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不是玩笑
  常鴻遠和焦東聞不愧是專業人士,對錢福安提出的問題是有問必答。

  不過常鴻遠還是有些搞不明白,李子丞好端端的為什麽要幫錢福安露天開采兩座年產三十萬噸的煤礦。

  李子丞回答的很幹脆:“老常,為了盡快還清集團欠銀行的貸款。”

  按照目前國內商品煤價格,如果李子丞能夠幫錢福安露天開采兩座年產三十萬噸的煤礦,哪怕每年隻能開采五百萬噸,每年也能獲得大約三個億的純收入。

  那麽八年是多少,是二十四個億。

  這二十四個億可是白得的。況且,在四千萬噸煤炭全部挖出來之後,露天開采之後的恢複治理又能得到大約兩萬畝的耕地。

  按照每畝耕地售價二十六萬計算,兩萬畝耕地可以淨獲利五十二個億。

  這就是李子丞寧可把隆家莊煤礦和小西坪煤礦暫且關閉,也要幫錢福安露天開采兩座年產三十萬噸煤礦的初衷。

  三年前第一次來國富煤業集團考察的時候,李子丞把錢福安手裏擁有的所有煤礦都考察了一遍。

  除了桃林圃煤礦和郭家峪煤礦,錢福安所擁有的其他煤礦都在深山溝裏,不涉及整村搬遷或者是整村新建。

  另外,錢福安想要露天開采的兩座年產三十萬噸煤礦所在的深山溝兩側全部都是荒山,既無耕地也無林地,把這些荒山推倒抹平打造成耕地是符合國家政策的。

  隻要不違反國家相關政策,李子丞就像是打了雞血似的幹勁十足。

  李子丞現在每做一件事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被人舉報,被上級管理部門問責。

  如果換做其他的國企一把手,遇到這樣的情況,基本上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李子丞不一樣,能夠在國家政策允許的情況下,為集團創收,為職工謀利,李子丞做起來無怨無悔。

  敲定好了雙方合作的具體細節,李子丞讓常鴻遠跟錢福安簽訂了合作協議書。

  中午吃飯的時候,常鴻遠問李子丞,幫錢福安露天開采兩座年產三十萬噸煤礦的設備從哪裏來,人手從哪裏來。

  李子丞告訴常鴻遠,把耀華露天煤業有限公司的設備和人員分出一半,等隆家莊煤礦和小西坪煤礦的職工短期培訓結束後,再補充進入耀華露天煤業有限公司。

  至於設備,缺什麽設備就買什麽設備,正好可以借此機會把耀華露天煤業有限公司的一些老舊設備換代更新。

  常鴻遠聽後悄悄對李子丞一挑大拇指:“李總,你行,你真行。”

  去年在幫梁昌榮露天開采桃林圃煤礦的時候,李子丞就已經用這樣的方法幫耀華露天煤業有限公司置換過一些老舊設備了。

  今年李子丞又故技重施,難怪常鴻遠會對他豎大拇指。

  認識李子丞三年來,常鴻遠總覺得李子丞每做一件事,每製定一個計劃,總有他自己獨到的想法,而且這些想法實施起來總是看上去那麽的順理成章。

  這就是李子丞與眾不同的一麵。

  ******

  四月一日,愚人節。

  李子丞吃過早飯後接到一個電話,電話是達楞泰打來的。

  達楞泰告訴李子丞,黎瑜和特爾木同居了。

  聽到這個消息,李子丞有些懵圈。今天可是愚人節啊,達楞泰打這個電話給他,不會是故意逗他玩的吧。

  特爾木喜歡黎瑜,李子丞是知道的。可黎瑜竟然能夠委身於特爾木,李子丞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李子丞這麽想並沒有看不起特爾木的意思,他隻是覺得黎瑜成熟、穩重、知性,跟特爾木根本就不是一類人。

  在李子丞眼裏,黎瑜和特爾木就像是兩條平行線,永遠也不可能交匯,更別說重合了。

  為了印證自己的判斷,李子丞撥通了黎瑜的手機。

  “黎導,最近還好吧?”

  “挺好的,怎麽了?”

  “沒什麽,我聽到一個消息,你是不是和特爾木戀愛了?”

  黎瑜輕笑一聲:“李總,我未嫁,特爾木未娶,我和特爾木談戀愛難道不可以嗎?”

  聽到這句話,李子丞心裏猛地一跳,確信達楞泰沒有撒謊。

  既然黎瑜直接承認了這件事,李子丞隻能送上自己的祝福。

  聽到李子丞的祝福,黎瑜一邊撫摸著自己的肚子,一邊說道:“李總,四隻小狼崽已經長大了,《藍光》這部電影已經具備了開機的條件,我想把開機日期定在四月中旬,您覺得怎麽樣?”

  李子丞笑了笑說道:“黎導,你是導演,什麽時候開機,拍攝的外景地選在哪裏你說了算。”

  黎瑜聽後滿意地點了點頭:“既然李總這麽說,那我就著手安排部署了。

  “對了李總,拍攝資金到位了嗎?”

  李子丞答道:“到位了,一千萬的拍攝經費,兩千萬的後期製作經費。”

  黎瑜的呼吸突然變得急促起來,她沒想到李子丞為了《藍光》這部電影真是舍得出血。

  又是一部三千萬的大投資、大製作,黎瑜覺得自己的命實在是太好了。

  目前國內的電影市場正處於轉型期,很多投資商寧肯投資拍攝電視劇也不願意投資拍攝電影。

  在這種情況下,能夠籌措到三百萬拍攝經費的導演就是能人,籌措到一千萬拍攝經費的導演就是牛人。

  至於說能夠籌措到三五千萬,甚至是上億拍攝經費的大投資、大製作的導演,在國內僅有屈指可數的兩三位。

  黎瑜憑借自己多年的辛苦付出,終於能夠從熒屏轉戰大銀幕,執導一部總投資一千萬的電影,她已經感到很滿足了,沒想到因為李子丞的偶然介入,她竟然躋身到了國內一線導演的行列,連續拍攝兩部總投資三千萬的電影,這真出乎她的預料。

  黎瑜知道,這是她的機會,她能不能牢牢的把握住這個機會,就看她能不能把《藍光》這部電影拍出李子丞想要的效果。

  李子丞和其他的電影投資人不一樣,李子丞看重的是電影拍攝完成後的質量,而不是電影公映後的票房。

  因此,隻要黎瑜拍攝完成後的電影能夠讓李子丞滿意,不管將來的票房理想不理想,黎瑜就算是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