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哲學問題和現實問題
  北方的群眾大學政治學院政治學係,這光聽兩個“政治”疊加在一起就是高大上,準備從政的專業,實際上這個學院錄取率非常之低,而且在準備高考的學生們看來,充滿了神秘感。

  高旗當時就是在這種神秘感的驅使之下才報考的這群眾大學政治學院政治係,這所學院也是其父母所希望他報考的大學,高旗的父親高一城是南方經濟大省S省省委黨校的教授,母親張紅霞則是S省政法幹校的教授,穿的是警察製服中的白襯衣,戴的警銜可是麥穗和兩顆星。

  高旗這名字含義意味深長的,高旗一個九零後,那時候流行帶“宇”和“浩”的時髦名字,可高旗的父親反其道行之在他出生之後就直接給兒子取名高旗,意為“高舉紅旗”,其含義很積極向上,而當時母親則想叫兒子高陽照,意為太陽照常升起,想映襯時代紅歌《東方紅》,最後父母在商量之後,還是給兒子取名高旗,“高舉紅旗,紅旗不倒”,旗可謂是信仰之旗的寓意。

  那個年代的父母在現在的高旗看來可謂是懷舊的反時尚主義者,反跟風主義者,現在高旗這個名字現在時尚潮流的名字中間,反倒成為一朵獨特的奇葩。

  這樣一來,高旗的家庭出身,乃至名字,可謂是根正苗紅,高旗在曆史、哲學、政治、經濟學上的知識儲備可謂是超越同齡人一大截,所以高中時候的文科,高旗信手拈來,他唯一的弱項是英語,不知道是從小發自內心的,還是讀書讀多了觸動了他的某根神經,他對於英語那種機械的純靠記憶的學科總是嗤之以鼻。

  他認為這不是真正的用來說,用來讀懂英語國家文化的英語,而是一門純粹為了應付考試的學科,他這種偏激的想法多次被英語老師批評,而他那些和他關係不錯,英語很好的同學也總是告訴他不能“思想偏激”,高旗的同學說雖然他們學的英語很真正的英語國家的英語口語有很大區別,可詞匯量和發音那可是實打實的學到了,況且那些外交學院的高材生們,同樣是從這樣英語起步的。

  更為現實的是,英語可是拿分大項,馬虎不得。高旗在認識到這一點,清醒之後,已經晚了,所以在填報誌願估分的時候,英語一學科估的是心驚膽戰,自己夢想的群眾大學政治學院政治係,或許會泡湯

  高旗還是孤注一擲,報了群眾大學政治學院的政治係,如果考不上,他寧願選擇複讀,他覺得學習政治學,是一種家族傳承,一種流淌在血液裏的東西而不是用作謀生手段。

  高中時候他認為自己還算個人才,可上了大學之後,他才發現他之前的眼界是多麽的狹窄,不說群眾大學周圍那些頂尖大學裏那些讓人膜拜的學神們的精彩人生,就連他身邊的這些同學們,也足以讓他仰視,他上大學之後才知道,真正的精英大都是不經過高考,而是直接保送進來的,他們大都到了大學第三年的時候都保送博士,或者直接出國深造了。

  高中帶的那一點殘存的傲氣,現在已經消弭殆盡。

  高旗一直在本科直到研究生畢業之後都在試圖解釋那時候的為什麽心無旁騖的選擇了這條路,現在,他還是沒法解釋為什麽,他一直覺得這就是他的命運。在群眾大學裏,曾經學社會學的那個少年現在已經是某電商大佬,這個大佬曾經說學社會學想的是對從政有幫助,可造化弄人,他成了電商大佬,來到群眾大學聽說還有許多校友不是從政之後,他才打破了那種刻板的觀念,來這兒的,不都是為了從政。

  而且校訓“實事求是”更是告訴他,幻想和意淫,那是不可取的。

  他還明白,大佬們讀什麽大學可能都是大佬,而普通人讀什麽大學終究是普通人。

  在這樣的感悟之中,加上學業填充在生活的點滴裏,高旗竟然從有條不紊、按部就班的節奏變得迷茫了。

  政治學學的範疇很廣,西方政史、中國政治史、中西政治製度史,這些學貫古今中外的學科雖然能讓他出口成章,可他又迷茫了,這些飄渺的理論,和自己未來的生活和即將麵對的工作,真的沾邊嗎?

