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可她還是朕的皇後!
  不管蔣若素是如何地在宮殿之中氣憤,不甘,這一夜,穆連城沒有前來蔣若素的宮殿,而已經決定了的事情,沒有絲毫轉機。

  第二日,天明。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今有朕之後,前蔣國公蔣琛之嫡女蔣玉,賢良淑德,秀外慧中,因朝野之言,霍霍如眾,特,重歸後位,賜封號德玉麗賢皇後,重返坤寧宮,妥善後宮,淑行淑意。

  另,有百官鑒首上書,前蔣國公一房通敵叛國一案,滋以為有奇,今特令其人呈證以示,願為之翻案。

  欽此!”

  聖旨一出,朝野一片動蕩。

  金鑾大殿之上,還尚在原位為兩朝元老的丞相,南宮丞相大人皺眉聽完了聖旨的內容,抬頭看向正端坐在龍椅之上的麵容冷毅堅定的明黃龍袍青年,心裏有些微微不知何意。

  蔣國公府大房一時遭此大難,雖然說明麵上是因為蔣國公蔣琛通敵叛國,其三房更是從大房院中搜出了蔣琛通敵叛國的罪證,曾經風光無限,卻也還是這般輕易就被打入了天牢。蔣國公府大房徹底失勢。

  可是,像是他們這些老官員又是如何不知,此次蔣國公府大房遭難,其很大原因僅僅隻是因為其三房的不甘居於其下,有心故意而為之罷。

  而金鑾大殿之上的皇上,這個以鐵血手腕迅速在短短兩年之內收服了朝野上下的年輕男子。

  蔣家三房提供的證據又是如何全麵真實?

  不過是蔣家大房是他的心腹大患,縱然蔣家大房的嫡女蔣玉是他的皇後也不能夠完全的信任,對於蔣家大房,他知道,這個年輕的皇帝,向來是抱著蔣家必亡的心態的。就是與他舉案齊眉,幫他甚多的蔣家大房嫡女蔣玉,他有理由相信,這個年輕的皇帝在前幾日還是從未想讓她活著的。

  因為穆連城向來清楚冷靜,蔣家大房的蔣琛,還有其背後的陸正侯府,一日不除,遲早為他所大患。

  可是如今——

  還有這道莫名奇妙的聖旨,聖旨裏麵所寫的內容,皇上並沒有與他們提前商量過……

  南宮丞相手裏拿著白石的笏板,心中不由微微感歎。這個皇帝已經是成長了許多,現在許多事情也已經不需要他們這些所謂的元老能夠去左右的了。

  隻是忽地,莫名心中一動,他微微側頭,看向了筆直站在他的同排另一旁的一個冷冷清清的身影。

  眼角餘光仔細觀察者這個多年前的狀元及第狀元郎,分明是同一個官場,可是他卻發現,這麽多年下來,這皇上手下的心腹之一的臣子陳策,如今倒是越發的冷清了。雖是穿著一身麒麟的官袍,卻不見絲毫的圓滑世故,一雙眼睛神采暗斂,有時候就連他也絲毫探不出這陳策心中的想法。

  風秀青年,是個人物。

  而此時,南宮丞相明顯注意到,在陳策的臉上,沒有絲毫詫異之色,有的,似乎也隻是對這道聖旨無可奈何?

  雖不知何意,不過南宮丞相還是很快收回了打量的目光,心中微歎。

  果然,不愧是皇上穆連城的重要心腹,今日聖旨之中的事情,他敢保證,滿朝文武之中,也隻有這個麵容冷清的陳策提前知道了內容吧。

  對於這道旨意,意外的,大多數朝臣都不約而同的保持了沉默。

  且不說蔣國公蔣琛平日裏妥帖他人,在朝中有極大的善緣,不然也不可能在蔣家大房倉促被被定了罪行押去天牢之後,還有眾多官員學子聯名上書請求重新審案,並且聯係各方勢力來為蔣國公蔣琛搜尋證據,以求平反。

  而蔣國公蔣琛之女蔣玉。

  眾所周知,便是蔣玉還是五皇子妃之時,就對當時還是五皇子的穆連城幫助極大,甚至連如今朝中地位比南宮丞相更勝一籌的陳策大人,還是因五皇子妃的多次登門求賢,才有了如今的君臣相宜的佳話。

  不過還是有極少數臣,例如蔣家三房,如今已經憑借女兒身居高位的當家人蔣濤。

  幾位臣子共同上奏此禮不妥,卻奈何今日的穆連城卻仿佛決定了似的,絕不改口。堅定要讓還在天牢之中的蔣玉重回坤寧宮,繼續管理後宮之事。

  蔣濤自聽到早時唱念得聖旨內容,原本還是混著日子的神情倏地一變。

  他不是憂愁到時候蔣琛一家獲得平反又會如何。皇上穆連城早就視蔣琛為心腹大患,就算最後釋放了他們一房,那些已經被充當國庫的東西也是不可能還回的。而到那時,他有深受帝王寵愛的女兒蔣若素在後宮為妃,且掌管後宮一切事宜,蔣家大房,他根本不足為懼。

  可是現在聖旨上到底在說什麽?那個本就商量好了早在前日就該被烈火焚身的蔣玉,竟然要被皇上從天牢之中接出,還要重新回去做一個掌管整個後宮的皇後娘娘!

