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先下手為強
百裏慕名打敗阿布,也查到梁王的野心,他覺得應該讓王莽知曉,便對女兒說道:“看來得和你舅舅道明此事才是,好讓朝廷作好防備,今阿布已死,匈奴南下的可能性小了不少,然梁王招兵買馬多年,實力不可小覷,走,先回城中,與你舅舅會合再說!”二人說著,便急匆匆趕來了武都郡。
然而,讓百裏慕名想不到的是,今晚到這裏來的不僅僅有這三人,梁王還派了一個暗樁,悄悄尾隨,今晚在這裏發生的一切,這一暗樁離他們不遠,他可是聽得仔細,也看得清楚的,感覺百裏慕名要來告知王莽,他先抄小路趕回了梁王府,並將發生的一切說給了梁王聽。
劉承祖聽完,大怒了起來,既然他已查到自己的野心,但始終也沒有證據,他手不自覺地摸了摸懷裏,忽然說道:“好你個百裏慕名,既然你和王莽都來調查本王,好呀,那我就來個惡人先告狀,看你們能怎樣!”
天剛蒙蒙亮,劉承祖便走進了王莽所住的房間,見到王莽,說道:“大人休息可好?”
王莽見梁王劉承祖來得這樣早,以為隻是打招呼,但見他怪異的神情,暗想他定不單單如此,說道:“王爺安排如此周到,臣怎會休息得不好?王爺如此早來,可是有何吩咐?”
梁王歎道:“哎!也不知此事要不要先和大人說說,如若不說,隻怕將來後患無窮呀!”
王莽見他欲說又不想說的模樣,也是摸不透梁王到底要說的是何事,問道:“哦?王爺何不道明?”
劉承祖從懷裏取出一包東西,交到王莽的手中,王莽輕輕打開,裏麵竟然是一張羊皮書信,王莽展開一看,書曰:
“大漢鎮北將軍親啟:惠書敬悉,將軍盛意,快慰吾心。頃奉惠函,謹悉一切。布總兵五萬,訓練有時,誠可堪當大任,隻待將軍軍召,布自領五萬將士,會於涼州,兵鋒南下,可奪漢室江山,屆時,將軍主漢室,布主匈奴,天下均入吾手矣,草率書此,祈恕不恭。事細有餘,當麵陳稟。特此致候,不勝依依,阿布拜上。”
讀完,王莽一時無措,他明知梁王的野心,卻一時不能尋得有利證據,前者曾說一張羊皮書信流落涼州,這正是梁王不能辯駁的鐵證,然今日看到,竟是針對百裏慕名的,他一時啞口。
梁王劉承祖見王莽的表情,暗暗自喜,繼續說道:“這書信是本王日前收悉的,本想直接到涼州質問百裏將軍,今日王大人到此,本王覺得得先知會大人一聲,還請大人以大漢江山為重,能在本王府前處置此事,那百姓怎不歡欣鵲舞!”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王莽一時無措,隻有應聲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梁王道:“如此,本王就替天下萬民謝過大人了。本王已知會當地鄉紳百姓,兩日後就在王府查明此事。”
王莽道:“王爺客氣了,此為大事,本官還得和單大人說明一番,王爺,臣先行下去了。”
見王莽如此奇特的表情,梁王知道這是在情理之中,心理盤算著:畢竟你們是要查自己的,那就將難題送給你們,看你們能什麽辦。
王莽找到單正,將那羊皮書信拿了出來說道:“單大人請先看此物。”
單正見王莽一臉異色,看得出可能出什麽事了,他接過書信,細讀了起來,讀完後,他臉色也很是詫異,他與百裏慕名沒有深交,也沒有多大的私仇,且單正心中也明白,這百裏慕名是征戰沙場的一員猛將,也是抵禦北方匈奴的屏障,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他很明白,若百裏慕名真有什麽事,這多年穩定的北疆,定會有所動搖的,他直說道:“百裏將軍?這不可能,不可能!百裏將軍一生忠孝,怎麽可能?”
王莽道:“你們皆知,此定是梁王移花接木的嫁禍之計,當下先要找到百裏將軍,讓他有個應對。”
單正道:“隻當下隻我兩人,皆被王府的人死死盯住了,怎能出門,哎!這可怎麽辦,王大人,您倒是要拿個主意才行呀,否則,以此信所述內容,百裏將軍怎解釋得了?”
