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蔣玉微微垂頭,不動聲色斂眸掩下自己的一切想法和心中驚訝與層瀾波動。

  安然地坐在青竹躺椅上,隻是仍舊腿部並攏著雙手覆膝,下巴微微抬起,背部挺直著樣子的端坐著。

  蔣玉抬頭,總是身著素淨,淡施粉黛,也仍是是那個在外人眼裏風華絕代又是雍容端莊的充滿氣度與威儀的大明的皇後娘娘。

  也是百姓口中除卻近來的惑國之妖後的傳言之外,不可否認的最是適合皇上的皇後,大明的國母。

  穆連城看著,眼前的女子清掃粉黛,麵容依舊淡淡的蒼白,卻是莫名覺得這般柔弱的樣子——更甚蔣若素的精心裝扮的模樣幾分風華。

  穆連城顫了顫嘴角,眸光不自覺沉了沉,然後連忙撇頭看著涼亭下的青碧湖水,裝作狀若無意的移開了視線。

  蔣玉疑惑地抬頭看了他一眼,沒察覺什麽,又是默默移開視線。

  她看著石桌之上的她之前的那杯已經被重新續沏了茶水的白玉圓杯。微微挑眉,伸手即將白玉圓杯端在手中,穆連城的視線不知何時也跟著蔣玉的動作看過來。

  蔣玉幾近透明的手指輕輕執了玉杯,卻是並不喝,剪水的眼睛深處倒映著湖麵上的綠葉藍天的眸子毫無色彩的淡淡看著。玉杯拿在手中毫無規律地來回地輕轉著。

  杯中的芽色的茶水也不由隨著蔣玉的動作激起層層細密的閃著微微炫彩的霞光。

  穆連城微微皺眉,又挪開了目光。

  蔣玉卻是沒有察覺到這些,這個時候,她難得的在從天牢之中出來後麵對穆連城之時眉眼溫軟著。

  穆連城不知何時又是從青碧的還倒映著天邊的淡色彩霞的湖麵上的視線轉移到蔣玉還看著手中轉著的玉杯子中的茶水的眉眼,如此溫軟。

  上一次他看到這樣的一雙眼角微勾著極是豔美的,而眼中又是如此溫軟的模樣的眸子時候,還是……

  穆連城想了想,好像是在帝後登位的那個晚上之前。

  那個晚上,蔣玉還不知道的時候,他直接將還在康王府哀哀一人的還是康王妃的蔣若素接進了宮來,且直接封其為了貴妃。

  那個時候,好像就是從那一晚之後,蔣玉就已經是有些變化了。

  這個時候再看到這樣的一雙在曾經許多次他忙著公務乘夜回府的時候,不在乎寢房亦或者是外麵的假山花園中的石桌旁的蔣玉靜靜等待著他看著他的眼睛。

  穆連城不自覺某種有些怔然。

  蔣玉將玉杯來回地轉了個幾圈之後,淡淡擦了口脂的唇掩下了大病後的那一抹毫無血色的蒼白,嘴角微微勾起一個幾不可查的弧度。

  她抬眼,輕聲地問著,“莫不是皇上以為,臣妾能有做到這大明的皇後之位,為天下人所敬重,是為臣妾之福?”

  穆連城不言,眼裏卻滿滿都是豈非如此的意思。

  蔣玉看著,忽然覺得莫名想笑。

  這是什麽世道,曾經的她認為此生有些不共戴天之仇的人,也是她在烈火焚身之後重來一世成為數年的噩夢的人。

  這個時候,一切還能挽回的時候。她怕是曾經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兩個人會在以後的某一日時候,像是這樣子的平靜而意外的有幾分融洽的同坐在湖邊的涼亭中如此。

  不僅是蔣玉覺得眼前的這場景有幾分荒唐的不可置信的意味,穆連城也同樣是如此的感覺。

  穆連城自認自從在他登基之後的那個按例本該是帝後同寢的時候,在提前見了已經是進了宮的蔣若素之後,他才是踏著深夜的寒涼走進宮殿。

  其實他還記得,那個時候蔣玉一身的皇後的正裝,滿是明黃和大紅的宮裝層層疊疊著。嘴上的豔紅口脂,臉上的淡淡胭脂,眼角的撲的鎏金的金粉,眉心畫著精致而又貴氣的花朵。

  隻是一眼,他都能清楚辨認出那朵紅豔的花鈿,是一朵全然盛開著的層疊牡丹。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當時縱然是他滿臉的冷意,可是誰也不知道,縱是當時的他自己也沒有發覺,其實那個時候他還微微分了些心神。

  在看著尤如新婚夜畫著紅妝,或者說更甚的模樣,抬起頭嘴角微微含笑的模樣。那一瞬,他在想,如此盛世紅顏,也確實配得上牡丹國色。

  又或者是,人比花嬌,更是美豔無雙,風華絕代。

  蔣玉不知道穆連城的心中所想,隻是看著他冷冷地坐在石凳之上,陰沉著臉沉默不語的模樣,還是與之相反的彎起漂亮極了的眉眼。

  “可是臣妾卻並不覺得,成為大明的皇後,成為天下人所敬重的國母是臣妾這世上最福氣的事情。”

  穆連城麵容更沉。

  蔣玉抬頭看著穆連城,一彎起笑,笑意盈盈,仿若老竹倏地開起的燦爛的花朵,也好似黑寂的夜空之中的一顆忽然橫空而過的帶著長長的耀眼至極的光芒的痕跡的流星,那般令人心動。

  她微微偏頭,“皇上可還記得有一次您請了進宮後的京城外的後山寺中的那個得道高僧嗎,臣妾還清楚的記得,皇上還讓那位高僧順勢測了皇室的運勢,還有臣妾的所謂命道。”

  蔣玉口中的這個所謂的得道高僧,穆連城確實也是記得的。

  他曾經還拿了許多問題去讓那位僧人去解答,結果讓他十分的驚喜,這個隱藏在小小後山寺的僧人的確是個得道的高僧。

  且後來他還從問話之中知道,原來這位據說之前一直都是在遊曆著的後來又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的僧人竟然還是多年前的名揚四國的皇家寺院的主持的師弟!

  果真是意外之喜。

  而那時,他確實是做了蔣玉說的那些,而那時高僧說。

  蔣玉不等穆連城跟著回想下去,繼續道,“那時候皇上全然聽著那位大師的話,大師說,大明皇朝金源強盛。金盛,這對於一個王朝來說本應是好事。”

  蔣玉淡淡垂眸,聲音低沉了下來,“隻可惜金過盛了些,本該是最令萬人豔羨的幸就不由成了最大的禍。”

  “大師是得道高僧,此等問題在他的眼裏也不過是區區小事罷了。姐姐——,這麽多年,你又哪裏看見皇朝有過何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