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蠢蠢欲動(3)
  “趁機籌劃他們不可告人的陰謀。”郤缺跟上臾駢的思路,“殺害先克將軍之後,他們消滅證據,打掃現場,做得非常幹淨利落。可是,隻要我們全力追查,總會查到他們身上。到時候,殺人償命是逃不掉的。更何況,先將軍還是地位尊顯的中軍佐,他們肯定是死路一條。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放手一搏。所以,他們一定留有後手。”

  “假設這個推論是正確的。也就是說,他們的龐大計劃,應該已經謀劃了很久。現在籌備可能已經接近尾聲,就要動手了?”趙盾不得不麵對這殘酷的現實。雖然,他們對對方的計劃,仍然一無所知。

  “籌備可能將近完成,至於動手時間——”臾駢不太確定,“還不好說。他們應該在等待什麽,一個事件?或是一個時點?”

  “又或者,籌備仍在進行當中。畢竟人員的調動、兵器的準備,不可能無聲無息。我們理應知曉一二。” 郤缺認為,動手時間應該沒有那麽快。他們已經派軍士密切關注五人。他們要做什麽,沒理由全部親力親為。隻要派人去執行,一定會留下蛛絲馬跡。

  “還是郤將軍想得周到。”臾駢點頭,十分認同郤缺的推斷。“他們如果真要動手,最有可能取決於兩件事:一是晉秦兩軍的交戰結果,二是大將軍對上書一事的處置結果。”

  “秦軍占領武城。我軍與其對峙,以逸待勞。至今勝負未分。”趙盾試著分析當前的形勢,“上書一事,假如我假意妥協,他們會如何?假若我現在就放話,絕不妥協,他們又會怎樣?”

  “假若大將軍假意妥協,如果他們已有必勝把握,必會亮出自己的實力,威逼恐嚇。接著,跟大將軍談條件,逼大將軍讓步更多;如果他們還未準備充分,可能會討價還價。拖延時間,麻痹我們。他們會繼續準備,直至條件成熟再動手。”臾駢先分析第一種可能。

  至於第二個選項,他說道:“如果大將軍現在就放話,絕不妥協。他們可能馬上就動手,來個魚死網破。當然,如果衡量實力太過懸殊,他們也會隱忍不發。待準備好後,一擊致命。”

  “也就是說,不管我做何反應,他們或早或晚,一定會有所行動。”趙盾試圖厘清思路。如果能拖延對方,為己方爭取到時間,洞悉對方的計劃,那是最好不過。

  “正是。他們殺死先克將軍時,已經無路可退了。”臾駢說道。

  這是場生死搏鬥。先不說雙方本來積怨已深,現在又加上一條人命,早已失去騰挪餘地。更何況,這條人命非同一般。他來自培養了兩代元帥的先府。他一出生,便流著高貴的血。他的成長,備受矚目。他的死去,勢必卷起血雨腥風。

  “既然我們不知道對方的全盤計劃,幹脆分兩步走。”郤缺想,對秦之戰,暫時沒有結果,無法依靠。那麽,依靠大將軍的決定牽製他們,才是上策。“一方麵,大將軍給出明確的信號暫時妥協。他們想麻痹我們,不如我們先麻痹他們;另一方麵,我們將軍隊防務重點移到東西兩側,與大將軍府保持三點呼應,有專人聯絡以便應急。”

  “如果能找個理由,對全城客棧旅店不定時排查,尤其嚴查外鄉人,或可盡早發現他們同夥的蹤跡。”郤缺所說,激發了臾駢的靈感。“中軍由大將軍執掌。先克將軍統率的部分,也暫由大將軍代管。就算上、下兩軍合力,也未必是中軍的對手。這一點,他們肯定非常清楚。”

  “所以,他們必定要有外援。或者招募一些江湖人士,甚至不排除把此次被處罰的縣府的官員衙役召集起來,幫助他們實施計劃。”處罰沒有下達之前,一切維持原樣。那些已知要被整鍋端掉的縣令衙役,僚屬上下,加起來也不少人。拿出他們這些年聚斂的財富,收買些亡命之徒,加起來人數應該不少。

