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英雄還是懦夫
  花果山的秋日,就和外頭的蕭瑟天地一樣,落葉簌簌,樹葉墜落在地麵上,又被風吹倒空地中間,調皮的打著卷兒。

  這個過程整整持續了一天,李修緣先是花費了半天的時間,將全身的修為全部散去,大量的修為充盈在李白製造的屏障之中。

  又過了半日,穀小滿的蟠桃之力也終於注入完畢。

  此時已經是深夜,月光傾瀉而下,落在地上,躺在樹梢上,藏在葉的間隙裏,像一個個待人發現的寶藏。

  穀小滿吐出一口濁氣,停止了蟠桃之力的輸入,濟公雖然是求蟠桃,但他的情況畢竟特殊,散功之後應該沒有時間和精力再等待下去。

  所以穀小滿並沒有直接給蟠桃,而是直接把精華力量注入到李修緣的七經八脈之中,如此,便省去了消化吸收的過程。

  本以為這大片的能量都要浪費了,這是佛道最精純的力量結晶,在場的應該也隻有自己,才有能力做到轉化和吸收。

  不過,正當穀小滿準備開啟虹吸模式,吸收掉這些修為的時候,隻聽見濟公長喝一聲,這些佛道修為全部向濟公的身上匯集。

  如此手段,即便是大聖也不禁驚歎。

  雖說這些修為原本就屬於濟公,但在吸收了穀小滿的力量後,李修緣的水平最多也就能夠達到天兵天將。

  由於是兩千年蟠桃,可能比天兵稍強一些,最主要是對肉身的改造和滋養,但他哪裏來的轉化之能?

  李太白沉默的看著這一切,突然說道:“他在強行納元氣於體內。”

  這句話如無聲處聽驚雷,伴隨著黑夜中的光明,讓穀小滿說不出話來

  李修緣正在將散掉的佛道修為,借以蟠桃之力,強行轉化為同質,這樣的做法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以自身的身體為熔爐,強行煉化。

  稍有不慎,那將會是爆體而亡的結局,即便僥幸達成了目的,本身的壽元也會大大減少,恐怕命不久矣。

  如果穀小滿和李太白之前知道他會這樣做,一定會提前阻止他的行為,但現在煉化修為的過程已經開始,無法阻攔了。

  天地元氣在李修緣的體內狂暴肆虐,他的麵部表情正在劇烈的拉扯,看起來十分的怪異,從他緊閉著的雙眼,可以看出其中劇烈的痛苦。

  “南無阿彌陀佛!!”一聲怒喝,李修緣的身體衝天而起,綻放出萬丈光芒,好在李白及時跟進,將防護跟隨了上去。

  如果從外界看過來,這裏依舊是一片荒蕪的空地,沒有一絲波瀾,任誰也想不到,在這裏正在進行著一個曆史性的創舉!

  濟公李修緣,原本是大商時期的一個官員,因緣際會,被佛祖親自挑中,成為了實驗凡人成佛的目標。

  從結果來看,這個“實驗”應該是成功的,因為李修緣以凡人之身,擁有了羅漢級別的強大力量。

  但由於這個實驗隻是初級階段,所以在實現肉身成佛的同時,也給了他鑽空子的機會,李修緣的精神靈魂並沒有改變,依舊是一個人類的狀態。

  他的行事也是果斷,直接找準機會,便和佛界一拍兩散,照著這樣敢作敢為的性格,能做出散功重塑的事也是情理之中。

  穀小滿歎了一口氣,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李白。

  李白見到穀小滿的目光,攤開手無奈道:“這事怪我,我也沒想到他玩這麽大。”

  很顯然,濟公隱藏了一千九百年,卻選擇在這樣一個時間點,做出這種事情,那麽必然是有人告訴了他什麽。

  比如西遊之路即將結束,人間與天界之間恐怕必有一戰……

  因為濟公原來的佛道修為,佛祖或者菩薩都是有能力進行鉗製的,他選擇這種兩敗俱傷的辦法,自然是想在這場變局中發揮一些作用。

  最開始李白告知對方,可能也沒想到,李修緣竟然如此激進。

  不過穀小滿其實也能理解,作為一個長生者,如果沒有集體沒有陪伴等等,隻是一個人孤獨的走著。

  那麽他們往往會容易走向兩個極端。

  或者惜命,戰戰兢兢的活在這世上,遇上一點點風險就仿若驚弓之鳥,十年怕井繩。

  或者活膩了,不要命,找到一個目標便不顧一切的往前衝,沿途的風景很美,但是他早就看膩了。

  李修緣活了兩千年,前一百年相當於是在給佛界打工,同時又做著類似小白鼠的對象。

  得到李白的幫助後,他才終於可以隱匿於天地,不再受佛界的控製,但他依然要躲躲藏藏,隻能整日混跡在市井之間,不斷行走,不斷改變自身所處的環境。

  這山河雖大,卻容不下他一人停留,這風景雖美,卻也不及一盒小小的胭脂,莫要說千年,總是萬年又如何?

  有人渾噩一生,白活一世,庸庸碌碌間便已風燭殘年。

  有人度日如年……

  倘若要爭論時間的長短,這種問題在穀小滿看來,其實從來都沒有什麽意義。

  人生若想不留遺憾,全看各人自己賦予給時間的意義。

  長短不是意義,選擇才是。

  有人選擇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千年前在大澤鄉中起義,有人選擇守著一棵樹直到落紅離去。

  有人明明很累了,卻還在咬牙堅持,有人明明很輕鬆,卻堅持不下去。

  而現在的情況,似乎就給了李修緣一個機會,一個明明躲藏在樹梢中,躲藏在落葉下苟且偷生,卻有了機會飛蛾撲火,綻放出此生最大的光明的機會。

  兩千年的經驗便會告訴他,這一次的機會,千載難逢。

  你是願意做一輩子的懦夫,還是願意當英雄,哪怕隻是曇花一現?

  穀小滿覺得,漫長的時間會消磨盡一個人所有的理性。

  當這樣一個機會擺在他的麵前,莫過於一個酒徒見到了此生最烈的美酒,或是一個苦苦求學的學者,一朝得道,夕可死矣……

  此時此刻,穀小滿和李白都懂了,一個是發自內心的感同身受,一個是萬年間見過的悲歡離合太多,發自內心深處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