說我們故意裝作無能的樣子,一分家後就立刻自己關門掙錢。”

  沈定柏不由得歎了口氣:“孩她娘,算了,往後這話你也不必去聽了,就由她們自個兒說吧。畢竟這做糖的方子,可是小荷教我們的。若是她願意幫知文一把,早就吭聲了。所以我們還是繼續做我們的,別去搭理娘她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