王莽此時也是沒有一分主意,他隻對著窗戶搖頭、歎息,緩緩說道:“隻盼百裏將軍不要來找我們,否則,梁王勢必借題發揮,到時,百裏將軍就更說不明白了。”
單正回顧四周,輕聲說道:“大人,不如將此信……”
王莽道:“單大人是想?”
單正將聲音壓得更低,說道:“付之一炬!”
王莽一聽,急急擺手,說道:“不可不可,梁王將信件交予我,你以為他隻是為了揭發百裏將軍嗎?不!他其實也是想看看我們的態度,將軍與我王家總算也是姻親,若我對此事不能秉公而斷,此地必傳我王莽包庇罪人,若傳到陛下耳中,我王家在朝堂上定失顏麵,故我們不能將此信焚毀,還要公事公辦。”
單正歎道:“公事公辦?哎,隻是百裏將軍他,不就要背上謀反的惡名嗎?”
王莽道:“當下也隻能如此,我們隻有先將百裏將軍帶到京城,我們再行計較也不遲。”
單正道:“如此也好,待到京城,自有說理之地,百裏將軍若是冤枉,自能查明。”
王莽道:“不錯,如今在這虎狼之地,我們隻有先回長安再做計較!”
又說這百裏慕名,與女兒從郊外轉到城中,他們先找地方用了一點酒食,在酒館中,來吃飯的也不少,他們都在議論著同一件事,那便是百裏慕名勾結匈奴的事,一酒客聽其他人談論百裏慕名勾結匈奴之事,大聲說道:“你們這些人都說什麽屁話!將軍多年來一直保境安民,怎會與外族相勾結,戕害我大漢子民!如此大逆之言不可亂說!”
又一酒客反駁道:“這又有何不可?匈奴人當下是兵精糧足,他們南下之心一直皆不曾消失過,如有將軍做內應,為匈奴人打開邊關關隘,匈奴必如流水般直入大漢,到時又僅僅隻是生靈塗炭,百姓遭殃?大漢亦危矣!”
百裏慕名聽了這一席話,雖然多有不解,卻依稀明白自己應當是麵臨了很大的困境了,他尋思著,王大人精明能幹,不妨先與他會麵再說。
然而,讓百裏慕名想不到的是,今晚到這裏來的不僅僅有這三人,梁王還派了一個暗樁,悄悄尾隨,今晚在這裏發生的一切,這一暗樁離他們不遠,他可是聽得仔細,也看得清楚的,感覺百裏慕名要來告知王莽,他先抄小路趕回了梁王府,並將發生的一切說給了梁王聽。
劉承祖聽完,大怒了起來,既然他已查到自己的野心,但始終也沒有證據,他手不自覺地摸了摸懷裏,忽然說道:“好你個百裏慕名,既然你和王莽都來調查本王,好呀,那我就來個惡人先告狀,看你們能怎樣!”
天剛蒙蒙亮,劉承祖便走進了王莽所住的房間,見到王莽,說道:“大人休息可好?”
王莽見梁王劉承祖來得這樣早,以為隻是打招呼,但見他怪異的神情,暗想他定不單單如此,說道:“王爺安排如此周到,臣怎會休息得不好?王爺如此早來,可是有何吩咐?”
梁王歎道:“哎!也不知此事要不要先和大人說說,如若不說,隻怕將來後患無窮呀!”
王莽見他欲說又不想說的模樣,也是摸不透梁王到底要說的是何事,問道:“哦?王爺何不道明?”
