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不愧是你
  春日的早上還算舒服,驢車上晃晃悠悠,姚易坐在車上發著呆,驢車上還坐著幾個村裏人。

  “過會兒采買的事情就交給你們了,我還有些事情要處理。”姚易打了個哈欠,昨天補覺睡到晚上,結果晚上又睡不著了,今天一大早又被幾個村裏人喊醒,正是昨日找的幾位婦人的家裏人,說是要讓他帶著去宥陽縣裏采買所需食材,弄得他現在實在打不起精神。

  “那可不行,易哥兒,這你不在場這花多花少的說不清,我們可不學那老東西的做派,呸,說起那老東西就晦氣。”趕車的大胡子開口罵起了張族長,聽這位聲音應該是昨日人群裏陰陽怪氣的那位。車上別的人都沒怎麽說話,但看他們的表情顯然是認同的。

  姚易一看樂了,那老東西怎麽說也是族長,雖說不得人心,但像這位當著眾人麵倒是少見。

  “敢問怎麽稱呼?”姚易對著大胡子問道。這兩天他也算摸清楚了,村裏的人雖然都叫得親熱,但還是有些疏遠,想來是平時交際不多,記不得名字也算正常,所以姚易這才開始大膽問他們的名字。

  “易哥兒和我見得少,我叫張不餓,在宥陽縣裏幫人送些貨物。”張不餓回頭一笑,好家夥,豹頭環眼大胡子,笑得那叫一個猙獰,演張飛連妝都不要畫,他往路口一站說不是山匪估計都沒人信。

  “你別笑了,再嚇著易哥兒。”車上別的人看不下去了,趕忙讓他回過頭去。

  “不至於,不餓叔長得煞是威猛啊,倒讓我想起了話本裏的桓侯張飛。”姚易擺了擺手。

  “咳咳,不餓他其實就比你大兩歲。”旁邊人咳嗽了兩聲開口說道。

  一時之間眾人無語,氣氛頓時變得很尷尬。

  “咳咳,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餓兄長連胡子都不願意刮去顯然是至孝之人啊。”姚易硬著頭皮誇道。

  “這倒是沒錯,不餓對他娘可是極為孝順。”旁邊的人也誇了起來。

  “應該的,應該的。”這麽被人一誇張不餓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至孝之人品行絕對不差,今日采買之事我就全權交予不餓兄長負責了。”姚易見縫插針地說道,既然來了宥陽,就別把時間浪費在采買這事上,還是氣運重要一些。

  “不好不好,我做不來這事。”張不餓聽到姚易的話滿臉的紅光,但還是搖頭拒絕。

  “我確實是有事情,就麻煩不餓兄長幫我一把。”

  “既然易哥兒都這麽說了,不餓你就同樣吧。”旁邊的人也勸說道。

  “好,易哥兒放心,我絕對把事情辦好。”張不餓紅光滿麵,神采飛揚,顯然被人信任是一件很讓他開心得意的事情,畢竟長這模樣別人多是怕他敬他的。

  姚易倒是不怕他們坑自己,畢竟再坑能坑多少,順便試試這些人,要是能值得信任的話以後自己也有人可以去辦事。

  姚易和他們在宥陽縣城門處分了開,臨走時拿來了四十貫的銀子交給了他們,說起來還多虧了胡老爺拿給他的都是銀子,要是銅錢的話他當初還拿不走。

  姚易慢悠悠地走到了盛府門口,那個有氣運的小姑娘那天就進去了。知道了人家小姑娘住哪也沒有用,畢竟他也沒什麽好借口上門拜訪,難道和人家說自己想見你家的那個小姑娘?不被人家打出來才怪呢。

  “罷了,先收集些信息吧。”姚易暗歎一口氣,打算先去探探這盛家的消息。

  “元潛,你來找我了?”姚易頭都沒回就知道自己又撞上了胡素,也難怪,人家家就在這裏。

  “裕華,好巧啊。”姚易轉過頭笑著打招呼。

  “元潛不是來找我的?”胡素皺著眉頭說道,狐疑地在姚易和盛府大門之間來回掃視。

  “啊,我意思是我還沒進去就遇到你了,好巧啊。”姚易趕緊轉移了胡素注意力,畢竟鬼知道這貨又會腦補出什麽來。

  “正好,有個好消息,李師傅做出來了。”李師傅就是那個年輕工匠。

  “哦,一起去看看。”姚易來了興趣,畢竟自己有股份。

  兩人急匆匆地來到了胡家書坊,這時候書坊的工匠都停下來手裏的活聚在了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什麽,見自家少東家來了才消停了下來。

  “怎麽樣?”胡素連忙問起了李師傅。

  “可以用,但效果沒有想象中的好。”李師傅開口說道。

  “有什麽問題?”姚易也湊了上來。

  李師傅拿起剛剛印好的書籍,胡素接了過來仔細看了看,確實有些問題。

  “這活字印刷很好,但最大的問題,這書籍排版不好,歪歪扭扭,而且用久之後模印還容易損壞。”李師傅開口說道。

  “排版問題應該是刻字的木塊大小有細微差距。”姚易開口道。李師傅點了點頭,表示確實是這個問題。

  “就是不能用的意思?”胡素很失望地說道。

  “不,還是有利可圖的,賣便宜些會有人買的,但應該隻能多兩成的利。”李師傅搖了搖頭補充道。

  “嗨,嚇我一跳。”胡素鬆了口氣。

  “這活字印刷其實還可以改進,看看能不能找到合適的材料就行。”

  聽了李師傅的話,姚易表麵沒有什麽,但以他的了解,其他材料必然會有別的缺點,因為這活字印刷到了明朝還是用木字的居多。

  “我倒有個主意,我看這平時無論是搬家出行,還是婚嫁葬禮,人們都是要挑好日子的,不如我們找上幾位卦師,讓他們將每年每日宜什麽,忌什麽,還有二十四節氣都寫上,這樣一年一本,也不求印得多好,讓人看得清就好,再賣得便宜一些,想來買的人會多一些。”姚易出了個主意。這靈感還是來自小時候家裏的日曆。

  其實因為識字率的問題,書籍的受眾很少。但日曆就不同了,不光有二十四節氣,還省了普通百姓算卦的錢,想來但凡認識一些字的都會買一本在家。這生意也就放在會保護知識產權,印書也有限製的宋朝,要不然沒幾天就會出現盜版。

  “對啊,反正來去也就那麽幾句話。”胡素恍然大悟,元潛,不愧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