  那他的若素又該怎麽辦?

  他可是知道他的女兒一直都被蔣玉那人一直壓製著,就算被打入天牢還是一直霸占著皇後之位。如今竟是連心心念念的,好不容易到手的權利也要交出去。

  憑什麽?

  沒有掌管後宮的女兒,就算她現在寵冠六宮又如何,將來年老色衰,留不住皇上了,他又該怎麽辦?

  眼神幾番變化,蔣濤還是覺得皇上的這個旨意,對於他蔣家三房來說實在不是一個好消息。

  “稟皇上,臣以為蔣家大房一案暫且不提,是非公正總會水落石出。”蔣濤這幾年也是學到了許多,一開口便是討巧說道,不過頓了頓,又道,“但關於蔣家嫡女蔣玉重回坤寧宮一事,臣覺得甚是不妥,那蔣玉身上,現在大明舉國百姓都對其心生怨懟,稱其為惑國之人,又如何能夠為大明國母,一國之後而母儀天下!”

  穆連城端坐在龍椅之上,聽著若素的父親在大殿之下的發言,臉龐微微發黑。

  不知為何,他明明也應該討厭極了蔣玉的,可是莫名的,見了她這幾天的舉動,一想到她即將會被自己送去烈火焚身而死,心中就隱隱不大舒服。

  他將這歸功於習慣。

  蔣玉在他身後,一直都在幫他打理著府中事,不管是五皇子府,還是後宮,她都管理的很好,這樣的她,一點都不像那個他對蔣玉一直以來所記憶之中的女子應該有的印象。

  記憶中的那個刁蠻任性,無德無才,蠻橫無理的女子,又哪裏會將偌大的後宮管理地井井有條?

  穆連城眯眼看著蔣濤,“蔣愛卿,就算蔣國公嫡女還未從天牢之中出來,可她一直以來,都還是朕的皇後,一國之母。”

  聲音不自覺帶著打壓的威儀和不易察覺的憤怒。

  站在眾官之首的陳策聽著這話,有些奇怪地抬頭看了穆連城一眼,不明所以。

  穆連城已經做了兩年的皇帝,身上的威儀又豈是蔣濤這個完全靠子女關係而身居高位的臣子所能承受的?

  蔣濤當即就冷汗淋淋,隻是一直低著頭不敢再看大殿之上的那個縱然是坐著也仍是渾身氣勢非凡的穆連城一眼。平日裏穆連城看在他是蔣若素的父親的份上,從來不曾像如今這般故意拿身為國主的氣勢責怪於他,沒想到今日……

  而且這麽嗬斥的緣由,竟然還是因為蔣家三房的對頭,蔣若素的最大敵人蔣玉?

  一時之間,莫要說那些原本就讚同讓蔣玉重返坤寧宮還有一些保持中立的臣子吃驚不已。而那些與蔣濤一樣持著反對意見的人見到蔣濤被訓斥,也是不由縮縮頭保持了沉默。

  皇上盛寵貴妃娘娘蔣若素,可是如今竟然沒有給貴妃娘娘絲毫臉麵,就算蔣濤身為貴妃娘娘的父親,皇上也還是因為蔣玉為後的事情加以訓斥,那他們這些本就毫無保障的,又怎麽敢去出這個頭?

  “皇上……”蔣濤一番驚嚇之後,看著穆連城大驚失色。

  穆連城獨坐在龍椅之上,高高在上著,聲音漠然,“此為朕親自所決定之事,可還有愛卿反駁?”

  眾位大臣,除了早已知道態度堅決的穆連城的意思的陳策,就連南宮丞相在內的眾位官員都不由在心底暗道,都說了是自己親自決定了的事情,方才還因為僅僅隻是一個稱呼問題就去嗬斥蔣濤,這哪裏是給他們值得反駁的機會了?

  “既是沒有,那就退朝吧,皇後娘娘即時重返坤寧宮。”說罷,穆連城隻是隨意掃了大殿下的眾位文武百官一眼,在大臣們的恭送聲中,眼神無波,轉身就回了內殿。

  “陳大人,你可知皇上此次旨意,到底是為何意啊?”

  皇上一走,他們這些大臣自然是再留無益,一個個紛紛轉身朝殿外走去。南宮丞相左右看了一眼,故意放慢了腳步,走在了陳策的身旁,看了眼青年淡然無波的冷清麵容,忽然覺得冷的很不自覺打了個寒顫,有些莫名其妙。

  不過再看時,卻是沒有了方才的感覺。一麵心中感歎了一句果然是冷清的都快要成仙了,一麵又是故意湊上前去,半眯著笑眼問道。

  陳策眉毛微微一動,轉身麵對著南宮丞相,對著他有禮地一笑,淡然而又清貴,“丞相大人說笑了,皇上的心思,又哪能是我們這些區區臣子能夠去猜測的呢,丞相大人問錯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