劉承祖從懷裏取出一包東西,交到王莽的手中,王莽輕輕打開,裏麵竟然是一張羊皮書信,王莽展開一看,書曰:
“大漢鎮北將軍親啟:惠書敬悉,將軍盛意,快慰吾心。頃奉惠函,謹悉一切。布總兵五萬,訓練有時,誠可堪當大任,隻待將軍軍召,布自領五萬將士,會於涼州,兵鋒南下,可奪漢室江山,屆時,將軍主漢室,布主匈奴,天下均入吾手矣,草率書此,祈恕不恭。事細有餘,當麵陳稟。特此致候,不勝依依,阿布拜上。”
讀完,王莽一時無措,他明知梁王的野心,卻一時不能尋得有利證據,前者曾說一張羊皮書信流落涼州,這正是梁王不能辯駁的鐵證,然今日看到,竟是針對百裏慕名的,他一時啞口。
梁王劉承祖見王莽的表情,暗暗自喜,繼續說道:“這書信是本王日前收悉的,本想直接到涼州質問百裏將軍,今日王大人到此,本王覺得得先知會大人一聲,還請大人以大漢江山為重,能在本王府前處置此事,那百姓怎不歡欣鵲舞!”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王莽一時無措,隻有應聲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梁王道:“如此,本王就替天下萬民謝過大人了。本王已知會當地鄉紳百姓,兩日後就在王府查明此事。”
王莽道:“王爺客氣了,此為大事,本官還得和單大人說明一番,王爺,臣先行下去了。”
見王莽如此奇特的表情,梁王知道這是在情理之中,心理盤算著:畢竟你們是要查自己的,那就將難題送給你們,看你們能什麽辦。
王莽找到單正,將那羊皮書信拿了出來說道:“單大人請先看此物。”
單正見王莽一臉異色,看得出可能出什麽事了,他接過書信,細讀了起來,讀完後,他臉色也很是詫異,他與百裏慕名沒有深交,也沒有多大的私仇,且單正心中也明白,這百裏慕名是征戰沙場的一員猛將,也是抵禦北方匈奴的屏障,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他很明白,若百裏慕名真有什麽事,這多年穩定的北疆,定會有所動搖的,他直說道:“百裏將軍?這不可能,不可能!百裏將軍一生忠孝,怎麽可能?”
王莽道:“你們皆知,此定是梁王移花接木的嫁禍之計,當下先要找到百裏將軍,讓他有個應對。”
單正道:“隻當下隻我兩人,皆被王府的人死死盯住了,怎能出門,哎!這可怎麽辦,王大人,您倒是要拿個主意才行呀,否則,以此信所述內容,百裏將軍怎解釋得了?”
王莽此時也是沒有一分主意,他隻對著窗戶搖頭、歎息,緩緩說道:“隻盼百裏將軍不要來找我們,否則,梁王勢必借題發揮,到時,百裏將軍就更說不明白了。”
單正回顧四周,輕聲說道:“大人,不如將此信……”
王莽道:“單大人是想?”
單正將聲音壓得更低,說道:“付之一炬!”
王莽一聽,急急擺手,說道:“不可不可,梁王將信件交予我,你以為他隻是為了揭發百裏將軍嗎?不!他其實也是想看看我們的態度,將軍與我王家總算也是姻親,若我對此事不能秉公而斷,此地必傳我王莽包庇罪人,若傳到陛下耳中,我王家在朝堂上定失顏麵,故我們不能將此信焚毀,還要公事公辦。”
單正歎道:“公事公辦?哎,隻是百裏將軍他,不就要背上謀反的惡名嗎?”
王莽道:“當下也隻能如此,我們隻有先將百裏將軍帶到京城,我們再行計較也不遲。”
單正道:“如此也好,待到京城,自有說理之地,百裏將軍若是冤枉,自能查明。”
王莽道:“不錯,如今在這虎狼之地,我們隻有先回長安再做計較!”
又說這百裏慕名,與女兒從郊外轉到城中,他們先找地方用了一點酒食,在酒館中,來吃飯的也不少,他們都在議論著同一件事,那便是百裏慕名勾結匈奴的事,一酒客聽其他人談論百裏慕名勾結匈奴之事,大聲說道:“你們這些人都說什麽屁話!將軍多年來一直保境安民,怎會與外族相勾結,戕害我大漢子民!如此大逆之言不可亂說!”
又一酒客反駁道:“這又有何不可?匈奴人當下是兵精糧足,他們南下之心一直皆不曾消失過,如有將軍做內應,為匈奴人打開邊關關隘,匈奴必如流水般直入大漢,到時又僅僅隻是生靈塗炭,百姓遭殃?大漢亦危矣!”
百裏慕名聽了這一席話,雖然多有不解,卻依稀明白自己應當是麵臨了很大的困境了,他尋思著,王大人精明能幹,不妨先與他會麵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