  現在的他已經通過了某部委的定向招聘考試,成為一名等待上崗的政策研究室研究員,在轉正之後,他將會被定級為副主任科員,一個不錯的開始。

  畢竟現在很多本科大學生通過社會招考成為公務員之後都要從科員起步,隻有碩士研究生進入公務員隊伍,才能在被定級之後成為副主任科員。

  對於高旗留在北方B市這樣的大城市部委政策研究室,父母很高興,在他去單位報道之前,父母來了B市兩次,一次是祝賀高旗,一次像是給高旗規劃職業生涯和忠告。

  父親高一城語重心長的對高旗說:“兒子啊,你現在腦袋裏的知識現在已經超越了我和你媽,可你別洋洋得意,你差的是實踐,你在之前都一直一帆風順,到現在都沒遇到什麽挫折,這反倒讓我和你媽擔心你了,雖然你不是嬌生慣養之輩,你也自稱熱愛學習,可挫折這東西,越早經曆越好,否則,你未來你麵對真正的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會手足無措的,你得上過真正戰場才會打戰。”

  父親和母親沒有作過多的解釋,甚至連職場上的一些經驗都沒有說,高旗想問,卻止住了,因為雙親都不是想說的樣子。

  所以高旗有了第二個困惑,這真實的職場是個什麽樣子?第一個困惑是一個哲學問題,我學這政治學是為了幹什麽?這第二個困惑則是現實問題,那個自己從未涉足過的職場,究竟是個什麽模樣?按部就班?還是不拘一格?

  還沒來得及想,就遇到了困惑以外的第一個問題——住房問題。

  B市作為國際化大都市,房價之高,不是他這個普通家庭能夠承受的,他打聽過,單位裏有周轉房,不過需要排隊,從到單位報到之日算起,他需要等六年。

  另外一個選擇,單位的集體宿舍,不用排隊,不過現在正在整改升級,因為涉及對房屋主題結構的改造,需要增加房間,加上裝修什麽的,估計也要三個月以上,所以單位早早的通知高旗先自行解決住宿問題,通知高旗的人語氣就像大學時候研究生輔導員,和藹,思路清晰,高旗想,這大單位是人才聚集的地方,一般的工作人員也是高水平的。

  所以他現在隻能暫時租住在離單位,有些遠,需要坐40多分鍾地鐵才能到單位的地方,房租很貴,每個月三千八百塊錢,一居室,帶獨立的衛生間和小廚房,是母親在B市的大學同學托關係給他找的,如果沒有這層關係,租金每個月要五千。而且如果沒有母親大學同學這層關係,房東是不做他這樣的短租客的,人家隻做押一付三,計量單位不是月,而是年。

  這筆開支讓高旗很震驚。

  在大學期間,他早就領略了這兒的高物價和高房價,他懂經濟學,他知道現在每個國家的大城市都是這樣的發展規律。人才聚集,外來人口流入支撐著一個大城市的尊嚴,房子作為最安全的資產配置,自然會成為人們最終的財富貯藏手段,東京是這樣,紐約是這樣,香港也是這樣。

  高旗發現他竟然在無意識狀態下試圖用他上課時候學的東西結合新聞見識,想要解釋他所經曆的現實問題。

  可他現在發現,試圖解釋這種看起來誰都可以脫口而出的城市問題,似乎比做一個很具體的課題和研究項目要難得多,不止需要翻閱卷帙浩繁的書籍,還要用到數學工具,甚至還要自己去得到第一手的數據,簡直是在妄想把一個專業團隊幾年才能研究完的課題拿來自己做,要是真的不自量力想要搞,真的成妄人去了。

  還是按照今天的計劃行事,別胡思亂想的好,高旗在心中默念。

  今天的計劃是熟悉從出租屋到單位裏的路線,地鐵的換乘,早點的購買,還有沿途的餐飲店配置,做好了這些事情的調研,安排好時間,才是自己需要考慮的事情,未來的三個多月裏,住進單位的集體宿舍之前,這是日常。

  父親告訴高旗,進了部委工作就要做好加班和奉獻的準備,因為這是國家的高級行政部門,工作量大,周末也許也要搭進去。

  高旗覺得這倒沒什麽,因為上大學的時候,他已經習慣了早起學習,雖然周末也有娛樂活動,可他還是喜歡看書為主,除了學科書籍,他最喜歡看的就是小說,不過現在他喜歡看的是實體出版的小說,雖然現在網絡小說大神眾多,可他卻不再喜歡網絡小說那種味道了,重生,穿越,玄幻,同人等種種類型的網絡小說他都有涉獵,那些小說會給人一種失重和眩暈感,他厭倦了那種不真實的感覺。

  他決定在接下來乘地鐵的時候,聽聽歌。

  高旗看了看他新買的智能手表,現在是早上七點十分,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