  “郤將軍提及兩點,明日立馬執行。”趙盾說道:“今晚回去,我把幾個處罰最嚴厲的挑出來。明日,就對外釋放從輕發落的消息,看看他們有什麽反應。”他頓了頓,“至於防務,郤將軍持我的令牌調兵即可。”

  “臾將軍所說,實屬必要。”趙盾讚同這個做法,“隻是,找什麽理由合適呢?不能太過突兀,否則會引起對方反彈。”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臾駢也認同,師出要有名。否則會加劇雙方摩擦,和他們的初衷背道而馳。“殺死先克將軍的凶手,目前仍未歸案。我們放出風聲,說是有人目睹,先克將軍外出郊遊,與人發生爭執。先克將軍之死,疑為歹人所為。特下令全城搜捕,務要將此人盡速捉拿歸案。”

  “好,好,好啊。”郤缺讚不絕口。他看向趙盾,趙盾也朝臾駢點頭。“臾將軍果真是智勇雙全,在下佩服得五體投地。”

  “所謂‘急能生智’。眼看我們處處被動,我心裏是急啊。”臾駢自己也笑了,“想不到,人一著急,辦法就出來了。”

  “這件事,明天就去做。勞煩臾將軍組織監督。”趙盾交待道:“發現先都手下喝酒之後吐露真情的軍士,跟他說,我們已經找到真凶線索。要他別再盯著先都。事情結束之後,單獨賞賜他即可。至於喝酒吐真情的軍士,找人暗中保護他。我怕他們察覺之後把人滅口。這個人很重要,將來治罪需要他作證。”

  謀劃已定,兩位將軍離去。

  趙盾長長舒了口氣,神情變得輕鬆。他想破腦袋,腦子偏偏不聽使喚。明明千頭萬緒,腦袋仍是混沌一片。心似亂麻,拎不清,理還亂。結果,賀文點醒了他。再加兩位將軍,你一言我一語。越說思路越開闊,事情逐漸清晰起來。

  先克之死,將他整個捆綁。身心無法動彈,腦袋僵化,無法思考。幸好有三位賢良忠誠於他,為他獻計獻策。其中,賀文和臾駢,都是父親留給他的珍貴寶玉。他從來沒有如此心懷感恩。感謝老天爺,感激父親恩重如山。

  先克的血,絕對不會白流。不管對方多麽狡猾,用心多麽險惡。他們四人加在一起,怎會鬥不過這些鼠輩?

  趙盾的鬥誌被激發起來,有種義無反顧的決絕。仿佛一人置身千軍萬馬的包圍當中,命懸一線。他長嘯一聲,朝天嘶吼,拍馬前行。他將畏懼隱藏,用必死的決心武裝自己。氣勢所到之處,令人聞風喪膽。對方麵露怯意,舉步不前。頃刻間,他衝出重圍,絕塵而去。

  往事再次浮現在眼前。他記起,襄公宣布,要在荑地舉行閱兵。 “六卿”重組的名單也將公之於眾。先克急匆匆的來趙府找他。那時候的他,沉浸在痛失父親和好兄弟的悲痛之中。他蜷縮在自己的世界裏,不問政事。先克身處喪父哀慟,彷徨無助。他們都像漂泊大海孤立無依的扁舟,選擇抱團取暖,躲過風浪。最後,順利靠岸。

  此時此刻,許多光景似曾相似。一樣被動落後,一樣身處十字路口,麵臨抉擇。

  先克不會再彷徨。他已經回複到初生嬰兒的幹淨清澈。去到沒有紛爭、沒有刀劍的世界,在徹底的寧靜美好中,度過餘生。

  趙盾再次身披戰袍,揮劍衝鋒。他比上一次強大。他身後有堅兵利器和三軍將士,還有對他忠心耿耿的良將賢才。先克的死,將他的心淬煉得更堅硬,將他手中的劍磨礪得更鋥亮鋒利。他屏氣斂神,靜侯戰機。

  此刻與當時,最致命的區別是:上一次是得與失,這一次,則是存與亡。